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前瞻官网
前瞻网
a 当前位置: 前瞻网 » 资讯 » 产经

学术头条:辉瑞新冠疫苗最快下月出厂,四川明确科研失信惩戒办法,小行星与地球擦肩而过

分享到:
 Emma Chou • 2020-11-19 17:37:16 来源:前瞻网 E5670G0
100大行业全景图谱

1

1

辉瑞新冠疫苗最快下月出厂,最终试验有效性达95%,对老年高危人群保护显著

美国辉瑞公司(Pfizer)和 BioNTech 于当地时间 10 月 18 日宣布,其新冠疫苗 BNT162b2 三期临床试验的有效性分析部分已经完成,显示在注射第一剂 28 天后,该疫苗可以预防 95% 的新冠肺炎病例。这远高于两家公司早先公布的初步有效性数据(90%),也超过了此前 Moderna 宣布的 mRNA-1273 疫苗有效性数据,后者为 94.5%。疫苗对不同年龄、性别、种族和族裔群体的效力均一致,在 65 岁以上的人群中,有效性只下降到 94%。同时,疫苗安全性数据已达到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的紧急使用授权(EUA)要求。两家公司表示,他们计划在几天内向 FDA 提交 EUA 申请,并与全球各地的监管机构共享数据。

《柳叶刀》子刊发表中国新冠疫苗临床试验进展:安全且能诱导产生免疫应答

中国团队 17 日在《柳叶刀-传染病》上发表报告说,对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克尔来福(CoronaVac)开展的Ⅰ/Ⅱ期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这一候选疫苗安全并能在健康志愿者身上诱导产生免疫应答。这个阶段的临床试验主要是评估疫苗安全性以及其诱导产生免疫应答的情况,还需要 Ⅲ 期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来确认疫苗有效性。此外,据《柳叶刀-传染病》介绍,疫苗还需要在其他年龄段人士以及那些健康状况不好的人士中开展试验和分析。

美国FDA批准全美首个新冠居家快筛试剂,半小时内出结果

当地时间 17 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了全美第一款新冠病毒快筛检测试剂的紧急使用授权,该试剂将能让民众全程在家进行病毒检测,且结果会在 30 分钟内出炉。该试剂由加州制造商卢西拉健康公司(Lucira Health)生产,使用者自己采集拭子样本,再通过该试剂检测其中的病毒遗传物质。报道称,卢西拉公司所发开的试剂满足了使用简单的要求。据该公司网站消息,检测试剂售价将低于 50 美元。

Moderna、Pfizer新冠疫苗的副作用

据《科学》官网消息,虽然Moderna、Pfizer(联合BioNTech)宣称开发的针对新冠病毒mRNA疫苗均不会产生严重的副反应,但一些质疑认为疫苗中包裹病毒mRNA的脂质纳米颗粒或会引起急性、短期的副作用。关于Moderna大型接种实验的中期分析显示,参与者会出现疲惫、肌肉酸痛、关节疼痛和头痛的比例,分别是9.7%、8.9%、5.2%和4.5%。对Pfizer开发的疫苗的调查显示,较严重的副反应包括疲惫和头痛,分别占接种人数的3.8%和2%。日前,Pfizer表示,其与BioNTech共同开发的新冠疫苗有效率已经上调至95%,且受试者出现的疲劳和头痛均属于正常反应。由于两种疫苗的免疫原性高于大部分流感疫苗,其出现较严重反应的可能性或比之前认为的更大,但并不很危险。

意大利研究人员:去年第四季度或为新冠病毒在意潜伏期

17日,撰写米兰国家肿瘤研究所研究论文的主要作者之一、锡耶纳大学公共卫生学教授蒙托莫里接受了总台记者的专访,解释了在2019年第四季度,新冠病毒为何没有在意大利大规模暴发的原因。“一种病毒如果发展为大流行需要一段潜伏期,我们一般以“钟形曲线”描述疫情发展,有低点和高点 ,因此去年10月、11月及12月可能是疫情曲线的低点,今年1月疫情曲线开始上升,2月继续上升并出现了伦巴第等地的疫情小高峰。”

两成美新冠患者确诊三个月内罹患精神健康疾病

英国牛津大学研究人员近日在《柳叶刀·精神病学》杂志上撰文称,他们分析了7000万美国人的电子健康档案,其中包括今年1月20日至4月1日确诊的6.2万多名新冠肺炎病人。结果显示,在新冠检测结果呈阳性后的3个月内,有五分之一幸存者首次确诊有焦虑和失眠等精神健康问题。

1

首个全尺寸 3D 生物打印人类心脏模型面世

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生物医学工程教授 Adam Feinberg 及同事利用团队研发的自由形态可逆嵌入式悬浮水凝胶(FRESH)技术,创造了第一个全尺寸 3D 生物打印人类心脏模型,研究成果于 10 月 23 日发表在《ACS 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ACS Bio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上。美国化学学会(ACS)于 11 月 18 日发布的一段视频演示中进一步展示了该模型。

痤疮发展研究揭示潜在治疗靶点

《自然-通讯》发表的一项研究 Contribution of GATA6 to homeostasis of the human upper pilosebaceous unit and acne pathogenesis 发现,GATA6蛋白在痤疮中的表达会减少。研究结果表明,GATA6蛋白可作为今后开发痤疮疗法的一个靶标。

《自然》研究揭示人类肠道病毒感染机制

CrAssphage 是最常见的感染人类肠道细菌的病毒,它们很可能控制着肠道菌群。11 月 18 日发表在《自然》(Nature)的研究显示,美国罗格斯大学科学家发现 crAssphage 通过一种独特的 RNA 聚合酶来复制 RNA 并增殖。通过了解这些病毒如何感染细菌,科学家们有望找到调节肠道菌群组成的方法,从而抗击相关疾病。

头秃元凶“真面目”首次被揭穿

近日,SRD5A2的高分辨率三维蛋白质结构首次被破解,并且分辨率达到了2.8埃(1埃=10-7毫米)。也就是说,疗效更好的防脱新药,现在有了研发的关键靶点。同时,知名治脱药物“非那雄胺”的防脱机制也在这项研究中被揭示。这一来自南科大、匹兹堡大学、新加坡A*STAR研究所和腾讯AI Lab的成果已经登上了Nature Communications。其中,AI还立下了一桩大功。

中药草果含降血糖活性成分

我国科学家在中药草果中发现了降血糖活性成分,该研究为新型降血糖先导分子的发现提供了化学和药理学依据,也为拓宽草果的新用途提供了重要科学支撑。相关研究成果已分别在《植物化学》《农业与食品化学杂志》等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陈纪军说,天然药物新药研发团队在天然源抗糖尿病药物挖掘过程中,首次发现草果提取物能显着降低糖尿病小鼠空腹血糖和随机血糖,且对糖尿病小鼠摄食量、体重无明显影响。

AI协助筛选针对皮肤癌患者的治疗方案

新发表于《癌症临床研究》的论文中,科学家开发了AI系统对此进行预测,医生只需要将临床的一些信息导入电脑,例如皮肤癌的组织照片,患者曾使用过的有效药物,计算机就能开始筛查对特定患者有效的抑制剂,这种AI系统筛选比现有的粪便、遗传信息等预测途径更加精简。目前,科学家致力于收集更多数据,准备将AI系统的准确率优化至90%后,再投入临床使用。

根据视网膜诊断阿尔兹海默症

由Cedars-Sinai神经外科部门领导的一项研究发现,视网膜的某些区域受阿尔茨海默氏病的影响比其他区域更大。这些发现可以帮助医生预测大脑的变化以及认知能力的下降。“这条线索可能会在阿尔茨海默氏病的发展过程中很早就出现,甚至在症状出现前几十年就已经有所显现,”神经外科和生物医学科学副教授,该研究的共同作者Maya Koronyo-Hamaoui博士说。 “检测这些体征可以帮助更准确地诊断疾病,从而允许更早,更有效的治疗干预。”

让物体变身机器人的磁性喷雾

据一项《科学·机器人》上的研究,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与香港城市大学的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由聚乙烯醇、谷蛋白和磁性颗粒组成的生物相容性喷雾M-spray。只需要将这种类似胶水的磁性喷雾喷在物体表面,就可以快速制造出一种运动可控且灵活的毫米级机器人。在磁场的驱动下,被喷物体就可以在不同表面上爬行、行走或滚动,而通过调整易磁化方向,即可对运动重新编程。此外,在水中对其施加振荡磁场就能让喷雾涂层分解。M-spray 已被证明可以构建不同的毫米级机器人以适应各种环境、表面条件和障碍物,这在生物医学领域,如导管导航和药物输送等,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

大气颗粒物污染的有害成分确定

近日,一项发表于《自然》的研究指出,颗粒物数量并不是影响健康风险的唯一决定因素,研究人员通过测试人体支气管上皮细胞暴露在颗粒样本的生物反应发现,氧化潜力(削弱抗氧化防御的能力)高的颗粒物会加剧细胞的炎症反应,这表明氧化潜力的高低也能决定颗粒物的危害程度。此外,研究人员在瑞士的不同地点收集颗粒物样本,并分析颗粒物组成后进一步发现,颗粒物氧化潜力的高低主要是由二次有机气溶胶决定,主要来源于木材燃烧、金属排放。城市居民暴露在较高数量、较高氧化潜力的颗粒物中,因此比农村地区的居民有更大的健康风险。

最新物体光学成像技术可在 25 纳米的尺度进行观测

来自美国休斯敦大学和得克萨斯大学 M.D. 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科学家于 11 月 16 日在《自然-通讯》上发文提出了一种最新的纳米级物体光学成像技术,依靠未被散射的光来检测直径最小为 25 纳米的纳米粒子。该技术被称为 PANORAMA,取名自“等离子纳米孔径无标记成像” (PlAsmonic NanO-apeRture lAbel-free iMAging) 。

中国科大量子计算和模拟研究突破再登《自然》

在《自然》上的一项新研究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研究团队同德国、意大利科学家合作,开发了专用的量子计算机,即71个格点的超冷原子光晶格量子模拟器。通过精确调控成功模拟量子电动力学方程施温格模型,操控束缚在其中的超冷原子,首次模拟了规范场与物质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转化,观测到了局域规范不变量,并首次使用微观量子调控手段,在量子多体系统中验证了高斯定理。该成果成功利用规模化量子计算和量子模拟方法求解了复杂物理问题,是量子模拟方法研究晶格规范场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恒星周围蓝色环状星云之谜破解

恒星TYC 2597-735-1由星系演化探测器GALEX发现,其周围存在一个由两个锥形环组成的紫外线光环(也称为蓝色环状星云),两者分别以400km/s靠近和远离地球。据一项发表于《自然》的新研究,这种现象或由2颗恒星在合并中产生。研究人员推测这一过程是:一颗类似太阳的恒星在燃烧完氢燃料后,开始膨胀。一起运行的小恒星开始吸收它的一些外部物质,并在其周围形成一个吸积盘。随后小恒星旋转靠近恒星并与其融合,过程中产生爆炸喷发出一些物质。由于吸积盘的阻挡和引力作用,这些物质形成了两个碎片锥。而碎片锥撞击恒星间的气体云时,加热碎片中的氢分子,产生紫外线。两颗恒星合并后,其周围的碎片云逐渐变薄,因此合并的恒星能被探测到。

1

教育部:2021 年起取消在港澳台地区学习证明

11 月 18 日,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取消<在港澳地区学习证明><大陆居民在台湾地区学习证明>的公告》。公告显示,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减证便民、优化服务的决策部署,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在港澳台学习人员办事程序,便利在港澳台学习人员在内地(大陆)工作和生活,自 2021 年 1 月 1 日起,取消《在港澳地区学习证明》《大陆居民在台湾地区学习证明》。完整公告内容请点击链接查看。

四川明确科研失信行为记录和惩戒办法

从四川省科技厅获悉,四川于11月1日正式施行《四川省科学技术厅科研失信记录实施细则(试行)》(以下简称《实施细则》),该政策将强化科研诚信“底线”和“红线”,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遏制科技活动违规行为,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生态。

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和未来女科学家计划开始提名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激发广大女科技工作者的创新创业创造热情,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贡献智慧和力量,现开展第十七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和2020年度未来女科学家计划候选人提名工作。

1

全球超算 TOP500 发榜:日本富岳再蝉联冠军,中美两国仍主导

近日,TOP500 项目超级计算机排名出炉。由日本理化研究所联合富士通打造的富岳(Fugaku)超算蝉联榜首,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ORNL)建造的系统 Summit 及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系统 Sierra 分别在榜单中排名第二、第三;中国的“神威·太湖之光”和“天河 2A”则分别排在第 4 和第 6 位。总体来说,Top500 排行榜目前依然由中国和美国的超级计算机主导。值得注意的是,日本超算富岳是 TOP500 排行榜里首个采用 ARM 芯片的超级计算机,其凭借 442 PetaFLOPS 的浮点运算次数创造了新世界纪录,并领先榜单中排名第二的系统 Summit 三倍。据了解,目前富岳超算的性能还不是完整版,后续还会继续升级到 1000 PFLOPS,也就是百亿亿次,最终要在 2021 年左右投入使用。

小行星与地球擦肩而过,最低高度破纪录,接近国际空间站

北京时间11月14日凌晨,一颗小行星2020 VT4(最初内部代号A10sHcN)与地球擦肩而过,距离地球最近时到达南太平洋上空370千米处,接近国际空间站的轨道高度,此距离打破了小行星2020 QG于今年创下的3000千米的近地小行星距离记录。位于夏威夷的小行星对地撞击最终预警系统(ATLAS)发现了这颗小行星,其直径可能为5-10米。如果它撞向地球,将会在大气层中解体。而此次与地球相遇大大改变了小行星2020 VT4的轨道,相遇前其轨道黄道倾角为13度,周期549天,相遇后变为10.2度,315天。轨道改变后,它和地球下次相遇将是2052年11月13日,届时最近距离将在290万千米左右。

时域中分辨率光谱巡天首项成果发布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宗伟凯博士、付建宁教授等人发布了LAMOST-Kepler/K2时域中分辨率光谱巡天的首项成果。基于多次观测的光谱,宗伟凯等人首先评估了LAMOST中分辨率光谱数据的参数精度。经分析发现,LAMOST参数与光谱零点漂移相关性不显著,结果表明LAMOST中分辨率光谱巡天策略、观测目标及数据处理能力均已达到了预定的设计指标。

中美学者发现1500万年前“木乃伊”南酸枣化石

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中、美古生物学者最近在福建漳浦发现一种1500万年前的南酸枣化石。就像人们熟知的木乃伊,这些干枯、脱水的化石将远古南酸枣的形态结构立体保存了下来。此次,研究团队共发现7枚“木乃伊”南酸枣果实化石,它们的形态结构与现代南酸枣基本相同。稍有不同的是,现在的南酸枣果实,顶端有3至6个俗称为“眼”的萌发孔。而发现的化石里,首次出现了具有7个萌发孔的果实。这说明,1500万年前的远古南酸枣,形态比现代“子孙”更加多样。

本文来源前瞻网,转载请注明来源。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69875 或 hezuo@qianzhan.com

p35 q0 我要投稿

分享:
标签: 辉瑞 新冠疫苗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微信二维码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二维码

前瞻产业研究院

如何抓准行业的下一个风口?未来5年10年行业趋势如何把握?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经济学人 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 10000+ 行业干货 免费领取
  • 500+ 行业研究员 解答你的问题
  • 1000000+ 行业数据 任君使用
  • 365+ 每日全球财经大事 一手掌握
  • 下载APP

  • 关注微信号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下载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经济秀人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