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前瞻官网
前瞻网
a 当前位置: 前瞻网 » 资讯 » 大咖

充分竞争性国企的改革逻辑:授权、赋能、配资源

分享到:
 华夏基石e洞察 • 2019-01-23 17:21:56 来源:华夏基石e洞察 E1097G0
100大行业全景图谱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华夏基石e洞察(ID:chnstonewx),文 / 陈子让 华夏基石合伙人

充分竞争性国企的改革逻辑

关于国企改革的两种理论。

第一个流行的理论是西方主流经济学逻辑,该逻辑在经济人假设与稀缺性假设的前提下形成了一个个体主义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并证明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体系能自动出清市场,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而市场有效性的前提就是私人产权,这就是著名的 “ 看不见手”的理论。按照这个小河有水大河满的逻辑,那么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就是产权制度改革,有的人说得很明白即私有化,有的人说得比较含蓄即产权明晰化,如果产权不明晰,企业的收益预期就不明确,动力机制就缺失,市场主体就缺位。很显然,按照西方主流经济学的逻辑来指导国有企业改革是行不通的,因为坚持公有制主体、国有企业主导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我国不可能走私有化的改革道路。

另一个流行的理论就是政治经济逻辑,该理论逻辑在社会人假设前提下建立了整体主义阶级利益分析方法,证明了公有制代替私有制、计划经济代替商品经济的必然性,从而形成了不同于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的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按照传统政治经济逻辑,国有企业已经退无可退,现在不是如何推进国有企业的市场化问题,而是应该如何增强国有企业问题。 因此,国有企业的范围还要往外延伸,延到多大地步才是一个满足呢?延到绝对控制。但是按照这个逻辑往下走,怎么让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呢?

这两个逻辑都不足以让我们在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逻辑与基本问题上达成共识。由于理论逻辑上的冲突,导致当下对中国国有企业的评价是截然相反的,从网上、媒体,从文本当中会看到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如对产权制度改革、并购重组、国企中党的领导、高管限薪、民营资本进入央企等等,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我们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到底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在政府控股条件下对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也许可能改善企业效率,确付出的代价可能,会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原因是两权分离以后,由于作为股东的委托人与作为经营者的代理人目标不一致及信息的非对称性,就必然会发生代理人利用委托人的授权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从而产生所谓的代理问题。因此,所有者就必须激励与约束经理人。问题是具体行使国有股投票权的官员,官员可以实实在在行使投票权,但他既不能获取相关剩余收入,也不用承担投票后果,我们把这样的投票权称为廉价投票权。因此,企业内部人发现若要谋求自身利益,一个最有效的方法是收买廉价投票权。这样在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中就经常出现拥有廉价投票权的官员与谋求私利的企业内部人互相勾结,最终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未必是一个好办法,反而有可能把国有产权的弊端与市场经济的缺陷结合在一起,导致不公平的改革。

国有制和市场经济的相互兼容确实是困难的,但中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制度,同时又要让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那么如何来解决这对矛盾呢?

只有对国有企业要进行分类改革。其基本思路就是并非所有的国有企业都需要按照市场化原则进行改造,而是应对国有企业所处行业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改革原则,该国有的政府就好好把企业管起来,未必要推进市场化;该市场化的企业就必须坚定地推进产权制度改革与非国有进程,通过产权明晰化来解决政企不分与所有权不能转让的难题。

具体来说就是把国有企业分为非竞争性与竞争性两大类,在非竞争性企业中,提供公共产品的企业宜选择国有国营模式,即政府所有,政府经营;处于自然垄断行业的企业实行国有国控模式,即可以对此类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但国有资本须保持控制地位,以保持国家对国计民生的关键行业保持控制力;在竞争性企业中,大型竞争性国有企业应进行产权主体多元化的股份制改造,产权结构应由市场竞争来决定;中小型国有企业宜完全放开。

充分竞争性国企的改革关键点

根据2015年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国有企业功能界定与分类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关于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若干意见》,2018年下发的《国务院关于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关于改革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的意见》,2019年的《中央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办法》的系列文件精神,竞争性国企改革关键点如下:

(1)分类改革。商业类国有企业要按照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要求,加大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力度,加快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成为充满生机活力的市场主体。其中,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商业类国有企业,原则上都要实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积极引入其他资本实现股权多元化,国有资本可以绝对控股、相对控股或参股,加大改制上市力度,着力推进整体上市。

(2)分类促进发展。商业类国有企业要优化资源配置,加大重组整合力度和研发投入,加快科技和管理创新步伐,持续推动转型升级,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国有骨干企业。其中,对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商业类国有企业,要支持和鼓励发展有竞争优势的产业,优化国有资本投向,推动国有产权流转,及时处置低效、无效及不良资产,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3)分类实施监管。对商业类国有企业要坚持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重点管好国有资本布局、提高国有资本回报、规范国有资本运作、维护国有资本安全。建立健全监督体制机制,依法依规实施信息公开,严格责任追究,在改革发展中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其中,对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商业类国有企业,重点加强对集团公司层面的监管,落实和维护董事会依法行使重大决策、选人用人、薪酬分配等权利,保障经理层经营自主权,积极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

(4)分类定责考核。对商业类国有企业,要根据企业功能定位、发展目标和责任使命,兼顾行业特点和企业经营性质,明确不同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指标要求,制定差异化考核标准,建立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相结合、结果考核与过程评价相统一、考核结果与奖惩措施相挂钩的考核制度。其中,对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商业类国有企业,重点考核经营业绩指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市场竞争能力。

如何理解充分竞争性国企的改革关键点

(1)授权。充分竞争性国企经营的核心命题比较纯粹,就是要解决德鲁克的“三位一体“的命题:就是企业要有前途、系统要有效率、员工要有成就感。所谓企业有前途,是指企业的产品和业务发展必须遵循企业愿景使命,以及战略方向设计。系统有效率是指需要不断地提高产品或服务的性价比,不断地深化与目标客户群的联系。员工要有成就感,需要为员工创造发挥其价值的舞台,让员工的自我价值得到充分的展现,企业对员工价值的发挥给予相应的物质及精神的激励认可。

为了解决德鲁克的三位一体命题,企业管理实践中关键是要遵循顾客、员工、合作者三原则。如果把企业作为一个共同体,每个人也就是共同体的成员,彼此之间就是劳动分工的关系,而要结成劳动分工一体化关系的前提,就是要创造顾客,或者为顾客做贡献。这就成为组织共同体成员彼此走到一起的前提,成为大家都不能违背的顾客原则,我们不妨把这个叫做组织协同起来的第一个原则,叫顾客原则。

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就是要激活完全竞争性国企的市场主体的活力。竞争性国企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与其说是公司治理的问题,不如说是国资监管部门给竞争性国企充分授权的问题。授权的核心就是要仅仅围绕者企业经营的核心原则展开,让企业能够仅仅围绕着企业的顾客需求而展开,企业经营的首要关注点是企业经营效益,充分释放竞争性国企的政治包袱。

在具体的设计逻辑上不可能一下子释放得那么彻底,还是摸着石头过河一步步来,比如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设立的探索、双创企业改革试点的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董事会职权试点的改革、职业经理人试点的改革等等,无不优先考虑充分竞争性国企。有可能改革的具体实现步骤上会出现局部倒退,但完全竞争性国企围绕着客户创造价值的市场经营规律是不可违背的,历史的车轮不会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终将克服千难万难滚滚向前。

(2)赋能。如何才能够满足顾客的价值诉求,做到顾客第一原则呢?引申出来第二个原则,叫做员工原则。也就是必须唤起共同体每个成员的热情,形成企业发展的内生力量。

赋能还要遵循第三个原则即合作者原则,基于利益相关者结成友好的生态关系,其中包括产业价值链的合作者,资本的投资者,企业是一个生命体,必须要有良好的生态。

企业经营毕竟还是一项比较专业的事情,极度需要企业家精神的释放。职业经理人制度的探索本质就是尝试释放企业家精神,而配套的公司治理结构就是要为企业家精神的释放保驾护航。同时现代企业发展的逻辑是演进式的生态系统、独木难支,需要赋予企业家群体资源整合的充分权限以及一定程度上协助其去整合相关资源才能让充分竞争性国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比如混改、扶持国企上市、相关资源的倾斜等等都是赋能国企的具体举措。

但是赋能的前提是授权,赋能的落脚点是激励配套到位。赋能不是强制的,即国资监管部门是一个协助者的角色,只是为企业提供相关的资源平台,企业可自主决定用或不用,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原则,赋能只是其作为股东的义务和权利,资源获取也是需要市场化定价的。

(3)配资源。员工原则说到底是共创、共享、共有的原则,稻盛和夫也有一个说法,企业永远是员工生活的保障和心灵的归宿,并确保员工做人的尊严。

对于充分竞争性国企而言配资源关键是配置财务预算资源及薪酬激励资源。之所以资源配置不能到位其前提就是无法准确定位充分竞争性国企的功能,在逐步探索期就是通过多种方式尝试给国企分配相应的资源,如股权激励、工资总额管理等等。但是这一步的改革往往又是最难到位的,因为改革决策的达成是需要多方力量博弈、争取、妥协的结果,而一旦经过这样的过程之后资源配置就会大幅缩水,最后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

但资源配置难的问题迟早会克服的,只是时间早晚而已,因为充分竞争性国企的核心资源是人力资源,而人力资源的管理的核心就是精神与物资激励的问题,两者缺一不可。仅仅靠精神激励在垄断性国企或者市场化竞争程度没那么高的情况下在一定程度上可行,可行的关键还要是这个主体的精神世界与外界之间要隔绝;而在充分竞争性国企,仅仅靠精神激励是不可行的,因为其与外界本质上是融为一体的。而另一方面激励资源到位的前提也是授权充分、企业能力充分,如果前两者不能落实,资源配置到位当然也无法实现。

本文来源华夏基石e洞察,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前瞻网的立场。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69875 或 hezuo@qianzhan.com

p6 q0 我要投稿

分享:
标签: 国企 改革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微信二维码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二维码

前瞻产业研究院

如何抓准行业的下一个风口?未来5年10年行业趋势如何把握?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经济学人 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 10000+ 行业干货 免费领取
  • 500+ 行业研究员 解答你的问题
  • 1000000+ 行业数据 任君使用
  • 365+ 每日全球财经大事 一手掌握
  • 下载APP

  • 关注微信号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下载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经济秀人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