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自然》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成果描述了一个能探测深海的自我驱动的柔性机器人。在测试中,该机器人成功坐底马里亚纳海沟。
该柔性机器人由浙江大学、之江实验室的科研团队及其合作者开发,他们通过在马里亚纳海沟最深 10900 米处和南海最深 3224 米处进行实际测试,验证了这种机器人具有极好的耐压和游泳性能。
由于深海压强极高,一般的机械很难在深海作业。但是一些海洋生物却能够承受这种压强,在海底行动自如。受到深海狮子鱼身体构造的启发,研究人员们开发了一个能进行深海勘探的软体机器人。
据悉,狮子鱼的身体相对脆弱柔软,是生活在最深的鱼类之一。人们曾在8000多米深的海底观察到它们。
这款柔性机器人看起来有点像蝠鲼,长22厘米,翼展28厘米。它由硅橡胶制成,电子元件遍布全身,通过电线连接,而不是像大多数潜水器那样安装在电路板上。这是因为研究小组在测试中发现,在高压下,刚性电路板上元件之间的连接是一个弱点。
这款机器人在水中靠两个扇动的翅膀前行,这两个翅膀的工作原理类似于棘鱼的鳍,但它们是由一种导电聚合物制成的人造肌肉驱动的,当施加电流时,这种肌肉就会收缩。这将使鳍以6.3度的弧度移动,并推动机器人在水中前进。
它是为深海勘探而设计的,并与传统的潜水器连接在一起,已在世界上最深的海洋马里亚纳海沟底部成功测试。
译/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参考资料: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1-00489-y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下载APP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68-7188 举报邮箱:service@qianzhan.com 在线反馈/投诉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