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前瞻官网
前瞻网
a 当前位置: 前瞻网 » 资讯 » 产经

北大攻克芯片世界性难题,登上顶刊《自然》

分享到:
 Serena Xu • 2022-05-22 15:35:35 来源:前瞻网 E15307G1
100大行业全景图谱

111

据北京大学官网,2022年5月18日,该校王兴军教授课题组和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John E. Bowers教授课题组在《自然》期刊发表研究论文,在世界上首次报道了由集成微腔光梳驱动的新型硅基光电子片上集成系统,研究团队历时3年协同攻关,终于攻克了这一世界性难题。

光梳,又叫光学频率梳,因其用途广泛,一直以来都是国际光学界的重要研究热点。而近年来芯片级的光梳(微腔光梳)由于紧凑的尺寸和低廉的成本极大拓展了其应用范围。

然而,大部分基于微腔光梳的系统级应用中,仅有微腔本身为集成器件,其余的组成部分(包括泵浦激光器、无源/有源处理器件、电路控制单元)均未实现集成,在成本、尺寸和功耗上极大地削弱了微腔光梳芯片化带来的优势。

与此同时,近20年来,硅基光电子集成芯片技术(硅光)借助成熟的CMOS工艺,可大规模集成传统光学系统所需的功能器件,极大提升片上信息传输和处理的速度和容量,可为下一代数据中心、通信系统、高性能计算、自动驾驶等领域带来变革性突破,是公认的现代信息系统的功能升级和产业布局的核心技术,是世界光电子领域竞争的主阵地。

然而,由于硅材料本身不发光,硅基激光器的实现一直是世界性难题,在硅基光电子芯片上研发出多路并行的硅基光源更被公认为是该领域最大的瓶颈之一。

在新研究中,王兴军领导的研究团队通过直接由半导体激光器泵浦集成微腔光频梳,给硅基光电子集成芯片提供了所需的光源大脑,结合硅基光电子集成技术工业上成熟可靠的集成解决方案,完成大规模集成系统的高效并行化。利用这种高集成度的系统,实现T比特速率微通信和亚GHz微波光子信号处理,提出高密度多维复用的微通信和微处理芯片级集成系统的全新架构,开创了下一代多维硅光集成微系统子学科的发展。

相关研究成果有望直接应用于数据中心、5/6G通信、自动驾驶、光计算等领域,为下一代片上光电子信息系统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范式和发展方向。

该研究论文题为“Microcomb-driven silicon photonic systems”,已发表在《自然》期刊上。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论文原文: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2-04579-3

本文来源前瞻网,转载请注明来源。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69875 或 hezuo@qianzhan.com

p36 q1 我要投稿

分享:
标签: 北大 芯片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微信二维码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二维码

前瞻产业研究院

如何抓准行业的下一个风口?未来5年10年行业趋势如何把握?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经济学人 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 10000+ 行业干货 免费领取
  • 500+ 行业研究员 解答你的问题
  • 1000000+ 行业数据 任君使用
  • 365+ 每日全球财经大事 一手掌握
  • 下载APP

  • 关注微信号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下载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经济秀人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