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前瞻官网
前瞻网
a 当前位置: 前瞻网 » 资讯 » 产经

学术头条:年底前可能有新冠疫苗结果出炉,《科学》封面报道人类遗传学新纪元,曹雪涛团队在免疫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分享到:
 Connor Feng • 2020-09-11 21:00:10 来源:前瞻网 E12309G0
100大行业全景图谱

22

世卫组织:因严重不良反应而暂停新冠疫苗临床试验是正常程序

10日,世卫组织举行新冠肺炎例行发布会,针对阿斯利康公司因受试者出现疑似严重不良反应而暂停新冠疫苗临床试验,世卫组织首席科学家苏米娅·斯瓦米纳坦表示,这是临床试验中的正常程序,安全性是任何临床试验的最高优先级别考虑事项。该疫苗临床试验暂停后,数据安全监察委员会将调查该名受试者的实验数据,再做出后续决定。苏米娅·斯瓦米纳坦指出,该事件也是对所有人的提醒,即疫苗研发过程会有起伏,应做好准备应对此类情况,但也不用过于灰心,现阶段应等待监察委员会的决定。

世卫组织:年底前可能有新冠疫苗结果出炉

当地时间9月10日,世卫组织举行新冠肺炎例行发布会,世卫组织首席科学家苏米娅·斯瓦米纳坦表示,要搜集足够的数据就需要数以万计的受试者参与临床试验,并至少持续约六个月 ,才能评估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可能会在年底前得到一些结果。目前大多数候选疫苗的一期和二期临床试验数据都显示出了希望,可以使人体产生中和抗体 。

无症状感染后诊断出1型糖尿病 或为新冠直接诱发

9月2日,《自然-代谢》就发表了这样一例关联病例:德国一名19岁男性患者在确诊为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并康复后,被诊断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虽然这份报告仍然难以确立新冠病毒与糖尿病的因果关系,但对患者病程以及自身抗体等多项实验室检测结果的详实分析,进一步表明了新冠病毒感染可能会对人类控制血糖水平的器官——胰腺的功能产生负面影响。

中国疾控发布新版流感疫苗接种指南 这几类人群推荐优先接种

日前,中国疾控中心发布《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0-2021)》。结合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全球流行的背景,指南推荐以下人群为优先接种对象:医务人员, 包括临床救治人员、公共卫生人员、卫生检疫人员等;养老机构、长期护理机构、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场所脆弱人群及员工;重点场所人群,如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监所机构的在押人员及工作人员等;其他流感高风险人群,包括60岁及以上的居家老年人、6月龄-5岁儿童、慢性病患者、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以及孕妇或准备在流感季节怀孕的女性等。此外,对于≥6月龄且无禁忌证的人群均可接种流感疫苗。

2

老问题,新思路:复旦大学聂志鸿等人提出纳米颗粒簇的高产率组装新策略

复旦大学聂志鸿、多伦多大学EugeniaKumacheva等人报道了一种简单而又新奇的思路,可以实现目标纳米颗粒簇的高产率组装。1)堆积法。通过对纳米颗粒表面进行修饰,表面电荷、表面配体、静电、范德华力以及其他相互作用力可以使纳米颗粒组装在一起。2)补丁法。通过对纳米颗粒表面构建具有特异性的补丁来模仿原子价,从而形成所谓的“补丁”纳米颗粒,以实现纳米颗粒的各向异性组合。3)分子图案化法。通过规定每个纳米颗粒的位置,并协调它们的基础构建单元,可实现对目标簇的精准控制。

人类细胞外表面竟稳定附着RNA分子

近日科学家们发现,人类细胞的外表面还稳定附着了一类过去鲜有人知的RNA分子。根据在Genome Biology正式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钟声教授与其合作者张良方教授、陈真教授共同领衔的研究团队,利用专门开发的检测和测序技术鉴定出,这类细胞表面RNA分子由细胞核内的基因组编码产生。过去人们曾认为,人类核基因组产生的RNA并不存在于具有完整细胞膜的细胞表面,而这一新发现刷新了我们对细胞表面分子的认识。

《科学》子刊封面:溶瘤病毒和 CAR-T 细胞联手根除实体瘤

2020年9月2日,《科学》子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中,美国希望之城国家医学中心(City of Hope National Medical Center)的科学家们将两种强有力的免疫疗法——溶瘤病毒和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疗法结合在一起,靶向原本难以单独用CAR-T疗法治疗的实体瘤,取得了重要进展。这项新研究有望让CAR-T细胞的治疗范围扩大到各种实体瘤患者。

盐胁迫下甜菜的 iTRAQ 蛋白质剖面分析:叶子和根部的不同应对机制

高盐度会造成植物的渗透、营养和代谢压力,导致作物产量低下和作物质量差。一些植物,如甜菜(蔗糖的重要来源)已经进化出耐受机制来应对盐胁迫。在BMC Plant Biology 上的一篇文章中,Li等人利用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了甜菜植物不同部位的盐胁迫应对机制。研究发现,氧化-还原是叶片和根部盐调控蛋白质组中最丰富的生物过程,突出了氧化还原平衡在胁迫耐受中的潜在作用。然而,盐胁迫上调和下调的精确分子和代谢途径在叶片和根部之间基本不同,这表明这两种植物器官利用了不同的应对机制。

《自然》子刊:CRISPR新用法,解决基因疗法易失效的难题

基因疗法一般靠病毒(如腺相关病毒,即AAV)将基因递送到细胞中。在基于CRISPR的基因疗法中,分子剪刀可以剪断一个缺陷基因,然后加入缺失的序列或暂时改变其表达。然而,机体对AAV产生的免疫反应却可能使治疗失效。为了解决这一障碍,近日匹兹堡大学(University of Pittsburgh)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创建了一种不同的CRISPR系统。这种系统会短暂抑制与产生AAV抗体相关的基因,从而抑制免疫反应,让病毒载体毫无阻碍地递送基因。研究结果发表在《自然》子刊Nature Cell Biology上。

最新研究:全球海洋咸淡差异加剧 水循环加速

由中国科学家联合瑞士、美国同行最新合作完成的海洋盐度数据结果显示,海洋咸、淡差异加剧,全球水循环加速。这一气候变化和海洋生态领域重要科研进展的研究论文,近日已在国际专业学术期刊《气候杂志》(Journal of Climate)发表。该研究构建出一套更为准确的、大于60年的长时间序列全球海洋盐度格点数据,进一步证实海洋“咸变咸、淡变淡”的盐度长期空间变化格局,并首次给出海洋0-2000米深度的平均盐度变化趋势,提出一个新的过去半世纪全球水循环变化估计。

压力应激、长期焦虑也可能导致骨质疏松?

9月10日,《临床研究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团队联合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的最新研究成果。该成果首次发现一条全新神经环路,揭示了慢性压力应激引发骨丢失的神经机制,为临床医学和航天医学中由于压力应激导致的骨丢失提供新的策略和治疗靶点。深圳先进院杨帆研究员、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研究员李莹辉与深圳先进院研究员王立平为共同通讯作者;研究员杨帆与博士生刘运辉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北极海冰减少 青藏高原将受“污染”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高寒环境质量与安全团队丛志远研究员与合作者研究发现,北极海冰减少加剧气溶胶等污染物向青藏高原输送,为理解青藏高原污染物跨境传输提供了新视角,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日在线发表于《自然-气候变化》。

新融合蛋白疗法有望治疗凝血障碍

据《科学》报道,一项新的临床研究发现,将一种小蛋白与一种天然凝血因子融合,可以使凝血因子在人体内的作用时间显著增长,该研究为血友病的治疗带来了希望。目前,患有严重血友病(血液不能正常凝固)的人通常每周须在家中注射凝血因子3到4次,以防止出血。而上述研究中新的融合蛋白可以将注射治疗次数减少到每周一次。研究人员制备了一种名为BIVV001的实验性融合蛋白,在一项大规模的临床试验中该蛋白还没有被证明能阻止血友病患者出血,但其能使凝血因子持续时间延长,这让一些研究人员感到兴奋。

《科学》封面报道人类遗传学新纪元

在10年前,科学家们启动了一个叫做“基因型-组织表达”(简称GTEx)的大型研究项目,斥资1.5亿美元,想要一举搞清基因调控的遗传学。10年里,科学家们陆陆续续公布了一些早期和中期的结果。而在今日,这项十年磨一剑的工作,终于迎来了里程碑式的爆发——来自多个科研团队本周在《科学》、《细胞》等杂志上发表了15篇论文,介绍他们的发现。《科学》杂志也以封面报道的形式,对此进行了介绍。

牛津大学2万人研究提示血压改变大脑结构

牛津大学研究团队在《自然-通讯》最新发表的一项大型研究为此提供了新证据。研究发现,在大脑健康人群中,高血压和糖尿病会对思维速度和记忆产生不利影响,尤其是随着血压的升高,认知表现越来越差。

连续取得多项研究成果,曹雪涛团队在免疫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2020年9月9日,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曹雪涛及姜明红共同通讯在PNAS在线发表题为“LncRNA Malat1 inhibition of TDP43 cleavage suppresses IRF3-initiated antiviral innate immunit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在功能上筛选巨噬细胞中不同表达的lncRNA,并确定富含核的lncRNA Malat1作为抗病毒I型IFN产生的负调节剂。该研究发现Malat1可以结合TDP43,抑制TDP43裂解为其活性形式TDP35,然后降低静息细胞中的核IRF3水平,维持免疫稳态。

华中科技大学周军团队开发新设备,在常温下高效地收集“废热”

2020年9月10日,华中科技大学周军团队在Science 在线发表题为“Thermosensitive crystallization–boosted liquid thermocells for low-grade heat harvesting”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使用了热敏性结晶和溶解过程,以诱导氧化还原离子的持续浓度梯度,塞贝克系数大大提高(〜3.73 mV K-1),并抑制了LTC的热导率。结果,对于室温附近的LTC,该研究实现了11%的高ηr,并且大大降低了LTC的成本。该研究的设备为经济高效的低温度热量收集提供了希望。

浙江大学华跃进团队发现RecJ参与DNA碱基切除修复途径

2020年9月1日,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华跃进教授团队(程凯莹博士和博士生徐颖为共同第一作者)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 在线发表了题为“Participation of RecJin the base excision repair pathway of Deinococcusradioduran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耐辐射奇球菌RecJ(drRecJ)缺失菌株对过氧化氢和甲磺酸甲酯表现出极高的敏感性,并且在体内具有很高的自发突变率和未修复的无碱基位点的积累,表明drRecJ参与了BER途径。

Nature突破:史上第一个哺乳动物线粒体NAD+转运蛋白

2020年9月9日,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 Joseph A. Baur 团队在 Nature 在线发表了题为:SLC25A51 is a mammalian mitochondrial NAD+ transporter 的论文,该研究首次发现哺乳动物细胞中肩负着线粒体中完整NAD+转运重任的转运蛋白——SLC25A51。

2

中国研制“云雀”飞行机器人 实现首次高海拔环境科考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11日发布消息,由该所自主研制的“云雀”自主飞行机器人在青藏高原开展高海拔冰川与湖泊智能化科考工作,实现了中国首次机器人化高海拔环境科考。

我国科学家通过重构阴离子溶剂化结构助力锌/石墨电池高电压电解质

11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表示,该所仿生与固态能源系统研究组的崔光磊研究员和赵井文副研究员带领研究组通过重构阴离子溶剂化结构助力锌/石墨电池高电压电解质,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Int. Ed. )(DOI: 10.1002/ange.202010423)上,论文第一作者为中科院青岛能源所的博士后陈政。

中国学者成功设计纳米“人造分子”简易制备方法 获国际关注

中国专家在纳米“人造分子”制备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聂志鸿团队为制备纳米“人造分子”找到了简易方法。相关研究成果以《化学计量反应控制的自限性纳米粒子定向键合》为题发表于《科学》(Science)主刊。聂志鸿告诉记者,以传统方式一次制取的纳米“人造分子”数量极小。其研究成功突破了现有纳米粒子精准组装调控困难、产率低下的技术瓶颈,为“人造分子”的相关研究夯实基础。

中国第11次北极科学考察队搭乘“雪龙2”号踏上返航之旅

“雪龙2”号最新消息,正在执行中国第11次北极科考任务的“雪龙2”号于北京时间9月11日5时开始返航。中国首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今年7月15日从上海出发,开启北极科考之旅。这也是中国首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首次承担北极科学考察任务。

中科可控智能产线投产暨首台安全可靠服务器下线

9月10日,在昆山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淞湖科技园的中科可控产业化基地,首台安全可靠服务器下线,同时也宣告着中科可控智能化产线正式投入使用。这不仅促进了江苏制造业转型升级,也将推进国内智能制造行业迈向新台阶。

国际生态经济协会宜都绿色矿山示范项目揭牌

日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矿山生态修复科研合作国家级示范基地及国际生态经济协会绿色矿山环保专业委员会绿色矿山示范项目授牌仪式在湖北省宜都市举行。该示范项目旨在贯彻落实国家生态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矿山企业转型升级,更好为地方提供绿色发展科研合作模式,打造国家级绿色矿山示范项目。

110千伏电缆绝缘料生产国产化难题破解

9月10日,《中国科学报》记者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中国石化燕山石化成功实现110千伏电缆绝缘料从基础料到成品的连续生产,在国内尚属首家。其产品性能通过国家权威检测机构型式试验,年产能达1.5万吨,已与20余家大中型电缆厂建立合作关系。

青藏高原首个“高原应急培训基地”在青海揭牌成立

青藏高原首个“高原应急培训基地”11日在青海师范大学揭牌成立。这个培训基地有望助力提升我国高原地区防范重大灾害、化解安全生产风险的能力。加强应急管理教育培训工作,是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青海省应急管理厅副厅长王月云说,近年来,青海着力打造具有高原特色的应急管理人才培养基地,推动应急管理“管、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七部门启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推进行动

日前,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民政部、财政部、共青团中央联合印发《关于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推进行动的通知》,要求各地于9月15日至12月31日,对2020届和往届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开展集中服务,普遍落实实名帮扶举措,使有就业创业需求的毕业生都能得到相应服务支持,促进毕业生尽早就业。

沈海发刚发表20天的顶刊文章被撤稿,太多一图多用

2020年6月1日,美国休斯敦卫理公会科学研究所沈海发(英译,Shen Haifa)团队在Science Advances在线发表题为”Molecular targeting of FATP4 transporter for oral delivery of therapeutic peptid“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证明了分子靶向FATP4转运蛋白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特异性地将长链脂肪酸(LCFA)结合的肽跨肠细胞膜转运,从而实现药物肽的口服递送。因此,FATP4转运蛋白的分子靶向增强了治疗性肽的口服吸收,并为口服肽药物开发提供了平台。但是,2020年6月26日,该文章被撤稿,主要是该文章存在众多的一图多用,让人大跌眼镜,刷新了学术界认知。

2

减肥餐、移动餐车,高校开学推出“光盘行动”

9月初,各大高校相继迎来开学季。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响应“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号召,在这个开学季里,大学食堂竞相推出花式“光盘行动”。9月9日,中国农业大学在新生报到当天,推出开学第一餐“燃烧吧 卡路里”限定营养餐。福州大学不久前向全校师生发出《‘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倡议书》,从膳食供应方式的源头推进“光盘活动”,杜绝浪费。该校增加饭菜品种花式,提供0.3元米饭,尝试推出“小份菜”“半份菜”“拼菜”等服务。

2

2021年科学突破奖公布,中国香港科学家卢煜明等人获奖

奖金总额高达1875万美元的“科学界的奥斯卡”---突破奖刚刚揭晓,包括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卢煜明在内的8位科学家获得,以表彰他们在生命科学,基础物理学和数学领域的一系列开创性成就。6项新视野奖则由12位处于研究生涯早期的科学家和数学家分享。

获北理工重奖100万元,毛二可院士当即捐回

9月9日,在北京理工大学“师缘·北理”庆祝第36个教师节暨教师表彰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雷达专家毛二可获颁第二届“懋恂终身成就奖”,奖金100万元。他当即表示,将获得的懋恂奖奖金全部捐给学校,“希望这笔奖金能为支持我成长、工作一辈子的地方,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

本文来源前瞻网,转载请注明来源。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69875 或 hezuo@qianzhan.com

p22 q0 我要投稿

分享: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微信二维码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二维码

前瞻产业研究院

如何抓准行业的下一个风口?未来5年10年行业趋势如何把握?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经济学人 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 10000+ 行业干货 免费领取
  • 500+ 行业研究员 解答你的问题
  • 1000000+ 行业数据 任君使用
  • 365+ 每日全球财经大事 一手掌握
  • 下载APP

  • 关注微信号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下载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经济秀人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