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摄图网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也在逐步提高。新能源汽车的技术不断成熟,性能也逐渐提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而传统燃油车在面临环保压力和油价上涨的情况下,市场份额不断被新能源汽车夺走。未来,新能源汽车有望成为汽车市场的主流,传统燃油车市场份额将进一步下滑。
近日,据乘联会发布的5月汽车销量数据显示,5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71万辆,同比下降1.9%,环比增长11.4%。今年以来累计零售807.3万辆,同比增长5.7%。其中,新能源车市场零售80.4万辆,同比增长38.5%,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达到47%,较去年同期33%的渗透率提升14个百分点,这一数据再创历史新高。
在新能源车渗透率节节攀升的背景下,传统燃油车销量则黯然大幅下滑。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5月常规燃油车零售91万辆,同比下降23%,环比增长6%;1-5月常规燃油车零售482万辆,同比下降9%。
随着燃油车销量暴跌,“最受伤”的当属合资品牌。乘联会数据显示,5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零售中,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71.2%,而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7.5%。从零售份额看,5月主流自主品牌新能源车零售份额71%,而合资品牌新能源车份额仅为4.5%。
乘联会数据显示,5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49万辆,同比下降21%,环比增长8%。其中,德系品牌零售份额18.6%,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日系品牌零售份额14.8%,同比下降3.2个百分点。另外,美系品牌市场零售份额仅为6.7%,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
从“5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情况”回看我国乘用车行业发展情况:
——乘用车市场情况
2017年以来,购置税优惠减免造成产量及销量增长乏力。2018年,中国乘用车市场首次出现产销双双负增长。2020年受疫情影响,我国全年乘用车实现产量1999.4万辆,同比下降6.4%;实现销量2017.8万辆,同比下降5.9%。
2021年,中国乘用车产销分别为2140.8万辆和2148.2万辆,比2020年分别增长7.1%和6.5%,结束了自2018年以来连续三年下降趋势。2022年1-11月,中国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170.2万辆和2129.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4.7%和11.5%,累计增速放缓。
——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情况
在各品牌乘用车中,中国品牌乘用车表现抢眼,全年累计销售954.3万辆,同比增长23.1%。
近年来,我国政府把汽车强国上升到了国家战略,推出了一系列在政策,支持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在政策的支持下,我国汽车行业国产化进程加快,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吉利、长城、长安和比亚迪等自主品牌通过近年来的积累,在乘用车市场表现抢眼。自主品牌乘用车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认可,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也逐年提升。
——新能源汽车乘用车市场情况
尽管中国汽车行业进入存量市场,但凭借自主品牌的内外发力和新能源汽车的一路狂飙,2019年至2022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的销量也在持续增长。从新能源乘用车的销量来看, 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650万辆,同比增长97.39%,其中,纯电动乘用车销量为501.3万辆,插电式混动乘用车销量为148.7万辆。根据乘联会的最新数据,2023年1-11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777.7万辆,同比增长35.2%。
乘联会预计,当前乘用车市场进入半年收官期,各地方和车企努力冲刺销量业绩的意愿很强烈,新车型交付量伴随制造企业体系能力提升,快速释放产能将占领先机。因此6月仍是销量走势较好的月份。不过,乘联会同时提及,燃油车和新能源车的需求不同,不能简单全面替代,常规燃油车消费的持续低迷是抑制车市全面回暖的重要因素。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由于燃油车仍有盈利,但市场萎缩较快;新能源车高增长,但亏损较大,两者矛盾较大,增加了企业经营压力。崔东树认为,“以旧换新”等政策也同样合理保证了燃油车消费群体的换购需求,对车市平稳发展意义很大,市场“淘汰更新”和“换购更新”的消费潜力将逐步得到释放,有益于未来几个月的车市逐步走强。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汽车整车制造业需求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等解决方案。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内容,需要获取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正规授权。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企查猫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
本报告前瞻性、适时性地对汽车整车制造业的发展背景、供需情况、市场规模、竞争格局等行业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年来汽车整车制造业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汽车整车制造...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下载APP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68-7188 举报邮箱:service@qianzhan.com 在线反馈/投诉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Copyright © 1998-2024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