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摄图网)
7月30日,民政部公布《2025年2季度民政统计数据》,其中2025年上半年全国结婚登记数为353.9万对,离婚登记达133.1万对。与去年同期相比,结婚登记数增加10.9万对,离婚登记数同比增加5.7万对。
2025年5月10日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正式施行,婚姻登记实现“全国通办”,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政策变革,为户籍与实际居住地不一致的人群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过去,许多情侣因户籍限制,在办理结婚登记时不得不长途奔波,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甚至可能因此延误婚期。而如今,“全国通办”打破了地域壁垒,让结婚登记变得更加便捷高效。该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结婚登记数的增加。它减少了结婚的行政障碍,使得更多有结婚意愿的情侣能够顺利步入婚姻殿堂。
根据民政部统计年报公布的数据来看,中国依法登记结婚的人数从2014年的1306.74万对下降至2020年的913.10万对,结婚人数愈来愈少,不婚群体规模趋于庞大。这一趋势的背后,是现代社会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和人们观念的深刻转变。
现代不婚群体恐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恐婚原因调查Top5中,可以归结为三大恐惧:婚后约束问题、感情问题和育儿问题。在被调查的不婚群体中,分别有约44%(平均值)、56%和42%的人认为感情问题、婚后约束问题和育儿问题是他们恐婚的主要原因。感情问题反映了现代人在亲密关系中对于安全感和稳定性的担忧,快节奏的生活和多元化的价值观使得人们在选择伴侣时更加谨慎,也更容易对婚姻产生恐惧。婚后约束问题则涉及到个人自由与家庭责任之间的平衡,许多年轻人担心结婚后会失去自我,被家庭琐事所束缚。育儿问题则涵盖了经济压力、教育负担等多方面的考量,在高昂的育儿成本面前,不少人对生育望而却步,进而影响了结婚的决策。
结婚登记对我国人口出生率具有重要影响。结婚登记不仅是婚姻关系合法化的基础,更是生育行为的前提条件。稳定的婚姻关系为生育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和法律保障,而结婚登记人数的多少直接关系到未来可能的生育人群规模。
从育龄妇女的角度来看,我国育龄妇女规模正逐步缩小。从1982年的2.5亿逐年增加至2011年的3.8亿峰值,之后以年均618.9万人的速度下降,到2022年已降至3.1亿。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推算,2025年中国15 - 49岁育龄女性数量将比2020年减少1600多万人。其中,处于生育旺盛期的女性数量也呈现波动减少的趋势,并且生育主力人群由22-29岁逐渐转变为25-33岁。意味着未来潜在的生育人群规模在不断缩小,对人口出生率产生了直接的负面影响。
我国出生率也呈现出下降趋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2022年,中国人口出生率呈下滑态势。2014年的“单独二孩”、“全面二孩”政策效果不如预期,自2017年以来,中国出生人口和出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20年后人口出生率已跌破10‰。截至2022年,中国人口出生率仅为6.77‰。低出生率不仅会影响人口结构的平衡,还会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诸多挑战,如劳动力短缺、养老负担加重等问题。
2025年上半年结婚登记数的增加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不久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从2025年1月1日起,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发放补贴,每孩每年3600元,至其年满3周岁。人口经济学家梁建章表示,这是全面生育福利的起步,令人鼓舞。但他认为,与高昂的育儿成本相比,目前的补贴金额仍然较低。梁建章提出了“阶梯式补贴”方案,建议按孩子数量差异化补贴,如一孩家庭每月1000元、二孩家庭2000元、三孩及以上3000元,直至孩子年满20岁。他还指出,补贴不仅是经济杠杆,更是对未来劳动力与创新力的战略投资。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婚庆产业市场研究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新赛道研究、投资可行性研究、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产业大数据、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十五五规划等解决方案。如需转载引用本篇文章内容,请注明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企查猫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
本报告主要分析了中国婚庆产业背景;婚庆产业发展现状;婚庆产业主要细分市场发展状况、竞争格局、发展前景;婚庆产业的领先企业经营状况;婚庆产业发展趋势及前景;同时...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下载APP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68-7188 举报邮箱:service@qianzhan.com 在线反馈/投诉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