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摄图网)
4月14日,上海市张江科学会堂迎来了一场盛大的盛会——“2024上海合成生物学创新峰会暨上海合成生物学创新中心揭牌仪式”。会上,来自各行业的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的到来。
在会上,上海合成生物学创新中心战略发展委员会主席金勤献,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院长,波士顿咨询公司(BCG)中国区执行合伙人吴淳,波士顿投资(B Capital)主管合伙人蔡薇共同发布了《中国合成生物产业白皮书 2024》(简称:白皮书)。
白皮书指出,合成生物学是一个基于工程化理念的跨学科领域,为改造和创造人造生命体系提供了独特的视角。经过多个方向的技术突破,合成生物学已经成为一门高度体系化的学科。
白皮书显示,全球合成生物学产业过去五年经历了高速增长,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53亿美元增长到2023年的超过170亿美元,平均年增长率达27%。预计全球合成生物市场在可见的未来仍将保持较快发展势头,在2028年将成长为体量达到近500亿美元的全球型市场。
上海市副市长刘多在大会致辞中指出,合成生物学已成为世界各国增强核心竞争力、塑造发展新动能的关键领域,也是上海正在抢抓机遇、加快布局的前沿新赛道。上海于2023年发布了《上海市加快合成生物创新策源 打造高端生物制造产业集群行动方案(2023-2025年)》,明确了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中国合成生物产业起步相对较晚
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合成生物产业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速度惊人。自从“十三五”规划开始,合成生物学被列为战略前瞻性重大科学问题和前沿共性生物技术,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支持合成生物学的发展。
我国合成生物行业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自2015年以来,中国在合成生物领域的研究发表数量已跃居全球第二,但论文的影响力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合成生物领域的论文整体质量还有待提高,研究发表主要集中在应用领域,在前沿和核心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与欧美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此外,虽然国内研究机构的应用研究成果凸显,但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应用实践相对较少,科企融合度较低,对产业的推动力量较弱。近几年,全球合成生物学主要研究项目和成果都集中在欧美等国家。
全球合成生物学行业发展趋势预判
全球合成生物学行业规模预计将保持高速增长,主要由欧美国家引领发展。行业内部的头部企业正在加速整合,同时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出现了新兴企业。生物医药仍然是当前合成生物学投资的重点领域,但投资者对食品营养、化妆品、化工消费品等领域也表现出较大的兴趣,未来行业将拓展至更多领域。
合成生物制造是一个新兴的生物技术领域,涉及对生物体进行理性设计、改造甚至从头合成,以实现特定目标并造福人类。它的应用前景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生产生物燃料、生物材料、药物、食品添加剂等。通过工程化手段构建的微生物工厂,能够高效地生产所需的产品,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价值。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合成生物制造有望在未来为人类带来更多的创新和突破。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化工大学校长谭天伟认为,生物经济有望引领第四次产业革命,具有重要的发展趋势和影响力。根据经济合作组织的预测,到2030年,生物制造业相关产业规模将占据全球工业生产总值的35%。
清华大学合成与系统生物学中心主任、教授陈国强认为,生物制造是生物基础研究、分子改造技术和工业制造技术的结合。他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中对生物制造的重视增强了他们在这个领域深入研究和发展的决心与信念。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合成生物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等解决方案。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内容,需要获取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正规授权。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企查猫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
本报告前瞻性、适时性地对合成生物学行业的发展背景、供需情况、市场规模、竞争格局等行业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年来合成生物学行业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合成生物学行...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下载APP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68-7188 举报邮箱:service@qianzhan.com 在线反馈/投诉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Copyright © 1998-2024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