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摄图网)
在病毒的世界里,每天都有新的奇妙现象被揭示。最近,据新闻晨报报道,美国马里兰州和密苏里州的土壤样本中发现了一种被称为“吸血鬼病毒”的新型病毒。这种病毒能够附着在其他病毒的“颈部”,并完成自我复制。尽管在理论上,研究人员几十年前就已经知道这种病毒的存在,但这是在美国首次发现它们的踪迹。
这种“吸血鬼病毒”的增殖过程大致是:首先,它入侵宿主细胞,然后利用宿主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合成自身组件。最后,在复制完成后,它会裂解宿主细胞。然而,在某些情况下,这种病毒也会遭到伏击。这些被称为卫星病毒的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会保持休眠状态。只有当新的病毒进入细胞时,休眠病毒才会苏醒并接管指令完成复制。新发现的MiniFlayer就是这样一种卫星病毒,不过它没有休眠的能力,而是直接附着在其他病毒的“脖子”上。
这项相关研究已经发表在《国际微生物生态学会杂志》上。专家们指出,这一发现有望成为抗病毒疗法研发的关键。通过了解这种“吸血鬼病毒”的工作原理,科学家们可以进一步研究如何干扰它的复制过程,从而为开发新的抗病毒药物提供线索。
这项发现对于科学界来说具有重要意义。过去几十年来,研究人员一直在努力寻找各种病毒的新型疗法。然而,由于病毒的复杂性和不断变异的特性,开发出有效的抗病毒药物一直是一个挑战。因此,发现这种“吸血鬼病毒”可以附着在其他病毒上并完成自我复制的能力,为科学家们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同时,这项发现引发了人们对病毒诊断行业的关注,因为它可能为抗病毒疗法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方向。
病毒诊断行业是医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通过检测、鉴定和分析病毒来帮助医生确定感染的类型和程度,从而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在我国,病毒诊断行业的发展起源于1973年,当时陶其敏教授自主研制了中国第一套乙型肝炎检测血凝法试剂盒,开启了中国病毒抗原-抗体免疫检测的时代。此后,病毒诊断行业经历了引进国外技术和自主研发的阶段。直到2019年新冠疫情的爆发,我国病毒诊断行业迎来了高效检测的时代。
——广东省病毒诊断产品注册数量位于全国前列
根据国家药监局公布的2530条国内病毒诊断产品注册信息(包括病毒诊断试剂和病毒诊断仪器),我们进行了前瞻性的数据透视分析。截至2022年4月20日,广东省在病毒诊断行业的注册产品数量占全国注册总量的21.66%,位居全国前列。其他省市的注册产品数量均不超过200个。
——病毒诊断行业投融资活跃
根据IT桔子数据库的数据,2017年病毒诊断行业的投融资活动达到了近年来的最高水平,共发生了872起事件,涉及的融资金额为32.5亿元。随后,2018年至2020年间,病毒诊断行业的投融资活动有所下降,但2020年的投融资金额达到了近年来的最高水平,为130.7亿元。到了2021年,我国病毒诊断行业共发生了49起融资事件,总金额为62.7亿元。截至2022年8月24日,该行业发生了15起融资事件,融资金额为32.2亿元。
——未来病毒诊断行业市场规模或破400亿元
根据新医改以来我国医院诊疗人次和人均检查费用的增长情况,近年来诊疗人次和检查费用的增速之和在6%-15%之间。考虑到国家对医疗改革的决心以及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未来2-3年我国病毒诊断市场将保持高增速,主要受新冠疫情的影响。随着情况稳定,市场将呈现稳健增长。预计到2027年,我国病毒诊断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400亿元。
光大证券认为,目前新冠病毒感染仍然存在,且随着秋冬季节的到来,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病毒也逐渐活跃。由于这些呼吸道病毒感染后的症状相似,因此快速、准确的鉴别诊断对于后续的针对性治疗非常重要。因此,那些提供呼吸道病毒检测产品的公司有望从中受益。
我国病毒诊断行业前景广阔。随着病毒性疾病的不断增多,病毒诊断行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同时,政府对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视和投入不断增加,为病毒诊断行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未来,我国病毒诊断行业将会得到更多的政府政策和资金支持,技术水平将不断提高,行业规模也将不断扩大。此外,随着在线预约、快递寄送等便捷服务的推出,病毒诊断行业也将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病毒诊断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十五五规划等解决方案。如需转载引用本篇文章内容,请注明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本报告前瞻性、适时性地对病毒诊断行业的发展背景、供需情况、市场规模、竞争格局等行业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年来病毒诊断行业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病毒诊断行业未来...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下载APP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68-7188 举报邮箱:service@qianzhan.com 在线反馈/投诉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