A前瞻官网
前瞻网
a 当前位置: 前瞻网 » 资讯 » 产经

学术头条:韩国数千人接种新冠疫苗现不良反应,上海理工回应两大热门专业被撤销,2020年碳排放较前一年降低7%

分享到:
 Emma Chou • 2021-03-08 23:00:20 来源:前瞻网 E9425G0
100大行业全景图谱

1

1

美国将拨款超 10 亿美元研究新冠肺炎感染的长期影响

据《自然》新闻报道,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于 2 月 23 日宣布,将在未来 4 年拨款 11.5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74.6 亿元),用于研究新冠肺炎长期后遗症。主要研究目标包括理解新冠肺炎长期后遗症的生物学基础,识别哪些人群容易发展出后遗症,以及找到治疗方案。

奥地利暂停接种一批阿斯利康疫苗

奥地利卫生监管机构7日叫停接种一个批次的阿斯利康新冠疫苗。奥地利联邦卫生保健安全办公室说,两名女子在下奥地利州茨韦特尔一家诊所接种了同一批次的阿斯利康疫苗后,身体出现异常。一名49岁女子因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死亡。另一名35岁女性出现了肺栓塞,正处于康复阶段。据奥地利广播公司等媒体报道,两人都是该诊所的护士。此前,在临床试验阶段,大多数有关阿斯利康疫苗的不良反应都是暂时性的,没有报告显示受试者出现凝血问题。

全球将进行统一标准的大型阴性对照试验

目前全世界已经有多款新冠疫苗完成试验,上市使用。然而,这些疫苗的试验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流程,每种疫苗试验都有有不同的试验人群、合格标准、验证程序和临床终点,这使得疫苗之间无法比对,各国卫生部门也就无法制定最佳的疫苗使用策略。据《自然》报道,全球多个国家正在筹备进行大型的疫苗阴性对照试验。而为了统筹协调各个国家的试验结果,世卫组织已经召集了一个关于疫苗有效性研究的工作组,即将发表一份报告,来为各国试验提供人群选择、病例对照等方面的指导。

韩国数千人接种新冠疫苗现不良反应 出现头痛、发烧等症状

据韩国新冠疫苗应对接种推进团7日最新通报称,6日,韩国新增806例疑似因接种新冠疫苗出现异常反应的案例,异常反应案例已累计升至3689例,其中绝大多数民众出现头痛、发烧等轻微症状。此外,已有8人在接种疫苗后死亡,但暂未证实死亡原因与疫苗接种有关。

中国新冠疫苗运抵哥伦比亚首都 优先面向老年人等重点人群

当地时间6日下午,中国科兴新冠疫苗运抵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这是哥伦比亚采购并接受的第二批中国新冠肺炎疫苗。据报道,疫苗的一部分将运往南方,而其余的将分发到哥伦比亚全国各地,并将提供给该国一线医务工作者和80岁以上在养老院护理的老人们。

1

《柳叶刀》:过去十年在改善妇幼营养不良方面的进展喜忧参半

3 月 8 日,《柳叶刀》发表了关于孕产妇和儿童营养不良进展的最新系列研究。结论指出,尽管在一些领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孕产妇和儿童营养不良仍然是一个主要的全球健康问题。该系列发现,目前全世界还未达到世界卫生大会关于到 2025 年将发育不良减少 50% 的营养目标:发育迟缓和消瘦仍然是低收入国家的公共卫生问题,其中有 4.7% 的儿童同时受到这两种疾病的影响,这种情况导致死亡率增加 4.8 倍;在许多国家,妇女的贫血患病率非常高,且有增无减。妇女和儿童多种形式的营养不良表明了贫穷和低教育水平的关键作用,这加强了采取多部门行动加速进展的必要性。

《自然》:上海交大课题组发现新型肠道间基质细胞

日前,上海交大医学院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苏冰教授课题组发现新型肠道间质细胞并揭示其在炎症过程中调控肠道干细胞损伤修复机制。研究结果确定MRISCs是肠干细胞利基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特别依赖于MAP3K2来增强WNT信号以促进受损肠道的再生。这为肠道修复和再生以及疾病临床治疗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人类演化出了更“节水”的代谢系统

为了维持体液平衡,机体流失的水分与摄入的水分需要保持动态平衡。据一项发表于《当代生物学》的研究表明,人类与最近缘的灵长类动物相比,每日新陈代谢活动所需的水量更少,约为后者的50%-70%。研究人员比较了309个采取不同生活方式的人和72只黑猩猩的水周转率(包括水分摄入量和排出量),发现黑猩猩每日所需的水量是普通人类的两倍。研究显示,在人类演化过程中,对每日水分的需求减少或能帮助人类保持健康。该现象还可能与人类口渴反应的改变与突出的鼻部形状(更能保留水分)相关,但具体原因还待进一步探索。

新研究揭示卵细胞变大的动力学机制

3 月 4 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发文表示,该校团队在果蝇中进行的一项新研究揭示了卵母细胞在受精前显著且迅速增长的过程,该“抚育细胞倾注”(nurse cell dumping)动力学过程类似于不同大小的气球之间交换气体的物理现象。相关论文于当地时间 3 月 9 日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

《自然》子刊:科学家可以预测细菌产生的耐药性类型

一项新研究证实,利用细菌代谢和繁殖的理论模型,科学家可以预测细菌在接触抗生素时产生的耐药性类型。研究于3月4日发表在《自然-生态与进化》上,标题为“Metabolic fitness landscapes predict the evolution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代谢适应度全景预测抗生素耐药性的演变),通讯作者为科隆大学生物物理研究所的Michael Lässig。

野火中PM2.5颗粒对人体的危害可能高达其它污染源的10倍

一项针对住院数据的新研究显示,野火烟雾中的PM2.5颗粒物对人体呼吸系统健康的危害,可能是汽车尾气等其他来源颗粒物的数倍,确认了此前实验室研究的结果。研究于3月5日发表在《自然-通讯》上,标题为“Wildfire smoke impacts respiratory health more than fine particles from other sources: observational evidence from Southern California”(野火烟雾对呼吸系统健康的影响大于其他来源微粒:来自南加州的观测证据),通讯作者为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斯克里普斯海洋学研究所的Rosana Aguilera。

3D打印速度显著加快

据新发表于《先进医疗材料》的研究,科学家以水凝胶为材料,利用立体光刻3D打印技术,可快速打印厘米尺度的水凝胶人体组织和器官模型。该新型技术的打印速度比行业标准快10~50倍,极大程度上减少了由长时间暴露在环境压力下而产生的零件变形和细胞损伤。例如打印一只手掌的时间可由常规的6小时缩短到数十分钟。科学家表示,该技术有望成为3D打印人体组织和器官的核心部分,挽救因捐赠器官短缺而垂危的病人。

风力发电被白白浪费80%!结冰会严重影响涡轮机叶片效率

一项新研究显示,风力涡轮机叶片上积的冰会破坏其空气动力学结构,导致生产效率损失高达80%。研究于去年12月7日发表在《可再生能源》上,标题为“A field study of ice accretion and its effects on the power production of utility-scale wind turbines”(积冰及其对风力发电机组发电影响的现场研究),通讯作者为美国艾奥瓦州立大学航空工程系的Hui Hu。

韩国科学家发明新型阴极材料

在一项新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控制富锂层状材料的局部结构,研制出一种高密度阴极材料,可以在不使用昂贵的钴金属的情况下稳定充放电数百次。这意味着,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长距离行驶的日子即将到来。研究于2月1日发表在《ACS能源快报》上,标题为“Long-Term Cycle Stability Enabled by the Incorporation of Ni into Li2MnO3 Phase in the Mn-Based Li-Rich Layered Materials”(Mn基富锂层状材料中Ni与Li2MnO3相结合的长期循环稳定性),通讯作者为浦项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的Byoungwoo Kang。

物理学家提出吉布斯悖论的量子版本

近日,科学家在《自然·通讯》上发表了吉布斯悖论的量子版本,假设在容器中存在两种除颜色分别为红蓝之外,没有其他区别的气体,将其混合之后,可以分辨颜色的观测者理论上可以将两种气体分子分开。然而即使将整个系统蒙上一层紫色滤镜,让观测者完全无法分辨两种气体,观测者仍然可以通过基于量子光学的方法,将这两种“不可区分”的气体分开。这一理论增进了我们对量子条件下统计力学的理解,可能用于指导量子热机的设计。

大型强子对撞机发现 4 种新粒子

近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公布,他们在大型强子对撞机底夸克实验(LHCb)中发现了 4 种新粒子,它们均为四夸克态,且均由四种不同夸克组成。其中两种构成为 ccus,会衰变为 J/ψ 和 K+ 介子,分别名为 Zcs(4000)+ 和 Zcs(4220)+;另外两种构成为 ccss,分别名为 X (4685) 和 X(4630)。科学家在对撞中心能量 7、8 和 13TeV 的实验中发现了这些粒子。包括这四种粒子在内,大型强子对撞机已经为人类发现了 59 种新粒子。相关论文已经公开于预印本网站。

最大规模引力波事件可能源于原初黑洞合并

2020年9月,LIGO/Virgo合作团队公布了迄今最大规模的引力波事件,并将其命名为GW190521。GW190521被认为是由质量分别为太阳的66倍和85倍的两个黑洞合并成一个142倍太阳质量的黑洞时产生的,然而,这落在了理论预测的“质量间隙”中,恒星坍缩被认为无法产生52-150倍太阳质量范围内的黑洞。一项《物理评论快报》上的最新研究认为,这可能是两个形成于宇宙早期的原初黑洞,在当时,该质量范围内的黑洞是可以形成的。他们计算了两个原始黑洞合并的速度(合并率)及由此产生的引力波信号,并与观测到的信号比对,发现原始黑洞说在理论上成立。这为进一步研究打开了新大门。

巨型量子漩涡状态稳定,新机制或推量子流体动力学和黑洞研究

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理论机制,通过这种机制,巨大的量子涡旋不仅稳定,而且在几乎均匀的流体中自行形成。发表在《光学》(Optica)杂志上的这一发现可能为实验铺平道路,该实验可能提供对旋转黑洞本质的洞悉,这些黑洞与巨大的量子涡旋有相似之处。

2020年碳排放较前一年降低7%

《自然·气候变化》发表的一篇论文指出,202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较2019年下降了约7%。研究发现,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在2020年减少了约2.6吉吨(Gt),这也让全年二氧化碳排放量降至34Gt左右。作者还分析了不同国家在2015年签署《巴黎气候协定》后的排放趋势。数据显示,自协定签署以来,高收入国家每年碳排量减少0.8%,2020年因新冠疫情额外减少9%;在中高收入国家,排放自2015年以来每年增速放缓0.8%,2020年减少了5%;在低收入国家,排放自2015年以来每年增加4.5%,2020年减少了9%。

1

由女性领导的全球顶尖大学比例首次达到 20%

近日,《泰晤士高等教育》(THE)发布消息称,根据其世界大学排名的最新数据,由女性领导的全球顶尖大学的比例首次达到 20%。在其 2021 年度排名前 200 的世界大学中,有 41 所大学的领导人为女性,占比 20%,为史上最高数字。其中,美国大学拥有的女校长人数最多,但比例降幅最大,从上一年的 21% 下降到了 17%。德国大学的女性领导者比例上升幅度最高,从去年的 0.4%上升到今年的 19%。根据 THE 列出的数据,世界大学前 20 名中,牛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康奈尔大学均由女性校长领导。

两大热门专业被撤销?上海理工发布声明:文件被部分错误解读

教育部日前公布了2020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根据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教学指导委员会评议结果,共撤销518个本科专业。撤销专业的名单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有两个专业与上海理工大学相关,由于这两个专业属于该校受考生欢迎的热门专业,热门专业为何被撤销让人费解。3月7日,上海理工大学在其官方微信发布了声明澄清相关情况。

1

2020 年我国基础研究占研发总经费比重首次超过 6%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 7 日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民盟界别协商会时表示,去年我国基础研究占全社会研发总经费的比重首次超过 6%,而这一比例此前曾多年徘徊在 5% 左右。王志刚介绍,“十三五”期间,中央财政对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增长了 1 倍,还首次建设了 13 个应用数学中心,在物质科学、量子科学、纳米科学、生命科学等方面都取得了一批重大原创成果。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健全稳定支持机制,大幅增加投入,中央本级基础研究支出增长 10.6%。王志刚还表示,未来五年的基础研究方面投入将进一步增加。

全球首座20万千瓦高温气冷堆今年发电

全球首座20万千瓦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发电时间有了确切说法。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科技与信息化部主任钱天林6日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示范工程将于4月装料,今年年底发电正式投入商业运行。

清理福岛受损核反应堆可能还需30年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的地震引发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漏,目前日本东北部大部分地区仍处于恢复中。福岛第一核电站所有者东京电力公司预计,大约还需要30年的时间来回收未损坏的燃料,清除重新熔化并重新固化的燃料碎片,拆卸反应堆,并处理受污染的冷却水。处理燃料碎片和受污染的水是特别棘手的问题,可能会威胁到这一时间进度。日本政府认为,四座反应堆退役的成本为8万亿日元(760亿美元),但日本经济研究中心估计,这项恢复工程可能会花费更多。

袁亚湘院士:建议禁止对青年学者设定不合理定量考核指标

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袁亚湘带来了关于重视广大普通青年科技人员的提案。袁亚湘告诉记者,当前,我国科技教育界的青年科技人员受到续聘、升职等多重压力,过重的学术压力不利于他们安心工作。他指出,有的高校、单位设定了定量考核指标,“这种算‘工分’的做法显然不是国际学术界通行的做法,也不符合科学技术的实际发展规律”,会误导青年科技工作者急功近利,将严重影响我国科学研究特别是基础研究的良性发展。

王贻芳院士:建议提高经费占比,加快基础研究步伐

3 月 7 日,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在江苏代表团上发言,建议提高基础研究投入,以促进我国在纯科学方面对世界的贡献。王贻芳建议,一是提高基础研究投入,2025 年基础研究投入占研发经费的比例提高到 9%,2035 年达到 15%;二是“十四五”期间在维持现有项目竞争体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 10% 的基础科学研究经费用于稳定支持;三是在“十四五”期间启动未来发展规划研究,以适应大科学装置需要长期准备的特点。

本文来源前瞻网,转载请注明来源。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69875 或 hezuo@qianzhan.com

p39 q0 我要投稿

分享: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微信二维码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二维码

前瞻产业研究院

如何抓准行业的下一个风口?未来5年10年行业趋势如何把握?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经济学人 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 10000+ 行业干货 免费领取
  • 500+ 行业研究员 解答你的问题
  • 1000000+ 行业数据 任君使用
  • 365+ 每日全球财经大事 一手掌握
  • 下载APP

  • 关注微信号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下载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经济秀人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