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前瞻官网
前瞻网
a 当前位置: 前瞻网 » 资讯 » 大咖

杨杜:为什么大多数企业成不了华为?2万字重磅长文详解战略领先之道!

分享到:
 杨杜 • 2019-08-23 14:34:19 来源:华夏基石e洞察 E5702G0
100大行业全景图谱

1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华夏基石e洞察(ID:chnstonewx),演讲者:杨杜,华夏基石领衔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华为基本法》起草人之一

我进来的时候,发现大家已经坐得非常整齐了,非常感动,谢谢大家。这个社会其实进步得非常快,而进步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东西是学习和思考,作为企业管理者,有时候我们需要坐下来思考:这活儿是我的吗?做管理是为了干吗,当领导是做什么的?我给大家提供一个回答:做管理是为了不做管理,当领导是为了不当领导。

如果做企业是去爬一座山,爬上去再走下来,留下了什么?留下了一个管理体系,留下了一个离开谁能运都作得很好的创新的、变革的领导体系,这件事情就更有意义了,我觉得这也可以是一代人的生涯设计或人生的曲线。

今天,我很荣幸有机会以华为为案例,来跟大家分享它的成长和曲线,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它怎样一步步成长和变革。到现在30多年来,华为的成长可以分成四个阶段,我们的讨论就按这四个阶段走。

在座的各位,看起来好像还没有比我岁数大的,没有60多岁的吧?还真有啊,非常感谢!外国的总统们现在很多都70多,还有90多的呢,我们也还年轻,不能说老了。如果按照人生的阶段去做,我们现在应该在做什么?后面我也会讲到人生的四个阶段,我们按照企业的、人生的成长规划以及与客户的关系等来展开这些东西。

我希望我们做的事情有价值,不是有名、先进,而是有价值,企业是创造财富的,不能创造出财富的东西意思不大。政治家是分配财富的,比如搞点转移支付什么的,军人是干什么的?抢钱的。社会的财富从哪里来?没有企业的创造肯定不行,所以我们企业做的事情是为社会创造出价值来。今天的这半天分享,我也希望讲的东西对大家是有价值的,是创造了新东西出来,这才算是讲好了一堂课。

01

管理学和自然科学不一样

必须在企业实践中能落地

讲课就是讲课,给自己施加这么大的压力干吗?这么些年来,我都喜欢在现场工作,在企业的领导层面去做工作。但是看看前面的几十年,好像都是在折腾自己,在自己的本专业,你的学问和见识一定要站得住,这样去服务企业,作为一个管理学者,才能有你的独特贡献、你的位置、你的品牌。

我希望我们通过现实的、现场的实践来提炼出东西,而不是先拿一个理论,再往下面去落地。管理跟自然科学不一样,自然科学是先搭建理论,再慢慢去实践,而管理学这些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东西,我们必须做出来,如果做不出来的,现场不能落地的东西,我们很难往外提炼。这是我跑企业现场时,经常喜欢和老板们聊的一个管理的基本原理。

这些东西有什么?比方说,成长有逻辑吗,有道理吗?做人要讲文化,讲价值观,我们给华为公司做《基本法》是20多年前的事了。做企业需要找一批志同道合的人吗,这里边有没有逻辑呢?我们要提炼这些东西,但如果不到实践中去,这些管理的法门你是找不到的。你要到实践中去,按方向大致正确的思路去做,而且应该是每天都在琢磨这个事儿,既然你是做这个工作,这样才行。

我现在不大写书了,我觉得写书的方式好像太落后了,只要是写出来的东西,好像基本上就过时了。要每天都往前走,每天都要有新的想法,我今天早上还在朋友圈发了一个东西呢,比方说华为遇到了联邦快递派件失误这样的事,要应对这类事,你手里得有些什么工具呢?所以我们得去关注平时不大会去关注的东西,因为它现在对你有重大意义了,这使我想到了控制权和所有权的关系。所有权可能不太重要,是不是你的不重要,控制权更重要,什么东西在你手里,是你能控制的,这一点更重要。

在未来的投资、机会里,我们应该如何去设计一个企业发展的关键点呢?人对一个事物的反应,不会超出三四秒的时长,人的思考是在半秒之内这么短的时间产生的,不可能拉得太长,所以我们希望每时每刻都往前走。这个社会尤其对年轻人来讲,你们反应的速度、尤其是节奏要明快,我希望和想得快、说得快、做得快的人打交道,快的人干净利落,遇到慢的人我就着急,两者的频率不一样。

02

决定一个企业能生存下来的

最核心的东西在企业外部

我们在过程中看企业变革的阶段和周期,大概也是如此。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份提示基本内容的印刷版资料,屏幕上显示的是放映版。如果光看印刷版,大家就能把其中道理全看懂了的话,我就不用来了,所以今天要来和大家作现场交流,如果大家有问题,请现场示意我,我不大喜欢自说自唱。如果大家没有需求,没有疑问,我还讲它干吗?就像企业,如果没有客户,也就不需要它了。

对管理的基本点的讨论,首先我们从第一部分开始,华为是什么?作为企业,它有些什么重要的特点?先把这个问题弄清楚。

首先我觉得企业是一个有机体,作为一个有机体,我的判断是华为到现在还没有成功,说不定哪天就死了,都还不知道呢。活的目的就是最终的死,而华为还在成长,这就是不得了的事情,它已经干了三四十年了,到现在竟然还是一个青年,还是一个在长身体的少年,还拥有不可限量的未来,这是一个很恐怖的事情。

大家也想一想自己的情况,我们是不是还在成长,或是你已经很享受自己的成功了呢?我觉得这是一个思考的基本点。我们说企业,不能站在员工的角度去讲,也不能站在学者的角度去讲,我们要从管理的角度去思考。管理的本质是什么?我从四个方面对它进行一个比较形象的概括:

1.无生命的管理体系——体

换谁都行,“体”是撑着的实体,是组织。它就是一个骨架,是实实在在的东西。

2.高效的资源流——血

“血”是在组织的形体内流动的东西,是人、财、物、信息这些资源流。它以多快的速度在流动?你算算你的现金流,交付和结算,等等,它们都在时间轴里体现出一个流动的速度。流动快的效率就高,流动慢的就很麻烦了。如果堵在那儿了,收不回来,成了坏账,包括人,人事安排不好也会成坏账,那你就更麻烦了。

3.长期坚持艰苦奋斗——气

“气”是企业表现出的精神状态,就像人的劲头儿一样,它是萎靡不振还是奋发有为的?华为的企业精神是长期坚持艰苦奋斗,这是一股气,不管它到了哪个地步,已经上到了哪个台阶,它还想往上冲。对不起,有的人不想冲了,想休息了,反正兜里的钱也不少了,那你可以走了,留下的人继续往前冲。

任正非很早就讲过:我每过一段时期,就要引进一大批胸怀大志、身无分文的人,他们有饥饿感,想赚钱,想成功,渴望冲锋。这就是一个人的精神气。大家每天早上醒来,按满分100,你给自己这一天的精神头儿打个分儿,看看是多少?组织也是能打出来这个分数的。

4.以客户为中心——魂

“魂”不附体不行,体不长“魂”也不行。“魂”不在企业内部,领导并不是企业的灵魂,整天围着领导转圈儿,这一定是个小公司。企业的魂应该是客户,企业要围着客户转,是客户给你钱,给你价值,同样的道理,对企业的上游我们也不能不管,决定一个企业能生存下来的最核心的东西在企业的外面。企业的生存在我看来是环境决定论,谁决定你的生死?不是你自己想活,而是别人不让你死。

道理说到这儿,那么,经营企业是做些什么事情呢?就是不断地把企业的体形做大,不断地把现金收回来,让企业的血加速流动起来,不断地把企业的气鼓起来,这就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不断地围绕着企业的魂——客户,不断提升客户的满意度,提升产品和服务品质。把这些都做好了,出来的结果就如同下图呈现的华为经营业绩。

华为说今年不增长了,营收就保持就在1千亿美元左右,少掉300亿美元都没问题,我还是能活下去,只要守住企业的魂,围绕着我的客户转,虽然你卡住我的一部分上游,但只要我死不掉就行。华为现在在做的事情不是拼命做大,而是牢牢守住那口气,我决不投降,我一定能活下来!

03

对企业的问题作判断,

先要准确认识公司所处的发展阶段

我们怎样让活着成为最高标准?这个思路来自于我们走在哪条路上,在这条路上,不管环境如何,困难多大,我们照样要活下去。这个决定点在哪里?这不光是赚一点钱的问题,我们首先要判断一下,我们的企业在哪一个阶段,走在什么样的路上?

华为应该还处在一个比较高的成长阶段,因为它每年还有百分之二三十的增长。在成长阶段,大家可以算一算,你公司的营收每年增长多少,你个人的收入每年增长多少?从中你能算出来,你们是在成长,还是已经成熟。

按这个思路,华为应该是一个成长型公司。大家看看上面的这个八卦图,企业的发展是有阶段性的,每个阶段在追求什么,所产生的阶段性特点和不同阶段变革需求在哪里?你到底要做大,做快,做多,做久,还是做新,做局,做人,做强?每个选择后面都有四个指标,加起来一共是四八三十二个指标。具体论述大家可以百度找“杨杜”,在我的书里去找这方面的内容,今天我不去展开,没有时间给在座这么优秀的人才去讲解这些更细致的东西。

我们要思考的是什么问题?是你往哪个方向干的问题。你的公司肯定有方向,我们不可能往四面八方去长,任何一个组织在1-3年内,主要追的指标不会超过3个,如果想一年内完成10个目标,到了年底一定什么都完成不了,你必须有一个战略重点。

战略重点意味着什么?你要对格局有很好的判断,对布局要有区别于行业竞争对手的错位的打法,或是3倍弹药火力的投入,而最后你的结局是你设计出来的,是你的设想的结果。你一边走,一边看,看自己每走一步的成功率是多少。华为30多年走过来了,它的成功率还是比较高的,每一次好像要死了,结果都没有死,都活了过来,小地方失败过,在主要航道的判断没有失败过。

任何一个行业、产品、技术,都会有一个成长曲线,这个曲线呈现出不同的发展阶段,以及在每个阶段应该关注的核心问题。比如到了我这个年龄,60多岁了,关注的核心问题应该是什么?核心问题恐怕是尽量不干事儿,差不多就行了,该歇就歇着。前几天,我在各部委有几个会,其中两个会我推掉了,少开几个会,在工作上做减法,我很高兴。但年轻人不是这样,这个阶段是要增加自己的工作量,玩儿命干,只争朝夕地干事业。不同的工作状态和强度,产生在不同的人生阶段。

S曲线:企业成长四阶段——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有各种不同的企业,我们来看看自己的企业处在什么阶段。简单来讲,一个企业如果创业伊始,走一段时间,会跑到下图中红色结点标识这个地方,如果控制不住自己的成长,企业会疯长,然后坠落下去,我们叫做企业的夭折。

好企业会走过这个阶段,继续成长,找到自己的主航道,找到自己可以建立壁垒、与别人竞争的路径,走到前面去了。大家可以观察华为、联想、海尔等等这样处在不同行业,所在成长期也有所差异的几个企业,对它们所处的阶段作出判断,我跑企业,常找一些企业经营的具体数据来对它们所处的阶段进行判断。

一些公司继续长,长到了上图中蓝色结点标识的地方,但在这样的关键阶段,该变革却没有变革,结果机会失去,也掉下去了,尽管这时它的个头已经长得比较大了。在座各位的公司,如果是规模较大、历史较长的,应该大概就在这个阶段附近,而处在曲线前面部分的企业,是规模相对小的创业期公司。不同类型、处在不同阶段的公司各有各的问题。今天我们讨论的华为,讲的是它成长中的问题,不同于创业企业的问题。

创业阶段的公司要把制度、机制、理念理顺了,不然发展下去会出问题,到那个时候就很难搞定了,我们把这个阶段叫做制度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规模阶段。这个时期看你能不能做起来规模,大市场才孵化大企业,大平台才能做成大生意,如果你做的生意特别小,或者行业本来就是草原生态,你怎么能做起规模来呢?当然,不见得规模大就是好,比如我在路边开了一个店,经营了几百年,一直传下去,这也挺好,这也是一种人生观。但管理不是用来干这种买卖的,你一定要做出规模来。

第三个阶段,我们可能还需要往旁边走,比如往多产品、多行业甚至多产业去扩张,你也可能不往横向扩张,而是往纵向的空间去发展,我从杭州走向浙江,走向全国,再走向世界,我以很窄的东西也可以一直铺向全球,在覆盖的地域上进行扩张。这两种扩张方式都是我们在做大了规模之后,要考虑的事情。这就是规模经济的思路,比如中国产品如果在国内赚钱了,在国外就算卖得很便宜,因为有了规模,一样也能赚钱。

下一个阶段是重构、重塑的阶段。做到一定阶段后,企业已经做得相当可以了,但在这个时候,你不是随便什么都能去干的。随着产业周期和技术周期的变化,你可能要扔掉一些东西,捡起一些新的东西来,这是非常难的改变。有些人会反对,过去的功臣会有话说,因为要干掉一些东西,会涉及到一些原则,老板你过去是怎么说的,现在怎么又是一套说法?这非常难办。一会儿我们可以看看华为的原则是怎么确定的。

再往下走是再造阶段。公司整体的治理结构改变了,要重新从文化、制度上进行变革和转型。总而言之,不同公司在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问题,我们需要对这些问题作判断,这就首先需要准确认识公司所处在的阶段。

综前所述,中国的第一代企业现在将进入成熟期,一个企业先后要经历的主要发展阶段包括制度阶段、规模阶段、两化阶段、重构阶段、再造阶段。你的公司处在哪个阶段?

正像我们的人生会处在不同阶段,常言道:少不学老,老不学少。老年人话多,爱拿自己过去的事教导年轻人,我认为老年人过去的生活经验对现在的年轻人没有太大的意义,你那只是一些故事,早没用了。尤其在快速变化的时代,经验越来越不值钱,是每时每刻的迭代在起作用,老经验对现在越来越缺乏借鉴价值。我不会劝大家去学习千百年前什么了不得的古人的生活经验和智慧,因为它们与当下可能没什么关系了。

我们能不能站在40年、50年后来看现在这个世界?我觉得,我去美国学到的一个很有价值的东西就是“站在后天看明天”,大家不要站在今天看明天,更不要站在今天看昨天。我们要假定自己是神,把时间轴推到未来,我们怕的是什么东西?我们就来对这些东西作定位。

04

你的企业处在什么位置,

在做哪一类事情,在跟谁比?

对人生来说,少年经不得顺境,中年经不得闲境,老年经不得逆境,而经营公司,成长期怕冒进陷阱,成熟期怕保守陷阱。

我准备好好跟大家说一下,在不同阶段企业的战略是什么。如果站在企业的成熟期来思考问题,我们可以从下面三种不同的视角审视企业的定位。

1.成熟期战略之一:从球赛看企业的定位

三流企业——球员型

二流企业——球星型

一流企业——教练型

超一流企业——裁判型

超超一流企业——组织球赛的人!

看清楚你是在哪个层面做事情,看清楚你的企业处在哪个层次,搞清楚别人为什么盖住了你,或是你凭什么去盖别人。如果做事情的维度不一样,三维对两维,两维对一维,你怎么能赢别人呢?

2.成熟期战略之二:从公司产品看企业的定位

三流企业卖劳力,针对员工

(三流企业做的事情都是针对内部的,如尽量降低成本。)

二流企业卖产品,针对客户

(二流企业努力把产品和服务做好,所做的事情围绕着客户。)

一流企业卖品牌,针对对手

(一流企业的标志是品牌溢价,产品只要贴上它的牌子,就能产生溢价,如一些国外大品牌,因为品牌值钱,100块的东西能卖1000,1000块的东西能卖1万。)

超一流企业卖什么?针对全局,卖规则,卖标准!

这是我20多年前就在讲的东西,超一流企业不跟你玩儿,不在这个行业里边玩儿,我跳出这个维度,这是不是华为正在做的事情?而超超一流企业是不是正想整它呢?生态就是一物降一物,大家都是在这个生态系统里生存的。

企业首先要给自己做好定位,华为就是按照超一流品牌在打造自己,它正在致力于七角合作,这七个方面的合作包括标准组织、产业联盟、开源社区、技术创新、开发者生态、商业联盟、向各国政府(在政策、规划层面)献计献策。

开放、合作、共赢,在一个更大的视野中来思考全局性的问题,在生态、产业、周边来统筹思考,进行生态化运作。华为的三大生态与产业发展核心理念:

——做大产业,做大市场,比做大我们自己的份额更加重要。

——管理合作比管理竞争更重要。华为坚持做“黑土地”和使能者,不与合作伙伴争利,长期坚持开放、合作、共赢。要让合作伙伴对自己放心,不能一合作就把别人干掉了,也不能是每笔生意你都要赚钱,而且还要比别人赚得多。要跳出普通商人的思维模式,要具备全局观、生态观,要有企业家意识,这是一个让一群企业家、一群企业家都活下去的共生共荣体。

——共享利益。面向万物互联的数字世界和智能世界,华为坚持做粘合剂,通过共享利益实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3.成熟期战略之三:从组织结构看企业的定位

三流企业——点型,它们思考问题靠的是点子,“这样做不错,别人可能还不知道。”

二流企业——线型,它们能考虑到不同的点子,在上下左右与别人之间有着线型的联系。

一流企业——面型,它们能在不同维度、不同层面思考问题,每个面都有四个象限,在这个范围内作出合理选择,我们在其中至少可以有三个象限的选择。这样我们就拥有了一定的方法论自由,如华为常讲的宏观方法论和微观方法论,我们总有方法去实现目标。

超一流企业——网络型,它们构成了一个立体的联系网,让它动起来,每个网络中的结点至少有四个角度、四个方向。从上下、左右、前后去思考自己的生存空间。

请大家想一想,你们经常用上述哪一种思维类型去思考企业工作的?我们可以从中作一个判断,自己的企业处在什么位置,我们在做哪一类的事情?我们在跟谁比,比出来是什么?审视之后,我们对自己就可以有一个调整和变革了。

05

以前所谓的反垄断,

在电信行业里几乎起不到什么作用

华为的业绩和地位——

员工近19万人,世界500强,2013年285位,2014年228位

2015年129位,3950亿

2016年83位,5200亿

2017年72位,6036亿

2018年61位,7212亿

毛利润44.2%,净利润9.28%

员工持股民营企业,非上市,无市值,不同于BAT

作为一个行业领先者(还不能说是领导者),华为在局部的技术上超越了别人,但在整体的规则制订上,在行业上还不是真正的领导者,这是从技术和组织层面上看华为地位的一个不同。在细分领域,华为已经做到第一了,长得非常快,但从电信行业整体来看,当它受到别人打压的时候,需要玩儿命地撑住、死死顶住,才能活下去。它有自己的技术基础和品牌实力在那儿。

华为有自己的坚持,在一些方面它根本不去跟别人比,如任正非坚持不上市,我为什么非要为一个上市公司卖命呢?猪养得太肥了,连哼都不会哼的,这是一个生理的问题,钱太多了,人就不想干活儿了。前段时间我跟任总还聊过这个问题呢,华为的一些中高层干部已经实现了财富自由,有些人工作动力没有了,需要拿用鞭子抽了。一个人总要有饥寒痛苦,才能艰苦奋斗、努力追求。

华为的机制设计也很有意思,怎么能让人好像很有钱,但拿不到钱?如果企业能让自己处在这样一种悖论的地位,大家就有动力了,因为随时会感到岌岌可危,还得不停地玩儿命干,永远往上爬,不能让大家一夜暴富。华为要让大家无可依靠,除了依靠企业的不断进步,让外面的人占不到我们的便宜,内部的人也不能懈怠。

请问:站在后天再往前看,华为要不要做行业领导者?

——必须成为行业领导者

——如何成为行业领导者?

“华为的长期战略,本质上是围绕怎么成为行业领导者,怎么做行业领导者展开的。”做行业领导者,这是一种追求,是1998年华为就已树立的目标和愿景——要做世界一流企业。

第一个问题其实很简单,ICT行业的现实是赢家通吃,必须做大,在这个领域中的国家大企业,还在不断通过内部创新的方式和外部并购的方式做大规模。有的行业是草原型,无法做大,电信行业是大树型。我们以前所谓的反垄断,在这个行业里几乎起不到作用。

大家可以看到一个大的趋势,这些大国都在支持这个行业的大企业做得更大,因为现在的市场已经是国际市场,垄断已经成为国家的利益了。如果华为在这个行业里不能成为领导者,最后就要被淘汰,这个问题甚至都用不到“垄断才能获得垄断的议价”这种西方产业理论来解释,竞争的现实清楚地摆在了那里。

如何成为行业的领导者呢?任总2012年讲话中提到的四点,是指导华为未来怎么做产业领导者的关键:“第一是领导者要能够洞察未来,包括产业未来的走向、趋势和变化。只是看到还不够,还要能抓住未来,能牵引整个产业走向未来,时时刻刻扮演主导者的角色。”“对一个产业领导者来说,首先要有远见,能够把握住这个产业的未来方向,这是对于领导者最大的挑战。”

对产业领导者来说,你做的事情不是为现在做的,至少要考虑到二三十年、三四十年后的未来。对一般企业的民营老板来讲,你也可以有自己的百年大计,你不要去思考自己的一生,你应该思考的是怎样能把企业做得长久,让自己的孙子接着干,还干不完,能这样思考问题,你就有事情做了,就干得有意思了。盯着未来,布局现在,就这么去干。

“第二,一个领导者要建立产业链的利益分享机制,让整个产业链挣钱多一点,风险小一点,这样大家才愿意跟着你往前走。”为什么大家都愿意跟着苹果走?因为苹果盘子大,跟着它有市场空间和前途,而且苹果利润高,对供应商和合作伙伴没有那么抠,跟着它挣钱多,风险小。换言之,作为一个产业的领导者,在利益分配上一定要有胸怀,这不是赚钱多一点还是少一点的问题,是不要去破坏某些原则的问题。大家跟着老大走,老大的所作所为要有方向性和确定性,在各相关方之间要建立一个合规、透明、安全的利益分享机制,老大自己不会在前头突然改变方向,也不会弄个绿卡自己走了,要让大家跟你走得放心、有希望。

“第三,一个领导者要做取舍,有所为有所不为,而且一旦作出选择就不要动摇。为什么爱立信不做WiMAX,因为它一做WiMAX,别人就不知道领导者到底要干啥,如果领导者今天做这个,明天做那个,大家跟着它就没有信心。“

领导者一定要做取舍,一旦作了决定就要坚持。领导者不能是机会主义者,往东走就是往东走,你可以偏点儿东南或是东北,但对坚持向东不能有任何怀疑。在产品领域、投资边界等问题上要有坚定不移的大方向,让生态伙伴看明白、有信任。

“第四,一个领导者要构筑有效的竞争环境,尤其是产业整体的盈利空间。”如果画地为牢,弄一个圈子,躺在那里吃老本,也不变革,这样就麻烦了,时间长了肯定死。

无论是中国想做世界的领导者,或是企业要做行业的领导者,都可以从以上这四点来思考问题,其基本规则的精神是一样的。

如果领导者到处抢市场,把价格压到底线,别人就没法玩了,因为行业没有生存空间了。行业的领导者要想着怎么把产业做大,把利润空间做大,使得业内企业能够生存,非本行业企业也愿意加入。有效的竞争机制一定不是玩儿阴的,一定是通过技术、产品的改进,大家艰苦奋斗地往前进。

企业要盯着自己的业务,盯着自己的营收,不要去关注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什么管理先进、世界一流、国内第一呀,这些东西除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其实没什么用。企业活下去,靠的是有粮食吃、资产增值,重要的是把地种好,多打粮食,而不是看你别的什么指标。企业的业务做得怎么样,我告诉你一个简单的衡量办法,如果一星期三七二十一顿饭,你请了客户10顿饭,我告诉你,那客户肯定没见过别的公司,时间都给你了,你肯定是赢了。

06

从哪个角度你都能找到可资学习的对象,

为我所用

我们往前面推,来看看华为的思维方法。我们做事情,首先取决于有没有需求,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比如我今天的讲课,大家认为有没有需求?如果你们回答说没有需求,不用我在这儿唠叨,那我就可以走了。我们做事情肯定是有价值选择的,要么不做事情,要么选择有价值的、价值最大的事情做,哪儿有需求往哪儿跑。

我们来看看华为有哪些事情是“不做”的。

1.不做“风口的猪”,做“象龟”

不贪图资本的风口,而是脚踏实地,一心关注客户的需求。厉害的企业不缺钱,因为盈利能力强,未来好得不得了,谁都想跟它做生意,太多人想给它出钱了。好企业也不缺人才,机制设计对了,给的薪酬足够有竞争力和激励性,人才都跑来了,你给的薪酬有别处的好几倍,你打他都不走。这样的组织要做的事情是什么?打造组织的力量,不做老虎,要做群狼。

在群狼的组织里,市场铁三角一定是围绕着客户的需求做事情,前狼后狈、男狼女狈密切配合,前赴后继。在组织里,你自己干不了什么事儿,是一群人朝着共同的奋斗目标去干事儿,这就体现出管理的重要性,是组织作为一个整体在战斗。

2.不做牡丹,做薇甘菊

牡丹虽然好看,但看几个星期就凋谢了,还是薇甘菊持久,一天就长出好几米,见谁盖谁,朝着一个山头扑过去,不停地疯长,最终把整个山头都拿下。企业做业务不能蜻蜓点水,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在竞争中要胜出,就要朝着覆盖状态、垄断状态去努力。

3.不做“水害”,做“水利”

作为领先者的大企业要建立健全产业生态机制,就像构建水利工程,在水多的时候、水少的时候,水该往哪些地方导流,利益在整体上怎样分配、分享。都江堰是“低作堰,深淘滩”,华为的产品是国外卖得贵,国内卖得便宜,这不是挺好吗?这就是“低作堰、深淘滩”的做法。在企业内部把各方面的成本该降低的降低,该保持的保持,这就是我前年总结的华为的“三自”——自愿降级制,自动降薪制,自由雇佣制。华为是鼓励退休的,哪怕你只干了三年,觉得不适应都可以退休,我按法律规定给你补偿,另外还多给点儿,走的人也心平气和,公司不招人骂。

4.不做“圣人”,做“商人”

不要有圣人情结,德才兼备属于个人修养问题。我们旨在完成企业的使命,核心责任是尽量扩大公司地资产价值,不赚钱企业就无法生存。永远不要忘记企业是一个经济组织,核心责任是经济责任。所以华为近年来一直很低调,我做我的事,你做你的,你要学习是你的事,我不为自己做宣传,这不是我的事,再说我的经验到了你那儿,也不一定好用。

华为的选择是清晰的:

——以客户为中心,不以领导为中心。领导是围绕客户转的,你也应该围着客户转,你去把客户招待好,不用围着领导鞍前马后的。企业家招这么多人是用来做事的,不是用来做官显派的。

——以价值为中心,不以技术为中心。

——以冲锋为中心,不以管理一流为中心。

5.不做“老师”,做“学生”

学国外:英国的制度,美国的创新,日本的精益,德国的规范

学我党:干部部,八项规定,自我批判,艰苦奋斗,宣誓

学军队:上甘岭,呼唤炮火,鼓励冲锋,上校连长,西点军校,铁三角

学企业:学海底捞,学顺丰快递,让所有高管去海底捞免费吃顿饭

只要看到比我厉害的,就拿来借鉴、思考,取适合我的加以应用。什么可以拿来学习,因为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会变得非常复杂,从哪个角度你都能找到可资学习的对象,为我所用,为我创造价值。

华为就具有这样的学习精神,转益多师,为我所用——

学动物:狼性

学植物:薇甘菊,小草大树

学建筑:都江堰

学影视:《大秦帝国》,《南征北战》,《兄弟连》

学哲学:王国维,哲学价值观上统一

学理论:耗散结构理论,灰度

任正非基本上就是拿来主义,然后在其基础上优化。任老板看书就是这样,在机场的书店里挑几本书,在飞机上看,看到有意思的就撕下几页,看几页,再撕几页,剩下不需要的往面前收纳斗里一放,人走了,剩下的你还别捡,因为重要的部分他拿走了。他不看书,他撕书,在书里去发现能拿来用的东西,最见效的东西。

昨天来的时候在飞机上的头等舱,我还看见有个青年沉迷地在那里打电脑游戏,乘务员催促说飞机要下降了,他还舍不得合上电脑呢,玩得多用功啊,其他人都在打盹了。我在飞机上喜欢在手机上写点儿东西,把所思所想写下来,跟光是想一想不一样,这也是学习。

07

高层领导最大的权力不是决定权,

而是否决权

1.华为的“五不”(以下这几条摘自《基本法》)

第一条:永不进入信息服务业

华为做的是连接、管道,做的不是传输数据的服务,所以美国政府的怀疑是没有道理的,它的逻辑是只要存在这种可能性,我就认为你做了。

第二条:不迁就有功员工

过去的功劳就过去了,早就算清楚了,公司和员工谁也不欠谁的,你明天要走,算清楚就可以走了。公司关注和激励的是现在正在奋斗和未来将作出贡献的人。

第十一条:不单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第十五条:不单纯追求规模上的扩张

第三十七条:不从事任何分散公司资源和高层管理精力的非相关多元化经营

大家想一想,你的时间主要花在了什么地方?我就反对企业家有事没事去参与各种机会,对各种机会乱投资,把什么都当作机会,到最后一个也做不出来,因为你的精力都不够。企业家应该做的是全方位的战略思考,向真正的机会、真正的富矿去深入挖掘,而不是到处撒网,毫无章法与原则,这个项目几百万,那个一千万,再来一个两个亿,结果做的事情连起来,既不是草原,也不是森林,也不是大海,到了最后一无是处。

你们公司有不干的事吗?华为不干这些事:

——不做应用

——不碰数据

——不上市

——不做股权投资

——不开展以多元化经营为目的的收购

——不开展以获取财务回报为目的的产业投资

——不以公司风险投资部门的局部价值最大化为目标

很多企业在干上面这些事儿,华为不干。定好了就坚决不干,利润再高,跟我们没关系。

——不支持、不投资和不参与内部创业

对于内部试验失败或不对路的创新项目,华为的政策是就地灭掉,不允许拿去卖,也不许拿走,与公司战略不相符合的创新,也不允许继续干。想干的自己到外面去创业。公司事业的平台不能成为个人创业的平台。

有些事情,企业干不干不要紧,您敢说出来吗?不干的事情,您敢公开宣布吗?做领导的不能朝令夕改、见异思迁,不然别人就不敢跟你了。很多企业对于“不做”什么,想不清楚,更不敢写出来。

没想到华为现在遭到美国政府这样的围猎,身处一种残酷的被打压的产业大环境中。这不是生态和产业链层次的问题,而是政府跳出来了,它要盖住你,要灭掉你,房地产商特朗普现在事把国家当作一个企业来运作。

2.华为《国际关系战略纲要》的“五不”

——不介入民族矛盾

——不介入阶级冲突

——不介入宗教问题

——不介入地缘政治

——不选边站

企业的经营就是这样,你要有原则,大家想一想自己的公司,你们的业务是从“要做”什么开始的,还是从“不做”什么开始的?

大家可能注意到,谷歌公司的“不作恶”价值观变了,改成了要干什么。“不做”什么是一种底线思维,我认为企业还是要划出自己的底线,至于你“要干”什么,这就不太好界定了,你要干什么就去干呗,这是你的能耐大,好像跟大家没有太大关系。

作为企业的高层领导,他们作出的最重要的决定不是要干什么,而是不干什么,他们最大的权力不是决定权,而是否决权。你这么大的领导,要那么多决定权干吗?把财权、人权都捏在自己手里,什么都管,你丢人不丢人?你只需要在最要紧的事情上说“不行”,你只要管刹车,这个权力盖过其他所有权力。但是你也不能所有的事情都否掉,总得让一些事情通过,不然业务就推不动了。

说到决策,英国的脱欧其实是极少数精英的意见决定了千万人的命运,投票的时候是51票对49票,51票胜出,这不等于是一两个人的意见决定了全体的命运吗?我认为这样的决策方式不是民主的,这里面没有任何民主。再比如另一种情况,一边是66票,另一边是34票,66票胜出,这种情况你可以说是依据大多数人意见的民主决策。

华为的干部誓词里有24个“不”,全都是说什么不能做,而不是“要做”什么。企业高层、管理者都是不自由的,被你们羡慕的大佬们都是不自由的,他们被绳子捆起来了,员工的自由度更大,最自由的是街上遛弯的闲人。影响力越小的东西,它的自由度越大。所以当好一个干部非常难,你不能说自己要干什么,重要的是先界定自己不能干什么,必须有习主席说的“底线思维”。

大家现在应该还比较自由吧,我也够自由的,跑一趟美国,不会有人来抓我,因为我没那么大的价值,如果你跑一趟美国,有人兴师动众去抓你回来,说明你的价值就高了。

从华为的管理经验看,很多时候它琢磨做企业,是从“不”入手,而不是从“要”开始。

08

华为战略变革的四个阶段

我在华为参与的主要工作——

《华为公司基本法》

《华为人力资源管理方案》

《华为商业品行准则》

《华为干部能力实战演习》

《华为市场开拓实战演习》

华为强调训战结合,我在华为参与了不少实战演习一类的培训工作。华为并不刻意培养什么人,如果你有成长,我选拔你,也不留人,你想走也可以走。它认为学习和培训是劳动的准备过程,不是劳动过程,成长是你自己的事情,所以学习和培训不应该成为企业的成本,培训的时间和费用应该由受训者支付成本。对华为的很多培训公司是不拨费用的,你要自己去找这笔钱,有的业务部门是去和营销部门合作,用营销方面的支出付培训费。

在华为,人是成长选拔制,钱是获取分享制。钱不是公司分下来的,是大家挣的,由组织给大家分。后方总部的人员想涨福利,要问前方打仗的兄弟们同不同意,因为钱是他们挣的,他们答应就可以涨。有一些企业就是这样做的,要看你在客户那里能不能做出更多的价值来,不是分钱的问题,而是去哪里挣钱,怎么把收入创造出来的问题。

一个企业可以分三个层次——战略、组织和管理,这些要素都在时间轴上。时间和空间是两个最大的制约因素,所以一个人的命运如何,就看此时此地,你身在何处,最好生逢其时,死得其所。如想在官场进阶的人,40岁必须当上处长,不然到了50岁不可能升副部,这些基本点就在时空中待着呢。

那么,华为做了些什么?简单来讲,华为的变革经历了四个阶段,它的问题和答案就在上图这个钻石型的战略框架里边。在前线,有产品、技术、市场的优势,业务前端的铁拳精悍有力,前方将士仗打得很好,占领市场和盈利的能力强,这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就像板门店谈判,没有这份战斗的实力,你拿什么去谈?但光有这些还不行,后方还要有强大的法律和舆论的支撑,中间是指挥部。

过去任老板除了见大客户、去前线看望作战的将士们,是不与媒体打交道的,也不见供应商和投资人,你有多少钱,跟我没有关系。现在华为为什么频繁接受媒体采访,更加重视法律和舆论工作呢?因为被美国抹黑,被抹得忒黑了。过去华为的公共关系部门是调不动任老板的,任老板只听从市场部的调动,现在公共关系部门也成一线了,这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因为华为现在是大型跨国公司,企业的边界大了很多,它必然要处理一些公司和产业生态外部的问题——引导公共舆论、处理与各国政府相关部门的关系、处理国际法律纠纷等。

华为没想到这么快,在努力实现自己按照人类发展需求而规划的产业愿景之外,要面对这样重大的对抗性、冲突性的国际政商关系问题。

下面我们回顾一下华为战略变革的四个阶段。

刚开始的时候,华为所做的事情就是种庄稼、打粮食,市场能力非常强,善于做营销。大家想一想自己的公司,市场做得如何,营收如何,打粮食的能力如何?这是一个企业的生存之本,但如果光会干这个,就是商人、商店而已。最开始华为在深圳起家的时候,周边跟它一样做交换机生意的就有上千家,都是代理、专卖,光靠这种生意,肯定做不大。

下一个阶段华为凿石头、造教堂,开始打造自己的产品,有了自己的追求,教堂是象征理想、信仰的建筑。不能做一个简单的商人,商人的目标就是把钱赚到手,这个干不好,明天再去搞别的,到处钻营商机,他们跟着商机走,而不是跟着组织建设走。从这个时期开始华为做了自己的产品、组织和《基本法》。

再往下走,铺铁路、扳道岔。有了好的产品,还要把组织、队伍和管理弄好,把端到端的服务搞定。在企业有了几万人的这个规模上,职能部门不能再充当万能部门,见到什么都要踩上一脚,而不知道端到端地做好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研发、物流、供应链都要去重新梳理,做这个事情不容易,华为把这个阶段的变革做下来,至少减掉了两三千职能部门的冗员。

战略变革的第四个阶段就是刚才讲到的做“水利”,不做“水害”,在生态层面深淘滩、低作堰,在外部建立好大的产业链体系,不再局限于企业内部的小体系。

回顾华为四个战略变革的阶段,我们作一个小结。首先,企业必须能赚到钱,这样才有各种费用可供支出,才能正常运转,毛利率最好能达到40%以上,但净利润不会太多,因为你要把钱花出去,去投入,做激励,不能按上市公司的做法都分给股东。当时华为进入北京市场的时候,人家紫光是有牌子的,联想是有后面背景的,方正是有管理的,华为那时好像什么也没有,要什么没什么,有的只是南方移民的那股冲劲。因为无所凭借,所以它要依靠管理。

华为在发展阶段,坚持有所不为的原则,这一点是很难做到的,做起来很痛苦,明明看到很多可以赚到钱的机会,但要约束自己,没赚到钱,还要继续投入,朝着一个未知的方向持续努力,这种长期主义的坚持是反人性的,一般的企业坚持不下来。华为不是唯利润,遵循的原则不是单纯利润率的最大化,重在企业的长期成长性。

赚过暴利的人一般后面的人生都很痛苦的,惯于出夜工的人一般也干不好白天的活儿了。大家可以好好琢磨一下其中的道理,大家不要让自己陷入到这样一种易于松懈、惰怠的情境中,尝过一夜暴富的滋味后,以后再赚到的钱就感觉不刺激了。

什么是做企业?企业不是用来赚钱的,是用来赚权的;企业不是用来当官的,是用来建组织的。作为企业领导你是一个法人,不是一个自然人,所以我们不能把伦理、家庭、个人情感、政治等等这些与做企业不相干的东西混到一起,混到一起的结果是很多企业家得了抑郁症,他分不清了,经营不下去了,活不下去了。为了改变这种可悲的状况,企业必须做管理,别以为做管理不重要,华为为了做好管理,花了数不清的银子。

业务是把钱赚进来,管理是把钱存起来;赚来的钱能不能变为资产,变为组织价值,这是靠管理才能实现的。只有通过管理,才能处理好企业经营内部和外部方方面面的要素,构建出一个高效能的大平台。管理花的钱是真正用于组织价值升值的钱,一般的企业家看不到这些,花管理的钱他会很难受,感觉自己的财富“浪费”在不重要的事情上了。

09

管理是一个逐步改善的迭代的过程,

需要不断的修正

管理意味着持续的变革,企业犹如一个有机体,有机体与外界的关系在不断变化,管理也要不断作调整,这里的体形要调一调,那里要变一变,气太足的地方泄掉一点,气不够的地方再鼓一点,这就是华为强调的熵减,用耗散结构做事情。

1.用管理支持成长与战略

华为与IBM、Hay、KPMG、PWC、FhG、Mercer、盖洛普等公司合作,引入世界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论,从业务流程、组织、品质控制、人力资源、财务、客户满意度等六个方面进行了系统变革,把公司业务管理体系聚焦到创造客户价值这个核心上。经过不断改进,华为的管理已与国际接轨,不仅承受了公司业务持续高速增长的考验,而且赢得了海内外客户及全球合作者的普遍认可,有效支撑了公司全球化战略。

2.持续管理变革的基本原则

坚持“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的原则,引进世界领先企业的先进管理体系。不要耍小聪明,先学习、模仿,再改进、提高。坚持“小改进,大奖励,大建议,只鼓励”的原则,持续地推行管理变革。不要玩儿虚的,成绩是通过一点一点的小改进积累起来的,华为不鼓励脱离本职岗位的奇思异想。

坚持改进、改良和改善,对企业创新进行有效管理。不要闹革命、搞运动,不要突然上马新政策,突然又停了。管理是牵一发动全身,是一个逐步改善的迭代的过程,需要不断的修正,因为谁也不知道下一步会怎样,任何变革举措都要放在一定时间窗中去检验效果。

如果你的公司出了一条新政策,这个政策只能管到业务或组织的一个局部,只能管到一个地方,这肯定不是有效的管理,这是捣乱。因为管理是全局性的,任何变革应该和上下左右各处都联结着。如果不是这样的关联性方案,我建议尽量不要去动,有效的完整变革措施应该至少有若干条,对相关各方面都相应作出调整。

管理变革的目的是持续地提高人均效益,构建高绩效的企业文化。企业做的所有事情都是为了提高人均效益,或是时间均效益,阿米巴就是这个概念,你考核的是一个比例,而不是一个绝对数。

10

华为制胜的八大战略

(一)华为的经营宗旨:

——为客户服务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客户需求是华为发展的原动力。

——质量好,服务好,运作成本低,优先满足客户需求,提升客户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持续管理变革,实现高效的流程化运作,确保端到端的优质交付。

——与友商共同发展,既是竞争对手,也是合作伙伴,共同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共享价值链的利益。

(二)华为的八大战略

1.  聚焦战略  第二十三条(资源配置)

我们坚持“压强原则”,在成功关键因素和选定的战略生长点上,以超过主要竞争对手的强度配置资源,要么不做,要做,就极大地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重点突破。

我们在管理上最容易犯错的一个假设,就是假设自己比别人聪明,什么都想做,什么都想做好,这是不可能的。如果你假设自己比别人笨,这就对了。真正的企业家做企业,要像武大郎开店,应该雇比自己个子高的人,你的下属的能力都应该比自己强。你只能聚焦在自己的那份业务上,不能撒胡椒面儿,少管别人的事情,放弃机会主义。

你的掌打出去的力量,不如你挥拳的力量,挥拳的力量不如针扎下去的力量,因为你的目的是突破,不是拍一下就完了。保持这个定力是不容易的,周边各色人等会拿着各种“投资机会”来诱惑、游说企业家,都想利用你的平台,拉你去做各种事情,没有定力和远见的企业家很难聚焦。

(三)在资源的分配上向优秀人员倾斜

在资源的分配上,应努力消除资源合理配置与有效利用的障碍。我们认识到对人、财、物这三种关键资源的分配,首先是对优秀人才的分配,对于有杰出贡献的人才,你给他多少回报,企业对他都是亏欠的,因为他对于企业、社会的贡献是无法衡量的。我们的方法是使最优秀的人拥有充分的职权和必要的资源去实现分派给他们的任务。

人和人在贡献上会有很多倍的差别,在智力和社会贡献、组织贡献上的差距是无穷大的。科技创新人才的能量无限大,一个天才做出来的突破式创新成果,一下子能应用到全世界,他一个人就走在了人类的最前面,其他人都不用弄这个事情了,直接就把你们全部灭掉了,所以现在华为拼命地在全世界选拔、招揽天才,重金聘用天才的年轻科学家和工程师。

(四)华为的“三做”:做万物互联,做万物感知,做万物智能

它要在这几个方面实现突破,这“三做”都是网络状的业务,华为要做的是连接,比别人的业务维度要高。互联要敢于领先;感知聚焦在连接和边缘计算、分部计算等;智能聚焦在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平台、On-Device AI。

(五)华为的“三不”

不做应用(能力有限)

不碰数据(涉及隐私保护)

不做股权投资

——资本运作以战略投资为目的,帮助公司获得关键技术和能力

——收购的目的是弥补主航道的竞争力不足,不是多元化经营

——不开展以财务回报为目的的产业投资

——不以公司风险投资部门的局部价值最大化为目标

——公司不支持、不鼓励、不参与内部创业

这些都是华为为自己规定的业务边界,不是赚不赚钱的问题,而是无法控制,会消耗主航道的资源和精力。“做”什么是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做”什么是为了活着,不找死。

人是喜欢冒险的,尤其是心智不成熟的人和孩子,什么准备都不做,就跑到深山里去,死了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儿,做企业不能这样,经营有风险,但你要控制这个风险,想一些办法把风险控制到最小,要不你先做第二,让别人跑前头去,就算前面有坑,别人先掉下去了,你再踩着烈士的足迹前行。

不是要做最先进的,战略周全的企业一定是红、蓝、黄军都有,配合起来,死掉一个,其他部队还能继续往前走,保持企业的有生力量,一定要活下去。管理上要尽量简单一些,简单了容易控制,太复杂就麻烦了。

产品领域和市场领域应该怎么做,大家猜一猜,华为走的是哪条路线?

华为走的路线是市场开拓,它聚焦在一个领域,拼命走向全世界。这样走简单,因为地域扩展简单,行业扩展太复杂。市场开拓的瓶颈是市场瓶颈,新品开发的瓶颈是技术瓶颈,多元经营的瓶颈是管控瓶颈。市场瓶颈相对来说容易突破,最难的是多元经营,你根本管控不了,因为换一个行业,不同的东西太多了。

我是比较强调企业要做大、做强、做久的,不需要做太多。我希望企业注重做局,而不是没事去做人。

竞合战略的原则就像打仗,琢磨怎么才能赢,不行你就撤,僵持也可以,如目前的中美贸易谈判,我觉得倒也是一桩简单的事情,用10-15年的时间能谈完就行了,你着什么急呢,只谈了15次,还有15年呢!加入WTO不是也谈了好多年嘛,有什么好着急的,接着谈不就是了!在相持阶段继续谈,每次谈的时候,最好每边政府各派出500人去谈,中国人多,这500人谈判队伍里,各个级别的人才都得有。

再不行的话,如果贸易谈不妥,我们搞人口交流也行,你移过来一个亿,或是过来五千万也行,我们过去一个亿,或是省对省的交流,从浙江过去两千万,你从加州过来两千万,这也是一种交流。只要定下来规则,在这个规则下进行长期的游戏。最重要的是设定好规则和议题,其余人权、财权不用管那么多,双方慢慢谈呗。

竞合战略比例原理——

3:1为攻击比例

4:10为投降比例

10:8为利益比例(第一与第二之比)

2:10为安全原理(与第一相比)

下图是核心市场的包围战略

2. 市场战略  第二十九条(市场地位)

华为的市场定位是业界最佳设备供应商。市场地位是市场营销的核心目标,我们不满足于总体销售额的增长,我们必须清楚公司每一种主导产品的市场份额是多大,应该达到多大。特别是新产品、新兴市场的市场份额和销售份额更为重要。品牌、营销网络、服务和市场份额是支撑市场地位的关键要素。

3.  速度战略  第二十二条(经营模式)

我们的经营模式是抓住机遇,靠研究开发的高投入获得产品技术和性能价格比的领先优势,通过大规模的、席卷式的市场营销,在最短的时间内形成正反馈的良性循环,充分获取“机会窗”的超额利润。不断优化成熟产品,驾驭市场上的价格竞争,扩大和巩固在战略市场上的主导地位。我们将按照这一经营模式的要求建立我们的组织结构和人才队伍,不断提高公司的整体运作能力。

在设计中构建技术、质量、成本和服务优势,是我们竞争力的基础。日本产品的低成本、德国产品的稳定性、美国产品的先进性,是我们赶超的基准。

机会窗稍纵即逝,为了抓住“机会窗”的超额利润,速度很重要,节奏的快慢很重要,时间轴是速度战略最重要的制胜因素,因为领先的研发是投了大笔钱的,必须从时间窗内的超额利润收回利润。时间窗利润赚到了,等过了时间窗,再卖白菜价也没有关系了。

“五个一”目标

——PO前处理1天

——从订单到发货准备1周

——所有产品从订单确认到客户指定地点1个月

——软件从客户订单到下载准备1分钟

——站点交付验收1个月

围绕“五个一”目标,打通相关流程和IT系统,加速提升从签订高质量合同、快速准确交付,到加速回款的端到端项目经营能力。

4.  研发战略  第二十六条(研究开发政策)

顾客价值的演变趋势引导着我们的产品方向。我们的产品开发遵循在自主开发的基础上广泛开放合作的原则,在选择研究开发项目时,敢于打破常规,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我们要善于利用有节制的混沌状态,寻求对未知领域研究的突破;要完善竞争性的理性选择程序,确保开发过程的成功。

如果一个企业毛利很低,你想大笔投研发也投不了,所以赚到“时间窗”的超额利润,显得尤为重要。

5. 标准战略

行业标准对华为公司是一项战略性工作,是领军产业的驱动力。保护市场准入,实现专利防御,构筑全球品牌,支持互联互通,提升研发质量和促进多边合作,最终目标则是依托国内外标准组织,为行业作出贡献,以构筑健康的ecosystem,与业界同行共享市场利益。

为实现此目标,华为公司在集团层面设行业标准部,每个BU设相应的标准专利部,专职标准队伍人数超过400人,形成了技术水平高、能稳定从事行业标准制订的专家群体。

标准战略赚的不是钱,而是行业的话语权,不是出来一张图纸、一个技术,而是为行业确立标准,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标准是如何使用技术的一套规则,一项技术能不能用、怎么用法,要听标准的。你的企业为行业贡献了多少标准,大家去了解一下,贡献标准的价值就是企业获得权力的价值。在这方面,华为作出了很多贡献。

6. 投资战略  第三十七条(投资战略)

我们中短期的投资战略仍坚持产品投资为主,以期最大限度地集中资源,迅速增强公司的技术实力、市场地位和管理能力。我们在制定重大投资决策时,不一定追逐今天的高利润项目,同时要关注有巨大潜力的新兴市场和新产品的成长机会。我们不从事任何分散公司资源和高层管理精力的非相关多元化经营。

别的公司都喜欢买资产,喜欢搞并购。华为经常做的事情好像是反着来的,它卖了不少资产,当孩子养,当猪卖,换回来钱再投入到主业中,玩儿命再干,这挺有意思的。

7. 国际化战略

白头巾-领带-领结

土狼-狮子

上帝就是干这个活儿的,跨国大公司的组织文化体现的就是人种和文化的大融合,什么都有,兼容并包。

上面这张华为公司员工合影还不是最新的,现在的华为员工什么肤色的都有,操什么口音的都有,爱吃什么的都有,你都得去折腾,管理者就要高一维去思考,要把这些来自世界各国的员工变成华为的奋斗者,这个事业很有挑战性,在管理上必须有更大的胸怀和包容。

视野国际化、观念国际化、思维方式国际化、技能国际化

国际化了的企业什么样儿?

地图:办公室挂着的一定有世界地图,而不是在指着一幅中国地图规划战略。

视野:它的视野一定是国际化的视野,东南亚市场如何,北美市场如何,欧洲市场如何。

语言:企业的官方语言、文件可能是双语,公司报刊很多也是双语的。如果一个企业的用语全是中文,它应该不是个国际化程度很高的企业。在AI时代,不管你说什么语言,机器都能给你转换出来,不需要再花费那么多时间去学语言。

货币:企业的大多数财务数据和指标可能是美元做计量单位,而不仅仅是人民币。

时间:成为全球化企业时,这个企业可能是24小时运转,其资金、人员、信息周转是不停息的。所以它的效率高,因为它的运转是不停息的。为什么南方的公司比北方的公司效率高,为什么南方经济好,北方经济差?因为北方的日照有些少,冬天冻得人不想干活儿。南方人在户外的时间长,睡眠时间少,人的各种活动比北方活跃得多。我在深圳待了那么多年,常常夜里两三点才回住处,繁华的商业区到了深夜四点左右才进入休息状态。

员工:你可以在这个企业看到多个国籍、多种肤色的员工。

优秀的华为海外员工——

尼泊尔市场:仅仅20米处掉下的炸弹

印尼市场:没有宾馆,没有餐馆,到处是蚊子,集体拉肚子

印尼市场:服务客户的同时,还要对付黑帮

阿富汗市场:你的客户随时可能被杀

我们就是这样打开国际市场的,仅仅用“为赚钱”,就解释不了华为员工的行为。一部分海外市场的环境异常艰苦、多变,要有很强的敬业意识才能在这种草莽的恶劣环境里坚持下来,努力寻找打开市场的机会。

8.竞合战略

与友商共同发展,既是竞争对手,也是合作伙伴,共同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共享价值链的利益。我们增加市场份额,就意味着从别人手中夺取份额,所以我们就要韬光养晦,向拉宾学习,以土地换和平.为公司在国际市场上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空间.

近几年我们与国际同行在诸多领域携手合作取得共赢,分享成功及其果实的事实,实现了“和而不同”,和谐以求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这是东方古老的智慧。我们将建立广泛的利益共同体,长期合作,相互依存,共同发展。

(根据杨杜老师内部授课整理,未经本人审核;整理 / 编辑:杨晓梅)

本文来源华夏基石e洞察,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前瞻网的立场。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69875 或 hezuo@qianzhan.com

p40 q0 我要投稿

分享:
标签: 华为 战略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微信二维码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二维码

前瞻产业研究院

如何抓准行业的下一个风口?未来5年10年行业趋势如何把握?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经济学人 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 10000+ 行业干货 免费领取
  • 500+ 行业研究员 解答你的问题
  • 1000000+ 行业数据 任君使用
  • 365+ 每日全球财经大事 一手掌握
  • 下载APP

  • 关注微信号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下载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经济秀人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