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摄图网)
35岁,本应是职业发展的黄金期,是经验与精力平衡的黄金节点。然而,近年来这一年龄却悄然成为某些行业的隐形门槛,“35岁焦虑”成为职场人难以回避的痛点。
10月14日,202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发布,共计划招录3.81万人,最大的突破在于年龄限制的显著放宽——报考年龄上限调整为38周岁(1986年10月后出生),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可放宽至43周岁(1981年10月后出生),这意味着国考首次打破 35 岁年龄限制。
国家公务员局在公告说明中明确,此举是按照"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要求,对招录年龄条件作出的适应性调整。调整扩大了报考人员的年龄范围,为更多有经验的社会人士和高学历人才提供了进入公务员队伍的机会。
长期以来,35岁年龄限制在公务员招录、企业招聘中普遍存在,其初衷或源于对“体力、学习力、适应力”的隐性考量。但现实是,随着教育水平提升与职业周期延长,35岁已非职业能力的分水岭。例如,许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更需要经验积累与行业洞察,而这些能力往往在35岁后达到峰值。
可以说,35岁的年龄门槛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劳动力市场需求。
根据《中国人力资本报告2020》显示,1985~2018年间,中国劳动力人口的平均年龄从32.23岁上升到38.39岁,其中城镇38.37岁,农村38.42岁。我国劳动力的整体年龄早已迈过“35岁门槛”,而且还会继续提升,若政策与企业标准停滞不前,必然导致“就业难”与“用工难”并存:一方面,35岁以上求职者因年龄限制被拒之门外;另一方面,企业难以招到符合经验要求的中高层人才。
这种矛盾在公务员考试中尤为突出。过去,35岁限制将大量有基层工作经验、社会治理能力的中年人才排除在外,而此次放宽年龄,实质上是为公务员队伍注入“成熟力量”。
国考年龄限制的放宽,亦是对持续升温的“考公热”的理性回应。
宇宙的尽头是编制,我国考公竞争有多激烈,数据显示,2015-2020年,报考人数均过百万,稳定在140万人左右。2021年开始,报名人数突破200万人。2024年更达300万,而招录规模仅3.96万人,平均77人竞争一个岗位。
国考的年龄政策调整,对于引领劳动力市场理性回归、消解焦虑,必然会起到重要的示范意义。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竹立家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放宽年龄限制有助于破解再就业难题。“事实上,35岁左右的年龄正是许多人才具备了一定工作经验,正是职场上的年龄‘黄金期’。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出现了35岁失业、难以再就业的现象。同时,对政府部门来说,也需要这些有一定职场经历锻炼,具备技术能力或者管理智慧的人才,对于提高公共服务质量也有好处。”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劳务派遣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新赛道研究、投资可行性研究、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产业大数据、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十五五规划等解决方案。如需转载引用本篇文章内容,请注明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企查猫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
报告主要分析了劳务派遣行业发展环境;国际劳务派遣市场投资潜力;国内劳务派遣行业发展与竞争状况;劳务派遣行业细分市场拓展前景;重点省市劳务派遣市场发展潜力;劳务...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下载APP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68-7188 举报邮箱:service@qianzhan.com 在线反馈/投诉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