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摄图网)
春节前,我国初创公司DeepSeek在没有最高端算力支撑的情况下,直接挑战了纯算力路径依赖,以极低的价格成功建立了一个突破性的AI模型,迅速火爆全球。
不过,DeepSeek在火爆的同时,不少用户反馈,DeepSeek平台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卡顿,有时联网搜索功能甚至无法正常使用。对此,多家国产厂商也对此纷纷响应。
360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周鸿祎表示,中国的AI发展需要全产业链的协同作战,DeepSeek做得非常好,但是DeepSeek也需要整个链条上对它形成强大支持,把AI产品和技术快速的推向千家万户,走进百行千业。针对DeepSeek的卡顿问题,周鸿祎表示,这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彻底解决。
2月4日,华为云宣布了一个重大进展:经过硅基流动和华为云团队的连日攻坚,双方联合首发并上线了基于华为云昇腾云服务的DeepSeek R1/V3推理服务。除了华为云,DeepSeek的朋友圈正在不断扩大,这将有望进一步推动大模型的低成本化,并扩大AI的垂直应用场景。
云服务商接入DeepSeek
2月2日,腾讯云宣布,DeepSeek-R1大模型一键部署至腾讯云「HAI」上,开发者仅需3分钟就能接入调用。
2月3日,阿里云官方宣布,阿里云百炼平台已经全面上线DeepSeek全系列大模型,用户可以零代码实现从训练到部署再到推理的全过程,简化模型开发流程。
2月3日晚间,百度智能云宣布,百度智能云千帆平台已正式上架DeepSeek-R1和 DeepSeek-V3模型,推出了超低价格方案,还可享受限时免费服务,登录百度智能云千帆ModelBuilder即可快速体验。
汽车厂商接入DeepSeek
2月6日,吉利汽车宣布其自研的星睿大模型与 DeepSeek - R1 深度融合,将利用 DeepSeek - R1 模型对星睿车控 FunctionCall 大模型、汽车主动交互端侧大模型等进行蒸馏训练。
2月7日,极氪官宣旗下自研 Kr AI 大模型与 DeepSeek R1 大模型完成了深度融合,智能座舱助手 AI Eva 也已集成并即将上线。
2月8日,长城汽车CTO吴会肖发文宣布DeepSeek 的 demo在长城汽车上已经跑通,Coffee Agent 已完成融合适配,其Coffee Agent 大模型已与 DeepSeek 完成深度融合。
2月8日,零跑汽车宣布部署DeepSeek - R1 的零跑全新座舱即将上线,小零 GPT 大模型已接入 DeepSeek - R1,同时该模型已在零跑内部 IT 团队部署,辅助工作提效。
2月9日,奇瑞宣布已与 DeepSeek 深度技术融合,将其应用于雄狮智能座舱系统 ——Lion AI 智舱大模型。
2月10日晚,比亚迪智驾负责人杨冬生宣布,比亚迪整车智能“璇玑架构”将全面接入DeepSeek R1大模型的能力,以快速提升车端和云端AI能力。
电信运营商接入DeepSeek
根据工信部发布的 2025 年春节假期通信业运行情况显示,国内三大基础电信运营商宣布接入 DeepSeek:
中国电信:天翼云自主研发的 “息壤” 智算平台率先完成国产算力与 DeepSeek - R1/V3 系列大模型的深度适配优化,成为国内首家实现 DeepSeek 模型全栈国产化推理服务落地的运营商级云平台,并推出限时免费推理 API 服务。
中国移动:移动云全面上线 DeepSeek,实现全版本、全尺寸、全功能覆盖,借助智算中心与自研 COCA 算力平台,实现灵活模型调用与部署,现已全面兼容 DeepSeek 所有主流版本,可灵活应对多样化业务场景需求。
中国联通:联通云已基于 “星罗” 平台实现国产及主流算力适配多规格 DeepSeek - R1 模型,兼顾私有化和公有化场景,在全国 270 多个骨干云池预部署,优化编程助手及云桌面应用,接入多种产品场景。
除了上述提到的云服务、通信、汽车行业外,以下行业的企业也接入了DeepSeek:
软件与互联网行业
万兴科技:已完成DeepSeek - R1模型的适配,并将其能力融合到万兴喵影、亿图图示等产品中。
易点天下:完成DeepSeek - R1的私有化部署,旗下多款核心产品将融合其相关能力。
每日互动:较早接入DeepSeek相关版本并完成评估及私有化部署,主要用于业务垂直场景。
金山办公:WPS 智能写作集成 DeepSeek - Writer API。
金融行业
国金证券:完成DeepSeek 大模型的本地化部署测试,应用于信息检索、文档处理等场景。
华福证券:成功接入DeepSeek V3 和 R1两款大模型产品,赋能员工知识问答等业务场景。
芯片与算力行业
龙芯中科:搭载龙芯 3 号CPU的设备成功启动运行DeepSeek R1 7B模型,实现本地化部署。
海光信息:完成DeepSeek V3 和 R1 模型与海光DCU 的适配并上线。
云天励飞:南京智算中心与寒武纪等合作上线全国产算力版DeepSeek。
DeepSeek 在各行业的广泛接入,正是国产 AI 强势崛起的有力例证。
根据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Stanford HAI)发布的《2024年人工智能指数报告》,2019-2023年全球基础大模型发布累积数量中,美国发布了109个基础大模型,占比高达69%,是数量最多的国家,而中国仅次于美国。
尽管我国大模型的发展起步较晚,且实际商业化应用也仅有短短1-2年的时间,但当前已经迅速渗透到多个行业。截至2023年,金融、政府、影视游戏和教育领域已经成为大模型渗透率最高的四大行业,渗透率均超过50%。同时,电信、电子商务和建筑领域的应用成熟度也相对较高。
此前,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朱啸虎认为,大多数独立存在的大模型创业公司将难以维持长期竞争力,最终会被更大的科技公司收购。这一判断基于几个关键因素:首先是成本压力,开发和维护高性能的大模型需要巨额的资金支持;其次是商业模式不清晰的问题,尽管市场上存在众多优秀的技术成果,但如何将其转化为可持续盈利的商业模式仍然是一个难题;最后是资源整合难度大,要实现从实验室原型到大规模商用的成功转化,不仅依赖先进的算法和技术,还需要完善的运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策略,这些都是成熟企业所擅长之处。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新赛道研究、投资可行性研究、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产业大数据、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十五五规划等解决方案。如需转载引用本篇文章内容,请注明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企查猫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
本报告前瞻性、适时性地对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背景、供需情况、市场规模、竞争格局等行业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年来人工智能行业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人工智能行业未来...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下载APP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68-7188 举报邮箱:service@qianzhan.com 在线反馈/投诉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