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前瞻官网
前瞻网
a 当前位置: 前瞻网 » 资讯 » 产经

钙硅氧取代镉碲砷,科学家终于找到了无毒的红外半导体材料

分享到:
 黄琨 • 2021-03-24 14:54:40 来源:前瞻网 E11955G0
100大行业全景图谱

材料

许多现有的红外半导体都含有有毒的化学元素,比如镉和碲。在一项新研究中,科学家发现,化合物Ca3SiO是一种直接带隙半导体,这种化合物由钙、硅和氧组成,生产成本低,无毒,有潜力用于红外LED和红外探测器元件。

研究于去年12月10日发表在《无机化学》上,标题为“Inverse Perovskite Oxysilicides and Oxygermanides as Candidates for Nontoxic Infrared Semiconductor and Their Chemical Bonding Nature”(作为无毒红外半导体候选材料的反钙钛矿氧硅化物和氧锗化物及其化学键性质),通讯作者为日本国立材料科学研究所的Naoki Ohashi。

红外电磁波有许多用途,比如光纤通信、光伏发电和夜视设备。但是,能够发射红外辐射的半导体(即直接过渡半导体,如碲化汞镉和砷化镓),都含有有毒化合物。不含有毒化学元素的红外半导体通常不能发射红外辐射(即间接带隙半导体)。

传统上,材料的半导体性质(如能带隙)是通过结合位于IV族元素左右两侧的2种化学元素(如III和V或II和VI)来控制的。在这种传统策略中,通过使用较重的元素,能带隙变得更窄:这这一思路带来了有毒直接过渡半导体的发展,如碲化汞镉和砷化镓。

为了发现不含有毒元素的红外半导体,这个研究小组采取了一种非传统的方法:他们专注于硅原子作为四价阴离子而不是正常的四价阳离子状态的晶体结构。

该小组最终选择了具有反钙钛矿晶体结构的氧硅化物(例如Ca3SiO)和氧锗化物,合成了它们,评估了它们的物理性能并进行了理论计算。

结果显示,这些化合物有作为直接跃迁半导体的巨大潜力。这些具有小的直接带隙的化合物可能在吸收、探测和发射长的红外波长方面有效,甚至当它们被加工成薄膜时,使它们成为非常有希望的近红外半导体材料,用于红外源和探测器。

译/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参考资料:

【1】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inorgchem.0c02897

【2】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1/03/210323103829.htm

本文来源前瞻网,转载请注明来源。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69875 或 hezuo@qianzhan.com

p11 q0 我要投稿

分享: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微信二维码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二维码

前瞻产业研究院

如何抓准行业的下一个风口?未来5年10年行业趋势如何把握?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经济学人 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 10000+ 行业干货 免费领取
  • 500+ 行业研究员 解答你的问题
  • 1000000+ 行业数据 任君使用
  • 365+ 每日全球财经大事 一手掌握
  • 下载APP

  • 关注微信号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下载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经济秀人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