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的化石研究表明,部分恐龙是成群生活的。但是,科学家并不知道是恐龙是从何时以及如何进化到成群生活的。近日,一项国际研究表明,恐龙在在1.93亿年前就有复杂的群居行为,这比其他恐龙群居记录早4000万年。
研究团队在巴塔哥尼亚发现了丰富的恐龙化石储备,其中包括100多枚恐龙蛋和80只恐龙骨架。这些恐龙化石都属于一种叫巴塔哥尼亚鼠龙(Mussaurus patagonicus)的草食恐龙。它们被归类为长鼻龙,是后来在地球上游荡的巨大的长颈长鼻龙的前身。
通过扫描分析,研究人员发现恐龙骨架不是随机地散布在化石地点,而是根据它们的年龄分组。有11只一岁大的恐龙聚集在一起,还有许多成年恐龙彼此靠得很近,处于自然休息的状态。这些不同年龄段的恐龙,包括卵、新生恐龙、幼体和成体都彼此靠近。
古生物学家Pol说:“这些恐龙的骨骼以年度为周期生长,就像树环一样,所以通过计算生长周期,我们可以推断出恐龙的年龄。”
他表示,这是表明恐龙有群居生活习惯的最早证据。它们也许并不是单纯地为了繁殖和产卵而聚居,可能是为了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从而称霸地球。
该研究论文题为“Earliest evidence of herd-living and age segregation amongst dinosaurs”,已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上。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论文原文: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21-99176-1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下载APP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68-7188 举报邮箱:service@qianzhan.com 在线反馈/投诉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