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世纪80年代以深圳为核心的珠三角区是中国经济的强力引擎,到90年代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区又一次经济腾飞,每一次,都可窥见港口经济的影子。
面临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时代发展格局,港口经济正在向湾区经济进化。
01
全球进入湾区时代!
世界银行的调研数据显示,全球约60%的经济体量来自于港口海湾地带及其直接腹地,75%的大城市、70%的工业资本和人口集中在距海岸100公里的海岸带地区。
施罗德(Schroders)发布的《2023年全球城市指数报告》,2023年全球30个最佳城市大多分布在湾区。
旧金山、纽约、伦敦、香港、新加坡等湾区城市源源不断吸取全球最优质的人才、尖端科技、资本、创新力量等要素资源。而湾区城市所形成的湾区经济,向外联通世界,向内引领国家及区域发展。
“湾区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参与全球化、掌握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确立竞争优势的重要载体。中国大力发展“湾区经济”,是顺势而为,也是抓住新时代格局下海洋经济话语权。
从形成条件来看,中国拥有3.2万公里长的海岸线,位列世界第6,曲折蜿蜒的海岸线塑造了大大小小的海湾,其中,面积大于10平方公里的海湾150多个,大于5平方公里的200多个(包括河口湾和澙湖)。
观察海岸线,中国最有机会发展出湾区经济的有四个地方,分别为:环渤海大湾区、环长江口-杭州湾大湾区、北部湾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
环渤海大湾区,东西宽约346公里,南北长约550公里,形状呈“C”字,渤海海峡最短距离约105公里,由北向南分布着辽中南、京津冀及山东半岛三大城市群。但渤海海峡跨海通道项目多年来毫无动静,受制于空间及交通限制,环渤海大湾区内部彼此联系十分松散。
2021年出台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赫然出现了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目标,令人浮想联翩。不过,目前,环渤海大湾区仍处于民间畅想阶段。
环长江口-杭州湾大湾区,地处长三角洲南翼黄金区域、钱塘江入口,是国内唯一河口型海湾。北岸为长江三角洲南缘,南岸为宁绍平原,以上海为龙头,杭州、宁波是两个中心城市,舟山、嘉兴、绍兴为三大协同空间,进而辐射的沿海和腹地空间。
这一湾区由于地理上以杭州湾为中心,因此浙江最为热心。2003年,浙江布局环杭州湾产业带时,已将沿海沿湾的杭州、宁波6市纳入环杭州湾区域,其心思呼之欲出。
2017年正值澳港澳大湾区提上日程,引发国内湾区经热潮,浙江顺势提出了“大湾区”建设构想,力邀上海共建“中国第二个大湾区”,省级层面亮出大湾区建设路线图《浙江省“大湾区”建设行动纲要》,还给出了“力争2035年把杭州湾经济区建成世界级大湾区”的明确时间表。今年3月杭州湾跨海铁路传来好消息,通苏嘉甬铁路杭州湾跨海铁路桥海上首个桩基开钻。
不过,杭州湾跨海大桥建造工期仍需时间,再加上长三角城市群战略关系的调整,杭州湾大湾区近年来讨论声量渐少。
北部湾大湾区在设想中以广西北海、钦州、防城港、南宁、广东湛江、海南的海口、儋州等为支撑,但同时也是少见的跨国大湾区,西边一大半包括越南河内、岘港等地,因此建设难度更高。
比起国内其他三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的构想从一开始就透露出不一般的信号!
粤港澳大湾区是由国家最高领导人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秉承国家意志。2012年12月,在党的十八大后首次离京考察就来到广东,提出“希望广东联手港澳打造更具综合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2017年7月1日,《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由国家发改委和粤港澳三地政府在香港签署,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式启动。
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明确了大湾区应以香港—深圳、广州—佛山、澳门—珠海为核心,构建极点带动、轴带支撑的高质量网络化城市群。
至此,中国也迎来了真正的“第一湾”,剑指世界“一流湾区”,更重要的是,粤港澳大湾区成为中国发展湾区经济的标杆,承接“十四五规划”海洋经济,为未来“多湾区城市群战略”埋下伏笔。
02
再续珠江经济奇迹,5年跑出“世界第四湾”!
2023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规划纲要》发布的第五年,粤港澳大湾区已成为与美国的纽约湾、旧金山湾和日本的东京湾齐名的世界第四大湾区。
数据显示,2022年大湾区内地9市GDP为104681亿元人民币,加上香港和澳门后,经济总量超13万亿元人民币,已超过旧金山湾、接近纽约湾;人口已经超过8600万,相当于其他三大湾区的总和。
5年时间,经济总量新增近3万亿元,新增人口1600多万,接近于荷兰的全部人口,经济奇迹再次出现在珠三角这片土地。
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中,有4个城市经济总量超万亿元,并且形成了“广佛肇”、“珠中江”、“深莞惠”等城市组团发展的格局。
世界著名湾区均依托于巨大的港口群,粤港澳大湾区拥有香港、深圳、广州等世界级枢纽港口及珠海、虎门、惠州、汕头等地方港口。
根据广东省交通运输厅消息,2022年,广州、深圳已迈入亿吨大港行列。
2022年,广州港完成货物吞吐量6.5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2485万标箱,港口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稳居世界前列;2022年深圳港集装箱累计吞吐量首次突破3000万标箱,其中进出口集装箱吞吐量近2700万标箱,同比增长2.3%,外贸航线数近300条;香港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657万标箱,吸引了接近900家开展航运相关业务的公司落户。
一个世界级港口群,将在粤港澳大湾区诞生!
一流湾区应具备现代化的交通体系、完善的基础设施,为产业、资本、人才集聚提供保障。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大力构建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实现一小时生活圈,加速打通空间壁垒。
2018年通车的港珠澳大桥,实现一桥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地;前不久,深中通道海底隧道合龙消息传来,深圳和中山两市在伶仃洋海底实现“牵手”,粤港澳大湾区最后一块“拼图”得以嵌合;贯通深圳、东莞、广州、中山和江门5座城市的深江铁路进展顺利。
至此,一条“黄金走廊”横向穿过大湾区。
此外,通车多年的广深高速公路、广珠城际轨道,与在建的中山西部外环高速公路等构成纵向骨架。目前,大湾区核心区高速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8.7公里,媲美纽约、东京等世界主要湾区。
图片来源:粤港澳大湾区官网
发达的金融业,同样是一流湾区不可或缺的要素。坐拥两大交易所,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规模已达世界级水平。2017年底粤港澳三地银行总资产合计约7万亿美元,超过了纽约湾区和旧金山湾区。
从2020年起,人民币就成为大湾区的第一大结算货币。到2022年末,大湾区存款规模达到43.3万亿元人民币,贷款规模达到32.4万亿元人民币,香港、广州、深圳多次入选全球金融中心城市,且排名稳中有升。
数据显示,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业增加值超过1.5万亿元,较2018年增长近35%,占GDP比重超过10%。
2022年深交所融资规模预计接近2100亿元,位居全球第二。而香港股市高度发达,最近12年中,香港有7年新股发行(IPO)集资额排全球榜首。
粤港澳大湾区越来越像一座“超级城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爆发力。2022年底,粤港澳三地政府联合举行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现场达成合作项目853个、投资总额达2.5万亿元人民币。
在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广东省提出,2023年广东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经济增长5%以上,其中大湾区内地9市的目标增速多高于此;香港特区政府此前预计香港2023年增长介于3.5%至5.5%,预计澳门经济也将实现反弹。
03
取经国际一流港湾,擦亮湾区名片,避免掉入“湾区经济陷阱”。
虽然在GDP、人口等总量指标上,粤港澳大湾区绝对值较大,但若用人均水平来衡量经济发展水平,距离国际一流湾区尚有一线距离。
旧金山湾区人均GDP超过13万美元,在世界资源湾区当中遥遥领先;纽约湾区人均GDP位列第二,超过9万美元;东京湾区人均GDP接近5万美元,而粤港澳大湾区人均GDP接近2万美元。
在产业方面,粤港澳大湾区虽然有深莞惠、广佛肇、珠中江三大产业圈,香港—深圳—广州纵轴贯穿,理论上产业分工合作、协同创新、优势互补,但实际上面临产业同质化等问题。
从2015年-2020年广东珠三角内部工业同构相似系数平均数基本呈上升态势,如深圳、东莞和珠海系数均达0.9以上,中山、佛山和珠海之间的系数也在0.8左右。
珠三角外围部分地市产业趋同程度也比较高,如肇庆、江门、阳江、清远和云浮等地区的系数在0.7以上,说明产业同构情况仍未得到缓解,产业链内重复建设和同质竞争等问题凸显,抑制广东产业内循环。
尤其是计算机通信、电气机械、基础化工、金属制品业,前两者几乎是所有城市的主导产业,并且在各市的产业增加值占比均较高。
这意味着,粤港澳大湾区还需向“前辈”们取经湾区规划、产业再布局。
6月26日,由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国际湾区发展路径及经验借鉴》报告,探寻国际一流湾区在不同阶段驱动湾区发展的核心要素,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纵观国际三大湾区发展历程,经历了港口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和创新经济,如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湾区名片”,纽约湾区定位为“金融湾区”,东京湾区被称为“产业湾区”,旧金山湾区为“科研湾区”。
向旧金山湾区学“高科技湾区”。旧金山湾区整体上呈现的是从“单中心集聚”走向“泛网络化”功能联动与一体化的发展态势,产业发展围绕三个主要城市:旧金山、奥克兰和圣荷西。以高新技术服务业(依托硅谷片区)、信息产业和金融保险业为主导产业,在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独霸全球。
依托硅谷湾区拥有上千家科技公司,以及斯坦福大学、加州伯克利大学等一流高校和科研机构,科技创新型湾区成为旧金山湾区最亮眼的名片。同时,旧金山湾区还是全球创业风险投资中心,拥有全球最多的独角兽。
前瞻产业研究院总结,旧金山湾区的创新发展离不开公共政策提供的保障和支持、一流高校和研究机构输送人才和技术、成熟的科技金融体系提供的资金支持等因素。
向纽约湾区学“金融湾区”。纽约湾区的崛起通过四轮规划引领了湾区百年发展,逐步形成以知识经济主导的产业格局,助其成为全球金融中心,成为美国乃至全球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
纽约湾区重点产业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纽约州主要发展金融业、制造业和文化创意产业;新泽西州主要发展生物制药和专业技术服务;康涅狄格州主要发展军工及装备制造和保险业。
同时,纽约湾区注重教育力量,是美国东部教育重镇,湾区拥有共58所高校,其中14所是世界排名TOP100的大学,超过了旧金山湾区和东京湾区入围TOP100的大学数量。
前瞻产业研究院总结,纽约湾区历次规划都非常重视完善交通运输体系;注重调节产业在区域内的分布格局,实现城市错位发展,将环境因素纳入整体区域规划中;历次规划都致力于保护绿地和水域。
此外纽约湾区聚集了雄厚的资本,以及拥有极为便利的融资环境,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注重人才培养,高校院校密集分布,科研实力强劲,拥有完善的产学研合作模式。
向东京湾区学“产业湾区”。东京湾区主要依靠人工规划而建成的,基本规划确定湾区城市功能和发展方向,事务规划落实具体的部署。但初期模仿伦敦的城市规划最终失败,再比如早期开发新城主要是作为“卧城”而没有产业转移,结果是新城发展落后和巨大的通勤压力。
后来日本出台了诸多政策,包括产业和相关配套服务的转移等,确保东京湾区各区域均衡增长、资源环境协调。东京湾区产业集中在汽车、钢铁、精密制造等工业,并围绕东京湾区的三大中心城市东京、横滨和千叶进行发展,打造了高端制造新名片。
前瞻产业研究院总结,东京湾区的发展离不开科学规划、创新驱动和区域协同,其中,重视规划的科学性、适用性和持续性十分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东京湾区正陷入诸多困境,粤港澳大湾区也需引以为警,避免掉入“湾区经济陷阱”。
例如,生活成本高、通勤压力大等问题,2022年旧金山湾区人口连续第三年减少,纽约长期霸榜世界上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东京湾区则面临环境污染、人口老龄化严重和国际竞争力削弱的困境。
前瞻经济学人APP 产业观察组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详见:
【1】《国际湾区发展路径及经验借鉴》,前瞻产业研究院
【2】《2023-2028年中国重点港口现代物流行业市场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产业研究院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十五五规划等解决方案。如需转载引用本篇文章内容,请注明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参考资料:
【1】《长三角搞一个“大湾区”,江浙沪怎样形成合力……》,浙江日报
【2】《杭州湾大湾区 会否成为世界第五大湾区?》,浙江日报
【3】《环渤海高铁将串起三大城市群 专家建议构建新大湾区》,界面新闻
【4】《上海浙江新共识:共同谋划推进“环杭州湾大湾区”建设》,澎湃新闻
【5】《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协同发展》,羊城晚报
【6】《对湾区经济的一些认识和思考》,黄勇、陈文杰
【7】《新发展格局下粤港澳大湾区如何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韩永辉、麦炜坤、何珽鋆
【8】《粤港澳大湾区五年蝶变 | 蓝图走向现实 国际一流湾区风景正好》,上海证券报
【9】《湾区金融高质量发展:资本市场加速融合发展 助推国际金融枢纽建设》,21世纪经济报
【10】《粤港澳大湾区综合立体交通网络越织越密,“1小时生活圈”基本形成》,南方日报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下载APP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68-7188 举报邮箱:service@qianzhan.com 在线反馈/投诉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Copyright © 1998-2024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