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X实现首次商业载人发射:开创商业载人航天史
北京时间5月31日凌晨3点22分,SpaceX的猎鹰9号运载火箭点火升空,搭载全球最大的载人飞船龙飞船顺利发射,这是人类首次商业载人航天任务。两名NASA宇航员乘坐龙飞船被送上预定轨道,猎鹰9号火箭成功落地回收。
长二丁火箭成功实施“一箭双星”
5月31日下午4时53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高分九号02星、和德四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这是继30日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连续成功执行的又一次宇航发射任务。
长十一火箭成功发射新技术试验卫星G星和H星
5月30日4时1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将新技术试验卫星G星、新技术试验卫星H星送入预定轨道,“一箭双星”发射取得圆满成功。长十一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院抓总研制,是四级固体运载火箭,采用“三平一垂”的冷发射方式,即水平对接、水平测试、水平运输、整体起竖后垂直冷发射。
北斗三号最后一颗星6月发射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院消息,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已于5月上旬通过联合出厂评审,预计于6月中旬发射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卫星。评审组专家一致认为,火箭符合型号出厂放行准则的要求,具备出厂条件。
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开舱仪式在京举行
2020年5月29日下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京举行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开舱仪式,与研制单位和搭载单位一道,共同见证搭载物品出舱。此次搭载的货物达近千种,是载人航天工程历次任务中搭载物种类最多、重量最大的一次。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杨保华宣布开舱。北京市方圆公证处对开舱仪式进行了现场公证。
航天科技集团一团队五人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
5月30日,第四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联合颁布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奖者名单。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团队荣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牌;航天科技集团一院辛万青荣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章;一院宋征宇,五院李劲东、张柏楠、李得天荣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
航天高科技托举我国成功开展第七次珠峰测高
5月27日11时,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8名队员全部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这是我国第七次对珠峰开展大规模测绘和科考工作。在登山队员身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批航天产品与技术在全程默默地支撑他们——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于登顶测量,风云卫星提供气象监测支持,中星6A通信卫星和集群基站车等产品提供通信保障。
航天科技一院航天工程公司中标5.9亿元总承包项目
近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院航天工程公司成为陕西延长石油榆神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50万吨/年煤基乙醇项目气化装置EPC总承包商,成交金额5.9亿元。航天工程公司将为该项目提供设计、采购、施工等一体化服务。这也意味着一院将建造全球规模最大的煤基乙醇项目气化装置。
航天科技八院811所零污染、高效率、无噪声燃料电池助力智慧生态港
近日,在全球首个“氢+5G”智慧生态港——青岛港建设过程中,航天科技集团八院811所开发的60千瓦港口机械用燃料电池系统完成安装,将为港口“轨道吊”设备提供电力,清洁高效开展集装箱吊装作业。这是燃料电池首次在港口“轨道吊”实现应用。
航天科技六院7103厂先进传感检测技术助力发动机多余物检测
近日,航天科技集团六院7103厂利用微粒碰撞噪声检测法(PIND法)进行发动机多余物检测的方案通过评审。PIND法使得多余物检测结果更为客观可靠,检测者劳动强度大幅降低。后续,该技术将在智能装配车间脉动装配线贯通后投入应用。
航天科技七院航天万欣今年方舱订单创新高订单总额超过1500万元
近日,航天科技集团七院航天万欣接到10辆气象车方舱订单启动任务,这是今年以来该公司取得的第六个协作方舱订单。截至目前,航天万欣累计方舱产品数量已达36台、订单总额超过1500万元,创下了自公司成立以来方舱年度订单数量和金额的双高。
星际荣耀突破火箭回收关键技术发动机完成二次启动试车
5月27日,星际荣耀空间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际荣耀)“焦点一号”可重复使用液氧甲烷发动机成功完成二次启动长程500秒试车。此次试车成功,标志着“焦点一号”成为中国首台具备二次启动能力的液氧甲烷发动机,也意味着星际荣耀突破了运载火箭垂直回收的又一项核心技术,为双曲线二号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的成功入轨发射奠定坚实基础。
全国政协委员建议加强空间生物技术和安全研究
今年的两会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党委书记赵小津等多位全国政协委员围绕加强国家空间生物技术和安全研究提出了多项建议。“我国空间站即将建成,将为大规模开展空间生物实验奠定设施基础,不断提升国家生物安全水平。”“中央提出要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
我国高密度建设空间站2年11次飞行任务
我国空间站预计2022年前后建成。今年全国两会,来自航天领域的代表委员介绍了我国空间站工程的新进展。全国政协委员、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说,首先发射的是核心舱,然后陆续发射载人飞船、货运飞船以及实验舱,与核心舱对接,其间还会发射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运送航天员和物资。总计11次的飞行任务将在两年内完成。
中国超70%入网智能手机提供北斗服务
“据统计,在中国入网的智能手机里面,已经有70%以上的手机提供了北斗服务。我们的北斗,正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智能、更加便捷。”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表示,目前,世界上已经有半数以上的国家在全球范围内使用北斗系统。“中国的北斗,服务全球,造福人类,这是我们的期望。”
长五瞄准7月发射火星探测器工程按计划推进
2016年我国火星探测任务批准立项,计划在“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即2020年首次独立自主开展火星探测。当前,我国正按计划推进该项航天重大工程,瞄准今年7月将火星探测器发射升空。
载人“龙”飞船两名机组人员成功与驻守国际空间站的三人会合
北京时间6月1日凌晨1点23分左右,搭乘SpaceX龙飞船的两位美国宇航员先后进入国际空间站,与等待在那里的宇航员会面。对接工作于美国东部时间上午10点30分完成,当时ISS正通过中国和蒙古国北部边界上空的轨道。
太阳爆发自2017年以来最强耀斑
5月29日,太阳爆发了自2017年10月以来最强的耀斑,这是美国宇航局(NASA)在太阳动力学天文台(SDO)观测到的一次喷发。科学家将强耀斑分为三类:C,M和X。每一类的威力比其下一级的强10倍。M耀斑比C耀斑强10倍,但比X类事件弱10倍。这次爆发的耀斑属于M级,所以不用太过恐慌,而且它并不是针对地球的。
SpaceX的SN4飞船原型在火箭发动机试验后爆炸
在上周五,SN4星际飞船在静态点火试验期间发生爆炸,在该航天公司南德克萨斯州的试验场上爆发出了巨大的火球。StarshipSN4原型机大约在美国东部时间18:49,在德克萨斯州博卡奇卡附近的SpaceX测试设施爆炸。在对其猛禽火箭发动机进行短暂测试后大约一分钟发生了爆炸,但不清楚是什么原因引起了这次大火。
维珍轨道公司的第一次发射测试未能进入轨道
经过无数次初步测试之后,维珍轨道25日在太平洋上进行首次全面测试,位于改良型波音747机翼之一下方的LauncherOne火箭本应首次“起飞”并发射,但一切并没有按计划进行。在完成所有预启动程序并成功将火箭从飞机上完全脱离后,火箭的第一级牛顿三号在空中被点燃。但是,几秒钟后发生了异常,这使得工作人员必须中止任务,随后,飞机和火箭都安全返航。
日本货运飞船“鹳”抵达空间站9次任务完美收官
当地时间5月25日晚9点15分许,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的无人货运飞船“鹳”9号,抵达高度400公里的国际空间站。日媒称,包括此次任务在内,“鹳”的9次物资运送均获得成功,完美收官。
航天实力:美国领先 中俄并列第二
整体来看,世界航天呈现“金字塔”式格局。美国及欧洲的航天产业实力处于第一梯队,稳居“塔尖”位置;中国与俄罗斯并列第二梯队;印度、日本及以色列处于第三梯队。第二梯队与第三梯队共同构成金字塔的中坚力量。
尽管,目前不少国家均在航天领域实力深厚,单就“载人登月”这项指标而言,时至今日,全球仅有美国实现了载人登月的目标,但目前网上仍有舆论质疑美国登月成功的真实性。而从实现载人太空飞行这一指标来看,率先实现该目标的则是苏联(注:由于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的航天基础,因此后文描述对象为俄罗斯)、其次是美国,第三是中国。
卫星组网
根据一定宗旨和任务,将多个以单星模式工作的卫星或以星座模式工作的卫星组织起来,建立一个完整的获取信息的网络。卫星组网后,不仅可以提高获取信息的时间分辨率,而且可以不间断地提供信息,认为一个部门转向为众多部门提供信息服务。卫星组网是未来卫星开发和应用的发展趋势,如“国际通信卫星”、“国际海事卫星”、全球定位系统、宽带多媒体数据传输星座、数据中继卫星与各类遥感卫星的星间传输系统等。卫星组网是建立天基综合信息网(sbsin)的重大步骤,卫星网则是天基综合信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下载APP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68-7188 举报邮箱:service@qianzhan.com 在线反馈/投诉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