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前瞻官网
前瞻网
a 当前位置: 前瞻网 » 资讯 » 大咖

什么样的人能做到长时间高效学习?

分享到:
 知识管理中心KMCenter • 2019-08-05 20:15:03 来源:知识管理中心KMCenter E5017G1
100大行业全景图谱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知识管理中心KMCenter(ID:KMCenter),作者为知名知识管理专家、《你的知识需要管理》作者田志刚,该文内容摘自《卓越密码:如何成为专家》

/01/

互联网促进的知识普及和足够多的知识资源,仿佛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通过学习从而提升能力改变自己的命运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这仅仅是一种可能性。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大部分人虽然都认可学习的重要性,社会和时代也给每个真正愿意学习的人提供了相应的机会,但真正去着手学习的却是少数,而且能够持续学习的人就更是少之又少。

为什么呢?

如果说在教育阶段的学习是为了打下基础、习得技能、提升素质、考上好的学校,那么对于成年人而言,大部分学习是为了提升自己的绩效和个人能力。

绩效是当前的,个人能力是长久的。但学习本身不是一件立竿见影的事情,周末当别人去滑雪、泡吧而你自己在租住的房子里学习并不能够带来下周一的绩效提升,也不会有人给你加工资。

它的作用需要时间维度的积累和发酵,而且这个过程会很漫长,所以许多人等不及。当看到自己的学习没有带来“直接效果”的时候,就放弃了,这样子虽然不好,但却是人的本性。

刚毕业上班的同学还可能经常看看书,但等他们结婚生子事情渐多,同时在单位从新手到差不多能够胜任工作的时候,这些人就很少去下工夫学习了。常见的在学习上能够持续下大工夫并有所得的人是两类:

一类是内心足够强大目标很明确的人。这种人不管有没有人督促和要求,他们只追求自己心里的目标,一往无前义无反顾。但这样的人属于人群中的异数,少之又少。

第二类是那种在竞争压力特别大的岗位和公司的人。如果不去持续的学习和长进,就没法混下去,就完不成任务和要求,所以被“压迫”、“逼迫”着学习。

那普通人如何才能拥有持续学习的动力,在《卓越密码:如何成为专家》中我们提出了2个方法。

/02/

还有个同学通过电子邮件问了类似的问题:

2

“田老师,说说我的情况,期盼能给点建议吗?

我是985学校的硕士毕业,今年毕业9年,从小也算一个学霸,先在一个研究院做设计和项目管理的工作。我的问题是:我知道现在的环境需要不断学习,也感觉到不学习越来越来混。但问题是,为什么我却学不下去,买了不少罗振宇他们的课,也很少听?”

深究一下,这就是持续学习的动力问题。如果仅仅靠个人的自觉性,大部分成年人是无法持续学习下去的:学习的效果很难及时反馈,没有办法做到学了就有好处、就升职加薪,而且学习本身是一个艰苦的过程,是跟自己较劲的“非人性化”的行为,所以大部分人学习的动力其实是慢慢弱化下来的。

知道自己需要学习,但又不愿意真正去学习,所以只能通过“伪学习”的方式让自己有“学习的感觉”。

各种知识付费的服务大都是利用了这样的心理需求,通过简单的方式帮你解决焦虑的问题,至于是否真正的能够起到学习的作用,则不是人家关注的问题。

这些服务更类似于心理按摩,当时爽了就够了,不要想太多。

那普通人如何做到持续的学习呢,在没有反馈、没人要求、看不到成效的时候一直学习?那些天赋异禀的人能够长期坚持,普通人怎么办?

关于学习动力问题,我们有2个方法:

方法一:通过解决问题拉动学习;

方法二:通过输出(写文章、说话)拉动输入(学习)

/03/

普通人都愿意随便看看听听,跟人聊天扯淡,而不愿意深入的学习, 因为深入的学习费力费神。

但当有人问到你一个问题自己却搞不清楚的时候,你得想着去研究一下吧。当客户提了问题你必须得给人解决的时候(因为人付费了),为了不掉链子、不丢面子,你得详细分析和学习一下吧。

真正下功夫学习的人,不一定比你更爱学习。

而是他们有太多问题要解决,不得不学习,但这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其实已经促进了你的学习。你去观察,会发现许多创业的人慢慢变得学习能力强,原因是什么?不学习不行啊!

1932年6月27日,胡适先生在致大学毕业生的演讲中提到,他最怕的是这些学生毕业后的堕落,而堕落方式的

“第一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求知识的欲望。你们到了实际社会里,往往学非所用,往往所学全无用处,往往可认完全用不着学问,而一样可以胡乱混饭,混官吃。

在这种环境里即使向来抱有求知识学问的人,也不免心灰意懒,把求知的欲望渐渐冷淡下去。

况且学问是要有相当的设备的;书籍,实验室,师友的切磋指导,闲暇的工夫,都不是一个平常要糊口养家的人能容易办到的。没有做学问的环境,又谁能怪我们抛弃学问呢?”

对于这种问题,他开出的药方就是““总得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问题是知识学问的老祖宗;古往今来一切知识的产生与积聚,都是因为要解答问题——要解答实用上的困难和理论上的疑难。

所谓“为知识而求知识”,其实也只是一种好奇心追求某种问题的解答,不过因为那种问题的性质不必是直接应用的,人们就觉得这是无所谓的求知识了。“

“我们出学校之后,离开了做学问的环境,如果没有一两个值得解答的问题在脑子里盘旋,就很难保持求学问的热心。可是,如果你有了一个真有趣的问题逗你去想他,天天引诱你去解决他,天天对你挑衅你无可奈何他——这时候,你就会同恋爱一个女子发了疯一样,坐也坐不下,睡也睡不安,没工夫也得偷出工夫去陪她,没钱也得缩衣节食去巴结她。

没有书,你自会变卖家私去买书;没有仪器,你自会典押衣物去置办仪器;没有师友,你自会不远千里去寻师访友。

你只要有疑难问题来逼你时时用脑子,你自然会保持发展你对学问的兴趣,即使在最贫乏的知识中,你也会慢慢地聚起一个小图书馆来,或者设置起一所小试验室来。

所以我说,第一要寻问题。脑子里没有问题之日,就是你知识生活寿终正寝之时!古人说,“待文王而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

试想伽利略(GALIEO)和牛顿(NEWTON)有多少藏书?有多少仪器?他们不过是有问题而己。有了问题而后他们自会造出仪器来解决他们的问题。没有问题的人们,关在图书馆里也不会用书,锁在试验室里也不会有什么发现。”

/04/

那找不到问题怎么办,著名地产商冯仑的建议是“把别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把自己的事不当事”,这也是抛弃小我在社会上有担当的认知。

日本著名的管理学家大前研一也曾经说过,为了锻炼自己从事咨询、帮助客户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他总是注意观察,总是想这个事情如果安排自己去做该如何做,是不是能够做得更好,他举例说在地铁上看到把手上的广告,就会想如果这个广告委托给我们做,该如何做,通过这样的方式促进思考和学习。

有了互联网的好处是,我们可以很容易找到用户真正关心的问题。为了学习知识管理,我曾经有一段时间在百度知道上将网友提的关于知识管理、知识库、知识社区等相关的问题都回答过一遍。

在试图回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能够了解用户的需求,也促进了我去进一步研究很多内容,加速了学习。甚至有一年为了了解不同类型用户对于知识管理的需求,我曾经给那些招聘知识管理人员的公司发送简历赢取面试的机会,在面试的过程中用户会问五花八门的问题,这个过程中也发现了许多自己之前认为已经掌握,但事实上却不够深入理解的地方,促进了进一步学习。

现在各种问答网站很多,互联网上的问题也很多,不管是不是问你的,你都可以主动去回答,在你的大脑里推演,然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发现自己学习上不够深入的地方。

基于我们的经验和研究,除了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还可以是基于主题的学习,譬如这段时间工作涉及到企业的组织结构设计,那可以花上半年时间将这个事情搞清楚,要搞清楚这个事情你会发现需要看很多书、论文,案例等等,需要去请教许多组织结构设计的高手,需要去干好几个类似问题的项目等等。

国外在中小学生的教育中还有一种方法是基于项目的学习(Project Based Learning,PBL),1918年9月,杜威的学生著名的教育家屈伯克发表了《项目(设计)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的活动的应用》一文,首次提出了项目学习的概念。在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屈伯克的项目教学法在美国的初等学校和中学的低年级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譬如让孩子们建设一个房子,这里面就会涉及物理、数学、材料学、建筑等各个领域的知识,因为有明确的目标,孩子们学习兴趣和动力较高,大都能全身投入因而学习效果也比较好。

知识工作者的大部分任务都围绕项目展开,当你完成一个项目的时候不要认为这是结束,要去研究一下是否还有更好的方式,要去探究为什么用这样的方式,要知其然再去探究其所以然。

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主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是成年人最有可能保持持续动力的学习方式。

通过问题、主题和项目的拉动作用,使你必须去解决、搞定它,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你能够真正沉浸进去,都会发现这是一个庞大的任务,而且越学会发现需要学的越多,你也会乐此不疲了!

/05/

第二个方法是输出拉动输入!

假如下周三公司请你做分享,分享的主题是你的某项经验,你们全球最大的老板和各级领导会到现场,可能还有你的女神。

要求你讲一个半小时,听众还会提问一个小时,你会怎么办?

对这种需求,相信你一定要下大工夫去准备。

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很多内容没有你想象的那么了解,你得去查资料、请教高手、大量去阅读甚至考虑去再做两遍。

你要做一个漂亮的PPT,要考虑表达的逻辑关系、用户的关注点等等。

如果你真正的这样去做了,最后讲得好不好不知道,但起码会促进你对这个主题的学习。

这其实是一种基于输出的强制学习,因为你要输出,促进了你学习的输入,但如果没有这个输出的要求,你很可能也就没有这么强的学习欲望,也不会想学到那么深入,因为你怕当着那么多人掉链子丢面子,所以你既希望学的面足够广,也要足够深。

我知道有许多人在没有成为专家的时候为了自己的学习,特别愿意分享:在准备分享的过程中,起码促进了他个人的学习。

而他也能够从大家对分享内容的反馈中发现问题,回过头来继续深入钻研。还有人的方式是强制自己写作,能够用文字表达清楚的事情,一定是经过系统思考自己搞清楚的,而搞清楚的过程其实就是学习、思考的过程。

其实写作《卓越密码:如何成为成为专家》的过程,对于我个人而言何尝不是一种学习。

要保证自己所写的内容站得住脚,必须了解国内外各个流派的观点,必须知道最新的研究成果。看到一个可用的资料必须去验证,总结自己的经验和体会后,必须找到起码一个以上的研究成果支撑,这个过程都能让我成长。

/06/

总结一下:如果想要让自己的学习能够持续下去,可以通过主动寻找问题的方式和输出的方式,促进自己的学习。

按照探索、新手、胜任、高手、专家的五步骤分法,对于胜任期之前的人,建议从解决问题入手;当你达到胜任期后,就可以考虑用输出带动输入的方式了。

在解决某个问题或者写一篇某主题的文章、PPT时,需要查很多资料,跟许多人交流甚至要看好几本书,还要去找机会去做一下,也许慢慢的你就学进去了,问题搞不清楚甚至不愿意从学习中走出来,这样就会有点欲罢不能的感觉了。

本文来源知识管理中心KMCenter,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前瞻网的立场。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69875 或 hezuo@qianzhan.com

p37 q1 我要投稿

分享:
标签: 学习 阅读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微信二维码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二维码

前瞻产业研究院

如何抓准行业的下一个风口?未来5年10年行业趋势如何把握?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经济学人 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 10000+ 行业干货 免费领取
  • 500+ 行业研究员 解答你的问题
  • 1000000+ 行业数据 任君使用
  • 365+ 每日全球财经大事 一手掌握
  • 下载APP

  • 关注微信号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下载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经济秀人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