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礼:与新冠病毒的“持久战”还处于相持阶段
从全球范围来看,整体疫情趋缓。”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日前在宁夏银川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全球疫情形势趋缓,但人们与新冠病毒的“持久战”还处于相持阶段,“外防输入 内防反弹”的防控压力仍然存在。
专家:要重视新冠病毒入侵细胞后的细胞生物学过程研究
10月10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宏课题组在《发育细胞》(Developmental Cell)杂志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揭示了新冠病毒编码的辅助蛋白ORF3a通过招募BORC复合体和溶酶体外泌相关的SNARE蛋白而促进溶酶体外泌,并发现了导致新冠病毒ORF3a和非典病毒ORF3a在溶酶体外泌和细胞自噬过程中起不同作用的关键氨基酸位点。
神舟十三号将于10月16日0时23分发射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称,经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瞄准北京时间10月16日0时23分发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组成,翟志刚担任指令长。目前,执行此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火箭正在加注推进剂。
改良燃料电池膜有望用于大型车
日本山梨大学一个研究小组日前开发出一种可以在120℃高温下工作的燃料电池电解质膜。目前,燃料电池车等使用的电池适宜工作温度约为80℃,如果能在高温下使用,有望输出更大电流,从而开发出发电量更大的燃料电池。研究小组希望该技术应用于卡车等大型车辆,并计划在10年内实用。
首个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协作中心在中国成立
国际原子能机构与中核集团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签署协议,指定中核集团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为“国际原子能机构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协作中心”。这是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全球设立的首个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协作中心,旨在促进国际学术交流,加大联合研究,更好地推动该领域技术全球研发进程。
我国启动新一轮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教育部和中国科学院发布《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实施方案》,决定实施新一轮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计划每年培训 100 万名创新型、应用型、技术型人才。
生物多样性大会通过昆明宣言
根据《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定义,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来源的活的生物体中的变异性,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其它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其中“包括物种内、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目前,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生物多样性明显面临着一场危机。
气候变化会导致人类灭绝吗?
科学家们预测了失控的气候变化带来的一系列灾难性情形,但如果我们仅仅考虑直接影响,那么还是有好消息的:它不大可能让我们灭绝。“没有证据表明气候变化情形会让人类灭绝,”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大气科学杰出教授 Michael Mann 在一封给 Live Science 的邮件中表示。
针对“放宽科研项目申请年龄限制” ,科技部公开回应
10 月 11 日,科技部网站发布《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 2873 号(第 B019 号)(科学技术类 084 号)提案答复的函》正式公布了两位政协委员关于“放宽项目申报年龄限制”及“专设‘青年项目’”的有关建议,并作出答复。文件全文参见科技部网站。
2021年全球电子垃圾高达5740万吨
据联合国数据,2021 年,平均每人将产生 7.6 公斤电子垃圾。这意味着 2021 年全球将产生 5740 万吨电子垃圾,首次超过地球上最大的人造建筑——中国长城的重量。
美国海军将组织海上机器人大赛
美国海军研究生院、海军研究办公室再次联手 Open Robotics,组织 2022 年海上机器人大赛 Virtual RobotX。VRX 竞赛包括几个赛道,检验本地化、导航和感知方面的基本能力。任务包括停靠和交付任务,扫描浮标上的代码,避免野生动物,以及穿越障碍物前往信标等。
北斗应用服务全面迈向新时空
中国北斗应用大会暨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第十届年会上称,中国正加快完成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及其数据中心兼容北斗三号的改造和配套升级工作。到2022年底前,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将全面接收北斗三号数据,国家和省级数据中心也将优先提供北斗三号数据服务。
用超声波实现绿色电池回收
瑞典 KTH 皇家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首次通过超声波从电动汽车 NMC 电池中提取有价值的金属,这是电池回收过程的关键。和之前的方法相比,提取时间减少了 50%,锂、钴、锰和镍等金属离子的回收率也有所提高。
用深度学习预测交通事故
麻省理工学院(CSAIL)实验室和卡塔尔人工智能中心的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种深度学习模型,可以更精准地预测城市中交通事故风险的分布。通过找到高风险地区,驾驶者可以规划更安全的路线,城市规划者也可以设计更安全的道路。
新研究首次证明微管存在机械敏感性行为
微管(microtubule)是细胞骨架的组成部分,在细胞内的转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微管不断受到各种机械应力。因此,科学家假设微管可以作为机械传感器,将机械信息转化为生物化学信息。近期,日本北海道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首次证明微管存在机械传感器的作用。
迄今最精确的中子寿命测量结果
中子通常会与质子结合成原子核,而一些不受原子核束缚的自由中子可以通过β衰变,变成一个电子、一个反中微子和一个质子。自由中子在衰变前的平均寿命是个重要的参数,然而先前不同实验对此的测量结果有很大的差异。近日,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的一项研究公布了迄今最精确的中子寿命测量结果。
古代粪便显示,在 2700 年前,今天的奥地利人就在喝啤酒,吃蓝奶酪
人类的粪便通常不会停留很长时间,但有极其例外的情况。意大利 EURAC Research 的研究人员通过奥地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地的史前盐矿发现,蓝奶酪和啤酒生产中使用的两种真菌物种的存在。这使我们确定史前复杂的加工食品和发酵技术在早期的食物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FAST发现了1652次快速射电暴,超以往记载次数总和
快速射电暴(FRB)是宇宙中最大的谜团之一:它们来自深空,出现和消失只在毫秒间,却能释放出相当于太阳全年辐射的能量。如今,中国科学院天文台的科学家用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从同一个来源观测到1652次快速射电暴,超过了以往所有文献记载次数的总和。他们的研究成果刚刚在《自然》杂志发表。
艾滋病直接引发癌症是小概率事件
艾滋病病毒(学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在感染后会将其遗传信息插入到人的T细胞中,干涉免疫细胞防御,为病毒大量复制提供条件。插入细胞的DNA片段被称为“原病毒”。原病毒常导致宿主细胞分裂增殖成巨大的良性细胞团。然而,患者罹患T细胞淋巴瘤的概率却并未增加。10月13日发表在《科学·进展》的一项研究对此进行了解释。
首次发现野生黑猩猩患有麻风病
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在几内亚比绍和科特迪瓦的两个独立的黑猩猩种群中发现了麻风病。黑猩猩感染麻风病的原因可能是接触人类,或其他未知的环境来源。感染的起源尚不清楚,但研究者指出,该结果表明麻风病在野生动物中的传播可能比此前认为的更广泛。相关论文 10 月 13 日发表于《自然》(Nature)。
用藻类给蝌蚪神经元供氧
作为两栖动物,蛙类具有多种呼吸途径,但蝌蚪只能通过鳃进行呼吸。藻类可以生活在海葵、海绵等生物体内,为它们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最近,研究人员进一步探索了藻类在脊椎动物体内的适应性——将藻类引入蝌蚪的血液中,利用藻类的光合作用为蝌蚪提供氧气,辅助其进行“呼吸”,并有效复苏了缺氧环境中蝌蚪的大脑神经元。相关结果发表在iScience上。
气候模型显示金星不曾出现海洋
金星是太阳系四大类地行星之一,关于其是否曾有海洋出现一直充满争议。先前,一项研究猜测金星曾有过海洋。而近日,一篇发表于《自然》的论文认为,金星上不可能出现过海洋。
冥想缓解压力的科学依据,竟然藏在头发里
一项发表在Psychosomatic Medicine的研究发现:冥想的确能减小压力,此项研究使用生理测量证明了,即使是健康人,冥想训练的干预也可以减轻总体压力水平。基于头发里皮质醇的研究,能够科学地体现冥想训练对降低压力水平有效,不仅限于缓解长期压力。
最低气温新纪录:38 皮开尔文
来自德国和法国的研究人员创造了实验室中有记录以来最低温度的新纪录—38 皮开尔文。先前的研究表明,可能存在的最低温度是绝对零下开尔文。在这项新的努力中,研究人员使用量子气体制成的透镜创造了有史以来最冷的环境。研究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
母亲承受的压力会影响子孙后代的生理
爱荷华大学的生物学家发现,压力记忆通过一种名为热休克转录因子(HSF1)的蛋白质的作用在母亲的卵子中存在。这就是为什么遭受热应激的蛔虫母亲不仅会将这种压力的遗产传递给她们的后代,甚至会传递给后代的后代。HSF1 蛋白存在于所有动植物中(包括人类),并被温度、盐度和其他应激源激活。
晚睡、作息混乱可能导致抑郁?
尽管抑郁治疗的可及性已有所改善,但年轻人抑郁的早期干预仍然不足。抑郁的发生发展与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心理社会因素有关。近期,《柳叶刀-精神病学》发表一篇综述深入阐述了睡眠-觉醒周期和昼夜节律紊乱对年轻人抑郁的影响。有意思的是,这篇综述还纳入了经历过精神困扰的年轻人的观点。
当神经细胞“惊人”再生,张春立团队《细胞》研究指出缺失重要环节
顶尖学术期刊《细胞》日前刊登了一篇研究论文,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张春立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指出,要确认再生的神经细胞是否源自星形胶质细胞的转分化,有一个重要的环节不可或缺,那就是在体内进行严格的谱系追踪。
人类首次拍摄到电子固体画面,伯克利华人团队研究登上Nature
电子是带有负电的亚原子粒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之一,质量极轻,自旋速度很快,通常会被束缚在原子内部,然而它也可以「形成固体」。在完美的条件下,电子可以在某些材料内自行排列成整齐的蜂窝状图案——就像固体中的固体。物理学家们首次对这些「维格纳晶体」进行了成像。该研究的论文已于 9 月 29 日发表在了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
绿色、低成本:科学家发明实现“净零排放”的塑料生产方法
来自亚琛工业大学(RWTH Aachen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及其合作者,基于 400 多个代表全球 90% 以上塑料生命周期的技术数据集,提出了一个塑料生产和废塑料处理、自下而上的模型,并利用该模型预测了 2050 年塑料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的五种不同途径。相关论文发表在《科学》上。
有效抑制非辐射损耗路径,有机太阳能电池效率有望提高到20%以上
为了使有机太阳能电池在效率方面与无机太阳能电池竞争,必须确定和抑制非辐射损耗路径。剑桥大学团队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发展了一种杂化策略,可以有效抑制非辐射损耗路径,为有机太阳能电池效率提高到20%以上提供了新的思路。
这种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或将迎来精准治疗时代
近期,美国德州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John V. Heymach团队发现,按照结构和功能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进行分类,可预测EGFR突变型NSCLC的药物反应,为患者匹配合适的靶向药物提供了一个更精准的框架。相关研究结果于2021年9月15日发表在Nature期刊上。
《地球科学评论》发表丁浩教授课题组动力大地测量研究成果
国际地学期刊 Earth-Science Reviews(《地球科学评论》 地学大类排名: 3/199 影响因子: 12.413)发表了测绘学院动力大地测量研究组最新研究成果。课题组首次从理论和实验上给出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相应的适用范围,证实了经典的 Spherical Harmonic Stacking 方法及其扩展方法(SHS_GT和SHS_GK),以及 Multi-Station Experiment 方法(MSE)均难以有效压制噪声信号影响和准确提取不同球谐阶次信号。
山东大学官宣“双一流”成绩:学术基本面进入国内第一方阵
10月13日,作为山东大学庆祝建校120周年重要学术文化活动之一,“山东大学‘双一流’建设成就展”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开幕。山东大学校长樊丽明在开幕式上透露,“双一流”建设启动以来,学校圆满完成首轮建设任务,学术基本面进入国内高校第一方阵,整体实力及主要办学指标接近或进入世界200强。
南开大学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签署高级别框架合作协议
日前,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总干事李勇代表双方签署《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与南开大学框架合作协议》,该协议是联合国专门机构与国内高校签署的首个高级别全面框架合作协议。
吉林大学东北振兴发展研究院与吉网传媒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10月11日上午,吉林大学东北振兴发展研究院与吉网传媒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暨“加强校地合作 服务吉林省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中心校区鼎新楼举行。吉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禇春彦,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韩喜平,吉林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东北振兴发展研究院院长邴正,吉网传媒董事长佟德军参加签约仪式。吉林大学东北振兴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朱冰主持签约仪式。
武大牵头组建全球首个遥感卫星综合定标场
10月12日,由中卫市人民政府主办、北京航天驭星科技有限公司承办、武汉大学协办的“2021云天大会中国商业航天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高端峰会暨中卫遥感卫星定标与真实性检验场试运行总结会”在宁夏中卫市举行。
郭华东获首届国际科学理事会科学奖
10月13日,在第二届国际科学理事会(ISC)全体大会上,国际科学理事会向全球3位科学家和1个团队颁授首届ISC科学奖,并颁授6名青年科学家奖。中国科学院院士、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主任郭华东获此首届ISC科学奖。
最小27岁!10人获颁2021达摩院青橙奖
10月14日上午,阿里巴巴达摩院公布第四届青橙奖获奖名单。北京大学韦东奕等10位35岁及以下(U35)的青年学者,将平分1000万元奖金。
天津大学在中国(沈阳)智能网联汽车大赛中摘金夺银
日前,天津大学智能驾驶车队在2021中国(沈阳)智能网联汽车大赛中取得佳绩,其中仿真比赛项目中“自动驾驶”项目荣获金奖、“自动泊车”项目获银奖、“驾驶辅助”(感知组)获铜奖;在实车前瞻应用挑战赛中获得银奖。在100余支来自高校及企业的赛队中表现突出。
云南大学在中国计算机学会CSP软件能力认证中排名获佳绩
10月2日,中国计算机学会(CCF)发布了第23次CSP软件能力认证的高校排名,云南大学进入CSP TOP30高校,全国排名第23位。信息学院从2017年开展CSP认证以来,共举办了12次认证,共计2000余人次参加。信息学院将CSP纳入教学计划用于考查学生的计算机实际编程能力,学生编程能力稳步提升,云南大学先后两次获得年度CSP认证优秀单位。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下载APP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68-7188 举报邮箱:service@qianzhan.com 在线反馈/投诉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Copyright © 1998-2024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