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研究表明,像氯胺酮这样的迷幻药在治疗成瘾、焦虑和抑郁等精神健康状况方面具有强大的潜力。但是迷幻药会带来严重的副作用,比如心脏毒性和幻觉。
氯胺酮也就是我们俗称的K粉,服用后会导致神经中毒反应和精神分裂症状,表现为幻觉、运动功能障碍。在医学临床上一般作为麻醉剂使用。
这类致幻药物是目前所知的影响大脑最有效的药物之一,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人类对这类药物的了解远远不够。
加州大学神经科学家决定对此展开研究,致力于找到一种全新的方式处理迷幻物,使其保留对抑郁症的治疗作用,同时去除致幻、上瘾等副作用。
为此,研究人员从非洲雨林灌木植物中提取出迷幻化合物ibogaine,使用一种叫做功能导向合成的药物设计技术,来确定该化合物分子(TBG)的哪一部分会导致实验室培养物和动物脑细胞的结构变化。
研究团队随后用TBG治疗了酒精成瘾和海洛因成瘾的实验鼠。单剂量不仅可以让老鼠停止饮酒,而且这种化合物对接受注射海洛因的老鼠的影响长期有效,降低了它们对海洛因和酒精的依赖。
同时,在斑马鱼实验中,也发现TBG的毒性水平低于原始的ibogaine 化合物。TBG不会导致老鼠产生幻觉,似乎反而会增加神经细胞之间的连通性。
在另一项实验中,研究人员逼迫实验鼠游泳6分钟,这些活动通常会使老鼠感到焦虑不安。注射TBG后,实验鼠的不安感得到缓解,这表明其具有类似氯胺酮的抗抑郁性质。
研究小组在论文中写道:“TBG不仅能有效促进神经元生长,还能产生类似抗抑郁药物的行为反应,减少小鼠饮酒量,但不能减少蔗糖的摄入”。
这项研究表明,通过仔细的化学设计,可以对致幻化合物进行修改,从而产生一种具有治疗潜力且更安全的抗抑郁药物。
目前广泛使用的抑郁药物具有持续副作用,包括失眠、头晕、体重增加,而且,对一些人来说,药物疗效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
与这些药物不同,迷幻药被认为可以改变潜在的大脑回路,而不仅仅是缓解抑郁症状。2018年的一项研究发现,迷幻药促进老鼠前额叶皮层的结构和功能神经变化。
不过,研究人员在论文中警告说:”迷幻药诱导的神经元生长和行为之间的因果联系尚未在人类或啮齿动物中建立。”
在老鼠接受TBG治疗的一天后,观察到它们的脑细胞产生了更多的连接分支(树突状棘),但团队仍然需要弄清楚这种结构的变化是否与观察到的动物行为的变化有关。
该小组在论文中还表示:“除了目前处于第二阶段临床试验的18-甲氧基冠醚之外,很少有ibogaine显示出这种水平的安全性同时还能产生治疗效果。“
研究人员也表示,虽然在小鼠实验中得到了积极结果,但是一种药物无法治疗所有抑郁症状,目前的许多抗抑郁药物也需要对症下药。
因此,进一步的研究还在进行中。
这项研究已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编译/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原文来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3008-z
https://www.sciencealert.com/researchers-manipulate-a-psychedelic-compound-to-treat-depression-without-hallucinations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下载APP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68-7188 举报邮箱:service@qianzhan.com 在线反馈/投诉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