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前瞻产业研究院、前瞻经济学人产业观察组重磅首发《前瞻2024新一线城市搞钱指数洞察报告》,围绕“搞钱”这一富有时代特色的主题,进一步揭示新一线城市的经济发展潜力与挑战。
我们可以看到,有的城市选择“躺平”,有的城市奋起直追。
就此,前瞻经济学人产业观察组对中国新一线城市展开了全面的观察,通过前瞻大数据平台、各项研究报告、政府工作报告等权威来源,建立了“6+7前瞻性城市搞钱排行评分指数”。
从排名来看,在15个新一线城市中,成都以75.21分问鼎“搞钱冠军”,杭州、重庆紧随其后。苏州虽然头顶“最强地级市”的光环,但仅以61.57分排在第六位,甚至不敌武汉和南京,令人有些意外。
值得关注的是,苏州在开年提出用3年左右时间推动GDP迈上3万亿元台阶,有望冲击中国第六座3万亿之城。
目前继上海、北京、深圳之后,广州、重庆已官宣2023年预计生产总值突破3万亿元,“3万亿俱乐部”将再度扩容。
显而易见,3万亿已经成为高位城市竞争的重要目标,结合本次发布的2024新一线城市搞钱排行榜,苏州要实现跃升并非易事,挑战和机遇并存。
1.工业强市的大盘
通过新一线城市搞钱指数,可以发现,苏州处于搞钱第二梯队。当然,我们不能忽视这座城所创造的速度和奇迹。
俗话说得好,工业稳则经济稳。工业是苏州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苏州工业制造基础雄厚,已成为国内乃至全球工业体系最完备的城市之一。
在这其中,苏州工业园区的建设功不可没,可谓是城市发挥产业聚集效应的有效范本。
1994年,苏州工业园区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这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重要合作项目,一开始就站得高、看得远。经过了多次迭代和升级,苏州工业园区已化身为“世界工厂”,用10年再造了一个新苏州,用22年跃居国家级经开区第一。
2022年苏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95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0%。其中,2022年实现规上工业产值4.36万亿元,位列全国第二,仅次于深圳,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先进材料为四大主导产业。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苏州工业园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515.61亿元,占苏州城区生产总值的31%。
而园区开发建设以来,苏州工业园区以不到苏州二十五分之一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市超七分之一的GDP和规上工业总产值,超四分之一的进出口总额、实际使用外资和上市公司总数,累计实现税收1.03万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4万亿元、进出口总额1.46万亿美元,经济贡献不容忽视。
与此同时,苏州属于外向型经济城市,外贸是其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2022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25721.1亿元,同比增长1.6%,占全国、全省的比重分别为6.1%和47.2%。根据《中国海关》杂志发布的2022年中国城市外贸竞争力报告,2022年中国外贸百强城市榜单中,苏州排在第三位,仅次于深圳和上海。
2.开始“失速”?
有句古话叫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在发展的这条康庄大道上,需要时刻有着危机感,才能保持向上的劲头。
事实上,过去一年以来,苏州的经济增长陷入了一定的瓶颈。
回顾过往的经济数据,2023年一季度苏州GDP实现5186.64亿元,同比增长1.9%,经济总量被成都(5266.82亿元)反超,增速在全国GDP前十强中排在下位圈。
为什么出现“失速”现象?它引以为傲的工业和外贸拖累了其经济发展。
具体来看,其中,一季度其第二产业增加值2287.47亿元,下降0.7%,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7%;一季度出口总额同比下降超过10%。
这一结果并不意外,苏州工业产业集中度高,其支柱产业明显受到了宏观环境下的剧烈冲击,行业景气度下行。同时,自身对外贸依存度过高,全球经济正在修复,国际贸易需求整体还是不振,相关产业链便直面迎接了社会的“严酷洗礼”。
这一现象还在延续,2023年前三季度苏州GDP为17655.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2%,在万亿城市之中排名倒数第三。
这足以看出,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大环境之时,苏州目前可谓是高度承压。而当增长出现乏力的迹象,也意味着各行各业的钱不好赚了。
经济数据的承压需要引起苏州警惕。它需要走出所谓的“舒适圈”,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脚步,不然难以抵挡市场的多变复杂性。
3.如何迈向3万亿
苏州作为我国经济活力最好的城市之一,想要实现GDP3万亿的目标,离不开产业的蓬勃发展。
而城市的发展需要产业的活力,产业的活力则来自于源源不断的创新。
这意味着,苏州要从创新的角度去优化自身的产业结构,加强产业创新集群融合发展,培养新的外贸增长点,进而带来可观的增量。
首先,就拿顶层设计来说,2023年以来,苏州推出了多项产业扶持政策,提出推进主导产业高端转型、新兴产业提档升级、未来产业加快布局,重视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新动能。
2023年下半年,苏州市出台《加快建设制造强市行动方案》,聚焦四大产业创新集群和16个制造业细分优势领域,例如,依托光子、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能源、创新药物、纳米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优势,重点发展前沿新材料、光子芯片与光器件、元宇宙、氢能、数字金融、细胞和基因诊疗、空天开发、量子技术等未来产业,实施八大行动,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推动产业经济向创新经济跃升,产业大市向创新强市迈进。
根据新一线城市搞钱指数,我们可以发现,苏州具备这个实力和潜力去转型更新,它在产业赋能所需要的自主创新能力上有着明显的优势,可以被称为“创新育企的筑梦之城”,这里高精尖企业家扎堆,是科创搞钱强城,大型企业聚集指数排在第一,这离不开其工业创新发展的前瞻性规划战略。
在本次新一线城市搞钱指数的关键性指标上,苏州也拿下了多项冠军。例如,2024新一线城市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第一 ,达到401家,压制第二名杭州(325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第一,达到超1.34万家 ;研究与实验发展(R&D)经费投入第一,达到961.4亿元,远远甩开第二名成都(733.26亿元)。
显然,苏州正在创新之路上加速前行,结下了不少硕果,这样的成绩离不开优质企业的集聚,而为了进一步激发创业者的热情,苏州需要更好的营商环境的支撑。
根据新一线城市搞钱指数,苏州的城市服务指数整体位列新一线末位,其中,全市律所服务机构数量436家,远低于成都(1141家)、重庆(1005家)等。其营商环境存在优化空间潜力,产业服务能力和效率需要进一步提升。
对症下药很关键,苏州出台的《苏州市优化营商环境创新行动2023》,主要围绕优化提升市场环境、创新生态、政务体系、法治诚信、人文底色5个维度,明确22个方面重点工作,推出126条工作举措,分解为239项具体事项,试图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当然,优质的产业及企业离不开人才的建设。
众所周知,和深圳一样,苏州的经济实力与自身的教育资源并不匹配,资质亟待提升,只有苏州大学1所双一流高校,这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自然是个挑战。
根据七普数据,苏州的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总量为287万人(2022年末常住人口已达到1291.1万人),在新一线城市中处于中下位。
人口结构中高学历人才的缺失会成为产业升级的“拦路虎”。为了获取高素质人才,近年来,苏州加入了“抢人大战”。
一方面,频出的政策令落户的难度大幅降低,苏州在2020年版人才落户政策推出了“先落户后就业”,2023年11月再次进行调整,将“先落户后就业”对象范围进一步放宽至本科学历、中级职称和技师。
同时,苏州全力推动名城名校融合发展,毕竟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三大强国战略的重要交汇点。
例如,2023年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全面正式启用,重点打造“人工智能与信息技术、功能材料与智能制造、化生医药与健康工程、地球系统与未来环境、数字经济与管理科学”五大学科群,成立了四大新型学院和九大新型研究院,以及三个研究中心。
苏州也即将拥有首个“国字头”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优质教育资源正在加速落地苏州。
结合苏州市的整体优势与目前的人才吸引力(倒数第五)情况来看,苏州市的工业基础实力虽然雄厚,但是面临市场变化与国家战略的进程。
通过新一线城市搞钱指数可以发现,苏州市近五年的人均收入是新一线城市中最高的(2018-2022年人均收入平均值63435.4元)。显然,需要加强的应该是如何让高层次人才更好落位到产业空间,以产业引人才,以人才支撑产业发展的全功能、全链条,用好资本催化“产城人”创新聚合。
整体而言,苏州“搞钱”存在可观的潜力,本身拥有产业集聚、技术积累等优势和潜力,可进一步提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核心竞争水平,为民造福及造富。尤其在成为特大城市后,要想完成3万亿的目标,它更需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找准自身的定位,依托强大的工业制造业基础,将创新与产业、资本结合得更好,才会有机会跃居而上,晋升第一梯队。
前瞻经济学人APP 产业观察组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详见:
【1】《新一线城市搞钱指数洞察报告》,前瞻产业研究院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解决方案。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内容,需要获取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正规授权。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参考资料:
【1】《3年冲3万亿,苏州要多努力》,中国经济时报
【2】《一季度经济指标出炉,苏州真的“失速”了?》 ,凤凰网江苏
【3】《万亿城市GDP三季报:谁遥遥领先,谁又掉队了?》,中国新闻周刊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下载APP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68-7188 举报邮箱:service@qianzhan.com 在线反馈/投诉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Copyright © 1998-2024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