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上杭首次发现恐龙蛋 已进行抢救性保护
19日从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官方证实,该县继2020年发现恐龙足迹群化石后,首次发现恐龙蛋。专家称,这是继上杭恐龙足迹群化石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填补了福建省恐龙研究的又一空白,对研究福建乃至华南地区的古气候、古地理、古生态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也为进一步开展闽西地区恐龙化石资源的调查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美国科学家获颁ASGCT“2023创始人奖”
近日,第26届美国基因与细胞治疗学会 (ASGCT)年会拉开帷幕,当天,大会决定将“2023年创始人奖”(the Society’s 2023 Founders Award )颁发给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血液学/肿瘤科主任大卫·威廉姆斯(David A. Williams),旨在表彰大卫·威廉姆斯在基因治疗领域表现出的“杰出的领导力、创造力和创新力”。2022年,该奖颁给了前NI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主任弗朗西斯·柯林斯(Francis Collins)。
“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项目启动
5月18日,从北京大学获悉,由该校牵头负责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的两个项目——“激光驱动的天体现象实验室模拟研究”和“基于超快强激光超高时间—空间—能量分辨技术及应用”项目日前正式启动。
李彦宏:人类最大的威胁是停止创新,而不是相反
5月18日,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在天津举办。会上,百度创始人兼CEO李彦宏发表了题为《大模型改变人工智能》的演讲,演讲中他谈到了近期备受关注的“人工智能威胁论”,并给出自己的观点。“我不担心大模型会导致人类工作机会减少。”李彦宏谈道,“人类最大的危险,最大的不可持续,并不是创新带来的不确定性。相反地,我们停止创新,不发明不创造不进步,按照惯性走下去,所带来的各种各样不可预知的风险,才是人类最大的威胁。”
故宫“数字文物库”文物总数超10万件
5月18日,故宫博物院向社会全新发布2万件院藏文物高清数字影像,“数字文物库”文物总数超过10万件,同时利用知识图谱技术增强了文物检索能力,以此落实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的建设要求,进一步满足公众欣赏、学习、研究文物的需要,持续发挥出文物所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价值。
国家文物局:全国博物馆总数达6565家
5月18日,2023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开幕式在福建博物院举行。会上,国家文物局发布了中国博物馆发展数据。2022年我国新增备案博物馆382家,全国博物馆总数达6565家,排名全球前列。全年举办线下展览3.4万个、教育活动近23万场,接待观众5.78亿人次,推出线上展览近万个、教育活动4万余场,网络浏览量近10亿人次,新媒体浏览量超过100亿人次。
沉没111年,首张全尺寸3D扫描图展示泰坦尼克号全貌
17日消息,世界上最著名的沉船——“泰坦尼克号”的首张全尺寸3D扫描图像曝光,向人们首次展示了泰坦尼克号残骸的全貌。专业团队通过远程控制潜水器,花费了200多个小时来测量沉船的长度和宽度,并从各个角度拍摄了超过70万张图像,收集了16TB的数据对沉船进行精确的三维重建。该3D扫描图不仅还原了船体全貌,还包括一些微小的细节,比如螺旋桨上的序列号,四处散落的香槟酒瓶、鞋子等物品。新的扫描结果或将揭示灾难的更多秘密。
国内首个能源算力中心建设在苏州相城区启动
5月18日,苏州市相城区人民政府与协鑫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联合启动国内首个能源算力中心建设。双方就进一步拥抱数字经济浪潮达成深度合作共识,将打造首个应用于能源领域的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计算平台。
微波和光学光子首次实现纠缠
5月18日,奥地利科学技术研究所、维也纳科技大学和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发表论文称,他们首次将低能微波与高能光学光子纠缠在一起。两个光子的这种纠缠量子态是通过室温链路连接超导量子计算机的基础,这对扩展现有的量子硬件、实现与其他量子计算平台的互连,以及新型量子增强遥感应用都具有重大影响。
仅利用太阳能,人造树叶可制成清洁液体燃料
英国剑桥大学化学系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太阳能技术,可以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液体燃料,并能直接作为临时燃料驱动汽车发动机。研究结果发表在18日的《自然·能源》杂志上。
新软件精准快速识别和定位蛋白质
冷冻电子断层成像(Cryo-ET)是一种提供细胞环境和封闭生物分子的详细三维(3D)图像的强大技术。由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分子生理学研究所研究团队开发的一种软件TomoTwin,可在拥挤的细胞中挑选蛋白质。基于深度度量学习的这款新开源工具,使科学家能以高精度和高通量定位几种蛋白质,而无需每次手动创建或重新训练网络。相关论文发表在最近的《自然·方法》杂志上。
当代人种10万年前曾分化
美国科学家模拟了至少两个演化支在几十万年里分化(但仍持续混合)的模型或许最能代表非洲的人类起源。这个所谓的弱结构干群帮助形成了一个祖先非洲人群,该人群后来趋异演化成当代非洲人群以及生活在非洲以外的所有人群。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自然》。
基因研究显示蝴蝶约1亿年前诞生于北美洲
一个国际研究团队日前发表的论文说,他们对2000多种蝴蝶的基因研究显示,蝴蝶可能是约1亿年前在北美洲进化出来的。研究人员采用来自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蝴蝶标本,对391个基因进行测序,据此分析各物种亲缘关系,追溯蝴蝶的进化历程。这份新的“家谱”涵盖2244个蝴蝶物种,代表了蝴蝶所有已知属的92%。相关论文发表在新一期英国《自然·生态学与进化》杂志上。
研究证明:火星北部曾有海洋
近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肖龙教授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通过综合分析“祝融号”火星车搭载的多光谱相机获取的科学数据,首次在火星表面发现海洋沉积岩的岩石学证据,证明了火星北部曾经存在过海洋。
全球过半大型湖泊正在萎缩
近日,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研究人员领导的研究团队的一项评估显示,在过去的 28 年间,全球超过半数的大型湖泊蓄水量都在下降。研究基于 1992 年至 2020 年的卫星观测及气候数据,利用水文模型构建出了全球 1972 个大型湖泊在此期间的蓄水量变化情况。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全球有约 53% 的湖泊蓄水量下降。同时,在人口稀少或大坝建设区上游地区,约有 24% 的湖泊储水量显著增加。全球总蓄水量每年下降约 21.51Gt,约合美国 2015 年全年总用水量的 17 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消化科学院揭牌成立
为进一步对接“健康中国”战略,加快推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双一流”建设,促进交大医学院在临床专科领域的高质量发展,5月18日,“协作 · 创新 · 共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消化学术论坛暨消化科学院揭牌成立仪式举行。
病毒学家毛江森逝世,享年90岁
中国科学院院士、病毒学家、原浙江省医学科学院(现杭州医学院)院长、研究员毛江森,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5月18日在杭州逝世,享年90岁。毛江森,1934年1月15日出生,浙江江山人。1956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1957年进入中国医学科学院病毒系从事研究工作,先后在协和医科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进修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1978年调至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工作。曾任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副院长、院长。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下载APP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68-7188 举报邮箱:service@qianzhan.com 在线反馈/投诉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Copyright © 1998-2024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