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入其来的新冠疫情,对全球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及人才培养都是一次“大考”。此次疫情的突袭,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短板与专业人才的紧缺。
对此,清华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等多所高校日前陆续发布消息,组建或筹备布局公共卫生学院,加大公卫人才培养力度。这无论是对于公共卫生事业本身,还是高校的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和科研,都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
4月2日,清华大学宣布成立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这一全新的学院仅用30天时间就通过学校审批,被称为是清华“史上成立速度最快的学院”,首任院长也同时到位,由世卫组织前总干事陈冯富珍出任。就在同一天,南方科技大学宣布与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南方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合作共建南方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及应急管理学院。
4月3日,天津科技大学发布消息称,该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硕士点获教育部批准。此外,北京中医药大学也于3月举办设立公共卫生学院的论证会,校领导层面专门谈到了成立公卫学院的重要性。
据了解,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将独立于清华医学院,充分利用学校的综合学科优势,开设预防医学、大健康、健康大数据、公共健康政策与管理、应急管理等面向未来的学科方向。南方科技大学则希望将传染病学、公共卫生防控以及临床救治等三方资源打通,并在国内首创“产、学、研、防、用”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新模式。而北京中医药大学则希望培养具备中西医结合素养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专门人才。
“公共卫生学科虽然在很多人眼里看来是预防医学,但其实它应该是‘大医学’的一部分。从国际经验来看,要发展得好,必须要有非常强大的医学院作为后盾。”复旦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教授、中华预防医学会新冠肺炎防控专家组成员姜庆五表示,在公共卫生领域全球排名数一数二的哈佛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基本都有强大的医学院做支撑。以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为例,每一位系主任几乎都有医学博士背景。这实际上意味着,公共卫生学科和医学不可分割。
“在大医学背景下,多学科交叉融合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复旦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何纳认为,从这次疫情防控来看,大数据、信息化与临床更紧密融合,在学科交叉下产生的新技术将越来越多地运用于公共卫生领域,这无疑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下载APP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68-7188 举报邮箱:service@qianzhan.com 在线反馈/投诉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