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前瞻官网
前瞻网
a 当前位置: 前瞻网 » 资讯 » 产经

细菌感染太可怕?科学家发现了一种会自己“吃掉”细菌毒素的细胞分泌物

分享到:
 Evelyn Zhang • 2020-03-05 22:07:17 来源:前瞻网 E8342G0
100大行业全景图谱

人体无时无刻面临着被细菌和毒素侵袭的风险,好在我们体内有足够强的免疫机制,可以抵御它们的“进攻”。但对于那些免疫力较低下的病患而言,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这一点呢?

1

破坏宿主细胞质膜的成孔毒素的产生,是细菌病原体(如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1,2,3)的常见“抗毒”策略。但是,尚不清楚宿主物种是否具有能够在感染过程中,形成抵御毒素的先天免疫机制。

此前研究表明,自噬蛋白ATG16L1对于保护编码α-毒素4的MRSA菌株是必需的。α-毒素4是一种成孔毒素,与多种靶细胞和组织的表面上的金属蛋白酶ADAM10结合。

自噬通常涉及将胞质物质靶向溶酶体进行降解,而幸运的是,细胞会分泌被称为外吐小体的囊泡,它们会吸收细菌毒素,避免其攻击细胞外膜,为其他免疫反应争取时间。研究人员们在此次研究中,证明了ATG16L1和其他ATG蛋白通过在外泌体(内体来源的细胞外囊泡,称为exosome)上释放ADAM10介导了针对α毒素的保护作用。

3月4日,这一研究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Nature)上,题为“Decoy exosomes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bacterial toxins”。

1

这一过程中,细菌DNA和CpG DNA诱导人细胞以及小鼠分泌了带有ADAM10的外泌体。转移的外泌体通过充当可以结合多种毒素的清除剂,在体外保护宿主细胞,并提高了感染了MRSA的小鼠的体内存活率。实验中,感染MRSA后,接受外吐小体注射的小鼠存活寿命和数量增加了一倍。

这些发现表明,ATG蛋白在感染后介导了以前未知的防御形式,促进了外泌体的释放,该外泌体是细菌产生的毒素的诱饵。这项研究也因此为设计人工疫苗、抵抗细菌感染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考来源:Decoy exosomes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bacterial toxins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066-6

本文来源前瞻网,转载请注明来源。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69875 或 hezuo@qianzhan.com

p15 q0 我要投稿

分享: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微信二维码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二维码

前瞻产业研究院

如何抓准行业的下一个风口?未来5年10年行业趋势如何把握?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经济学人 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 10000+ 行业干货 免费领取
  • 500+ 行业研究员 解答你的问题
  • 1000000+ 行业数据 任君使用
  • 365+ 每日全球财经大事 一手掌握
  • 下载APP

  • 关注微信号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下载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经济秀人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