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战争已经过去了十多年,硝烟平息后,不少人都好奇伊拉克的经济是否已经恢复如初。
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库,伊拉克新政府执政初期的2004年GDP达366亿美元,10年后,2014年伊拉克的GDP增长到2346亿美元,增长了6.4倍,成绩还算不错。
由于之前伊拉克长期战乱加之国际社会的制裁,在战争前的2002年,伊拉克国内生产总值只有190亿,人均收入少加上物价飞涨,许多政府公务员和军队士兵一个月的工资不够买一包香烟。
据媒体报道,近些年伊拉克人民对经济现状普遍满意,认为物价与收入相对合理。2012年,按照购买力计算,伊拉克人均生产总值达到了4600美元,相比于战前的2002年翻了八倍,年均增长10.2%。
2013年,伊拉克迎来了经济的顶峰,人均GDP逼近7000美元,而当年中国的人均GDP为7080美元。
但2014年,随着武装组织兴起,伊拉克安全局势再度恶化,经济也迅速滑坡。2017年伊拉克的GDP下降为1977亿美元,减少了12.7%,人均GDP跌至5400美元。
不过,比起战前水平而言,这个数据并不算很差,在萨达姆时代的1990年,伊拉克的GDP达1800亿美元,与现在相差无几。
2017年底,伊拉克宣布结束反恐战争,但安全局势并未得到大幅好转,关于恐怖分子和战斗的新闻仍然时常见诸报端。
而今的伊拉克高度依赖石油经济,政府财政基本也是靠石油。而由于国际油价波动,2014年油价崩盘,国际油价从100多美元的高点一直下降到近期的60美元,一众海湾国家都大受打击,而本已遭受重创的伊拉克也正在经历艰难时期。
据报道,四大海湾经济体——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科威特和卡塔尔——都有能力经受低油价的考验。凯投宏观计算发现,哪怕油价下跌至每桶30美元的水平,“在其他条件同等的情况下,海湾国家也能在至少十年时间里利用自己的外汇储蓄来为大规模的经常帐赤字融资——其中,阿联酋还可无限期地做到这一点。”
不过,其它“难兄难弟”就没这么幸运,巴林和阿曼则这两个经济规模比较小的国家面临着更大的货币贬值和出现庞大的经常帐赤字的风险。据经济学家计算的结果显示,这两个国家都将需要油价上升至每桶80美元的水平,才能让自己的经常帐户重新回到盈余状态。
在这些个“难兄难弟”之中,伊拉克也算混得最惨的一个了。2018年,最富有的卡塔尔GDP总量1524.52亿美元,人均59331美元;阿曼GDP总量662.93亿美元,人均14982美元;伊朗GDP总量4189.77亿美元,人均5470美元;而伊拉克GDP总量为1714.89亿美元,人均5420美元,曾经是海湾最富裕的国家之一的伊拉克如今数据却排倒数第一。
十多年间,伊拉克经济可谓是遭遇了大起大落,而今后会否好转还是得看国际形势了。此前有交易员预测,沙特将推动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年底前减产,油价可能进入反弹走势。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下载APP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68-7188 举报邮箱:service@qianzhan.com 在线反馈/投诉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