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前瞻官网
前瞻网
a 当前位置: 前瞻网 » 资讯 » 产经

学术头条:重组新冠疫苗能有效覆盖病毒变异,基因编辑技术还未成熟到能应用于人类胚胎,全球海洋碳吸收量远被低估

分享到:
 Connor Feng • 2020-09-07 21:00:19 来源:前瞻网 E7382G0
100大行业全景图谱

22

重组新冠疫苗能有效覆盖病毒变异

近日,关于疫苗能否应对病毒变异一事,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表示:我们是一个基因工程疫苗,就是找到最有用那一段基因,把它做成疫苗。从目前的数据分析来看,我们选的这一段基因产生变化的几率非常低。截至目前,我们的重组新冠疫苗对已经发生变异的新冠病毒能够完全覆盖。此外,由于我们是基因工程的疫苗,一旦产生变异、影响保护效果的时候,我们可以用现在的疫苗作为基础免疫,很快做一个针对性更强的疫苗对它进行加强免疫,就像是给软件升级打补丁一样。这也是为什么世界上这么多国家都在做基因工程疫苗的原因——它是新一代的技术,是我们今后需要大力发展的朝阳技术。

重大进展!俄罗斯开发的2款新冠疫苗临床试验证明安全及有效激活免疫系统

2020年9月4日,俄罗斯联邦卫生部Denis Y Logunov团队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Lancet 在线发表题为"Safety and immunogenicity of an rAd26 and rAd5 vector-based heterologous prime-boost COVID-19 vaccine in two formulations: two open, non-randomised phase 1/2 studies from Russia"的研究论文,研究表明两种疫苗制剂都是安全且耐受性良好的。最常见的不良事件是注射部位疼痛(44 [58%]),体温过高(38 [50%]),头痛(32 [42%]),虚弱(21 [28%])以及肌肉和关节疼痛(18 [24%])。大多数不良事件是轻度的,没有发现严重的不良事件。所有参与者产生针对SARS-CoV-2糖蛋白的抗体。在第42天,冷冻制剂的受体结合结构域特异性IgG滴度为14703,冻干制剂为11143。在第28天在所有参与者中检测到细胞介导的反应。总之,基于异源rAd26和rAd5载体的COVID-19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并在参与者中诱导了强烈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需要进一步研究这种疫苗对预防COVID-19的有效性。

世卫组织官员称赞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抗疫合作

世界卫生组织助理总干事任明辉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抗疫合作,为全球“战疫”作出了突出贡献。“公共卫生是最不应该有政治分歧的领域。在此次疫情期间,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体现了中国在全球公共卫生领域坚持开放的格局和胸怀。”任明辉说。任明辉指出,疫情暴发后,中国及时与世卫组织开展合作,及时向世界分享新冠病毒基因序列,参与全球疫情防控科研,为其他国家提供物资支持并分享经验,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姿态。

Nature子刊发布迄今最全面的新冠疫苗总结,中国表现亮眼

近日,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 杂志发表了题为:Evolution of the COVID-19 vaccine development landscape 的文章。总结了目前所有32个进入临床试验的COVID-19疫苗,来自中国的疫苗是最多的,11个疫苗由中国组织研发。

2

半导体高次谐波产生中传播引起的失相

Kilen等人使用完全微观方法研究了传播对长波长强脉冲激发的半导体中非微扰高次谐波特征的影响。对于超过激光波长的样本长度,Kilen等人表明传播有效充当了非常强的附加相移器,从而将辐射平高的相对高度降低了六个数量级。这种传播引起的移相澄清了用极短极化衰减时间对实验观察进行定量分析的必要性。

小蜜蜂的毒液有大用处,体外实验中可100%杀死癌细胞

最近,npj Precision Oncology发布的一篇文章通过揭示蜜蜂毒液的生物分子组分作为抗癌药物的分子机制和选择性,为其用于癌症治疗奠定了基础。 具体来说,西澳大利亚大学医学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测试了312只蜜蜂和大黄蜂毒液在乳腺癌方面的抗癌特性,发现蜂毒肽能够在60分钟内完全破坏癌细胞膜,并且特定浓度的蜜蜂毒液可以诱导100%的癌细胞死亡,而对正常细胞的影响却很小。

神经回路有问题,合成蛋白来修复

近日,来自日本庆应义塾大学、牛津大学和德国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心的研究人员,在Science发表题为Asynthetic synaptic organizer protein restores glutamatergic neuronal circuit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中合成了一种新型的突触组织蛋白,可以有效修复或重塑神经元回路。

给小肠涂层“胶水”,能让减肥更容易?

为了控制小肠更好地吸收我们想让它吸收的营养或药物,减少我们不太想吸收的物质(比如减肥大敌——食物中过多的糖分),最近麻省理工学院(MIT)和布莱根妇女医院(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的研究者开发了一种溶液,能在小肠内壁形成一层“胶水”,在长达一天的时间内,持续将其中携带的药物或酶输送给肠道。

这个蝉翼上的结构,竟是抗菌神器

蝉翼就因独特的防水抑菌性长期吸引着研究人员的目光。研究人员分析了两种不同的蝉,它们的蝉翼上都具有高度有序的微型锥形结构,这一结构又被称为纳米柱(nanopillar)。美国桑迪亚国家实验室分析化学家杰西卡·库斯塔斯(Jessica Kustas,这项研究的共同作者)介绍说,为了避免破坏蝉翼,研究团队尝试了微波辅助提取法,这种方法还没有在完整的昆虫翅翼上使用过。相关结果发表于《先进材料·界面》(Advanced Material Interfaces)杂志。这一方法需要对浸入氯仿和甲醇中的蝉翼进行加热和再冷却,同时分析随着这个过程一层层剥落下来的化学物质。“整个过程需要带着计时器和电脑在微波发生器前坐上好几天。”库斯塔斯说。

科学家建立碳四禾谷类研究的模式植物体系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与山西农业大学等单位合作,利用迷你谷子构建碳四(C4)禾谷类作物研究的模式植物体系。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自然—植物》(Nature Plants)上。论文共同通讯作者隋毅介绍,模式植物拟南芥和水稻在作物科学基础研究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它们都是碳三(C3)植物,C4作物中还没有理想的模式植物,一定程度上制约了C4植物基础研究的发展。

澳研究发现肝脏分泌的一种蛋白质可降血糖

澳大利亚等国研究人员发现,由肝脏自然分泌的一种蛋白质可以降低患糖尿病实验鼠的血糖水平,希望未来能够在此基础上,开发出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药。相关研究成果已发布在新一期美国《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

研究发现,在绿色地区长大的孩子智商更高,不良行为更少

近日,比利时哈瑟尔特大学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在更绿色的城市环境中长大,孩子们的智力会提高,不良的行为也会减少。研究人员通过对 600 多名 10-15 岁的儿童进行分析,发现邻里绿化程度每增加 3%,他们的智商平均提高 2.6%,这种影响在富裕地区和贫困地区都可以看到。目前,这项研究已经发表在 Plos Medicine 杂志上。

人类的心脏可能是被病毒搞大的?斯坦福科学家《细胞》子刊新发现

最近,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Kitchener Wilson博士与其心血管研究所所长吴庆明(Joseph Wu)教授等科学家合作,揭示了促进心脏变大的一个因素:竟然是默默藏身于我们基因组里的病毒序列。

《科学》子刊封面:溶瘤病毒和CAR-T细胞联手根除实体瘤

近日,《科学》子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中,美国希望之城国家医学中心(City of Hope National Medical Center)的科学家们将两种强有力的免疫疗法——溶瘤病毒和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疗法结合在一起,靶向原本难以单独用CAR-T疗法治疗的实体瘤,取得了重要进展。这项新研究有望让CAR-T细胞的治疗范围扩大到各种实体瘤患者。

不再神秘?中科院王杰等领衔国际团队「放大」宇宙,首次看到暗物质高清图!

2020年9月2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王杰及德国马克思普朗克研究所S.D.M.White共同通讯在Nature 在线发表题为”Universal structure of dark matter haloes over a mass range of 20 orders of magnitud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利用中国和欧洲的超级计算机,采用一项全新的多重放大模拟技术,在当前标准宇宙学模型下,首次获得了宇宙中从最小的类似地球质量大小到具有最大质量的超级星系团(跨越20个数量级)的暗晕内部结构的清晰图像。

每日饮食可以调节小肠微生物组-上皮-免疫稳态和肠炎

2020年9月3日,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Timur Tuganbaev等人在Cell 在线发表题为"Diet Diurnally Regulates Small Intestinal Microbiome-Epithelial-Immune Homeostasis and Enteriti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证明饮食含量和节律性通过调制小肠微生物组来调节昼夜移动的小肠上皮细胞(SIEC)转录环境。

宣武医院贾建平团队在阿尔茨海默病研究取得系列成果

2020年9月3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贾建平教授团队在 Alzheimer's & Dementia 杂志(IF:17.127)在线发表了题为:The APOE-ε4 exerts differential effects on familial and other subtypes of Alzheimer's disease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针对中国人载脂蛋白E4(Apolipoprotein E ε4,APOEε4)的携带情况进行分析,对来自全国30多个省份的15119人进行APOE基因型检测和分析,证实了APOE ε4与阿尔茨海默病之间的强关联性,揭示了APOE ε4等位基因在三种AD亚型中起到了不同风险效应,尤其在未知基因突变的家族性AD中起到了尤其突出的风险效应。

2

我国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成功着陆

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的可重复使用航天器,在轨飞行2天后,于9月6日成功返回预定着陆场。这次试验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可重复使用航天器技术研究取得重要突破,后续可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更加便捷、廉价的往返方式。此前,我国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利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一型可重复使用的试验航天器。这是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第14次执行发射任务。

量子相干时间延长至10毫秒

据一项《自然-材料》上的研究,科学家将一个硼原子掺入硅晶体中,制造出一个基于空穴的量子比特,其自旋与轨道互相耦合。以前的量子比特仅靠带电粒子的自旋或轨道运动之一来编码信息,而新的量子比特将自旋-轨道运动组合起来,将相干时间延长到了10毫秒,是以前纪录的1万倍。通过拉伸硅晶体改变电场灵敏度,就能改变其自旋-轨道运动,编码量子信息。这项研究将有助于构建大型量子计算机。

基因编辑技术还未成熟到能应用于人类胚胎

据近日《科学》网站的报道,由10个国家科研机构组成的“人类生殖系基因组编辑临床应用国际委员会”发表报告称,虽然基因编辑技术已取得了重大进步,但远没有成熟到能安全地应用于人类胚胎的基因组编辑。该委员会根据可遗传人类基因组编辑(HHGE)的潜在应用的风险情况,将其分为6个等级,并公布的一篇深度报告。该报告显示,基因编辑人类胚胎的主要危险在于会出现意想不到的“脱靶效应”,并在胚胎植入母体前无法检测到;并强调应该关注HHGE的初期临床应用,这一领域需要进行密切监管和频繁评估。

科学家破解电解水中的一个关键难题

水的分子结构简单,但难以电离。混合氢氧化镍铁(MNF)催化剂能加快水电解成氢气和氧气,但在这一过程,MNF会由固态变为金属离子状态,限制了它电解水的时长。近期,在一项发表于《自然-催化》的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重新组合、再生和再利用一种催化剂,解决了这个难题。他们发现,通过翻转电化学反应,使得电解池中出现2分钟的低电位(还原电位)时,融解的金属离子能重新组合成高活性的催化状态,能重复使用和继续电离水。此外,当MNF催化剂为薄片结构时,更容易于金属离子重组。

全球海洋的碳吸收量远被低估

此前研究估算大气和海洋间碳通量的研究,没有考虑到海面和海面下几米处的水温差,而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温度密切相关。在一项发表于《自然·通讯》的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整理一些大型的数据库,计算了1992年至2018年的海洋与大气间的二氧化碳通量,发现在一些特定的时间和位点,进入海洋的碳流量增加了1倍左右。他们还通过卫星数据矫正了海水温差,重新对大气和海洋之间的碳通量进行估算。结果发现,相比于之前的估算模型,从大气流向海洋的净碳通量大大增加。

美国新冠疫苗计划负责人表示不会迫于政治压力上市疫苗

新冠疫情出现后,美国提出了一项“空间机战行动(Operation Warp Speed)”项目,旨在大大缩短疫苗的常规研发时间。迄今为止,该项目已经在8种候选疫苗中投资超过了100亿美元。该项目负责人Moncef Slaoui 曾是葛兰素史克的疫苗研发领导人,据介绍,目前8种疫苗里有3种正在进行大型有效性试验,有人已经计划推动这些疫苗通过FDA的紧急使用权限流向市场。不过Slaoui表示,如果迫于政治因素强制没有经过安全和有效性验证的疫苗上市,他将会立马辞职。

这个视频“橡皮擦”能让你瞬间消失,头发丝都不留

近日,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和 Facebook 的研究者提出了一种基于流的视频补全新方法,在视频去水印、物体移除、画面扩展等方面均有着出色的表现。该研究已入选 ECCV 2020。

不挑发射地的“炮射”无人机,或用于火星探索

2019年在机器人领域顶会 IROS 上,加州理工学院和 NASA 喷气推进实验室(JPL)展示了一种弹道发射四旋翼飞行器原型:只需将该无人机折叠成带有机翼的橄榄球形状,并将其塞进管子中,然后用压缩的二氧化碳直射,无人机就会自动展开,保持稳定并飞行。这种无人机叫做 SQUID。去年的初代 SQUID 是一种四旋翼飞行器,可以从管道中发射,在空中展开,并过渡到稳定的飞行状态,而无需固定的起飞坪。SQUID 的长期规划可能是空中部署,例如在大型飞行器上发射小型无人机。这可能为火星探测器在进入大气层时部署小型无人机提供了途径,从而减少对大型着陆器的需求。

中国成功发射高分十一号02星

北京时间9月7日13时57分,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高分十一号02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获得圆满成功。高分十一号02星是一颗光学遥感卫星,地面像元分辨率最高可达亚米级,主要用于国土普查、城市规划、土地确权、路网设计、农作物估产和防灾减灾等领域,可为“一带一路”建设等提供信息保障。这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45次飞行。

八节点新型量子通信网试验成功

近日,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在英国布里斯托尔市成功建立一个新型量子通信试验网络,实现了8个节点的密钥集中生成和分发。这一新的网络架构价格便宜,具有可扩展性,有望促进量子互联网的发展。相关成果发表在《科学·进展》上。

科学家发现最接近金丝猴祖先的化石

日前,国际人类学权威刊物《人类进化》分别以《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的中新世猴科最东部的代表——奔德里中猴在中国昭通的发现》和《东亚最古老的疣猴类跟骨》为题,同期在线发表了两篇论文。论文提出,云南昭通水塘坝发现的中猴化石是640万年前最接近金丝猴祖先的化石。这是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共同主持的昭通新近纪古猿动物群研究的最新成果。

工业无线网络新国家标准发布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牵头制定的“工业无线网络WIA规范 第4部分:WIA-FA协议一致性测试规范”正式发布,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国家标准编号为GB/T 26790.4-2020),并将于2021年2月1日出版实施。

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科创月” 300多个科研平台开启全球合作

行业升级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助力。9月5日,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启动“科创月”活动,29个研究院的300多个科研平台,将集中向世界展示科技成果,开启全球合作新模式。活动期间,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还将举办高端学术论坛、科技演练、合作签约仪式,并发布《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宣言》。

青岛大学再次被撤稿!4篇文章,原因是众多图片不规范使用

2019年12月15日,青岛大学姜国辉及高慧(先前已经被撤过2篇文章,点击阅读)共同通讯在Life Science 在线发表题为”FL118 inhibits viability and induces apoptosis of colorectal cancer cells via inactivating the CIP2A/PP2A axis“的研究论文。2020年7月2日该文章被撤回,主要原因是该文章与其他7篇文章的图片存在重复使用的情况,是严重的学术不端。2018年4月24日,青岛大学孙祥红团队(英译,Sun Xianghong)在Biomedicine & Pharmacotherapy 在线发表题为“Autophagy is a pro-survival mechanism in ovarian cancer against the apoptotic effects of euxanthone”的研究论文,2020年5月28日,该文章被撤回。该文章的数据出现在其他4篇文章里,这篇文章的发布早于虽然其他文章,杂志社认为该文章的数据不可靠。2018年3月25日,青岛大学韩志武团队(高慧是共同第一作者)在Cancer Science 在线发表题为“Hispidulin suppresses cell growth and metastasis by targeting PIM1 through JAK2/STAT3 signaling in colorectal cancer”的研究论文,2020年6月13日,该文章被撤稿,主要原因是文章中的图片与高慧/芦逵在2019年4月在Cell Biochem Funct 发表的题为“Autophagy induction by xanthoangelol exhibits anti-metastatic activities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的研究论文部分图片重复。2019年1月8日,青岛大学高慧及天津科技大学芦逵共同通讯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IF=5.6,中科院分区为Q2)在线发表题为“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triggers Xanthoangelol-induced protective autophagy via activation of JNK/c-Jun Axis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的研究论文,2020年8月19日,该文章被撤回,主要原因是该文章从5篇不同的文章复制粘贴图片,构成了严重的学术不端。

2

2021年考研时间确定

9 月 4 日,教育部印发《2021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对 2021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工作进行了部署。《规定》明确了 2021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预报名时间为 2020 年 9 月 24 日至 9 月 27 日,每天 9:00 - 22:00 。12 月 19 日至 12 月 28 日期间,考生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可下载《准考证》。初试时间为 12 月 26 日至 27 日,每天上午 8:30 - 11:30 ,下午14:00 - 17:00,超过 3 小时或有使用画板等特殊要求的考试科目在 12 月 28 日进行。

中国已与 54 个国家签署高等教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

目前中国已与 188 个国家和地区、46 个重要国际组织建立了教育合作与交流关系,与 54 个国家签署了高等教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在 2020 国际教育服务贸易论坛上,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刘锦介绍,中国是全球最大留学生源地国,出国留学人员约有 160 万人,目前在海外约 140 万人。来华留学学历生比例逐年提高,2019 年已达 54.6%。此外,中国还持续加强中外合作办学,目前在办的各级各类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达 2282个。

美国一大学复课后被员工起诉,已有超过 1100 名学生与职工检出新冠阳性

美国高校进入开学季,多所大学的教职员工和后勤人员对复课计划提出抗议。据 Nature News 报道,一个团体对北卡罗来纳大学(UNC)系统提出诉讼,指控校方没有为员工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UNC 在北卡罗来纳州拥有 16 所机构,其中 UNC 教堂山分校于 8 月初复课,9 天后又改为线上教学,学生搬出宿舍。到 9 月 3 日,学校中已有 1075 名学生和 60 名雇员被检测出新冠病毒阳性。据《纽约时报》报道,自从 8 月底以来,美国高校已经报告了约 24000 例新冠肺炎感染。

美多所大学学生违反防疫集会遭罚

随着开学季的到来,校园疫情成为美国抗疫的焦点之一。近日,在纽约大学,超过20名学生因违反该校的新冠防疫政策而被勒令停课。而在东北大学,11名学生因“违反大学和公共卫生条例”,而遭到开除。

2

未来科学大奖奖项公布

9月6日上午,2020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揭晓:张亭栋、王振义获得“生命科学奖”,获奖理由是他们发现了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维甲酸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治疗作用。20世纪70年代,张亭栋及其同事的研究首次明确三氧化二砷可以治疗APL。20世纪80年代,王振义和同事们首次在病人体内证明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APL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卢柯获得“物质科学奖”,获奖理由是他开创性地发现和利用纳米孪晶结构及梯度纳米结构以实现铜金属的高强度、高韧性和高导电性。卢柯及其研究团队发现了两种新型纳米结构可以提高铜金属材料的强度,而不损失其良好的塑性和导电性,在金属材料强化原理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彭实戈获得“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表彰他在倒向随机微分方程理论,非线性Feynman-Kac公式和非线性数学期望理论中的开创性贡献

本文来源前瞻网,转载请注明来源。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69875 或 hezuo@qianzhan.com

p13 q0 我要投稿

分享: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微信二维码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二维码

前瞻产业研究院

如何抓准行业的下一个风口?未来5年10年行业趋势如何把握?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经济学人 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 10000+ 行业干货 免费领取
  • 500+ 行业研究员 解答你的问题
  • 1000000+ 行业数据 任君使用
  • 365+ 每日全球财经大事 一手掌握
  • 下载APP

  • 关注微信号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下载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经济秀人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