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摄图网
器官移植一直是全球医学领域的热点话题。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器官移植手术已成为拯救生命的重要手段。然而,全球范围内的器官短缺问题依然严重,导致许多患者长期等待合适的器官。
近日,国际顶尖期刊《柳叶刀》上的一篇文章称,今年1月法国巴黎索邦大学的科学家成功将一颗耗时12小时飞越大西洋近7000公里的心脏移植到一名70岁的老人身上,并开始正常工作,30天后康复出院。该世界首创标志着器官移植领域的重大进步。
每年全球移植心脏超过5000颗,但这个数字远远小于真实需求。有些人可能要等待数年,一部分原因是需要找到合适的供体,另一方面的原因是一旦心脏从人体取出,移植时间窗口期非常短,仅持续不到6小时。这一壮举表明,时间和距离可能不再是心脏移植的障碍。
——器官移植发展情况
根据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的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年均新增器官衰竭患者数量约为30万人;在此当中,仅有不到2万人可获得器官移植。
根据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披露的信息,2015-2022年,我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量及每百万人口器官捐献率整体均呈上涨趋势,2022年中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量5628例,每百万人口器官捐献率上升到3.99,2015-2022年,中国累计完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4.02万例,捐献大器官突破12.01万个,我国器官移植事业持续推进。
但与此同时,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器官衰竭患者数量庞大,现在每年约30万因终末期器官功能衰竭需要移植的病人中,仅2万多人有机会获得器官移植,供需比例为1∶15,器官短缺依旧是制约器官移植事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院长董家鸿表示,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中国的器官移植已趋成熟,在肝、肾、肺、心脏移植等方面逐步走向国际前列。近年来,自体肝移植技术、无缺血器官移植技术、儿童肝脏移植技术等部分器官移植技术实现了突破,形成“中国模式”。
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任委员、原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指出,虽然西医起源于欧美,但由中国科学家创立的器官医学的理念与技术,有望开拓出医学发展的全新赛道。他指出,未来我国科学家有望在器官移植、器官研究、器官教学、器官药筛、器官治疗、器官替代等领域实现一系列原创性重大突破及产品转化。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2024-2029年全球及中国类器官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十五五规划等解决方案。如需转载引用本篇文章内容,请注明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企查猫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
本报告前瞻性、适时性地对类器官行业的发展背景、供需情况、市场规模、竞争格局等行业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年来类器官行业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类器官行业未来的发展...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下载APP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68-7188 举报邮箱:service@qianzhan.com 在线反馈/投诉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