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年前的今天,1901年12月5日,德国物理学家、量子力学创立者海森堡出生。
维尔纳·卡尔·海森堡(1901年12月5日- 1976年2月1日)是德国理论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主要先驱之一。
1925年,他在一篇突破性的论文中发表了自己的作品。
在随后与Max Born和Pascual Jordan的一系列论文中,在同一年,这个量子力学的矩阵公式得到了充分的阐述。
他以1927年发表的海森堡测不准原理而闻名。1932年,海森堡因“创造了量子力学”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测不准原理说明了现有的科学度量的能力在理论上存在的某些局限性,具有巨大的意义。这表明了科学基本观发生了非常深刻的变化,不过爱因斯坦不同意这一观点,他曾经说过:"我不相信上帝在和宇宙投骰子。"
他还对紊流的流体动力学、原子核、铁磁性、宇宙射线和亚原子粒子的理论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还帮助规划了位于卡尔斯鲁厄的第一个西德核反应堆,以及1957年在慕尼黑的一个研究反应堆。
二战期间,迫于纳粹德国的威胁,许多德国科学家及一位丹麦的大物理学家——玻尔都背井离乡,但海森堡却被德国委以重任,负责领导研制原子弹的技术工作。
玻尔曾对海森堡这位出色的年轻人有何明显好感,曾去信告诉他他获得了由洛克菲勒(Rockerfeller)财团资助的国际教育基金会(IEB)的奖金,为数1000美元,好让海森堡到哥本哈根与玻尔及其他科学家一起工作。
在共同合作之下,海森堡创立了量子力学中的一种形式体系——矩阵力学。从此,人们找到了原子微观结构的自然规律。爱因斯坦评价道:"海森堡下了一个巨大的量子蛋。"
后来,在解释氢分子光谱中强弱谱线交替出现的现象时,海森堡运用矩阵力学将氢分子分成两种形式:正氢和伸氢,即发现了同素异形氢。他与爱因斯坦、薛定谔等著名科学家都有过接触。
但由于海森堡和纳粹德国的牵扯,玻尔与这位过去的同事产生了很深的隔阂,终生都未能化解。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海森堡被任命为威廉皇家物理研究所所长。
在研制原子弹时,海森堡算错了一个公式。在他的计算里,每颗原子弹需要的“铀235”的重量高达几吨。即使是当时的德国,也无法找到那么多核原料。海森堡向当时的纳粹政府递交的报告中也表明,不可能制造出原子弹。
当时,纳粹德国掌握世界上最大的铀矿和最先进的重水生产系统。有人认为多亏海森堡故意拖延纳粹德国核武器的进展,才最终避免了核战争。
但在史料《农庄馆记录》中,记载着:当海森堡在餐桌上被告知美国原子弹在广岛爆炸的消息时,他坚决不相信;直到“他亲耳听到了9点钟的BBC新闻”才不得不信了。
因此,海森堡到底能不能、想不想帮德国造出核武器,这就成了个历史之谜。
自1953年后的20年中,海森堡把重点转向基本粒子理论的研究。1958年4月,他提出了非线性旋量理论。
1958年威廉皇家物理研究所迁至慕尼黑,并进行了扩建,更名为马克斯·普朗克物理和天体物理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Physics and Astrophysics)。
海森堡还是德国研究委员会主席,原子物理委员会主席,核物理工作组主席,亚历山大·冯·洪堡基金会主席。
海森堡在1970年获得了“玻尔国际奖章”,这一奖章是用以表彰“在原子能和平利用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或工程师”的。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下载APP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68-7188 举报邮箱:service@qianzhan.com 在线反馈/投诉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