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前瞻官网
前瞻网
a 当前位置: 前瞻网 » 资讯 » 大咖

如何顺利完成股权回购?创业公司建立「退出机制」的三个关键步骤

分享到:
 易参 • 2019-08-07 14:17:56 来源:易参 E6006G0
100大行业全景图谱

2

(图片来源:摄图网)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易参(ID:YC-Inssent),作者:吴世杰

股权激励是一个系统性工作,往往需要一些机制来保证方案的落地实施,持续稳定地保持激励效果。

这里的“机制”,主要指的是公司将股权授予激励对象后,处理离职员工所持股权的「退出机制」。

毕竟,公司要激励的都是自家员工,员工离职后就失去了激励的意义。

事实上,退出机制的设置,直接关系到股权激励的稳定性,以及诸多法律风险的防范问题。

— 1 —

▌为什么要设置“退出机制”?

退出机制是股权激励制度的保障性措施,如果没有退出机制,我们可以预见以下几种情形:

1.员工拿到激励股权后就坐享其成,消极怠工;

2.拿到股权的员工离职时带走股权,公司的期权池越来越少,导致在职员工给离职员工“打工”的情况;

3.员工离职时公司要求回购股权,但由于事先没有约定好回购价格等条款,导致双方产生争议。

其实在现实中,狗血的事情远不止这三种,而无论哪种,都会对公司造成严重的影响。

所以,在股权激励方案中提前设置好“退出机制”,是一种有效保障。

— 2 —

▌如何设置“退出机制”?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股权回购有哪些情况。

1.非过错离职。比如员工主动辞职、劳动合同到期了双方都不想续约、丧失劳动能力等情况。

通常来说,非过错离职对公司造成的损失较小,股权回购的处理方式也较为温和,比如按照公司目前的价值进行回购。

2.过错离职。比如员工因为考核不达标、违反竞业限制协议、保密协议而被辞退等情况。

通常来说,过错离职会导致严重后果,股权回购的处理方式更为严苛,比如无偿收回或者直接撤销等。

当然,也有公司不区分过错和非过错,只要员工离职就都按照统一的方式进行回购。

其次,我们再来设置退出机制。

市面上,常见的退出机制是股权回购,期权模式下还包括停止授予、撤销期权、终止行权等。

实践中,公司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方式处理离职员工持有的股权:

1.无偿收回或原价回购。

此种情况主要适用于员工 过错离职 的情况。

举例来说,公司以期权的方式实施股权激励,员工能否顺利行权还不确定,即股权并未真正意义上归属于员工。

一旦员工离职,如果事先约定了无偿收回,对于没有行权的部分,公司是可以直接收回的;对于已经行权部分,一般按照原价回购。

但是,这种对公司的风险最低、操作最为简便的方法要慎用,否则会给员工一种“空头支票”的感觉。

所以,应该严格规定过错回购的条件,一定是因为员工犯了很严重的错误,比如泄露公司机密、行贿受贿等等。

2.溢价回购。

此种情况主要适用于员工 非过错离职 的情况。

例如,员工主动辞职或者劳动合同期满终止,已行权的股权继续有效,由公司股东按照约定的价格回购,尚未行权的部分直接撤销。

这种方式被广泛运用于退出机制中,如果员工在规定的时间完成了行权条件,股权是应该归属于员工的,这是对员工历史贡献的肯定。

这时,公司应该按照约定的定价基础回购员工的股权,比如上一轮估值或者上一年净资产,通常会比行权价格高,即溢价回购。

3.员工转让股权。

除了以上两种情况,员工也可以把持有的激励股权转让给他人,以实现退出。

需要注意的是,股权自由流转意味着公司的股东将发生变化,对公司的“人合性”产生一定冲击。

因此,如果允许员工可以自由交易激励股权,那就需要限定员工转让股权的条件。

这种情况,可以参考科创板的相关规定,比如只能内部转给激励计划中的员工,或者锁定 1~3 年后才能自由转让。

— 3 —

▌设置退出机制有哪些注意要点?

1.退出机制应当经股权激励对象确认并签字同意。

正如未公布的法律对任何人都不发生效力一样,未经激励对象确认的退出机制也没有法律效力。

所以,在股权激励制度、授予协议等文件中,应该由激励对象进行签署确认,退出机制才算生效。

2.明确员工退出股权的条件。

明确员工退出股权的条件,是退出机制的前提,公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具体约定:

1)先行告知义务。员工退出股权应当提前一段时间告知公司,给公司一定时间进行准备;

2)明确可操作的时间节点。比如何时接受回购申请、何时支付股权转让款等;

3)明确股权的受让主体。股权的受让主体关乎到公司的“人合性”,会直接影响公司决策,因此要将不适合的人排除在受让主体之外;

4)明确股权回购价格。价格是任何一笔交易的核心。回购价格的设定应本着公平合理的基本原则,根据公司的发展预期进行约定,做到因时制宜;

5)违约责任。任何一方违反约定不配合回购,需要支付违约金并积极配合公司回购,避免双方诉诸法院,造成人力财力的损失。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介绍了股权回购的规定,参考:关于股权回购,你可能会忽视的3个细节问题

但是,这些规定主要适用于股份责任公司和上市公司。对于非上市公司,规定比较灵活,在方案设计上也有更多的空间。

因此,如果公司事先规定了完善的退出机制,只要相关文件程序合法且内容不违反法律规定,其实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本文来源易参,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前瞻网的立场。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69875 或 hezuo@qianzhan.com

p45 q0 我要投稿

分享: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微信二维码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二维码

前瞻产业研究院

如何抓准行业的下一个风口?未来5年10年行业趋势如何把握?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经济学人 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 10000+ 行业干货 免费领取
  • 500+ 行业研究员 解答你的问题
  • 1000000+ 行业数据 任君使用
  • 365+ 每日全球财经大事 一手掌握
  • 下载APP

  • 关注微信号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下载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经济秀人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