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前瞻官网
前瞻网
a 当前位置: 前瞻网 » 资讯 » 大咖

为何在全中国最发达的城市,人口、住房、交通,一个都没解决?

分享到:
 汤舸 • 2018-08-21 11:28:45 来源:造就 E5080G0
100大行业全景图谱

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造就(ID:xingshu100)

演讲者:汤舸 脉策数据联合创始人

我是汤舸,本科在同济大学读了五年的城市规划专业,我可没有留级……这个专业就是五年制。

大家可能不是很了解城市规划这个专业,就像大家其实并不了解城市一样,而这就是我今天要讨论的话题。

智慧城市到底离我们有多远?

其实我们都不知道。我是研究城市和数据的,我会尝试用数据去回答城市的问题。

1

01上海这座城市有多少人?

有人会问,上海到底有多少人啊?其实,这是一个很荒谬的问题,因为我们根本没办法用一句话来回答,但我会画一张图来告诉你。

这是一张用各种移动设备的数据绘制的曲线图,它反映的是上海的人口数值。

里面的第一个点是春节,那时大家都回老家或者出去玩了,上海的人口最少;春节之后,人们回上海,曲线上升;到了清明,有了假期,曲线又降下去了;然后是五一和端午,大家又出去了;接着是漫长的暑假,全国人民来上海玩,上海的人口达到一年的高峰,约在3000万左右。

由于暑假之后没有假期,人口曲线图会持平到国庆,到了国庆大家又要出去玩,人口曲线图就又下降得特别厉害;到了元旦,有的人那时就会离开上海,直到过完春节才回来,所以一直到春节,上海人口逐渐降到全年谷底,约在1500万人左右。

所以说,要回答上海的人口有多少,根本不能做简单地回答,上海这座城市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复杂的变化。

02上海房价在涨还是跌?

类似问题还有很多,比如有人会问,上海的房价到底是涨了还是跌了?有人觉得房价还在涨,而有人则觉得房子好像便宜了,但其实这事根本没有人知道。

3

这是一张2016年上海二手房供应与成交的价格图,大家可以看到,当年的成交量和供应量非常接近,供应量最高时约在5万,成交量约在四万多。那时,大家觉得房子太贵了,政府必须得进行调控,于是政府用了一个政策去调控房地产市场。

1

结果怎样?两条曲线开始分离了,供应量还在不断地变贵,而成交量则在不断地变便宜。仔细看看,10万块以上的房子在增多,但是却有很多人要买更便宜的房子,于是我们就用了一个非常强硬的政策手段把市场给搅乱了,这使得贵的房子没人买,大家只能买便宜的房子。

2

看上去房价降了,但实际的价钱就摆在那,你想去买,还是买不起,这就是现在的问题。

也许你们不能理解,会觉得内环线内都是很贵的房子。没错,如果用单价看,市中心确实是寸土寸金的地区,但具体看真是这样吗?并不是的。为什么?我们买房要看总价,从总价看,市中心并不是所有昂贵房子的聚集地。不仅市中心有贵的房子,非市中心的张江、唐镇、新江湾、佘山也有……

3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城市房地产市场,当我们面对这样复杂的问题时,如果只用一个简单的政策或者简单的方式去解决,肯定会带来很多难以想象的问题。

在城市里面去研究任何问题,都要从时间及空间上去做切分,我们面对的市场极其复杂,不能用一个简单的方式和数据去回答,我们必须到每一个信息里去回答,否则会得到一系列很荒谬的结论。

03为什么城市越疏解、交通越拥堵?

有时我们会问,为什么城市里的交通那么拥堵?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吗?我们会想,能不能把人都“请”到郊区去,不让他们住在市中心,那就不会堵了。

这个想法很单纯、很纯朴,以前我也是这么想的,很多规划大师也是这么想的,大家为此还取了一个名字,叫做“城市疏解”。

最科幻的是,我们真的做了这件事情。

3

这是2000年到2010年上海两次人口普查的数据,红色的地区表示人口增多,蓝色的地区表示人口减少。我们可以看到,中环线区域的人口在大幅增加,而市中心全都是蓝的,人口在急剧减少,我们真的把人都“请”出去了。

3

我们再来看看2015年的数据,这个状况还在持续,并且面积还扩大了。原先我们只是把人口转移到中环,可现在则是把人都迁到外环以外。这项工作很了不起,人的确被我们迁了出去,但是交通状况有缓解吗?我们可以用地铁数据来看看这个效果。

1

这是地铁高峰期间的人数增量,可以看到,增量全都在外围,比如顾村、松江等等。

这时候你会发现,当我们把人都迁到外围之后,其实对疏解交通拥堵并没有什么帮助,无论你怎么迁移,大家还是要去市中心上班。而且,人们被赶得越远,他花在路上的时间就越长,路上就承载了更多的人,人数除以路的面积和时间,交通还更加拥堵了。

肯定有人又会说,那我们再把这些上班的公司也迁出去吧。这个想法很好,也很合理,我们也真的这么做了。

2

来看看这几张上海市科技行业注册地分布图,图中亮色的被圈出的地区是注册的企业数,它们在远离市中心的区域大幅度增加,五角场、张江等热门区域不用说,外围的嘉定、临港、长兴岛、崇明岛的企业注册数也增加了,我不是很理解为什么科技企业要去崇明岛办公……从图中可以看到,我们真的把企业也都吸引到外围去了。

4

但是,再来看看这张上海市科技行业经营地分布图,原来那些亮色画圈的地方颜色都暗下去了。这说明,企业虽然在那注册了,但是干活、办公还是要放到市中心。为什么?道理也很简单,企业要逐利,他们一定要集中在市中心才能产生价值。

规律就是规律,如果我们硬要去打破规律,我们就会受到数据的反攻,出现一系列问题。

虽然我们有很多数据,可以解释城市的人口问题、住房问题、交通问题等等,但是除此之外呢?虽然我们有那么多闪亮的科技,推动了那么多智慧城市项目,但我们却连这点事都没解决。

04我们离智慧城市有多远?

上海是全中国最发达的城市,但人口、住房、交通问题,却一个都没搞定!

为什么呢?

我也一直在思考,甚至觉得自己此前做的工作毫无意义,因为它没有产生任何实际的价值。直到前段时间我看了一部电影——《黑豹》,才让我逐渐释然了。

这部电影里有一座叫做“瓦坎达”的高度发达城市,我觉得那就是一座智慧城市,它的街景看上去比上海强很多↓

1

它的科学家用的都是我没听过的高科技↓

2

它的公共设施非常强大,可以用磁悬浮来驱动地铁↓

3

它的私家停车场很玄幻↓

4

虽然这是一座非常发达的城市,但你观影时又会觉得这座城市很荒诞,因为他们选举领导的方式居然是“决斗”。

3

我看的时候就崩溃了,怎么会有这么大的落差?

但慢慢地我就想明白了,古代的中国那么强大,发明了火药还老被人打呢。道理很简单,那是因为,城市所拥有的财富与科技≠城市的智慧。

城市很复杂,并不是城市的科技越发达、财富越多,城市的问题就越能被解决。

05科技和组织到底是什么关系?

我们做了很多数据研究工作,我们想揭示城市的很多问题,但当我们把问题揭开之后,却发现这并没有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

所以我又思考,科技和组织到底是什么关系?

我们尝试推动一些新的项目去探索它们的关系。“15分钟生活圈”是我们去年做的一个工作,该项目希望每个居民都能够在出门15分钟的步行范围内,到达任何他想去的公共服务设施场所,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课题,也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基于稀缺度的空间算法。

这是基于真实行走路径的15分钟画出来的圈,而不是随便画的。

在这个项目中,我们把人口放到不同的数据上,再把公共服务设施放在地图上,去让它们真正地做叠合,从而评估出,到底你能否在15分钟内到达公共服务社区。能到达最好,如果不能,我们也会基于稀缺度的算法去做规划,看看究竟应该在哪里建学校、菜场或者公厕。

2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工作,但这份工作带给我们的最大感受却是——开的会太多了!

建一个公共设施,我们需要跟不同的部门不停地开会,看看他们是怎么想的,看看数据要怎么调整,做完这些,我们再把报告交给规土局,然后规土局的下属事业单位规划院就会开始工作。

他们会去实地调研,看看规划是否合理,现状是否合适,不同设施间能否共享,哪栋楼是否需要把上一层打通等等……如果我们推荐的地点不对,他们也会给出优化的策略及建议,然后基于这个建议再推广到各个街镇去具体开展工作。

3

这份工作带给我们很大的感受是,科技的进步很重要,算法很重要,机器学习模型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要进入到组织内部,才能去优化组织的工作,否则你只是在外围呐喊,起不到任何作用。

城市是一个很复杂的体系,你觉得修一个公厕很简单吗?不简单!公厕后面有多少部门管着,还有多少的审批流程、预算在那里卡着。在城市里面,再小的问题,也是极端复杂的体系。如果你无视这个体系,不理解这个体系,不进入这个体系,你做的任何工作都是在用拳头打棉花。

比如说“15分钟生活圈”这个项目,我们虽然只是在一个区工作,但我们要对接8个局委办、36个街镇、1283个居委。

我们和新区政府一起开发了一个数据工作平台,我们希望将既往工作沉淀下来,让工作人员可以日常使用。有了这个想法后,我们开始收集数据。

在这个人工智能的年代,政府的数据全是这样的……

3

都是Excel表,而且格式都还不一样,居然还有2003年版本的Excel,2007年的已经很不错了!然后呢,这张表存在小王的电脑里,那张表存在小张的电脑里,第三张表存在小李那,但小李去年调职了,换小赵来管这个事了。

对此,我们要运用各种算法去搭建一个系统,将所有数据清理干净,再丢到系统里,让所有人都可以在上面工作。我们要搭建不同的工作台,教会工作人员去使用。我们还要将这些数据装在手机应用里,让领导去装载,从而能够快速地看到数据去辅助决策。

06科技最强大的力量是什么?

这件事情做完后,我理解了科技/数据最强大的力量,那就是对原有组织的破坏性重构。

我们打破了原有一层层往上汇报的组织结构,使得组织变得扁平。上层得到的信息再也不会因为一层层的传递而被过滤掉,底层的人也可以直接进入工作系统去传递数据。

数据和科技使得组织变得扁平,从而可以让组织迅速开展新一轮工作,紧接着我们会把它变成一个圆形结构,其中心是一个数据的仓库,使得所有人都围绕数据展开工作。

大家讨论的时候会有一个基础的平台,不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这可以逐渐将汇报式、效率相对低下的模式调整成现在比较流行的、效率比较高的数据驱动型的组织模式。

8

进入组织,才能用科技去优化组织。只有能优化组织的科技,才是有用的科技。

它可以是高级的,也可以是不高级的,可以是复杂或简单的,关键是它要有用,否则的话,那只是玩具!这就是我们这些科技工作者最大的反思。

在城市中,再小的问题,也是极端复杂的体系。

我们要用合适的科技去解决小的问题,通过一个个小问题的解决,去一步步升级复杂的组织,有了智慧的城市决策组织,才可能产生真正智慧的城市。

本文来源造就,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前瞻网的立场。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69875 或 hezuo@qianzhan.com

p31 q0 我要投稿

分享:
标签: 城市 人口 住房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微信二维码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二维码

前瞻产业研究院

如何抓准行业的下一个风口?未来5年10年行业趋势如何把握?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经济学人 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 10000+ 行业干货 免费领取
  • 500+ 行业研究员 解答你的问题
  • 1000000+ 行业数据 任君使用
  • 365+ 每日全球财经大事 一手掌握
  • 下载APP

  • 关注微信号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下载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经济秀人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