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手性发光材料制备圆偏振OLED(CP-OLED),在3D显示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但是,对于具有圆偏振发光性质的热活化延迟荧光材料(CP-TADF)材料和圆偏振OLED(CP-OLED)的探索,依旧处于起步阶段。
而近期,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郑佑轩教授课题组就在这一领域获得了突破性进展,并于1月20日将成果发表在了《Angew. Chem. Int. Ed.》上。
据悉,该题组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手性发光材料——CP-OLED性能的研究。这一过程中获得的系列创新性成果涵盖:手性铱配合物 、手性铂配合物、手性热延迟荧光材料和手性长余辉发光材料、具有螺旋结构的多肽化合物、手性钙钛矿对映铁电体、手性晶态复合材料等。
在具有高器件效率的CP-TADF材料方面,该团队开发了一种手性热活化延迟荧光螺芴分子—OSFSO。采用OSFSO为发光材料的OLED器件展现了良好的外量子效率和较低的效率滚降,其电致发光不对称因子(gEL)稳定在3×10-3,最大外量子效率可达20.0%,而当亮度为1000 cd/m2 时,其外量子效率依旧可达19.3%。
上述研究题为““Chiral Spiro-Axis Induced Blue Thermally Activated Delayed Fluorescence Material for Efficient Circularly Polarized OLEDs with Low Efficiency Roll-off””。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下载APP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68-7188 举报邮箱:service@qianzhan.com 在线反馈/投诉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