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前瞻官网
前瞻网
a 当前位置: 前瞻网 » 资讯 » 产经

颠覆认知:超大质量黑洞可能由暗物质形成,达到临界值后出现坍缩

分享到:
 Evelyn Zhang • 2021-02-26 10:36:40 来源:前瞻网 E8607G0
100大行业全景图谱

一项新的理论研究提出了一种由暗物质产生超大质量黑洞的新机制。

国际研究小组发现,超大质量黑洞可能直接由星系中心高密度区域的暗物质形成,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正常”物质形成。

这一结果对早期宇宙的宇宙学有重要意义,并发表在《皇家天文学会月报》(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上。

1

超大质量黑洞最初是如何形成的,是当今星系演化研究中最大的谜题之一。超大质量黑洞,早在大爆炸8亿年后,就已经被观测到,但它们是如何增长如此之快的?这一现象至今仍未得到确切的解释。

标准的形成模型包括正常的重子物质——构成恒星、行星和所有可见物体的原子和元素——在重力作用下坍缩形成黑洞,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长。

然而,最新的这项研究则调查了由暗物质构成、被稀释的暗物质晕包围的稳定星系核的潜在存在,发现这些结构的中心可能会变得非常集中,一旦达到临界阈值,它们也可能坍缩成超大质量黑洞。

根据该模型,这种情况发生的速度可能比其他提出的形成机制要快得多,并且可能会让早期宇宙中的超大质量黑洞在它们居住的星系之前形成,这与目前的认识相反。

该研究带头人、拉普拉塔国立大学的Carlos Arguelles评论说:“这个新形成的场景或能对宇宙早期超大质量黑洞形成提供一种自然的解释,而不需要预先形成恒星,也不需要用不切实际的吸积率来激发种子黑洞。”

这个新模型的另一个有趣的结果是,对于更小的暗物质晕,比如那些围绕在矮星系周围的晕,塌缩成黑洞的临界质量可能达不到。作者认为,这可能会让较小的矮星系拥有一个中心的暗物质核,而不是预期中的黑洞。这样的暗物质核仍然可以模拟传统中央黑洞的引力特征,而暗物质的外晕也可以解释观测到的星系旋转曲线。

Carlos Arguelles补充说:“这个模型显示了暗物质晕如何在其中心聚集密集的物质,这可能在帮助理解超大质量黑洞的形成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在这里,我们首次证明了这种核晕暗物质分布确实可以在宇宙框架中形成,并且在宇宙的一生中保持稳定。”

作者希望,进一步的研究将为我们在宇宙早期形成的超大质量黑洞提供更多的线索,并调查包括我们银河系在内的非活动星系的中心,是否可能成为这些高密度暗物质核心的宿主。

译/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参考来源:https://scitechdaily.com/new-research-finds-that-supermassive-black-holes-could-form-from-dark-matter/

本文来源前瞻网,转载请注明来源。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69875 或 hezuo@qianzhan.com

p31 q0 我要投稿

分享:
标签: 黑洞 暗物质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微信二维码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二维码

前瞻产业研究院

如何抓准行业的下一个风口?未来5年10年行业趋势如何把握?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经济学人 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 10000+ 行业干货 免费领取
  • 500+ 行业研究员 解答你的问题
  • 1000000+ 行业数据 任君使用
  • 365+ 每日全球财经大事 一手掌握
  • 下载APP

  • 关注微信号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下载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经济秀人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