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摄图网)
氢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可持续的能源,已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方向。在中国“双碳”目标引领下,氢能产业被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在“十四五”规划期间,我国指出要在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氢能产业正迎来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地方政府在推动氢能产业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氢能产业有望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氢国,根据中国氢能联盟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氢气产量已达到3342万吨,同比增长近60%;尽管2021年略有回调至约3300万吨,但仍稳居全球首位,约占全球产量的30%。而到了2023年,中国氢气产量再次攀升至约3550万吨,同比增长0.48%。
氢能源产业的下游应用场景主要分为工业、交通运输、建筑和电力领域。除了传统的石化工业应用如合成氨、石油和煤炭深加工外,还包括燃料电池汽车、建筑和发电等方面的应用。
目前,交通运输领域作为氢能下游应用市场发展的主要突破口,并逐渐向储能、工业、建筑领域拓展,推动氢能行业快速发展。根据中国氢能联盟的预测,到2025年,中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至2035年,这一数值将攀升至5万亿元;而到了2050年,中国氢能产业产值有望突破12万亿元大关,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二、地方政府如何规划氢能产业?
在2025年的地方两会中,全国23个省(区、市)将氢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将其作为能源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这表明氢能产业的开发正在全面提速,覆盖制氢、储运、应用等全环节的“氢能版图”正在中国加速铺展。
前瞻认为,地方政府发展氢能源产业,有以下创新思路:
①构建 “全产业链协同” 的氢能产业生态体系
- 核心逻辑:突破单一环节发展局限,将氢能产业视为涵盖制氢、储氢、运氢、加氢及用氢等环节的完整产业链生态系统,实现各环节协同发展。
实施路径:
Ⅰ、建立氢能产业联盟:汇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科研机构,定期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洽谈,促进资源共享与协同创新。
Ⅱ、建设氢能产业园区:提供集中的产业发展空间,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吸引企业入驻,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②需求导向:从 “应用场景” 驱动氢能技术创新
- 案例启发:上海在交通领域大规模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以实际应用需求倒逼加氢站建设与燃料电池技术升级。
落地策略:
Ⅰ、在公交、物流等公共服务领域开展氢燃料电池车辆示范运营,设立专项补贴,降低运营成本。
Ⅱ、建立氢能应用场景需求库,定期发布需求清单,引导科研机构与企业开展针对性技术研发。
③打造 “氢能 + 特色产业” 区域品牌
- 差异化路径:将氢能与地方优势产业结合,如化工产业发达地区发展绿氢耦合化工项目,实现产业绿色转型。
政策工具:
Ⅰ、设立“氢能 + 特色产业”专项扶持资金,对相关示范项目给予资金支持与税收优惠。
Ⅱ、举办“氢能 + 特色产业”国际论坛,提升区域品牌影响力,吸引国内外企业与人才。
④人才培育与引进:夯实氢能产业发展根基
- 深圳模式:通过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培养,以及优厚的人才政策吸引国内外氢能高端人才。
创新延伸:
Ⅰ、实施“氢能人才安居工程”,提供人才公寓、购房补贴等,解决人才居住问题。
Ⅱ、在本地高校开设氢能相关专业与课程,建立实习实训基地,为产业培养后备人才。
优秀案例对标分析
以下是几个地方政府氢能源产业的优秀规划案例分析:
1. 内蒙古自治区
规划内容:内蒙古率先出台《内蒙古自治区绿氢管道建设发展规划》,提出近期重点开展输氢管道建设试点项目,推进已达成供用氢协议的输氢管道建设,并设立中期和远期目标。规划打造“一干双环四出口”的绿氢输送管网,全面打通蒙京津冀、蒙陕、蒙宁、蒙辽等多条绿氢外送通道。
优势:内蒙古风光资源丰富,是重要的绿氢制氢基地,其绿氢管道规划利于打通上游制氢产业和下游消纳市场,实现大规模、长距离、低成本绿氢储运。该规划还借鉴油气管网交易优秀经验,探索绿氢交易途径,谋划覆盖全区及周边省市的绿氢交易配置平台建设。
意义:作为全国首个绿氢管道省级规划,其在绿氢管道的规划、建设、运营等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将为我国绿氢管道的发展提供宝贵经验,推动国家层面绿氢管道相关标准和规范的制定与完善。
2. 四川省
规划内容:四川省发布《进一步推动氢能全产业链发展及推广应用行动方案(2024—2027年)》,提出多项资金支持措施,包括对降低用氢成本的市(州)给予奖励、对取得重大技术突破的研发项目给予一次性奖励、对推广使用高端氢能装备和设备的场景给予奖励等。
优势:四川作为清洁能源大省,可再生能源丰富,具备促进水风光、氢天然气等多能互补发展的天然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此次《行动方案》在机制保障、原始创新、推广应用等多个方面给予“真金白银”的支持,体现了该省大力发展氢能产业的决心。
意义:通过财政支持和政策引导,推动氢能全产业链发展,促进氢能技术突破和应用推广,有助于提升四川省在全国氢能产业中的地位,为其他地区发展氢能产业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3. 江苏省
规划内容:江苏多地提前布局氢能产业,产业热度越来越强。例如,苏州、无锡氢能装备制造集群初步形成,徐州建成氢能工程机械应用基地。《方案》明确未来五年,江苏沿江地区将打造“氢能黄金水道”,建成船舶氢动力技术研发与示范;沿海地区将依托自然资源禀赋,借助光伏和海上风电产业,耦合风光氢储资源。
优势:江苏经济发达,工业基础雄厚,具备良好的产业协同条件。同时,江苏在氢能技术研发、装备制造、应用推广等方面均有布局,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意义:通过区域协同和产业耦合,推动氢能产业规模化发展,打造氢能产业高地,为江苏经济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提供新动力,也为全国氢能产业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4、上海
规划内容:上海市政府于2022年发布了《上海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提出,打造“南北两基地、东西三高地”的产业空间布局。“两基地”为金山氢源供应与新材料产业基地、宝山氢源供应与综合应用基地;“三高地”为临港氢能高质量发展实践区、嘉定氢能汽车产业创新引领区、青浦氢能商业运营示范区。其中有三大重点领域,分别是:交通领域: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计划到2025年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突破1万辆。能源供应:构建绿氢为主的供应保障体系,支持氢能产业园区及应用示范场景建设。技术创新:推动氢燃料电池、整车制造、检验检测等领域的技术突破。
优势:1、上海在氢能制取、储运、加注、燃料电池系统集成等领域已取得重要技术突破,初步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2、上海市政府通过财政补贴、专项扶持资金等方式,推动氢能产业的快速发展。3、上海积极与长三角其他城市联动,打造长三角氢能产业集群,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
意义:氢能产业的发展有助于优化上海的能源结构,提升能源自给率和能源安全水平,带动相关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升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分布式发电、备用电源等领域的商业化应用。
前瞻认为,各地可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制定了差异化的氢能发展路径:
· 资源型地区:如内蒙古、甘肃、宁夏等,可借鉴内蒙古模式,利用可再生能源优势,发展绿氢生产,打造氢能供应基地。
· 交通发达地区:如上海、广东等,可聚焦氢能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完善加氢基础设施,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
· 科研资源丰富地区:如北京、江苏等,可强化氢能技术研发,构建创新生态,推动氢能技术突破和产业化。
小结
地方政府在氢能产业发展中,需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应用场景拓展为牵引,以产业链协同为支撑,构建“技术研发突破—产业生态优化—市场化应用落地”的良性循环。通过集中资源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优先在交通、能源等重点领域打造示范场景,以实际需求推动技术迭代;同时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与政策支持,避免产业无序发展透支市场信心。这一过程中,人才培养与区域合作需贯穿始终,既要夯实本土产业根基,又要融入全国乃至全球氢能产业链。
最终,地方政府应立足长远,平衡技术创新与风险防控,将氢能产业打造为兼具环境效益与经济增量的新质生产力标杆,为实现“双碳”目标和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可持续动能。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氢能源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新赛道研究、投资可行性研究、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产业大数据、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十五五规划等解决方案。如需转载引用本篇文章内容,请注明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企查猫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
本报告前瞻性、适时性地对氢能源行业的发展背景、供需情况、市场规模、竞争格局等行业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年来氢能源行业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氢能源行业未来的发展...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下载APP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68-7188 举报邮箱:service@qianzhan.com 在线反馈/投诉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