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生活、褚橙再携手 “高质”无惧“高价”
9月22日,“2019褚橙产品说明会”召开,探讨如何在“后褚时健时代”将企业做大做强。
本来生活网总经理刘有才在接受经济观察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不畏惧“高质高价”的标签,“农产品永远不可能出现物美价廉”。
在2014年与“褚橙”首次联手便取得巨大声量后,本来生活先后推出了“柳桃”(柳传志旗下的猕猴桃)、“潘苹果”(潘石屹代言的爱心果)等带有“明星气质”的 产品,今后还将继续建设优质食品生态链,让生活回归原汁原味。
“我们在农产品消费上真的需要一个很大的转变”,刘有才告诉记者,只有越来越多的人去消费高质的农产品,高质产品的价格才会有所下降。更多像“褚橙”一样规范化、规模化的产品出现,消费者、农民、经销商将多方受益,“否则落后产能将无限延期存活。”
中越十城联合成立西部陆海新通道冷链经济城市联盟
9月22日,广西防城港联合四川成都、攀枝花、内江、宜宾、广安、达州,以及重庆江津、贵州贵阳以及越南芒街等城共同成立“西部陆海新通道冷链经济城市联盟”,倡议合作共建中越冷链海陆新通道。截至目前,防城港已开行至北京、济南、上海、重庆、沈阳的铁路冷链专列,与越南广宁省签署了冷链物流合作框架协议。
亚马逊拓展2小时新鲜食材快速配送服务 覆盖近30个城市
据外媒9月22日消息,亚马逊日前依托其线下的全食超市,将2小时快速配送服务拓展到美国的近30个城市,包括洛杉矶、休斯顿和底特律,进一步拓展其食品杂货业务。早前在2018年2月,联合全食超市正式推出了2小时快速配送服务,开始为其prime会员提供2小时内免费配送新鲜食材的服务。
每日优鲜加快区域扩张 华南市场月销售2.5亿
近日,生鲜电商每日优鲜发布多项业绩数据,从2017年12月起进入华南,截至今年8月,每日优鲜已经开设了近200个前置仓,月订单量近350万,月销售额达2.5亿,相比去年同期增长5倍,成为了华南消费者“手机买菜”的首选。
广州首家 盒马菜市新都汇店正式开业
据联商网消息,9月20日,盒马广州新都汇店正式开业,该店是盒马鲜生在广州的首家菜市业态,位于广州市白云区西槎路96号新都汇购物广场内。
京东物流发出首批“宜昌柑橘专车” 48小时送达
9月19日,2019宜昌(夷陵)互联网柑橘节启动仪式召开。当天,京东物流首批5辆“宜昌柑橘专车”发出,1.5吨宜昌蜜橘将通过公路、铁路、航空等多种方式48小时之内抵达全国消费者手中。
超级物种北京门店首次关闭 开业不到一年
9月18日下午,投资界记者实地走访了超级物种位于北京朝阳区的中骏世界城店,发现该店已经悄悄停业。成立三年来,超级物种一路高歌猛进,成为创投圈炙手可热的独角兽,一连开店80余家,而朝阳区中骏世界城店是超级物种在北京的第7家门店。
物联网生鲜平台厨联网正式上线
北京桃丘科技有限公司近日宣称,历经7年研发的生鲜平台厨联网正式上线。厨联网的核心结点是社区生鲜自助售卖柜,适合售卖蔬菜、水果、卤味、蛋奶、零食、饮料、调味品、冷鲜肉等农副产品,可同时售卖50-100个品种,基本能满足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
菜鸟发布“百灵鸟”计划 快递小哥成“助农大使”
9月17日,菜鸟乡村联合淘宝直播发布“百灵鸟”计划:未来一年开通1000条以上农产品上行“高速公路”,支持100位快递小哥成为村播“助农大使”,让优质农产品走出大山。
食行生鲜创始人张洪良:生鲜供应链有三大评估指标
9月18日,食行生鲜创始人张洪良在2019年(第二届)中国生鲜零售大会就健康的生鲜供应链进行了探讨,张洪良表示,食行生鲜内部有三个评估指标:
指标1是比菜场成本低。有20年历史的大卖场干不过菜市场,就是因为大卖场的成本没有菜市场便宜,比大卖场成本还要高的生鲜电商平台,真的能优于大卖场吗?
指标2是让供应商拿到钱。生鲜零售很复杂,这就需要广泛的社会资源,我们所要作的是要尽可能地赋能供应商资源网络,而不是设法榨取它。
指标3是食品安全要守住。历来生鲜零售的食品安全问题,大部分来源于成本和损耗。比如,鱼类屡禁不止的孔雀石绿等,就是为了对抗损耗,而高损耗的背后则是高成本。
最后,关于生鲜供应链,张洪良也用三句话做了总结:第一是生鲜零售是马拉松,健康才能跑到终点;第二是供应链能力建设没捷径,笨办法死功夫更管用;第三是烧钱没戏,赚钱才是王道。
中产阶级家庭年轻“宝妈”为生鲜消费主力军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中国生鲜行业研究报告》数据,2018年中国生鲜消费者中,女性用户占比61.9%,远高于男性用户;从婚姻状况来看,已婚已育者消费需求高,占比最大;年龄方面,25-34岁年轻消费者占比最多,占47.62%;从收入分布上看,个人月收入在5001-10000元用户占比最多,达48.41%,个人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消费者占比达到75.4%。
图表1: 2018年中国消费者年龄分布
图表2: 2018年中国生鲜消费者个人月收入分布
高收入者生鲜消费更稳定,51-100元为单均消费集中段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中国生鲜行业研究报告》数据,月收入在15000元以上的消费者更偏向以周为单位采购生鲜,而其他收入段的消费者采购频次分布较分散;从消费金额来看,中国生鲜消费者每笔订单的金额大多在百元以内,其中44.44%的消费者平均每笔订单的金额在51-100元,30.16%的消费者平均每笔订单的金额在0-50元之间.
图表3: 2018年中国生鲜消费者生鲜食品消费频次分布
图表4: 2018年中国生鲜消费者购买生鲜平均客单价
近两年,生鲜电商市场发展可谓异常火爆。其中,2013年市场交易规模达到130亿元,同比增长221%;2014年生鲜电商市场交易规模增长100%,达到260亿元,行业处于高速发展时期...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下载APP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68-7188 举报邮箱:service@qianzhan.com 在线反馈/投诉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