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前瞻官网
前瞻网
a 当前位置: 前瞻网 » 资讯 » 大咖

为什么具备“用户思维”的人,面试都失败了?

分享到:
 穆宁Talk • 2021-09-22 14:35:48 来源:产品思维模型 E8625G1
100大行业全景图谱

作者|穆宁  来源|产品思维模型(ID:muningtalk)

大家好,我是穆宁。

最近发了两篇跟“产品经理”、“国企”有关的文章,浏览量很好,但是掉粉量也很高,非常耐人寻味,也让我有些不解。

我相信作为产品经理大家可能都会比较焦虑,而且最近的热文《产品经理走下神态》也让这种焦虑的氛围更为浓厚。

但是无论怎样,选择什么样的工作,选择什么样的生活其实都是每个人的选择,无所谓谁对谁错,如人饮水,理解就好。

ok,今天我们聊另外一个话题,叫做“用户思维”。

现在产品经理面试,有一种面试评价叫做“该应聘者用户思维过重”,非常耐人寻味。

因为“用户思维”而面试失败,相信很多人了解之后都会一脸懵逼。

用户思维不应该是产品经理最重要的基本素质吗?为什么现在变成了甚至影响面试结果的桎梏因素?

我们从三个方面,解答下这个问题:

1.你理解的用户思维,和面试官要求的不一样

产品和用户之间存在“雇佣”关系,即用户雇佣产品来解决工作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自己的产品帮助他们解决什么问题。

当用户需求的功能,社会和情感需求场景发生变化,产品对应也应该更新迭代。

如果一开始用户目标不清晰,而这个清晰的目标来源于每一个用户场景,那么产品的更新迭代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所以,我们需要的用户思维是从数据,场景,动机多个纬度去验证并评估用户的需求变化,而非一味满足用户需求的“用户思维”。

那么,如何建立深层次的用户思维?这里简单提三点:

1、建立认知

对用户思维了解和认可,是形成思维第一步。

只要当你了解用户思维本质,并坚持贯彻到日常,指导工作前行,才能逐步培养用户思维。

2、思考场景

用户思维核心,是从用户"真正需求"出发。

那么,想要挖掘对于某种商品,用户真正痛点,一定需要回归到用户普遍行为,尽可能还原消费场景。

面对问题,需要有抽丝剥茧的精神,才能够在一个又一个实际场景中,寻得真正用户需求。

3、用户调研

正如一款游戏,最了解游戏的往往是玩家。玩家需要的是网络优化、社交优化化还是玩法丰富,需要后期回访反馈中才能得出答案。

自顾自的优化游戏,增加玩家不需要的模块功能,只会提高玩家操作难度,降低游玩欲望。

当然,用户意见也并非圣旨,不乏想法天马行空的用户。盲目听从用户,可能最终造成过多的投入、赘余的功能以及模糊的定位。

所以,想让用户思维真正发挥效果为我们所用,关键在干掌握关键,并在实施中不断迭代新方法。

2.用户思维之外,还需要产品思维

产品思维,是指可以站在产品拥有者的立场去思考产品的定位、逻辑和功能。

你可以用产品思维保证定位的准确、逻辑的严谨和功能的完善,但你无法用产品思维去保证用户愿意用你的产品、并且用的很舒服,因为这是用户思维解决的问题。

用户思维,是指你可以跳出产品/运营从业者的角色,从自己的工作属性中抽离出来,移情到用户身上,站在用户视角去共情,按照用户的习惯去设计产品,而不是按照功能逻辑去设计产品。

如果只具备用户思维,你无法将洞察到的用户需求转化为实际可落地的产品实施方案,同样如果只具备产品思维,你无法想象与用户共情去解决用户需求中的关键问题。

大部分产品经理的工作流程是:收集完用户需求,开始编写产品需求文档,然后交给技术人员开发,接下来跟踪项目进度,协调资源,验收成果,最后发布产品。

整个流程没有错,容易产生错误的地方在于,产品需求如何确定。在淘宝内部的产品经理也是如此,经常把运营同学的需求直接翻译成文档,交给技术人员开发。

最后的结果是产品的功能点越来越多,产品越来越复杂,成为一个大杂烩。

一定要从产品设计的角度思考需求,把用户的需求转化成为产品需求。在火车没有出现的时候,你问用户最想要什么?

用户会说,我想要一匹跑得更快的马。用户的需求看上去是要一匹好马,但实际上转化成产品需求就是,需要更快的交通速度。

用户需求是提出的一个问题,产品需求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可行方案。

所以当用户需求被表达为一种解决方案时,要探寻其背后的隐蔽问题。比较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加强可行性分析和需求评审。

3.用户思维不是把自己当成“用户”

产品经理一般都会犯这种错误,把代表用户当做是把自己当做用户。

然而“把自己当做用户”是要求产品经理深入了解用户的场景,把自己带入到用户的生活中,模拟真实用户使用产品的可能流程,站在用户的视角上去想问题。

将自己当做用户时,还要注意用户群体里可能会需要进一步细分,这时候需要“伪装”成不同的用户,而不仅仅是拿自己最熟悉的那个作为参考系。不会装怎么办?

说明了解的不够,需要对用户进行更多的定性或者定量的研究。所谓研究不一定是用多么正统的方法和流程,每天每时每刻我们都在研究用户。最终要在不同类型的用户中间找到平衡点。

而“你代表用户”则是产品经理用自己的需求代表了用户的需求,可能忽视了大部分用户的真实需求,歪曲了用户的真实流程。

最后,引用一段keso与白鸦的主题分享内容做结尾:

keso: 别装了,你不是用户

产品的设计者、开发者,永远都成不了一个用户,无论他怎么装。除非这个产品就是开发给自己用的,就像Movable Type这个产品,原本就是Barak Berkowitz给比他小6天(Six Apart)的老婆做的,所以他老婆说什么就是什么。

一个真正的用户,绝不会没事换手机玩儿,仅仅为了知晓不同的手机带来的不同的使用体验;一个真正的用户,也绝不会每周买一次东西,仅仅为了了解自己的用户行为模式。所以,从一开始,你就采取了和一个“真正的用户”完全不同的行为,并怀有完全不同的目的——你只是一个“假装的”用户。

更牛逼的设计,是乔布斯那种,不相信任何市场调查、统计数据,不相信任何既有的观念和结论。你是用户,你的全部责任,就是使用我为你设计的产品。所以本质上,乔布斯是为自己设计产品,不能满足乔布斯的需要,不能达到乔布斯的审美要求的设计师、工程师,全都是“笨蛋”,达到了,你就是天才,没有第三种情况。

我的想法其实很简单,用户都是被培养出来的,而不是被“装”出来的。在没有手机之前,你没法“装”成一个手机用户。没有Wii之前,你“装”得再好,也顶多装成PS或XBox用户,装不成Wii的用户,用户调查数据也不可能告诉你,有多少用户希望挥舞着遥控器打网球。

比如一篇严肃文章的旁边,如果有清凉低俗的图片,50%用户会去点击。但我认为,这种迎合是没出息甚至没出路的。

“装”的想法,来自对用户的错误认知,即认为用户的习惯是固定的,不可改变的。

伟大的产品,总是超越用户的想象。在“装”的思维之下,可以去完善产品的使用细节,但无法创造伟大的产品。

有时候,“装”用户甚至会强化用户的某些坏习惯。

所以,不要“装”用户,更不要“迎合”用户,这是一名产品经理的底线。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产品思维模型(ID:muningtalk),作者:穆宁 

本文来源产品思维模型,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前瞻网的立场。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69875 或 hezuo@qianzhan.com

p4 q1 我要投稿

分享:
标签: 用户思维 面试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微信二维码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二维码

前瞻产业研究院

如何抓准行业的下一个风口?未来5年10年行业趋势如何把握?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经济学人 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 10000+ 行业干货 免费领取
  • 500+ 行业研究员 解答你的问题
  • 1000000+ 行业数据 任君使用
  • 365+ 每日全球财经大事 一手掌握
  • 下载APP

  • 关注微信号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下载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经济秀人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