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前瞻官网
前瞻网
a 当前位置: 前瞻网 » 资讯 » 大咖

真正的高手,都在“求人”

分享到:
 笔记侠 • 2021-07-24 16:00:24 来源:笔记侠 E19045G3
100大行业全景图谱

2

来源于微信公众号:笔记侠(ID:Notesman)

《新商业进化论》第191篇

  口述 | 金惟纯  采访 | 智勇

轮值主编 | 君莫笑 值班编辑 | 金木研

一、年轻人追求躺平,但真不怪他们

为什么现在(职场)很多年轻人变得佛系,追求躺平?

我觉得,大概有以下两个原因:

第一,这一代年轻人所处的环境与我这一代(50后)已经不一样了。

简单来讲,上一代的大多数人都为物质生活奔波,家庭生存环境很差。长大后,赚钱,然后过上更好的生活,就是人生最重要的目标。

现在,很多年轻人的成长环境相比以前好太多了。所以对于年轻人来讲,物质生活不再成为人生老大难的问题后,工作的热情和动力与以前相比可能会弱很多。

以富士康加班为例,如果时间拨回到20年前,工人能获得加班机会,是非常高兴的,因为他多加一会班,就可以多领一些钱,就可以给家里添个物件或者让小孩喝上好奶粉(上一代大学生是很稀缺的,大多数人都是做苦力活)。

因此,我们是很有动力的,因为增加的收入与生活质量的改善有着密切关系。

换到现在,我们在加班的时候,心里会想,“我赚的这点钱能干嘛?基本生活用品也不缺,车房想买也没那么容易,不晓得哪一天才能买到”。

虽然在做同样的事,但心理状态不一样了。

所以,当前社会结构的变化,导致年轻人原有的工作和生活目标无法维持,乃至无法激励年轻人的热情跟动力。

他们经历着时代巨大的动荡,价值多元,反而导致迷茫,生存压力不大,但是想要活得快乐简单也是难上加难。

于是“躺平”成了一种解决方案——有句话不是这么说吗,“解决问题最好的方式,是当做问题不存在。”

但是,我认为人还是要全力以赴,躺平以后生命不成长,你可能会逐渐讨厌自己,怀疑自己,没有成就感,变得叛逆了,别人讲什么话都不听。

这是大环境变化产生的问题,两代人需要互相理解,共同解决这件事,为年轻人找到一个新的动力和方向。

第二,意义感变得更加稀缺了,制造意义和幸福的能力是现在很多年轻人的父母和单位领导所没有的

而上一代依然想要用过去的方法教育年轻人,解决年轻人现在的问题。

比如,很多年轻人看着自己的父母,觉得父母很努力了,辛苦工作,为了车房等等,但是,活得不快乐。

在这种情况下,父母还妄图将这种不快乐“传染”给年轻人:努力工作,买车买房,早点结婚……

同样的情境,搬到职场也是一样的。

有些主管认为“90~00后”的年轻人既难沟通,又叛逆,这和多数人家里发生的事不是很像吗?

在北京创业、当年二十五岁的娄楠石说过:“现今社会太缺乏爱,我想把自己的公司变成很有爱的组织。”“如果我们这一代做得比较好一点,或许可以改变上一代的一些氛围。”

年轻人看到上一代不懂得“爱”,也不想变成上一代的“样子”,因此想用他们的行为来改变上一代的我们。

有关家庭的一句名言是“孩子是父母的镜子”,放在企业也适用,但可以改为“员工是老板的镜子”。

用感恩的心向孩子学习,是父母最该做却很少做到的事。企业领导和管理者也一样。

我管理企业很多年了,一直在思考这些事情,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管理者,为下属做一些事情,好让他们真正过好自己的人生,不求躺平。

二、管理者的自我修炼

1.如何帮助年轻人找到意义感?

过去,我们的赚钱需求太强了,即使在企业里待着不舒服,但为了赚钱,都愿意接受和忍耐。

不过,在生活条件逐渐变好的今天,工作除了要满足物质需求,还要满足精神需求,让年轻人在公司里觉得有意义,觉得被看见,觉得可以产生热情,产生链接。

而这就要涉及到企业文化和工作环境。

一家公司,第一眼能直观感受到的,就是环境。环境好坏,一眼就看出来了。

但是,工作环境不是让大家吃喝玩乐、“事少钱多离家近”,而是可以让人的生命得到成长,在工作中得到意义感,在共同做事的团队氛围中得到精神与物质的双重满足。

曾经有一位企业家跟我讲,他的同行加30%的工资把他的员工挖走,但走了没多久,那个员工又回来了。

为什么?

因为员工走的时候,他心里想的是“加这么多工资,不去就没机会了”,但到那边发现,工作环境太差了,不开心,也没有意义感,后来想“宁愿少30%回原有公司,起码工作起来舒心”。

再讲更加重要的东西,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好坏,只有一个检验方式:做出来,给别人看。

你去外面抄一套企业文化,拍脑袋想一些价值观,贴在墙上是没有用的。

你必须从内心深处相信这件事,愿意修正自己,愿意做给大家看,一圈一圈影响出来,最后落实到每一个人的状态中。

我常说,企业的最高效能就是“愿意修”。

试想,如果你带领的团队,人人都很愿意,不懂的愿意问,做不好愿意认,认了后愿意改,分内的事愿意做,同事有难愿意帮,分外的事愿意担,拥有这样的团队,恐怕三更半夜想到都会偷笑。

要想让你的团队成为一个“愿意”的团队,只有一个方法:你要带头说“我愿意”。

但你是老板,大家会觉得,你本来就应该愿意,因为企业赚的钱大部分是到你口袋里。

只有你愿意做的事,是超越你的角色,超越你个人的得失,超越你的角色范围的事情,你还愿意,人家就会有感受了。

我认识一个企业家,他在企业中的大部分时间不是在开会,而是在打扫卫生。

他是老板,公司也不小,每天员工还没到,他就先到了,他到了公司看见哪块玻璃不干净就去擦,哪个厕所不干净他就刷,反正他看到任何不干净的地方都去清理。

员工还没来公司,他在打扫卫生,员工下班后,他还在打扫卫生,而且真的是高高兴兴做这件事。

后来他跟我讲,公司什么事都没有,几乎不用他管。

为什么呢?

因为一个老板身价已经很大了,他愿意每天认认真真地做小事,而且常年如一日做得这么开心。员工看到后就会想,老板都愿意做这些小事,我还在计较“这是你的事,不是我的事”,心里就会很内疚。

很多时候,管理经常出问题,就是因为大家在互相计较,所以搞得没完没了。

2.事上练心

一群人在一起,如果同心,大家都想同一件事,自然就不计较;如果不同心,大家计较起来,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什么办法都行不通。

任何人想要大家同心,首先要自己修心,也就是:时时刻刻放下“小我”的得失心、执着心,以众心为己心。

王阳明强调“事上练心”,就是在每一件事中为团队付出,并在过程中修正自己。

我们之所以在一起,是因为要共同做一件事,可能各有所需,也可能有一个共同目标,所以有缘分在一起做事。

做事的时候关系很密切,就会产生碰撞。尤其是任务挑战比较大的时候,团队在进行的过程中一定有很多碰撞。但亲密关系的修炼,要有碰撞才能看到问题。

不然,平常距离很远,大家看起来都没事,但距离很近的时候就会变成亲密关系,必然会产生碰撞,碰撞以后你又不能离开。

比如,工作状况你不能随便离开,家庭关系不能随便离开。怎么办?

反求诸己。

回头去想“我到底怎么了”,碰撞的时候,你能不能够跟人家好好沟通,你愿意不愿意设身处地从别人角度去了解这个事?

你愿不愿意坦诚自己的弱点和没有做到的事情?

你愿不愿意降低自己去跟别人求助?

在这个过程中,你的内在就会发生转变,我们叫做生命状态的位移。

碰撞产生位移,位移以后,你在一个不同的位置看到的事情就变成不一样了。也就是说,你已经在一个更高的维度看事情了,心性逐渐有所突破,有所成长。

3.与团队共成长

真正的成长,不只是能力的成长,还包括心性的成长。内外都成长,外在我的能力,我的见识,我的效能在成长。内在是我的生命状态也在成长。

内外一起的成长才是真正的成长。

一位创业者告诉我,现在招人才真难,好不容易找到堪用的,却留不下来;留下来的,又不能独当一面。

直到我在他公司看到“他亲自主持会议,与会的同事面色凝重,他一一指出下属哪里做得不够好,然后下达指令。两个小时的会议,基本上都是他在说话。”

看到这一幕,我了然于胸:他把“空间”占满了。

人和人在一起,尤其是共事,没有空间,就难以成长,难以平衡,也就无法自在,不宜长久。

那么,管理者为什么会不自觉“占空间”?

第一,自信不足,就会这几件事。只有你会,别人不会,才会觉得有安全感。

第二,可能骄傲自大。不放心别人,不敢信任人,因为自己活得太骄傲,太自大。

第三,太执着,抓着这个东西不放,不敢面对人生的其他问题。

很多工作狂、酒鬼,就是用工作、酒精来麻醉自己,因为他不想面对人生其他议题,不敢面对其他人的意见,这就是执着,执着的背后是恐惧。

我听过很多老板这样抱怨:这些员工怎么培养都起不来,搞得我这么忙。

他在扮演受害者,其实就是他造成的,他的生命状态造成周围的人没办法成长,造成他这么忙,他还到处跟人家抱怨。

为什么要扮演受害者?

因为他没有勇气面对自己真正的人生,因为他在逃避,他有执着,他不敢信任。他努力的动机是基于恐惧,不是基于一种正向能量的追求或者爱的能量。

所以他很容易抓住不放,没办法给员工成长的空间。

市面上有很多教“如何做好领导”的方法,但为什么就是变不成好领导呢?

虽然你懂了很多方法,但其实内在心性并没有修炼到位。就像学了各大门派的招式,但内功心法却一个没有掌握。

方法是否有效,取决于你的内功,你的生命状态。

所以你要通过修炼让你的生命状态适合你现在的位置,这才是最高效能。

我活了70年,这70年经历了很多事情,改变了我的认知。

三、人生最重要的三个认知

1.不仅要发挥优点,也要修正缺点

年轻的时候,我觉得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认为比较有成就的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点,并隐藏缺点。

后来经历了一段时间,我发现也许你在发挥优点时,可以得到一点世俗的成就,但是有很大的副作用:优点越多,缺点就越不用改,而你越不改的时候,你最后就会不喜欢自己,会不快乐。

最后,我才知道,如果你既想成功,也希望自己幸福开心有意义,优缺点这两条路都得走。

2.“怕麻烦”,才麻烦

十年前有人采访我,我就是三不原则:不找别人麻烦,不被别人找麻烦,不给自己找麻烦。

那段时间日子还比较舒服,但后来我发现不是这样,我觉得“不找麻烦”,很多时候是在逃避,逃避跟自己在一起,逃避跟别人在一起。

最后,虽然自己没有烦恼,但是也不开心,活得很孤独,活到自己的一个孤岛里去了。

如今的我,开始修炼“不怕麻烦”。我发现其实身外的人和事,都无所谓麻烦,麻烦的是自己的念头。

当事情发生,负面情绪由内而生,头脑立刻给它贴上“麻烦”的标签,开始启动麻烦处置反应模式,结果当然是越麻木越烦躁。

麻烦一再重演,正是无意识和逃避的结果,人生就在不间断的麻烦中停滞、虚耗和错过。

我发现,麻烦其实是人生的重要线索,它的发生,只不过是在告诉你,你还有人生的功课没修炼完。

顺着麻烦的踪迹,溯源而上,常有意想不到的发现。若能在源头找到麻烦的根由并化解,往往一大片麻烦从此就消逝无踪。

3.求人VS不求人

小时候,因为家境一般,凡事难以做主,几乎事事都得求我妈妈,所以我就必须要考虑她的想法,事事求人的感觉,很难受,我因此暗自许愿,有朝一日独立自主,再也不张口求人。

走入社会做事后,挣到了钱,终于如愿不求人。我觉得好开心。

后来因为创业,公司财务吃紧,身为公司负责人,为了公司能够走下去,不得不抛头露面,四处求人,我觉得痛苦极了。当公司财务好转,终于不用求人了,顿时心情非常舒畅。

回顾我的“求人”历史,第一阶段是为自己的需要而求人,第二阶段是为公司的需要而求人,第三阶段是为别人的需要而求人。

现在回想起来,我人生那两段不求人的日子,其实都没什么长进,反倒是求人的日子,成长飞快。

我有一个比方:人一旦自认不求人,就很容易不在意别人的看法,陷入“自我感觉良好”的舒适圈。就像是产品即将推出市场,不必再研究客户需求,不必再研发产品改良了。

你如今是“有求于人”,还是已经“无求于人”?

若是有求于人,恭喜你,你还没退出市场,有机会好好改良一下“产品”;若是已无求于人,那更要恭喜你,你有机会更上一层楼,找个理由,认真求人吧。

四、结语

人生其实就是一个爬山的过程,我们所有人都在爬一座山,不同修行的人在不同的时代走不同路径,在到达山顶之前,每个人看到的风景都各不相同。

为什么会起争论?

因为两个人都在山底或山腰,我在山南,你在山北,我们俩鸡同鸭讲,看着都讲不清楚。

而那些活出生命状态的人、拥有影响力的人,可能都爬到山顶了,他生命状态到那里在山顶看到的风景都是一样的,所以越往上走,大家说的话越来越一样。

从山脚,到山顶,其实是我们自己的人生修行过程,不放弃每一个当下,努力前行,你会发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也并非是一种虚妄。

本文来源:公众号 @笔记侠。中国新商业知识笔记共享社区,微信最具价值排行榜:职场榜第一、总榜前三。独家笔记支持湖畔大学、混沌大学、青腾大学、高山大学、中欧创业营、京东商学院、北大国发院等顶尖商学院课程,BAT、TMD、小米、华为、网易等知名企业,丁磊、傅盛、李善友等知名人士,超过100万企业决策及管理层都在看

本文来源笔记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前瞻网的立场。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69875 或 hezuo@qianzhan.com

p78 q3 我要投稿

分享:
标签: 人才 高手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微信二维码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二维码

前瞻产业研究院

如何抓准行业的下一个风口?未来5年10年行业趋势如何把握?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经济学人 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 10000+ 行业干货 免费领取
  • 500+ 行业研究员 解答你的问题
  • 1000000+ 行业数据 任君使用
  • 365+ 每日全球财经大事 一手掌握
  • 下载APP

  • 关注微信号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下载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经济秀人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