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前瞻官网
前瞻网
a 当前位置: 前瞻网 » 资讯 » 产经

大型长期研究表明:昼夜节律紊乱或是帕金森病先兆 便秘、嗅觉缺陷也有关

分享到:
 Winnie Lee • 2020-06-17 09:50:13 来源:前瞻网 E3672G0
100大行业全景图谱

595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威尔神经科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分析了近3000名独立生活的老年男性11年的数据后得出的一项新研究表明,那些有微弱或不规则的昼夜节律来指导他们每天的休息和活动周期的老年男性更有可能患上帕金森症。

科学家们说他们发现了帕金森症和昼夜节律之间的联系。帕金森症是一种以失去对运动、平衡和其他大脑功能的控制为特征的疾病。

研究表明,这些昼夜节律紊乱可能反映了神经退行性疾病过程在帕金森病诊断之前就已经对大脑内部时钟产生了影响,可以被视为帕金森病的早期预警信号。

“昼夜节律活动的强度似乎对健康和疾病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衰老方面。在这项最新研究中我们发现,在老年男性中,即使是生理节奏的微小变化也会增加患帕金森氏症的可能性。” 该研究的资深作者、医学博士Kristine Yaffe说,他是精神病学、神经学、流行病学和生物统计学的教授。

这项研究结果于2020年6月15日发表在《美国医学会神经病学杂志》(JAMA Neurology)上。根据研究作者的说法,值得进行后续研究,以调查昼夜节律紊乱引发的生理变化是否本身就是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触发器,以及加强这些节律是否可以降低帕金森症的发病风险。

帕金森症是继阿尔茨海默症之后第二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

根据美国国家神经紊乱和中风研究所的数据,美国有50万人被诊断出患有帕金森症,其中很多人没有被诊断出来。

大多数帕金森症患者在60岁以后才被确诊。目前还没有预防这种疾病的药物,但缓解症状的治疗方法越来越多。

据该研究的第一作者、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精神病学助理教授Yue Leng博士说,在老年人中,休息和活动的昼夜节律减弱或不规则很常见。

其他情况——便秘或嗅觉缺陷——也与日后患帕金森症的可能性增加有关。

“帕金森症是一种可能需要几十年才能发展起来的疾病,除了运动上的变化,早期的迹象可能对理解这种疾病及其机制至关重要,”Leng说。

“这是第一个发现昼夜节律紊乱可能与数年后出现的帕金森氏症有关的大型长期研究。”

这项研究开始时招收了2930名男性,平均年龄为76.3岁,是2000年开始的以人群为基础的男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研究(MRoS)的一部分,该研究招收了全国6个医疗中心的男性。

MRoS组群中没有一名参与者最初患有帕金森氏症,而且所有参与者都生活在社区环境中(即不在养老院)。

一开始就对他们的许多健康相关因素的状况进行了评估,并通过随访和问卷对他们进行了监测。

作为这项研究的一部分,研究人员让参与者佩戴一种类似手表的设备,可以检测和记录手腕的轻微运动,从而监测他们在三个不同的24小时内休息和活动的昼夜节律。

从这些设备收集的数据与帕金森病后期的发展独立相关。

在之前的一项研究中,Leng和Yaffe发现了白天小睡与帕金森病后期发展之间的联系。

但根据这项新的研究,昼夜节律和帕金森症之间的联系不仅仅是关于睡眠中断的问题。

即使在考虑了包括睡眠缺失在内的睡眠障碍指标后,这种关联依然成立;

睡眠效率低(关灯后花在睡觉上的时间);睡眠时的腿部运动;还有一种慢性的,暂时的呼吸停止,叫做睡眠呼吸暂停。

在得出这个结论时,研究者考虑许多其他变量收集作为MRoS研究的一部分,包括研究地点的区域差异和参与者人口,教育,基线认知能力,慢性病,身体活动,抑郁症状,体重指数,吸烟,使用苯二氮平类药物、酒精、咖啡因。

Leng和Yaffe评估了由活动记录仪测量的参与者休息-活动节律的四个参数:振幅,最大活动和最小活动之间的差异;中值,平均活动;稳健性,即测量到的周期性静止活动与类似余弦波的规则曲线的匹配程度;和高峰期,24小时周期中相对于人口平均值的提前或延迟的量度。

在随访过程中,2930名研究参与者中有78人被诊断患有帕金森症。

那些在活动振幅、中值或稳健性方面得分最低的人患帕金森病的风险是得分最高的人的三倍。

研究人员没有发现高峰期和帕金森症风险之间的联系。

帕金森病的动物模型显示,控制大脑昼夜节律起搏器的细胞往往在传统上与帕金森病症状相关的大脑区域的细胞开始退化之前就开始退化,这表明在某些情况下,昼夜节律的减弱可能代表了疾病的早期阶段。

Leng也不排除打乱昼夜节律本身可能导致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可能性。人们已经知道,打乱昼夜节律会导致代谢变化和炎症。

Leng希望研究减弱的昼夜节律是否会引发炎症,或者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组织中蛋白质的异常积累。

“这些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不可逆转的,”她说。

“但是,如果研究指出,睡眠或昼夜节律问题是神经退行性变的危险因素,先于传统症状,那么我们可以利用这些信息以早期检测和诊断,或者我们可以使用方法干预,防止神经退行性功能丧失的发展。”

编译/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原文来源: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0/06/200615142802.htm

本文来源前瞻网,转载请注明来源。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69875 或 hezuo@qianzhan.com

p18 q0 我要投稿

分享: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微信二维码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二维码

前瞻产业研究院

如何抓准行业的下一个风口?未来5年10年行业趋势如何把握?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经济学人 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 10000+ 行业干货 免费领取
  • 500+ 行业研究员 解答你的问题
  • 1000000+ 行业数据 任君使用
  • 365+ 每日全球财经大事 一手掌握
  • 下载APP

  • 关注微信号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下载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经济秀人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