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前瞻官网
前瞻网
a 当前位置: 前瞻网 » 资讯 » 产经

学术头条:国产新冠灭活疫苗中期结果公布,宇宙或在“大爆炸”中灭亡,俄罗斯发现大规模学术不端

分享到:
 Emma Chou • 2020-08-14 21:00:21 来源:前瞻网 E7975G0
100大行业全景图谱

1

1

国产新冠灭活疫苗Ⅰ/Ⅱ期临床试验中期结果公布

据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消息,8月13日,国际医学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刊登了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联合研制的新冠灭活疫苗Ⅰ/Ⅱ期临床试验结果,结果显示,这款全球首个被批准进入临床试验的新冠灭活疫苗,其安全性、耐受性及免疫原性与其他新冠疫苗“旗鼓相当”,部分数据甚至优于其他同类新冠疫苗。

科学家发现一种特殊蛋白或能帮助SARS-CoV-2在宿主细胞中快速扩散!

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The FASEB Journal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一种由SARS-CoV-2(诱发COVID-19的病毒)所编码的特殊蛋白或与病毒在人类机体中快速扩散直接相关。如今科学家们通过利用基础性的研究工具 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开始揭示出了SARS-CoV-2病毒的关键特征,而这些特征未来有望帮助科学家们开发出治疗COVID-19的新型疗法。

理解SARS-coV-2的表面化学性质有助于疫苗的开发

根据最近的一项研究,我们需要更好地了解SARS-CoV-2病毒的表面化学特征,以减少传播并加速疫苗设计。密歇根理工大学,英国国家工程实验室和爱丁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研究称:“在各种环境条件下, SARS-CoV-2的表面化学特征是其传播能力的关键因素。他们强调需要了解不同的环境条件如何影响SARS-CoV-2的表面化学特性。

伊朗研究证实溴己新治疗新冠肺炎有效

近期,一项由伊朗大不里士Imam Reza Hospital牵头的研究证实了溴己新治疗COVID-19有效,相关论文发表在BioImpacts杂志上。该研究结果显示,早期口服溴己新可降低COVID-19肺炎患者的ICU转入率、插管及机械通气率和死亡率。试验中,含盐酸溴己新治疗组中无患者死亡,只有2例患者被转入ICU,且只有1例患者接受插管/机械通气,而标准组中有5例患者死亡,有11例患者被转入ICU,且有9例患者接受插管/机械通气。总体来看,治疗组的ICU转入率相较于标准组减少82%,插管/机械通气率减少89%,死亡率减少100%。并且,溴己新还能有效改善COVID-19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

世卫组织呼吁全球在新冠疫苗研发和供应中加强合作

世界卫生组织13日表示,在研发和供应新冠疫苗过程中应避免竞争,全球应加强团结协作,这样各国才能分摊风险、共享收益,也更有希望找到安全有效的新冠疫苗。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当天的记者会上宣布,截至13日,世卫组织主导的“获得抗击新冠肺炎工具加速器”国际合作倡议中已有9种候选疫苗正处于2期或3期临床试验,这一数字还在不断扩大。众多国家已签署或表示有兴趣参与该倡议中的新冠疫苗获取计划。

1

接种一年后,流感疫苗产生的免疫细胞几近消失

8 月 13 日,美国埃默里疫苗中心发表在《科学》上的一项研究指出,流感疫苗接种一年后,在骨髓中产生的免疫细胞——浆细胞将基本消失;然而在接种前就已经存在的骨髓浆细胞则被长期保留。骨髓中的浆细胞是人体内产生特异性抗体的主要细胞类型。研究人员称,这说明浆细胞若想被长期留存,它需要在骨髓中找到合适的环境,并经历有助于长期保留的基因表达和代谢改变。

能识别所有味道的新型味觉细胞

味蕾细胞能帮助我们判别食物的味道,目前已知的味觉细胞均只能识别出单一味道。在一项发表于《公共科学图书馆-遗传学》的新研究中,科学家使用工程小鼠模型研究了动物将味觉信息传递到大脑的信号通路,结果发现了先前未知的III型细胞亚群,它们具有广泛的响应性,可以通过两条信号通路分别向大脑传递甜、苦、鲜味和酸味信号。这项研究表明,哺乳动物可能拥有广泛的味觉反应细胞,味蕾的组成可能更加复杂。

类风湿性关节炎诊疗的光声分子成像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工所生物医学光学与分子影像研究室副研究员刘成波团队、转化医学中心研究员张鹏团队与南开大学教授丁丹团队合作,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疗的光声分子成像研究方面取得突破。该研究基于近红外二区三维光声分子成像技术,结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高特异性的托珠单抗偶联聚合物纳米诊疗制剂,在小鼠类风湿关节炎模型中成功实现炎症程度早期评估诊断,并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效果实现准确监测。

改写梅毒的传播史

在15世纪晚期至18世纪期间,梅毒曾在欧洲肆虐。人们尚不清楚梅毒的起源,最流行的假说认为,哥伦布船队将梅毒从新大陆带到了欧洲。最新发表于《当代生物学》的研究通过分析人类遗骸中的细菌基因组发现,梅毒病原体梅毒螺旋体最早于15世纪早期已经在欧洲出现,这一时间可能早于哥伦布起航。研究数据还表明,雅司病(病原体与梅毒螺旋体同属密螺旋体)也曾在整个欧洲传播,而不是现今这样只存在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这项研究还丰富了密螺旋体系谱,修正、丰富了梅毒及其他密螺旋体疾病起源的理论,推测梅毒可能起源或发展于欧洲。

新方法可提高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最近一项研究中,麻省理工学院在新加坡的研究企业新加坡-麻省理工研究与技术联盟(SMART)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使用硫化氢(H2S)逆转某些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的新方法。团队通过向鲍曼不动杆菌中添加了释放H2S的化合物来测试该理论,鲍曼不动杆菌是一种不能自行产生H2S的致病细菌。他们发现,外源性H2S不会引起抗生素耐受,而是使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生素敏感。它甚至能够逆转鲍曼不动杆菌对庆大霉素(一种用于治疗多种类型感染的非常常见的抗生素)的耐药性。

HPV亚型或会影响宫颈癌患者的治疗和预后

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Genetic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对乌干达女性宫颈癌患者进行分析发现,由不同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所引发的肿瘤之间或许存在明显的基因组差异,这就表明,HPV的类型或会影响宫颈癌患者的疾病特征和治疗预后。

线粒体新角色:与神经干细胞分化路径有关

8 月14 日发表在《科学》(Science)上的最新研究发现,在大脑发育过程中,线粒体还参与了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过程。神经干细胞分裂后,将发育成神经元的子细胞线粒体表现出了高度裂变,而将会继续自我更新的子细胞中的线粒体则表现为融合状态。研究同时发现,线粒体对细胞命运的影响仅限于干细胞分裂之后,这令研究人员重新认识了细胞命运决定的发生时期,对细胞重编程领域有重大影响。这项研究凸显了线粒体特殊的功能,可能有助于解释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如何发育出更大的大脑,以及线粒体的缺陷如何导致神经发育疾病。

识别出一种能调节女性机体雌激素周期的关键蛋白—RSK2

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 Reports上题为“RSK2 Maintains Adult Estrogen Homeostasis by Inhibiting ERK1/2-Mediated Degradation of Estrogen Receptor Alpha” 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范德堡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能调节机体雌激素周期的关键调节蛋白。RSK2或许能作为雌激素受体的关键调节子,通过使用避孕药导致其表达被下调或会通过氧化性压力来增加机体细胞的DNA损伤,而DNA的损伤是诱发癌症的一种常见原因。

揭示机体基因组控制早期人类发育的分子机理

一篇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曼彻斯特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基因组控制对生命非常重要的多个机体器官发育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结果或能帮助解释为何有些儿童生来就患有先天性心膜缺损等疾病。

研究揭示光信号精细调控光形态建成新机制

国际学术期刊The Plant Cell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刘宏涛团队题为COR27 and COR28 are Novel Regulators of the COP1–HY5 Regulatory Hub and Photomorphogenesis in Arabidopsis的研究论文,鉴定了调控光形态建成新因子,揭示了光信号通过COR27和COR28精细调控光形态建成新机制。此前,研究团队报道蓝光通过调控冷诱导蛋白COR27和COR28的表达量而参与低温响应,平衡植物发育与抗冷,而COR27和COR28介导蓝光与温度调控生物钟周期,通过影响生物钟周期而平衡植物发育与抗冷(Li et al,The Plant Cell 2016)。

植物细胞基因表达的隐藏“开关”被发现

厦大环境与生态学院教授李庆顺课题组与其合作者的一项研究发现了植物细胞中基因表达产物加工过程中的一个隐藏“开关”,通过这个“开关”,可以有效调控这一加工过程的质量和效率。近日,《基因组研究》在线发表了这一研究成果。

使量子系统相干状态延长 10000 倍的新方法

近日,美国芝加哥大学普利兹克分子工程学院的研究团队在控制量子系统的常规电磁脉冲之外,运用了一个额外的连续交变磁场,使电子可以迅速自旋,“消除”周围的噪声。量子相干性可借此达到最高 22 毫秒的时间,比之前高出四个数量级(增长约 10000 倍)。这可以让量子计算机执行更复杂的操作,并使基于自旋设备传输的量子信息能在网络中传播更远的距离。该研究于当地时间 8 月 13 日发表在《科学》

钙钛矿和有机太阳能电池被送入太空

据一项发表于《焦耳》的新研究,研究人员利用2019年6月在瑞典北部发射的火箭,将钙钛矿和有机太阳能电池进入太空并达到240千米的高度。该太阳能电池能经受火箭飞行和太空中的极端条件,通过阳光直射和地球表面的反射光产生能量,功率达到7~14mW/cm^2,每千克电池产生的电能是现有技术的十倍以上。这种太阳能电池也可以在低光条件下工作,或能为未来的深空任务奠定了基础。

科学家提出宇宙可能在“大爆炸”中灭亡

一项发表于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刊》的新研究认为,101100 年后,宇宙将会在大爆炸中迎来终结。根据该论文作者 Matt Caplan 的思路,在耗尽热核燃料之后,低质量恒星会逐渐脱落外层,形成白矮星。白矮星缓慢冷却后变成的黑矮星内可能发生聚变反应,产生正电子。当这些正电子摧毁黑矮星中心的一些电子并削弱它的简并压力时,将导致灾难性的引力崩溃,从而引发类似于更高质量恒星形成超新星的巨大爆炸。

4亿年前,三叶虫眼睛的构造与现代昆虫相似

据《科学报告》发表的一项研究,科学家利用数字显微技术重新检验了一个1846年发现的三叶虫(Aulacopleura koninckii)化石(距今4.29亿年)。他们发现,三叶虫眼睛的一些内部结构包括名为小眼的视觉单元,其中包含聚集在感杆束周围的感光细胞。而每个视觉单元表面有一个厚晶状体,且环绕着由色素细胞组成的深色环,后者能作为视觉单元间的屏障。A. koninckii的视觉单元很小表明其曾生活在明亮的浅水域。视觉单元间的色素细胞屏障表明,它曾拥有马赛克视觉,每个视觉单元贡献了整体画面的一部分,类似于许多现代昆虫和甲壳动物的复眼。

积极修复退化的热带森林能提高固碳率

据一项《科学》上的研究,科学家利用全球机载观测站,首次比较了加里曼丹岛的热带森林在20世纪80年代被大量砍伐之后,自然再生和人工修复产生的森林碳储能力恢复率。他们发现,相比于自然恢复的森林每年每公顷可储碳2.9吨,人为修复的森林区域每年每公顷可存储4.4吨的大气碳,恢复速度更快,仅需40年就能完全恢复。不过,主动修复森林的成本较高,可能会限制其推广。

22万年前的全球最古老的床

在位于南非夸祖鲁-纳塔尔省的博德洞穴(Border Cave)中,研究人员在不同地层发现了草床的遗迹。这些床用几种不同的禾本科植物(例如大黍)制成,其中最古老的距今18.3万~22.7万年前。而在此之前,已知最古老的床距今7.7万年,同样来自夸祖鲁-纳塔尔省。这些草床往往覆盖在灰烬层之上,可能是为了通过某些树木燃烧后释放的物质来驱虫。据研究人员推测,这些草床的制造者最可能是智人,但也不能排除纳莱迪人等其他人类物种的可能性。该论文发表于《科学》杂志。

1

俄罗斯发现大规模学术不端,涉及17名大学高层

据 Nature Index 报道,8 月 12 日,一份由俄罗斯科学学院(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指派的调查小组发表的报告显示,该国发表在国际期刊上的的数百篇论文存在抄袭和虚假合作署名等学术不端问题,其中包括 17 位在俄罗斯各大学担任高层的学者。该报告针对 94 种期刊进行了调查,发现 259 篇论文存在抄袭俄语期刊的行为,此外还发现 37 种期刊存在虚假合作,61 种期刊包含抄袭行为。

教育部发布高校秋冬季新冠疫情防控技术方案

为科学指导高等学校、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做好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有序推进秋季学期复学复课,教育部组织制定了《高等学校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更新版)》《中小学校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更新版)》和《托幼机构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更新版)》。

40个院士专家项目签约落户山东

8月13日,高端智库服务山东重大需求项目集中签约活动暨山东院士专家联合会2020年会在青岛举行。现场有40个院士项目签约落户山东,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和新能源新材料等多个领域。山东省副省长凌文出席并见证签约。

北大教授:经费猛于虎,管不好用不好会反噬科研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铁军表示,“现在科研经费快速递增,‘打招呼’‘走关系’等不正之风却愈演愈烈。我的观点是,经费猛于虎,管不好、用不好会反噬科研。” 现在科研评价存在一个扭曲逻辑:项目经费多等于科研能力强甚至水平高。为了拿更多项目或经费,“打招呼”和“走关系”日益猖獗。

1

中国科协发布十大海洋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

8月13日,在第二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系列活动之一——世界海洋科技论坛暨2020海洋学术(国际)会议上,中国科协发布了十大海洋科学前沿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分别为:新一代海洋三维高分遥感技术、柔性潜器如何带来深远海探索科技的革新、如何实现海洋天然气水合物长期开采储层自动监测与地质灾害智能预警、近海污染物作用下金属材料的腐蚀机制、如何开展深渊协同观测、全球海洋甲烷循环、深海海洋能开发系列关键技术、如何突破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工程关键技术、典型海洋生态系统智能在线观测网、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海面二维矢量表面流观测技术。

基金委发布“十三五”第五批重大项目指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三五”发展规划》优先发展领域和新时代科学基金深化改革战略部署,在深入研讨和广泛征求科学家意见的基础上,现发布“十三五”第五批8个科学部63个重大项目指南(见附件),请申请人及依托单位按重大项目指南中所述的要求和注意事项提出申请。

阿尔茨海默病可提前5年至7年预测

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获悉,该院贾建平教授团队研究发现可在症状出现前5年至7年预测阿尔茨海默病的生物标志物。贾建平表示,目前尚无有效药物能够治愈阿尔茨海默病,多个阿尔茨海默病药物在临床试验中失败,主要原因可能是受试者病程已处于较晚的阶段。“如果在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甚至是无症状期就对患者进行干预,临床症状则可能会延迟出现,因此是否能在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甚至无症状阶段就准确做出诊断至关重要,这也是当前预防和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新思路。”贾建平教授说。

本文来源前瞻网,转载请注明来源。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69875 或 hezuo@qianzhan.com

p37 q0 我要投稿

分享: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微信二维码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二维码

前瞻产业研究院

如何抓准行业的下一个风口?未来5年10年行业趋势如何把握?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经济学人 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 10000+ 行业干货 免费领取
  • 500+ 行业研究员 解答你的问题
  • 1000000+ 行业数据 任君使用
  • 365+ 每日全球财经大事 一手掌握
  • 下载APP

  • 关注微信号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下载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经济秀人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