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前瞻官网
前瞻网
a 当前位置: 前瞻网 » 资讯 » 产经

学术头条:中成药治新冠肺炎临床有效,国家科技奖励由推荐制调整为提名制,川大等高校明确最长学习年限

分享到:
 黄琨 • 2020-10-28 21:00:58 来源:前瞻网 E11942G0
100大行业全景图谱

头条头条

科学家发现中成药治疗新冠肺炎患者临床疗效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教授卢洪洲团队与德国HanseMerkur中医研究中心教授Sven Schröder团队完成的一项合作研究表明,疏风解毒胶囊能有效降低新冠肺炎患者急性肺损伤时的炎症反应并发挥免疫调节活性,早期在新冠肺炎患者中应用将有良好疗效。该项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植物医学》。

礼来宣布其抗体药物对新冠重症患者无效

制药公司礼来宣布其抗体药物LY-CoV555对新冠重症患者无效。该公司称数据表明该药物“不太可能帮助患者从重症中恢复”,并终止了针对新冠住院患者的临床试验。但他们表示, LY-CoV555 在早期和轻中症冠状病毒感染者中的研究仍将继续。

阿斯利康称其新冠疫苗已在老年人中引发“强大免疫应答”

英国制药巨头阿斯利康称,与牛津大学合作开发的候选新冠疫苗 AZD1222 已在老年人和年轻人中产生了相似的免疫反应,这使得疫苗年底前问世的可能性进一步上升。试验表明,AZD1222 可在老年人体内诱导产生抗体和T细胞两种形式的免疫反应,与在年轻人中的免疫反应类似,阿斯利康表示,老年人对疫苗的不良反应也较低。(CNBC)

新冠病毒冬季会更加活跃

英国《自然》杂志网站日前在一篇分析文章中援引多名研究人员的观点说,就目前掌握的信息,判断新冠病毒会演变为像流感病毒一样的季节性传播病毒仍为时过早,但冬季气温下降仍然会推波助澜,使未来几个月北半球的疫情防控变得更为艰难。美国斯坦福大学微生物学家戴维·雷尔曼认为,新冠病毒接下来几个月将进入“全盛期”。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冬季气温下降很可能助推新冠疫情出现更大规模暴发。

西班牙研究称8成新冠住院者缺维生素D 死亡率或翻倍

根据《临床内分泌与代谢》杂志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在西班牙一家医院的200名新冠肺炎患者中,超过80%出现了维生素D缺乏症。今年5月,美国的一项研究发现,严重缺乏维生素D的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的可能性是正常人的2倍。

5种症状可用于推测新冠长期病例 年龄、体重、性别都有关系

伦敦国王学院最近也进行了一项研究,该研究要求瑞典、英国和美国的4000多名冠状病毒患者在应用程序中记录他们的症状,以便对他们进行跟踪调查。过对所有数据的分析,研究人员发现,在疾病的第1周出现5种以上症状的患者更有可能出现长期症状,而且这一特性无关性别和年龄。

头条

癌症放疗新突破:疗效和过去一样还不带副作用

使用传统的放射疗法,放射线难免会误伤到肿瘤周围的身体正常组织,导致一些副作用。如今,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叫做Flash-RT的放疗方法,只需要在零点几秒内,就能投送同样剂量的辐射。他们成功使用这种方法消除了小鼠脑袋里的肿瘤,并且没有引发副作用。他们的发现发表在《临床癌症研究》上。

科学家制造活体脑动脉瘤用于医疗训练

近日,美国一个研究团队成功在人体外制造了第一个活性生物打印动脉瘤,对其进行了模拟治疗,然后观察其愈合情况。该小组使用明胶-纤维蛋白水凝胶3D打印了一个动脉瘤状结构,然后种植人脑细胞。这些细胞扩散开来,形成一个3D打印动脉瘤。一旦细胞扩散,研究小组就开始对动脉瘤进行实验。这项研究已发表在《生物制造》杂志上。

疟原虫可“潜伏”血液数月

恶性疟原虫是导致疟疾的最主要寄生虫。一项27日发表在英国《自然·医学》杂志上的医学研究发现,这种疟原虫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基因表达,在旱季存留于人类血液中,同时又不会导致疾病。该发现解释了恶性疟原虫如何残留在人体内同时不造成可见症状,等到蚊子种群在雨季卷土重来时,成为疟疾再度蔓延的“内部潜伏者”。

修复受损神经 水凝胶或可助一臂之力

外周神经组织可以将生物电信号从大脑传递到身体其他部位。而外周神经的损伤通常会导致慢性疼痛、神经紊乱、瘫痪或残疾。现在,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一种可拉伸的导电水凝胶,或许未来可以用于修复这些类型神经的损伤。近日,南京大学教授沈群东及其合作者在《美国化学会·纳米》杂志发表了这项研究结果。

分子印迹智能前药递送策略研发成功

近日,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刘震课题组开发了一种基于分子印迹技术的纳米智能前药递送策略。该策略以分子印迹纳米颗粒为载体,具有特异性靶向肿瘤细胞、长时间肿瘤部位保留以及肿瘤微环境触发释放药物的特点。该分子印迹前药递送体系是肿瘤依赖性的,避免了肝脏部位酶的影响。研究成果发表于《德国应用化学》。

还不睡?你离变胖不远了

近日,美国斯克里普斯转化研究所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人员利用可穿戴检测设备产生的大数据,从睡眠习惯与健康状态之间的关系角度研究发现,相比不胖的人,肥胖成年人的睡眠时间比较少,而且睡眠时间更不规律。该研究成果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学》。

早上起不来、打工总迟到?你的基因可能变异了

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研究人员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基因突变会打乱人的生物钟,从而导致一种常见的睡眠综合症,常称为延迟睡眠周期紊乱。患有延迟睡眠期紊乱的人最典型的症状是要到深夜(通常是凌晨2点以后)才能入睡,早上起床则起不来。这次的新发现揭示了相关的分子机制,目前已经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人类大脑天生就能识别文字

近日,《科学报告》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人类大脑天生具备能够辨识文字符号的“硬件”,这为人们学习如何阅读奠定了基础。通过分析新生儿的大脑扫描图,研究人员发现大脑的“视觉单词形成区”(VWFA)与大脑的语言网络相连。甚至是在孩子没有接触任何语言的时候,这种敏感性就存在了。

我科学家在磁泡斯格明子研究中获重要进展

记者从中科院合肥研究院获悉,该院强磁场中心磁性功能材料与器件研究团队利用洛伦兹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Kagome晶体Fe3Sn2中的磁结构,澄清了该类材料中的复杂多拓扑态的起源。以此为基础,研究团队进一步在Fe3Sn2纳米盘中观测到一类新型零磁场和室温下稳定的磁涡旋结构,被命名为靶态磁泡,成果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纳米》上。

港中大团队研发“万能墨水”配合激光写入技术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27日公布,中大物理系助理教授杨森率领的研究团队最近研发了一种全新的“万能墨水”,配合单步激光直接写入技术,只需一些简单仪器便可掌握精准工艺,制作高性能芯片,大大减低生产成本。相关研究论文已在《自然通讯》期刊发表,中大亦已为此项技术申请专利。

最早巨鸟5000多万年前在南极飞行

近日,来自5000万年前的南极洲的化石被鉴定为一种已灭绝的巨型远洋鸟类——伪齿鸟。此次发现的这一记录是巨型飞鸟类的最早化石记录。该成果于10月26日,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科学家在《科学报告》上刊发。

头条

国家科技奖励由推荐制调整为提名制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修订后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 2020 年 12 月 1 日起施行。修订后的《条例》共 5 章 38 条。《条例》落实了科技奖励由推荐制调整为提名制的改革要求,实行由专家、学者、组织机构、相关部门等提名的制度。

四部门持续开展减轻科研人员负担专项活动

22日,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中科院发表《科技部 财政部 教育部 中科院关于持续开展减轻科研人员负担 激发创新活力专项行动的通知》称,在全国范围开展减轻科研人员负担7项行动(简称“减负行动1.0”),取得积极成效,广大科研人员反映的表格多、报销繁、检查多等突出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中国科普部荟萃部分项目申报评审的通知

10月27日,中国科协科普部发布《中国科协科普部关于组织实施2020年度科普信息化建设工程资源荟萃部分项目申报评审的通知》,为丰富科普中国资源并广泛传播科普作品,创作适合于全媒体传播的科普精品,稳步扩充科普中国资源库,中国科协科普部2020年科普信息化工程建设项目资源荟萃板块部分项目生产任务将通过申报评审方式遴选确定承担单位。

欧洲宇航局协助NASA建立月球前哨

当地时间10月27日,欧洲航天局(ESA)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正式确定了其在门户(Gateway)项目中的角色。门户是一个计划中的月球轨道前哨,NASA将其视为阿耳特弥斯载人月球探索计划的关键。根据这项新协议,ESA将为门户提供1个居住舱和1个加油舱,一旦启动并运行,这2个舱都将由ESA运行管理。

我国中继卫星运控系统首次完成多目标天基测控任务

我国26日夜通过“一箭三星”方式,成功发射遥感三十号07组卫星。北京空间信息传输中心通过天链一号02星同时对3颗卫星的早期运行段进行实时跟踪与遥测,标志着我国中继卫星系统具备同时为更多目标提供测控和数传支持的能力。

水产新品种“海蛎1号”问世

近日,农业农村部公布了2020年审定通过的14个水产新品种,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张国范团队培育的高营养品质新品种长牡蛎“海蛎1号”榜上有名。“海蛎1号”是该所贝类增养殖与育种生物技术团队在对牡蛎野生种质资源精细评估以及营养品质性状系统解析的基础上,利用分子育种结合传统育种手段,历时十余年培育成功的。

借助新大脑成像方式 斑马鱼大脑结构获精细呈现

以色列耶路撒冷工学院大卫•森费尔德教授与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小组合作,借助康奈尔大学开发的先进显微成像方法,获得了成年斑马鱼大脑的精细结构图像。他们的研究作为大脑成像领域的新突破,有望为大脑研究提供有价值的见解。

第三届国际人类表型组研讨会落幕

10月26日,为期3天的第三届国际人类表型组研讨会落下帷幕。经过讨论,科学家们初步凝聚达成共识,人类表型组大科学计划在近期应优先聚焦“新冠肺炎和其他重大疾病的表型组学研究”“表型组研究技术体系与科研基础设施构建”以及“表型组学研究中的标准操作程序(SOPs)”三大方向稳步推进。

校企专家共议热机气动热力学和流体机械

10月23-25日,2020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热机气动热力学和流体机械学术会议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进展交流会成功举办。此次大会由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办,华北电力大学动力工程系、吴仲华学院承办。

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培养论坛举办

10月24日,由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主办、清华大学承办的“中国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国际培养计划”2020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培养论坛在京举办。论坛以“新时代中国高校AI人才培养”为主题,线上线下与会者共同探讨新时代中国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工作。

第四届全球科技创新大会举行

由比利时弗拉芒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以下简称广州能源所)、韩国光州科学技术研究所、巴西奥斯瓦尔多克鲁兹基金会、印度能源和资源研究所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全球科技创新大会于10月26至28日举行。大会设有气候、教育、能源、食品、健康、海洋、水、信息通信、循环经济和青年10个主题专场。

头条

川大等高校明确最长学习年限 华南农大推出学籍预警机制

四川大学研究生院官网10月23日公布了《关于严格执行研究生最长学习年限的通知》,规定硕士研究生最长学习年限不得超过4年,博士研究生最长学习年限不得超过6年。今年7月,浙江财经大学研究生院也在官网公布了《关于严格执行研究生最长学习年限的通知》。除了严格执行最长学习年限的规定,还有华南农业大学等学校采取了学籍预警机制。

上海海洋大学第十四届蟹文化节举行

10月27日,一年一度的全国河蟹文化盛宴再一次在上海拉开帷幕,上海海洋大学第十四届蟹文化节暨2020“王宝和杯”全国河蟹大赛在上海王宝和大酒店举行。今年的河蟹大赛,针对新的产业发展环境和消费升级,举办了“蟹飞天下—电商浪潮下的河蟹产业发展”圆桌论坛。

头条

长江水利建设奠基人文伏波院士逝世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副主任、党委副书记,原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文伏波,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10月28日在武汉逝世,享年96岁。文伏波从事水利工作近70年来,先后参加荆江分洪工程的建设,负责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的现场全过程设计,主持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的修订工作,在三峡工程论证和设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来源前瞻网,转载请注明来源。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69875 或 hezuo@qianzhan.com

p47 q0 我要投稿

分享: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微信二维码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二维码

前瞻产业研究院

如何抓准行业的下一个风口?未来5年10年行业趋势如何把握?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经济学人 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 10000+ 行业干货 免费领取
  • 500+ 行业研究员 解答你的问题
  • 1000000+ 行业数据 任君使用
  • 365+ 每日全球财经大事 一手掌握
  • 下载APP

  • 关注微信号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下载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经济秀人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