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工第一周,搞钱乃是大事。
近期,前瞻产业研究院、前瞻经济学人产业观察组重磅首发《前瞻2024新一线城市搞钱指数洞察报告》,围绕“搞钱”这一富有时代特色的主题,进一步揭示新一线城市的经济发展潜力与挑战。
就此,前瞻经济学人产业观察组对中国新一线城市展开了全面的观察,通过前瞻大数据平台、各项研究报告、政府工作报告等权威来源,建立了“6+7前瞻性城市搞钱排行评分指数”。
从排名上来看,在15个新一线城市中,成都(75.21分)当仁不让成为第一,杭州紧随其后,而作为同省的兄弟城市,宁波以54.89分排在倒数第四,令人意外。
1.低调的隐形冠军
事实上,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中,我们都无法忽视宁波专属的底蕴和重量。
从区位来看,它地处浙江省东北部、大陆海岸线中段,北濒杭州湾,东有舟山群岛为天然屏障,西接绍兴市,南邻台州市,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兼海港城市。2023年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完成13.24亿吨,同比增长4.9%,连续15年位居全球第一。
在外贸表现强势的同时,宁波人很早之前就在制造业上显出了天赋和努力。
宁波商帮是中国近代最大的商帮,这群充满工匠精神兼具创新基因的人推动了中国工商业的近代化进程。
要知道,宁波商帮拿下了很多个“中国第一”,第一艘商业轮船、第一家机器轧花厂(通久源轧花厂)、第一家商业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第一家日用化工厂、第一批保险公司(华兴保险公司)、第一家由华人开设的证交所(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第一家信托公司(中易信托公司)、第一家味精厂、第一家灯泡厂等,“无宁不成市”这句话也由此传开。
如今,民营经济作为宁波的特色,已成长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贡献了全市六成以上的GDP和税收,七成以上的进出口,八成以上的就业,九成以上的市场主体、上市公司和高新技术企业。
最引以为豪的是,宁波有着“隐形冠军第一城“之称。
事实上,宁波曾在外贸方面遭遇过瓶颈,当时出口商品技术含量低,大多数为劳动密集型产品,竞争力不足,好在它很快意识到自身的差距,开始重视高精尖产业的培育,聚焦所谓的“单项冠军“,想要把生意做实做精做深。
什么是“单项冠军”?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以下简称“单项冠军”)是指长期专注于制造业特定细分领域,生产技术或工艺水平国际先进,单项产品(生产性服务)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前列的企业。
根据工信部发布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认定标准》,相关企业需要在专业发展、市场竞争、自主创新、经营管理方面符合相应的指标,例如,长期专注并深耕于制造业产业链某一环节或某一产品领域。截至上年末,从事相关领域时间达到10年及以上,属于新产品的应达到5年及以上;企业发展稳中向好,近3年平均主营业务收入须达到4亿元及以上;申请产品(生产性服务)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前3位等。
换而言之,“单项冠军”企业需要具备匠人精神、创新基因,拥有强大的市场话语权。
2017年宁波启动了“单项冠军”企业的培育工作,制定了“三年攻坚行动”;2020年,宁波制定了《宁波市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打造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行动方案(2020—2025)》、《宁波市单项冠军和重点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行动计划(2020—2025)》,旨在提升城市竞争力,挺起中国制造“硬脊梁”。
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宁波位居2023先进制造业百强城市第四,晋级中国外贸综合竞争力第四城,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数量连续7年全国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宁波对单项冠军的企业和产品的奖励十分大手笔,它对列入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单项冠军产品)和培育企业的,分别给予500万元、300万元的奖励;对市级认定的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给予200万元的奖励,乃是全国最高档次。
2.没有一家世界500强
基于在外贸、制造上的优越基因,宁波的经济实力也实现了一定的突围。202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452.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5%。全年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288.2亿元,同比增长6.6%。其中,民营企业增加值3042.8亿元,增长8.2%。
全年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28万亿元,同比增长0.9%,其中,出口8287.8亿元,增长0.7%,进口4491.5亿元,增长1.1%。民营企业实现进出口额9632.8亿元,增长4.3%,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75.4%,占比较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
如今,宁波想要“奋力实现2025年GDP总量破2万亿、进入全国前10名的目标”。具体来看,它要推进新型工业化、奋力打造全球智造创新之都,而想要实现这样的“经济梦”并不容易,它还需要进一步激发自身的潜力。
宁波在外贸、工业方面的实力有目共睹,不过在细分产业上还是需要不断深耕。事实上,它在石油化工、服装、汽车整车、智能家电等产业链发展上相对完整之外,小型工业产业链整体不够长且深,相对来说话语权不够,竞争力不足。
更为重要的是,宁波还没有一家世界500强企业,这也意味着:它做好了“小而精”,但是没有实现“大而强”。
除了继续大力培育发展专精特新、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之外,宁波更要驱动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进而孵化出更优质的领头羊企业。
根据《宁波市加快打造“361”万千亿级产业集群行动方案(2023—2027年)》,到2027年,在全市培育形成数字产业、绿色石化、高端装备等3个万亿级产业集群,新型功能材料、新能源、关键基础件、智能家电、时尚纺织服装、现代健康等6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以及一批新兴和未来产业群,完备建立起以绿色化、新型化、高端化为主要特征的“361”万千亿级产业集群体系。
宁波制造的战略方向正在调整,下一步如何延链、补链、强链至关重要,这便需要落实到巩固提升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壮大特色产业集群,抢占新兴和未来产业新赛道上。
3.人才短板如何补?
人才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宁波想要在产业上进一步升级,需要吸纳更多的新鲜血液。
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961.8万人,还未破千万;且人才结构有着明显的短板,根据”七普”数据,宁波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数量仅为167万人,在15个新一线城市中倒数第二。
现今,传统制造业对年轻人的吸引力较弱,这并不利于产业的转型升级,再加上宁波自身的本科高校数量相对较少,缺乏优质的科教资源,如此一来就容易陷入发展的恶性循环。
因此,如何吸引并培养高素质人才奔向宁波、扎根宁波,进而助力宁波发展乃是重要课题。
近年来,宁波频频出台一系列新政吸引人才,例如放宽落户条件,它还需要优化人才培养发展环境,打造畅通的人才“上升”通道,构建完善的人才激励制度,才能有望打造各类人才向往的科创高地。
在最新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宁波将着力提升人才引育质效,实施科技人才汇聚行动,引进支持全球顶尖人才10人以上。迭代升级甬江人才工程,遴选支持高层次人才团队项目400个以上,新增卓越工程师、宁波工匠各80名。深化青年友好城建设,新引进大学生25万人,新增高技能人才5万人。
4.离上海更进一步?
另外,除了在产业、人才上重点发力,宁波也有望通过城市规划建设提高宜居性,进一步扩容发展空间。
长期以来,宁波以工业见长,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科教、医疗资源相对有限,在发展大型领头羊企业上存在短板,虽然从属于发达的长三角城市群,但彼此之间的竞争很是火热,它亟待扩大优势才能稳住自身的地位。
这个机会来了,沪甬、沪舟甬两条跨海通道已经正式纳入国家规划。这意味着,一旦两大跨海通道开通后,宁波、舟山与上海之间的通行距离有望大幅缩短,杭州湾地区环线将实现闭环。
这对于宁波来说可是大利好,它将进一步实现与上海在交通上的接轨,承接产业、技术、人才等关键要素,进而为自身的经济赋能,提升城市竞争力。
前瞻经济学人APP 产业观察组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详见:
【1】《新一线城市搞钱指数洞察报告》,前瞻产业研究院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解决方案。如需转载引用本篇文章内容,请注明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参考资料:
【1】《第十个“2万亿俱乐部”城市,谁能晋级?》,每日经济新闻
【2】《宁波:中国单项冠军之城》,砺石商业评论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下载APP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68-7188 举报邮箱:service@qianzhan.com 在线反馈/投诉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