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前瞻官网
前瞻网
a 当前位置: 前瞻网 » 资讯 » 大咖

无人可用的时候,要开着飞机换引擎

分享到:
 张丽俊 • 2021-01-15 08:00:08 来源:张丽俊 E5288G1
100大行业全景图谱

2

(图片来源:摄图网)

作者|酵研院  来源|张丽俊(ID:zhanglijunCherry)

老虎是某业务部门的负责人,今年部门开了新业务,业绩指标也翻了好几倍。但新业务的团队招聘进度一直很缓慢,人员不到位,业绩严重滞后,老虎心急如焚。

这时老虎找到他的政委小朱,让他把之前复试最终筛掉的两个人先offer进来,先干活儿。老虎的说法是:先有个人干活儿总比没人强,业务不等人。

选拔比培养更重要

我想很多管理者或人力资源都有过上面的管理场景。当团队缺兵少将,而前方战事吃紧时,人力资源和业务老大会产生分歧。

我相信你们在面对这个问题时,都会想到酵母的理念,选拔比培养人更重要。如果我们招聘的人不对,培养是无效的,激励也是无效的。而在不合适的人身上花时间是企业管理中最大的浪费。

曾经Cherry也觉得自己能培养所有的人,但在创立酵母创业后,2015、16、17年连续摔了三年跟头,这三年的跟头所有的问题都是出在人上面。

所以在那个阶段,Cherry深刻的领悟了招对人比培养重要100倍。就以阿里为例,进阿里的人一般都是从好学校出来的。成为阿里的员工前,经过七轮、八轮面试,所以等那些人到了业务老大手里,再差也不会差到哪里去,都是百里挑一的人才。

但是在创业的时候,什么样的人都有,面试的时候会不断刷新你的认知,他们的能力和素质都不尽如人意。

事实上有时候你管理卓有成效,并不是你人很厉害,而是平台厉害,别太迷信过往成功的经历。

如果到最后,你打眼了,招进来一个不合适的人,激励、考核、培养都没有用。所以大多数人都宁愿将业务先放一放,继续严格的招聘,严进宽用。仍然拉紧招聘的标准,直到招到合适的人,他们工作能力符合要求,和团队的价值观都比较吻合。

之后通过一系列的培养,在团队中磨合,那么最后团队一定会扶摇直上,最终取得非常好的结果。

所以人力资源会坚持这个观点,不会降低要求,坚决不从复试被刷掉的人中破格选择员工。

宽进严用,还是严进宽用?

但从短期来看,站在业务的角度,找人填补空白是最重要的。尤其是创业公司,抗风险能力较弱,必须先活下去,有现金流后才有精力做组织发展相关的事。如果公司活不下去了,那么组织发展的意义也不大。

业务不等人,业务必须运转,不然将失去很多机会,所以要有人可用。阿里是以销售起家的,大多数人都是草根出身,后来阿里甚至流传出了一句话,但凡不是缺胳膊短腿的,都进去了。

当时没有什么高大上的五百强的经理人,但宽进严用,不断大浪淘沙,成就了江湖上流传的阿里铁军。

所以当业务管理者遇到上面的问题时,通常愿意降低要求用人。如果候选人的底层价值观没有问题,也有一定的职业素养,但是能力有所欠缺的时候,那么可以让他先来工作。

这么决定是不让项目停摆,团队得以继续运转,因此作为业务管理者会先选人上来,补齐空位。

只是这么用人会存在风险。因为最开始为了有人可用,用的人并不是完全符合要求。如果在项目持续推进的过程中,该员工的的能力不够,也将影响到业务的发展,替换的成本也比较大。

尤其是价值观和团队不符,有可能带歪风气,等到开除时,也会有阵痛,届时会花很大的代价做消毒工作。

开着飞机换引擎

总体来说,这看似是一道选择题。其实不然,之所以难选择,是因为我们是割裂着来看它,其实二者往往是浑然一体的。

诚然选拔比培养重要。不过也要分时期,在关乎企业生死的时候,也可以稍微降低一些标准,毕竟活下去才是最着急的事。但我们不能将人招聘进来就到此为止,而是要开着飞机换引擎。

一个组织就像是正在空中飞行的飞机,如果必须换引擎。换引擎的过程你可以减慢速度,但不能减到你不能飞行的速度。同时,你要抢时间把引擎换了。

我们在用他的时候,弥补了人员的不足,保证飞机能够平稳飞行,而不至于坠地。但更重要的是换引擎,招聘他到来,为换引擎争取了宝贵的时间,这时候还是继续招聘,根据岗位胜任力招聘合适的员工。

但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做到No Suprise!别把人招进来后,也不告诉他,等又有了合适的人,就直接将人开掉。这么做不仅没有人情味, 也没有照顾到别人的内心感受,等到通知时,他不能接受。

最好的做法就是坦诚沟通,告诉他:你不是太符合我们的要求,但会给你机会,然后培养你,并且考核你。

如果通过培养,还是达不到标准,那么没有办法,只能被替代。社会的残酷性就在于此,无时无刻不存在竞争,良币会驱逐劣币。当竞争力低的时候,不管是谁都有被替代的风险,企业如是,个人亦如是。

管理是一件很难的事,每一个管理者都应该扩大自己的管理边界。但管理是讲究效率的,面对自己管不了的人,辅导也不起作用,那么最后只能放弃。

当然最好的结局就是员工经过培养,得到了长远的发展,能胜任这一份工作。那么对他个人和组织来说,都是双赢。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张丽俊(ID:zhanglijunCherry),作者:酵研院

本文来源张丽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前瞻网的立场。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69875 或 hezuo@qianzhan.com

p42 q1 我要投稿

分享:
标签: 职场 人才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微信二维码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二维码

前瞻产业研究院

如何抓准行业的下一个风口?未来5年10年行业趋势如何把握?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经济学人 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 10000+ 行业干货 免费领取
  • 500+ 行业研究员 解答你的问题
  • 1000000+ 行业数据 任君使用
  • 365+ 每日全球财经大事 一手掌握
  • 下载APP

  • 关注微信号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下载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经济秀人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