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前瞻官网
前瞻网
a 当前位置: 前瞻网 » 资讯 » 产经

春招市场的秘密,高端人才为何纷纷进工厂?

分享到:
 olivia chan • 2022-04-15 17:04:15 来源:前瞻网 E43213G9
100大行业全景图谱

1

今年的春招市场异常残酷!

金三银四、金九银十,是职场上两大求职招聘高峰。但如今,4月都过半了,原本该是人才市场最为活跃的时间节点,需求端却变得冷冷清清。大批企业岗位收缩,招聘也更加保守谨慎。

除了疫情带来的影响外,多个行业穿越经济周期的转型“瘦身”之痛,加剧了招聘市场的萧条。而与此同时,求职人数的激增又导致就业压力飙升。

据教育部统计,2022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1000万,将达到1076万,同比增加167万人,20年间增长了近十倍;再加上百万海归留学生,就业竞争十分惨烈。

1

(数据来源:国家信息中心)

而与秋招相比,今年春招市场还涌入了近300万考研未“上岸”群体以及百万国考落榜考生,形势更加严峻。

智联招聘数据显示,春节后求职需求翻倍增长,毕业生整体简历量同比增长223.6%,人均简历量同比增长70.0%;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总体职位量同比增幅仅达21.2%

一位考研失败的00后应届生称,参加春招以来,她已投出超过200份简历,却只收到了1家公司发来的面试邀请;即便是985硕士,在应聘某些岗位时也四处碰壁,不少人至今仍未拿到offer,令他们万分焦虑的是,很多公司今年连春招都没有。

这种现实,深深刺痛着应届生的神经。一端是就业空间缩减下怕被时代抛弃的焦虑,而另一端是僧多粥少的进一步内卷。

但在厮杀激烈的就业市场中,我们也看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信号:冷招聘中出现了一股暗流涌动的热潮

01

首先,主要行业人才供需方面出现了逆转。

互联网/电商、房地产、教培昔日吸纳就业人口的三巨头,千万人追捧的饭碗,如今却节节退败,尤其是后两者,职位增幅竟然出现了负值。

1

(来源:智联招聘)

教培行业下滑最严重,职位增幅同比下降58.50%,但主要是受“双减”政策影响,出现这样的情况也并不令人意外。

虽然昔日的K12巨头纷纷转型发展素质教育——主要落脚STEAM教育、艺术教育和语言能力,但由于还处于探索阶段,对相关人才的需求并未出现激增,因此教培行业就业低迷的基本面没有发生改变

2

而与教培行业情况不同,房地产主要是受自身发展进入下行周期所拖累

房地产自2020年三季度以来,资金压力陡增,生存环境紧缩,多个头部企业更是命悬一线。今年2月,万科董事局主席郁亮甚至直言房地产已经进入“黑铁时代”,并将2022年形容为“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一年,要么死、要么活,没有中间状态

从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再到如今的黑铁时代,人人弯腰就能捡黄金的好时候过去了,末日黄昏的痛苦感扑面而来。

就连行业标杆都如此诚惶诚恐,其他企业的生存状况可想而知。

阴霾笼罩之下,不少房企选择缩减开支以换取生存机会,行业动荡引发前所未有的裁员潮,猛烈地冲击着新一届毕业生对房地产的信心,这种情绪充分反映在求职市场中——在所统计的行业中,房地产的职位增幅同比下降13%,是为数不多出现负值的行业;而简历增幅也是除教培行业外最低的,同比仅增长16.4%。

新一届的毕业生对房地产行业似乎已经不抱幻想。

要知道在地产发展的黄金十年,其求职的热门程度一点不亚于目前的金融以及互联网;而且在当时的高考志愿填报中,建筑和土木都是站在金字塔塔尖的专业。

没想到,如今一切都变了!

当然,互联网目前的情况也不容易乐观。

从年初到现在,互联网大厂裁员事件,甚嚣尘上。不是一家两家在裁,是除了那一家两家都在裁。裁员潮的背后,是互联网开始走进收缩周期。

早在2019年以前,互联网红利的见顶就已经意味着市场接近饱和,而接下来的监管以及疫情导致的经济基本面变化,只是加速了这一过程。仅过去一年,中国头部10家上市互联网企业市值蒸发7.7万亿,蒸发掉了2.65个腾讯。

1

行业收缩调整阵痛期,大批互联网人才被迫“毕业”,即使是2022应届生也未能幸免于难。部分还没有收到被裁通知的应届生,出于忧患意识已经开始未雨绸缪,加入春招大军。

然而,春招这条路并不好走。

与往年大幅扩招相比,今年互联网的职位增幅仅为16%,处于2019年以来的低点。相比之下,简历增幅却达到68.5%,求职激烈程度高于往年。也就是说,尽管互联网行业招聘职位少了,但对毕业生的吸引力不降反增,导致竞争更加惨烈。

总之,不过数年时间,昔日霸榜就业市场的三巨头如今却纷纷跌落神坛,不禁令人唏嘘!

时代变了,就业的逻辑也要变。今天很香的专业和岗位,明天也可能就是你苦恼的来源。

02

春招市场需求端遇冷,但一些行业却出人意料地跑赢了大盘,大举扩招。

最明显的是制造业和能源行业,前者职位增幅49.8%,后者为45.1%,是所有行业中增幅最高的;而且这两大行业也越来越受毕业生欢迎,简历增幅分别为74.6%和76.7%,双双跑赢互联网。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逆转?

首先,双碳目标下,低碳化成为未来三、四十年确定性发展趋势,而实现低碳化离不开新能源。在中长期确定的成长预期下,新能源成为最火爆的战略赛道。

在当下的中国,新能源是最值钱的三个字;自去年以来,它们在资本市场开启暴走模式,翻倍翻倍再翻倍。

新能源概念股,是A股的第一大板块,市值已经超过了9万亿,占了A股总市值的十分之一。在2021年十大牛股中,6个都与新能源有关,年度最高涨幅超过565%。

不仅如此,新能源也成为这个时代的新造富神话。一块小小的电池造就了闽赣云贵川陕六省首富。

1

新能源的发展势不可挡,也让更多的普通人看到了就业的希望。

当前,新能源专业人才严重短缺与需求猛增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据工业和信息化部预测,至2025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行业人才需求达到120万人,人才缺口高达103万人。巨大缺口导致部分企业“地毯式”抢人,最简单的操作就是给钱。

猎聘发布的报告显示,上海、北京新能源人才平均年薪超28万,比肩互联网。一位资深行业HR称,以前普遍的行业薪酬涨幅就是5-10%,但现在基本上年薪30万元的候选人都很容易拿到45-55万元的年薪。

至于制造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成为时代的浪尖。

最明显的信号是,上至国家下至城市,都不约而同地“二升三降”(二产比重上升、三产占比下降)。

先看全国,2021年中国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7.3%、39.4%和53.3%。与2020年与上年相比,二产比重提高1.6个百分点,三产比重下降1.2个百分点。

1

时隔十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再次正增长!

具体到地方,杭州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案例,它的变化尤其显著。

杭州数字经济高度发达,坐拥阿里、网易等互联网头部企业,集聚中国超1/3的电商平台,实现中国85%的网络零售;近年来,数字经济对该市GDP增长贡献率保持在50%以上。

但背后的代价是第二产业占比迅速下滑。

2010年,杭州GDP中第二产业占比首次跌破50%, 2020年掉到区区29.9%;不平衡的产业结构影响经济发展的潜力,身处长三角的杭州,前有对手后有追兵。

2

前面是全国GDP排名第六的苏州,其最大的底色就是工业第一大市;后有引进台积电、成为芯片新星的南京;2020年,南京首次挤进GDP前十,像是对杭州无声的宣战。

杭州也意识到了危机,大张旗鼓地再工业化

2019年,杭州提出“新制造业计划”,强调制造业是城市经济的根基。这在当时极度重视第三产业的杭州,还是异常难得的声音。

经过几年努力,2021年杭州工业经济实现2015年以来最高增速,二产比重比上一年提高0.4个百分比,三产比重比上一年下降0.1%;这也是至少十年来第一次出现这样的转变

再比如外界印象中服务业发达的上海,2021年成为国内首个工业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的城市。

不止是城市,省级层面也在“加码”制造业。

浙江、福建、广东、重庆、天津等城市提出2025年目标,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提高1/3、1/3、30%、30%、25%。

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并不复杂。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互联网行业无序扩张,教培行业造成社会内卷,它们后来发生的故事大家都知道。而发展制造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是永恒的主题。

1

特别是在全球政治经济格局重塑的当下,制造业承担着自主创新、突破卡脖子困境的历史使命,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

这种重视程度迅速在就业市场上掀起巨浪。

就连往日呼风唤雨的互联网大厂员工,也开始跳槽工厂了。智联研究院最新报告显示,2022春季互联网人转行率升高,最想去制造业发展。

不仅如此,大批博士开始扎堆进“工厂”。BOSS直聘发布的报告显示,产业界对博士的需求连续三年高位增长,2022年春季需要招聘博士的岗位规模同比增幅达到120%,平均招聘月薪达到了3.6万元。

而对博士人才的需求,目前主要集中在医疗制药、数字技术和智能制造三大领域;这三大领域都是先进制造业的重点方向。

一面是没有技术的年轻人正在逃离工厂,选择外卖、快递等更灵活的就业;另一方面是高端人才不断涌入“工厂”,一场前所未有的化学反应正在发生。

这场化学反应,决定了新一代年轻人的职业选择,也将决定中国制造业的前途命运。

参考资料:

[1]《2022-2027年中国新能源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产业研究院

[2]《2022-2027年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产业研究院

[3]《渴求四十年的事情终于发生了!最新数据显示,制造业空心化出现大扭转?》 黄汉城财经

[4] 《春节后校招趋势报告》智联招聘 

本文来源前瞻网,转载请注明来源。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69875 或 hezuo@qianzhan.com

p83 q9 我要投稿

分享: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微信二维码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二维码

前瞻产业研究院

如何抓准行业的下一个风口?未来5年10年行业趋势如何把握?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经济学人 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 10000+ 行业干货 免费领取
  • 500+ 行业研究员 解答你的问题
  • 1000000+ 行业数据 任君使用
  • 365+ 每日全球财经大事 一手掌握
  • 下载APP

  • 关注微信号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下载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经济秀人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