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摄图网)
近日,Neuralink的创始人埃隆·马斯克透露,接受该公司脑机接口(BCI)设备的首位人体移植对象恢复良好,并且可以用意念控制电脑光标。该消息引起了全球范围内对脑机接口技术的关注和热议。在Neuralink公司公布了脑机接口的最新进展后,中国团队也火速跟进,宣布了在脑机接口领域的最新突破。
最近,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贾旺教授团队联合清华大学洪波教授团队取得了微创无线脑机接口的新突破。他们成功帮助一位高位截瘫患者通过意念控制光标移动,这标志着脑机接口技术在中国取得了重大进展。
据介绍,这位35岁的截瘫患者能够通过注视屏幕的方式,控制一个红色小球向另一个蓝色小球移动。这看似简单的动作背后,是脑机接口技术在实现人机交互方面的巨大突破。
据报道,该患者因为5年前一次意外事故,导致其颈椎C3-C4节段高位截瘫,去年12月,贾旺团队为患者成功实施了微创无线脑机接口NEO植入手术。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他们确保了电极的精确定位和脑电信号的清晰稳定。贾旺介绍,这个体外机可以为大脑里的线圈无线供电并传输电生理数据,同时对脑电信号进行解码分析并输出控制外部设备的指令。经过两个月的康复训练,患者实现了通过意念活动驱动气动手套抓握水瓶等脑机接口运动辅助功能,并且仅凭意念就可以控制电脑屏幕上的光标移动。
而在中国,相关脑机接口设备的患者植入要早于Neuralink公司。早在2023年10月24日,清华大学医学院洪波教授带领团队设计研发的无线微创植入脑机接口NEO就已经问世。这也是全球首例无线微创脑机接口临床试验,这位因车祸造成脊髓损伤、四肢瘫痪14年的患者,经术后三个月康复训练,已实现自主喝水等脑控功能,抓握准确率超过90%。
目前,脑机接口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不断涌现出新的技术突破和应用场景。通过将大脑与外部设备进行直接连接,脑机接口技术为截瘫患者、失聪者以及其他身体功能受限制的人群带来了希望,同时也为人机交互、智能控制等领域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
——中国脑机接口行业过去企业研发情况分析
作为一个新兴行业,技术实力对脑机接口企业的竞争力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根据智慧芽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1月,我国脑机接口行业企业中,强脑科技(包括其子公司)拥有最多的相关专利数量,达到了88件。紧随其后的是脑陆科技,其相关专利数量为53件,而其他企业的专利数量均在50件以下。从专利数据来看,强脑科技在脑机接口行业内的技术优势相当明显。
——部分消费级产品已经落地
脑机接口的研发已经在仿生学、医疗诊断与干预、消费电子等多个领域展开。目前,我国代表性的脑机接口企业,如强脑科技、脑陆科技、柔灵科技等,已经推出了一系列消费级脑机接口产品,涵盖儿童教育、娱乐、医疗、健康等多个领域。
——脑机接口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
尽管近年来,我国脑机接口行业出现了大量初创企业,专利申请量、融资事件数量及金额都有了大幅增长,但从应用层面来看,脑机接口产品距离大规模产业化仍有一定的距禂。为促进脑机接口技术进步并实现产业化,国家提出了加强脑科学等基础研究,推进脑科学科普工作的举措,并鼓励脑机接口企业加速产品在医疗、康复、虚拟现实、教育等典型领域的应用。
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人工智能伦理分委员会近日编制了《脑机接口研究伦理指引》,这是我国在脑机接口研究领域的首部伦理指引。明确开展脑机接口研究应确保研究具有社会价值,应主要致力于修复型脑机接口技术,强调通过技术的发展服务公众的健康需求。
上海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秘书长钟俊浩表示,目前各国在脑机接口核心技术及市场应用方面都处于起步性拓展阶段。中国在核心器件设计等方面具备一定优势,有望在政策倾斜、资源加持及各方努力下,在部分方向上实现超越。总体来看,国内需要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规模性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促进产学研合作的“加速跑”。上市公司有望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主力军。
华安证券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脑机接口未来将率先应用于医疗康复行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根《脑机接口标准化白皮书2021》,2019年全球脑机接口市场规模约为12亿美元,预计到2027年将达到3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5.5%。报告认为,无线通信能力将是脑机接口芯片的重要功能模块,基于低功耗/低延迟的蓝牙、私有协议、UWB技术有望成为主流备选方案。脑机接口市场的开拓将为商用芯片/通信IP打开全新的市场空间。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十五五规划等解决方案。如需转载引用本篇文章内容,请注明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本报告前瞻性、适时性地对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背景、供需情况、市场规模、竞争格局等行业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年来人工智能行业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人工智能行业未来...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下载APP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68-7188 举报邮箱:service@qianzhan.com 在线反馈/投诉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