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前瞻官网
前瞻网
a 当前位置: 前瞻网 » 资讯 » 大咖

3个简单方法,快速建立你的系统思考力

分享到:
 张良计 • 2021-04-20 19:30:35 来源:张良计 E13850G6
100大行业全景图谱

2

(图片来源:摄图网)

作者|张良计 来源|张良计(ID:zhang_liangj)

前段时间和大家分享了我写公众号5年的改变,里面提到很重要的一点是我的系统性思维越来越强,而这也反哺到我的日常工作中,让我可以快速高效地解决问题。

很多朋友对这个感兴趣,那么今天我聊一点,除了写作之外,我们还可以怎样提升系统性思维的能力。

下面介绍3个在生活中可以实操的方法:

1. 用“扫描”的视角去看待事物

什么叫扫描视角?

当你看到一个东西以后,脑子里马上就能把它大卸八块,分门别类归纳好。

比如当我看到一辆汽车时,脑子里马上出现的是这辆车的基本构造:发动机,底盘,轮胎,后备箱,车灯,车窗,方向盘,座椅......

每一个大的部件,又包含更小的组成元素。比如一个方向盘上面,就有各种换挡拨片,按钮等等。

这就像一台扫描仪一样,你的眼睛如同激光一般把车照一遍,就能勾勒出这辆汽车的各个零件。

这么做有什么好处?

你一眼就能看出来哪个“零件”有问题。就像修车老师傅一样,听一听发动机的声音,就知道哪里出差错了。

在工作中,这种能力堪称“杀手锏”。

想要练好它,不用上课,不用看书,做一件事就好:

看产品说明书,特别是电器产品的说明书。

你看看人家是怎么把一台洗衣机或者冰箱拆分成不同功能模块的,看看人家是怎么一步步介绍不同按钮的作用的。

当你熟读理解之后,尝试着向一个从来没用过的人去介绍。

等你把这个技巧掌握了以后,开始“扫描”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东西。比如一份PPT方案,一个书桌,一座花坛,一副建筑平面图......渐渐地去养成习惯,3个月以后你会发现自己的框架思考能力突飞猛进。

2. 养成“分章节”的阅读习惯

如果你是一个喜欢看书或看电影的人,那这个方法非常适合你。

好莱坞知名编剧罗伯特麦基在他的《故事》里提到过,好的故事一定是按章节来策划的。

比如经典的好莱坞三幕式结构,就是把一部电影分为开端,高潮和结束三个大章节。

在开端中,有人物铺垫,确立主题,激励事件和对立发展;在高潮中,有重要转变,危险逼近,深渊时刻,灵魂抉择;在结尾部分,有大结局立意,结束画面等。

这个法则被运用在诸多好莱坞电影中,成为一个经典模型。而这种分章节的创作方法,同样可以成为我们训练系统思维能力的借鉴。

当你在看书或者看电影的时候,不妨用这种章节体的思维框架去“阅读”。

比如电影剧情的第一幕是什么,主要角色有哪些,哪里是铺垫,哪里是高潮,到哪里应该会有反转。

比如这本书的开头3个章节都在讲述一个什么概念,从第4个章节开始作者为什么开始写别的东西了,到第6个章节的时候怎么又回到第3个章节继续讲了,这样多线叙事到哪里开始汇聚到一个点上集中爆发等等。

练习多了以后你就会发现,你开始不自觉地揣测作者背后的“设计”意图,而这些全都可以运用在你的工作上。

最典型的就是做方案提报或演讲的时候,你写的PPT同样也是一种内容设计编排。

这些影视书本中的章节写作法则是可以移花接木拿过来用的。比如在PPT演讲的开头就让听众快速进入你设计的思考场景,你可以提出一个吸引人的问题:

“二八原则在哪些地方被证明是失败的?”

又比如,你可以在PPT演讲的中间设置一个反转环节,推翻之前所有的分析,来证明你发现的新事实。通过这种前后对比的夸张展现来加强观点的记忆度。

类似的小方法还有很多,而且不仅是PPT写作上,你写公众号,拍抖音短视频,做公共场合的发言,甚至与人聊天的时候都可以用上,来增加你的个人魅力。

章节体的思维,本质上是一种内容设计的系统思维。

各自章节的角色,章节与章节之间的关联,如何让不同章节的过渡顺应人的情绪流而不显得突兀,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知识。

3. 先探索,再深究

给大家提一个问题:

当你去公园,美术馆或者一个旅游景点的时候,你是怎样的游览习惯?

可能有的人只是蜻蜓点水拍两张照就急忙赶去下一个景点,也有的人喜欢把一个景点玩透再去下一个地方,还有的人会把地图拿出来看,先规划好游玩路线再行动......

不同的游览习惯,背后反映的是一个人的性格和思考模式。

我自己的做法是打开地图,先知道这里有几个景点,哪些是最受欢迎的,哪些是这个时间段游客最多的,哪些只用看一下就好,哪些是值得深入游玩的,做一个简单的计划出来再按部就班行动。

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在对这个景点“解码”。

我得先知道这个景点的全局是怎么样的,一共有几个地方,便利店在哪,洗手间在哪,公交站点在哪,脑海里先勾勒一个立体图像出来,而不是走到哪儿算哪儿。

参观美术馆的时候也是如此。

我会先走马观花地把所有场馆都走一遍,大概知道这些场馆里都会有什么内容,然后再回到起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场馆深入去逛。

这种习惯带到日常工作中,非常有用。

比如当你接手了一个新项目,先不要深究项目里的某一处细节,而是先把全部有关的项目文件看一遍,再回到项目的起点去做计划。

再比如当你遇到了一个新问题,先不要急着想解决方案,而是让问题先往前发展一小会儿,看看会发生什么,再根据掌握的信息拟定对策。

为什么要让问题往前发展一小会?

因为你发现“问题”的那个时间点是静态的,你在拟定计划的时候“问题”同样也在向前发展,所以你最后拟定好的计划实际上是针对几个小时前甚至几天前的那个“问题”。

可如果我们让“问题”先往前发展一小会,在这不至于产生严重后果的一小段时间里,我们就能结合过去的经验和现在发生的事情来推测出“问题”的属性、特点和未来走向,从而让我们拟定的计划更具有前瞻性,而不是滞后。

这个技巧很少有人讲过,但很重要。因为它能帮你节约不少时间。

而以上这些,都可以归纳到小标题的6个字上面:

先探索,再深究。

这也是一种重要的系统性思维。遇到任何新事物,先浅尝辄止探索它的全貌,再有的放矢去找问题的关键。

如果反过来,先去找问题关键,很有可能你找不出来,并且深陷其中甚至钻到牛角尖里。

大家不妨对照自己平时的工作习惯思考一下,是不是一开始陷入了对细节“深究”的困局里,结果越研究越走偏,最后反而走出不来了?

可你如果换个思路,先把所有的已知信息摊开在桌面上,保证所有人对信息的理解程度都在同一水平线上,再去挨个找问题的原因,逐一排查,这样反而更加高效。

这跟警察探案是一个道理。

关键线索一定是在证据都找的差不多的时候才会出现,这就是为什么通常警察都会反复搜寻同一案发现场。

因为你无法第一次去现场就开了天眼,只有通过反复探索来搜集信息,像拼拼图一样勾勒推理出案件的全貌,最后找出真凶。

记住,先探索,再深究。这是系统思考力的最后一个提醒。

以上这些方法,日常生活中大家都可以去练习。不用上课,不用买书,随时学习,随时实践。

希望今天的文章,一如既往带给你启发和帮助。

感谢大家的时间,共勉 =)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张良计(ID:zhang_liangj),作者:张良计

本文来源张良计,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前瞻网的立场。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69875 或 hezuo@qianzhan.com

p51 q6 我要投稿

分享:
标签: 思考 系统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微信二维码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二维码

前瞻产业研究院

如何抓准行业的下一个风口?未来5年10年行业趋势如何把握?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经济学人 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 10000+ 行业干货 免费领取
  • 500+ 行业研究员 解答你的问题
  • 1000000+ 行业数据 任君使用
  • 365+ 每日全球财经大事 一手掌握
  • 下载APP

  • 关注微信号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下载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经济秀人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