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快要收尾,老铁,你幸福吗?
近期,由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主办的2023中国幸福城市论坛发布了“2023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区)”榜单。
成都、杭州、宁波、南京、广州、长沙、沈阳、呼和浩特、青岛、太原被推选为“2023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省会及计划单列市)。
有意思的是,除去我们熟知的上榜常客们,内蒙古的呼和浩特市受到瞩目。
这座城市最近一次走进公众视野,还是因为它的速度,今年前三季度,呼和浩特的GDP增速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在第一。
近年来,虽然人们生活水平在提高,但经济和幸福感之间的不平衡也越发凸显,时常让人发出“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之叹。
像呼和浩特一边加速内卷,又取得最具幸福感头衔的城市,并不多见。
1.产业大转型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是人们对“青城”呼和浩特的印象写照。
呼和浩特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大青山南侧,西边与包头市、鄂尔多斯市接壤,东邻乌兰察布市,南靠山西省,全市总面积1.72万平方千米。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355.11万人,同比增长1.59%。
这里的自然风光确实吸引人。不过,从综合实力来看,在全国27个省会(首府)城市中,呼和浩特算是公认的“弱省会”,发展相对滞后。
作为内蒙古的首府城市,呼和浩特在全国省区GDP贡献度上没什么存在感,2022年呼市GDP排名第98位。
呼市的经济增速也曾连续多年跑输全国大盘,如今来看,算是坐了回主桌!
具体来看,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271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7%,增速高于全国4.5(5.2%)个百分点,高于全区2.5(7.2%)个百分点。
抛开GDP基数较低的因素,不得不说,呼市开始加快发展脚步。显而易见,人们忽视了其发展潜力,它“开卷”了!
这座城市看起来弱,但一直以来,其战略地位不一般。
作为呼包鄂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它是联接黄河经济带、亚欧大陆桥、环渤海经济区域的重要桥梁,也是中国向蒙古国、俄罗斯开放的重要沿边开放中心城市。
近年来,呼市想要变强的心声越发强烈。
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支持首府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2年,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支持呼和浩特实施“强首府工程”。
强首府的目标在前,对于卷起来,呼和浩特是认真的。
城市建设需要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产业的助力。呼和浩特能在众多城市中脱颖而出,其实是抓住了产业转型的机遇。
呼市正在重点发展和培育“六大产业集群”,分别是:绿色农畜产品加工、清洁能源、现代化工、新材料和现代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以及电子信息技术。
只有产业集群焕发出新的发展活力,才能为呼市的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呼和浩特的大招便是发力科技创新,赋能传统产业,掘金新兴产业。
在过去,呼和浩特的产业发展既不大又不强,结构还单一,光靠乳业撑门面。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报告,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市经济以农业为主,第一产业占到全部经济比重的75%。
如今的它主要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来助力经济的转型升级。今年前三季度呼和浩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50%和48.4%。
尤其是通过科技的赋能,以乳业、草种业为核心的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成为呼和浩特的特色产业,2022年乳制品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全产业链营业收入突破2200亿元,同比增长10%,完成了从“中国乳都”到“世界乳业科技之都”的跨越。
呼和浩特获批建设全国唯一的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高产奶牛性控胚胎生产技术、新型营养调控技术、益生菌包埋技术等乳业发展上的“卡脖子”技术正在被攻克。目前,呼和浩特形成了全国领先的乳品加工能力。去年全市乳制品产量179万吨,日鲜奶处理加工能力1.4万吨,位居全国首位。
除了在乳业上做到强者恒强,呼和浩特也在押注数字经济,尤其是抓住了算力的风口。
根据2023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上发布的2023数字百强市,呼市排在93位。而针对数字百强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排名,呼和浩特市排第38位,力压嘉兴、扬州等城市。同时,根据《2023中国算力发展指数白皮书》,呼和浩特市入围“中国算力二十强市”。
当下,数字经济迎来算力时代,算力已是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面对全国“东数西算”工程布局机遇,近年来,呼和浩特大力培育以大数据、云计算为特色的电子信息技术产业集群。
呼市的和林格尔新区是“东数西算”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之一,被认为是正在崛起的“中国云谷”。
目前,新区数据中心标准机架达到22万架,通用算力服务器装机能力达到120万台,超级算力规模达到140P,智能算力规模达到12000P,已运行数据中心绿电使用比例约为65%,处于“东数西算”国家八大枢纽十大集群前列。
在位于和林格尔新区的内蒙古中科超算科技有限公司内,“东方超算云——内蒙古超级大脑”正以2000万亿次每秒的算力,为全国的科研院所和高校提供超级计算云服务。
而在算力领域所展现的巨大潜力,令业内人士的目光不由得放到了呼市的身上,今年7月首届中国绿色算力大会就在这里举行。
整体来说,呼和浩特一直在围绕“六大产业集群”战略下苦功,以链式思维积极布局重大项目,“六大产业集群”的产值已占到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8%。今年以来,呼和浩特启动实施六大产业集群项目288个,年度计划投资562亿元,前三季度完成投资416亿元。吸睛的是,华为、合盛、阿特斯等重磅项目落地呼和浩特,自治区4个500亿元以上项目,呼和浩特就占了三个,含金量挺高。
根据前瞻大数据显示,北京市、广东省、上海市来呼和浩特市进行投资的企业数量分别达到1110、278、249家,显示出呼和浩特对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资本吸引力很大。
2.引人又留人
呼市的幸福感,除了产业发展带来的经济保障外,还在于人才开始不断的流入。
近年来,呼和浩特在人力招揽的力度并不小。从“中专及以上毕业生即可落户”到“大学生半价购房”,引起了不少轰动。
落户政策是在不断放宽的,今年推出的引人留人18条措施,有一条便是全面放开城镇落户,根据落户人员意愿实现想落尽落。简化居住证办理程序,实现同城服务事项应办尽办。
2022年开始,呼市全力推进“十万大学生留呼工程”,今年以来,通过“智汇青城”“创业启航”等七大专项行动,进一步拓宽引才留才渠道,截至11月初,共吸引5.1万名大学生留呼创业就业。今年上半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7.32万人,新增技能人才8829人,技能人才突破40万人,在全区排名第一。
抢到人只是第一步,如何真正留住他们,就要做到“近者悦、远者来、居者安”。呼市近年来在民生发展上加快步伐,聚焦公共服务,毕竟城市需要建设,更需要温度。
为了推进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教育自然是一个重要指标。呼和浩特拥有一座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内蒙古大学,要知道经济发达的深圳至今还没有985、211大学。
2022年,内蒙古教育总投入924.82亿元,同比增长7.34%。截至2022年底,全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 95.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98.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5.2%、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9.7%,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此外,呼市在民生保障、生态环境方面也在重点发力,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幸福感。
呼和浩特的医疗水平在提升,主要表现为持续推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提升公立医院核心竞争力。虽不及北上广等地的强势,但内蒙古也有4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与江苏省、四川省等持平,超过了浙江省。今年,四个国家级医学中心分中心“落户”呼和浩特,有望进一步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值得一提的还有呼市不断精细化的城市治理。从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再到聚焦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一刻钟养老服务圈基本形成。另外,在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上,呼市也在通过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提升环境治理水平。
想要成为一座强首府,不仅要在经济上加快速度,更需要重视以人为本的城市建设,而生态文明建设也是关键的一环,蓝天白云、绿山青山才能增强老百姓的幸福感。
3.幸福见仁见智
当前,各大城市都在卷经济,拼产业,拼人才。
这也无可厚非,卷起来才能谋得一个城市的进取未来,为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带来强大有力的底气。
托尔斯泰曾说过,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
入围的城市无一不在政治、经济、文化、区位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优势。
拿常年上榜的城市来说,六朝古都南京地理位置优越,高等教育资源丰富;“人间天堂”杭州历史底蕴厚重,数字经济正在发光发热;“不夜城”长沙成为网红,新消费经济难以忽视;世界第四大港口城市宁波,有着江南水乡的柔美,是GDP“万亿俱乐部”的一员。
呼和浩特作为“上榜新人”,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想要成为“五宜”(宜居、宜业、宜学、宜养、宜游)高品质城市的野心。不过,呼市要想实现长足的进步,任重而道远。
首先,呼市在全省仍然处于尴尬的地位,2022年的GDP只是鄂尔多斯(5613.44亿元)的一半多,甚至被第二城包头(3749.9亿元)超越。而后两者已制定了雄心勃勃的战略目标,呼市想要追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其次,呼市在产业发展方面也承受着不小的压力。整体来说,全市的产业发展存在布局较分散、产业链条延伸不足、金融支撑不健全等问题,多数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环节,高端方向的附加值亟待进一步提高。
当然,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来看,幸福感是主观的,无法真正被定义。
精神和物质如何达成相对平衡是一场现实的博弈,但真正的幸福一定是市民和城市的双向奔赴!
前瞻经济学人APP 产业观察组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详见:
【1】《2023-2028年中国新能源产业园发展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产业研究院
【2】《2023-2028年中国养老产业(银发经济)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产业研究院
【3】《2023-2028年中国游戏直播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产业研究院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解决方案。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内容,需要获取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正规授权。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参考资料:
【1】《榜眼!呼和浩特的“增速秘诀”:产业结构优化》,呼和浩特新闻网
【2】《高调“抢人”背后,呼和浩特急于图强》,新浪财经
【3】《合肥“幸福感”,谁说了算?》,大皖新闻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下载APP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68-7188 举报邮箱:service@qianzhan.com 在线反馈/投诉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Copyright © 1998-2024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