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号投资人说(touzirenshuo)
2016年5月,王求乐从赛富亚洲合伙人的位置上离开;同年11月,名川资本一期资金设立,LP包括赛富亚洲首席合伙人阎焱、胡海泉及海泉基金、阿里的一位大佬、中证金葵花基金等;截至目前,名川资本已投完五个项目,投出数千万元。
王求乐成为了那个「扣扳机」的人。
二十余年的职业生涯中,他有过很多次类似的「重启」时刻。当他按下那个清零的按钮,并不知道命运会还以怎样的馈赠。
王求乐是查理·芒格的忠实追随者。查理·芒格是巴菲特的黄金搭档与幕后军师,王求乐所笃信的「独立判断」精神,正是芒格最重要的理论之一。
「但我认为后半句才是精髓——独立判断,并坦然接受由此带来的不确定性。」王求乐说。
一、在不确定性中扣扳机
创办名川之前,我和团队投资过二十多家公司,包括光峰光电、慧科、个推、艾拉(Ayla)、瑞发科、龙迅、出口易、欧瑞博、星图数据、冻品在线等等,累计投出2亿美金,其中陕鼓动力、金诚信、蓝港互动、中农勘探已完成IPO,另有五六家企业正在筹备上市中。
我的决策风格被形容为「明快」:明,不藏着掖着;快,一旦信息充分了,果断决定。
我和诸葛找房的创始人苏伟杰第一次见面是在一个课上。当时就注意到这是一家特殊的企业,很快便攀谈起来,越聊越热络。当天晚上,我推掉原定的所有安排,跟着苏伟杰到了诸葛找房办公室,「摁着他继续聊」。
诸葛找房当时已经完成了A轮融资,我就硬说服他,挤进去做A+轮。
诸葛找房提供的服务具有相当的技术门槛,在市场上是稀缺产品,它所解决的用户痛点是其他平台无法覆盖的,所以市场一定会产生共鸣。
一星期后,我再次找到苏伟杰,明确了名川的投资决心,同时约法三章:第一,投完之后,CEO必须立即到诸葛覆盖的主要城市,重新调研市场和用户;第二,以后每隔一个月,跟产品副总裁必须亲自走访一线,巩固成果;第三,确立现金警戒线以及相应沟通机制,早日实现正向现金流。
在做尽调的过程中,我发现诸葛找房的原有产品和收入模式尚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收入的设计是按照中介收到的每一个电话呼入进行收费,现实情况是,人的心理是付了钱就想拿回来,用户关怀机制又支持用户投诉退钱,所以,即便你帮中介锁定了用户,几乎每个中介都还是会来投诉。
苏伟杰听后大吃一惊,亲赴一线核实问题,逐一整改。数月之内,诸葛找房的月收入迅速突破百万元。之前诸葛找房已经收到数家顶级美元VC的新一轮TS,一家大流量的新兴巨头也表达了明确的投资意向。
在投这种项目的时候,老司机会有guts(胆色)。我们判断,他做的是极有意思的事,有意思是指他值不值得我花几个星期时间去考察?这个guts一定得有,这是我们在投资机构十年所训练的东西,是一个老司机和新手之间的本质差别。
毫无疑问,这是有风险的。到今天我们仍然认为这个项目的未来还会有挑战,那又如何?投资就是要在不确定性中扣扳机。
二、六分投四分管
我很乐意和创业者交流,但我并不是「好好先生」。上周,我两次拒绝了一位「产品做得很好」的创业者。
原因是,那位创业者对条款中的投资人权利十分排斥,有个根深蒂固的偏见:投资人应该当甩手掌柜,投完就不要管了。
我反复告诉他,我说兄弟,无论你运气多好、你有多牛,做企业过程中你一定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你一个人闷着不好,跟团队说也不好,还不一定能跟你太太说,你只能找我诉说。有些事你觉得不好干,比如开人、对外谈判,我还可以替你去做,帮你去发飙。但他心里很排斥,(对于投资人参与议事)这个做法他并不appreciate。
原则上,我并不主张干预企业中太具体的事情,我强调「投资人的杠杆作用」。
通常我只在董事会层面介入核心事务,比如,产品战略、预算决算、核心高管组成、期权发放、资本运作、重大战略调整等;同时,引导被投企业去搭团队、做激励、磨文化,提供方法论;更进一步,为创业者提供一些「突破性的自我否定」意见。
这些经验来自过去二十年反复的思考与淬炼,来自IPO的欢呼声与赔掉的钱。
我们看中国企业,没有一个企业是完美的,都有各种问题。有些投资人在沟通的时候不会告诉创业者,为什么投你或为什么不投,但我们还是希望建立信任,有时还没投,我们已经在提供帮助。
我最得意的项目之一光峰光电,就有一位擅长「使用」投资人的创始人。
七年前,光峰光电处于转型期,新业务尚未成形,公司的估值与要价不低,倚仗的却只有一个故事。当时赛富内部争议很大,凭借对该技术方向的直觉判断与对创始人的信任,我还是顶住争议、力主投资。
投完一年左右,赛富突然收到创始人的求助。这是创业故事中最常见的那种,CEO与COO在一些关键问题上意见相左,团队左右为难,业务陷入停滞。
关键时刻,我给出了建议,COO得以体面离开。公司业务迅速走上正轨,从没有产品到有产品,从一个产品发展为多个产品,从占据产业一端到布局产业链上下游。
现在,光峰光电拥有上千个全球性的技术发明专利,合作伙伴包括小米、LG、顶级电影放映设备商巴可(Barco)和众多好莱坞公司,与小米合作的激光电视首批2000台,一经推出便被「抢空」。2016年,光峰光电总营收达到1亿美金,并已启动IPO。
六分投四分管,董事会和投资人的组成,往往对项目成败具备相当的作用。创业团队内部有不同看法,这是好事,说明企业原有的东西到头了,他需要新的突破。
现在看来,这句话似乎也适用于我本人。
三、清零再出发
好记得我第一次提出独立时,阎焱迭声问我:「求乐,你确实想清楚了没有?做基金的困难有很多,募资、团队搭建与磨合、项目决策,原来投资还有我能够看着你,现在你背后没有人再帮你了,你要承担所有的压力,你还得养着所有的人,你想清楚了没有?」
2008年,我从联想控股离职前,柳传志也问过我相似的话,眼前这个联想控股见习期转正时间最短的年轻人,「为什么跑了?」
我的职业史,是一个反复打破又重建的过程。
最早,我在爱立信从事工程和研发,收入颇高;2003年,顶着SARS风波,赴香港中文大学读MBA,几乎花光了七年积蓄;2006年,换赛道进入联想控股,不再是管理五十多个人的研发主管,重新从最底层的投资经理做起,「是联想控股从事投资的最早的那拨人」;2008年加入赛富之后,开始加速,八年内完成了从投资经理、副总裁到执行董事、合伙人的跃升。
进入联控是毛遂自荐,进入赛富则完全是机缘巧合。与赛富的首次照面,我作为神州数码控股权转让的卖方代表前往谈判,桌子的一边是我和一位同事,另一边是赛富、IDG、弘毅和神州数码创始人郭为组成的庞大军团。
这是一场艰苦的谈判。我当时的感受是,对方太专业了!就像军队对垒,他们拿枪、扣扳机的方式,他们的一招一式,都让你感觉到这是训练有素的选手。这笔交易,赛富回报数亿美金、收益颇丰。交易完成后,我则收到了来自买方的offer。
专业,是我从赛富学到的第一课。比如看人,阎老大会对我说,求乐你讲得不对,我想的跟你讲的不一样,我觉得那人不行。哪里不行,他会反复跟你讲。只要有点悟性,你一定能学到东西;比如企业管理投后要规范;比如某一些系统性风险极高的项目,不要碰。
赛富为我这样的年轻投资人提供了广阔视野与平台,任何方向、任何阶段的项目,都可以随便去看,这种自由度在市场上是罕见的。另一个优势是,以赛富的名义去敲门,基本上任何人的大门都能敲得开,可以说,赛富训练了我们在投资上的基本功和敏锐度。
日复一日,我慢慢找到了更擅长的领域。赛富总体上更关注中后期和成长期的项目,差异化竞争力试我成为当中更专注早期的投资人,并逐渐建立起自信与行业声誉。
八年后,我的心底升起了另一簇火焰。作为VC常青树的赛富有一套长期行之有效的规则,比如说,和所有大基金类似,赛富的每一笔投资最后都需要老大亲自决策。这在保证基金整体风险可控的同时,多少牺牲了效率。而效率对于早期投资来说至关紧要。
另一方面,中国VC行业的急剧裂变已成趋势。自2013年始,多位」少壮派」先后出走。童玮亮从戈壁创投离职,成立梧桐树资本;曹毅离开红杉,创立源码资本;张震、高翔从IDG离职,创办高榕资本;刘二海离开工作12年的君联资本,创办愉悦资本;不久之前,和我在多个案子上打过交道的周炜也离开了KPCB,成立创世伙伴资本。
最终,我以赛富成员企业的形式创办名川资本。阎焱惜才,扶上马、再送一程,成为了名川资本的GP和LP。
四、打法:「一点两面」
我确信自己「想清楚了」,但我还是不可避免遇到了方向感的问题。
最早,名川资本选定的投资方向是新计算与文娱方向。新计算,主要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智能科技,投资有条不紊地推进;但在文娱上,我们遇到了难题。
我们出来看了几个月项目之后发现,我们并不真的懂文娱。尤其是我,当我不懂的时候,我是扣不了扳机的。
怎么算懂?
有几个要素:第一,你对这个领域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是否有感知,尤其在方向性的判断上;第二,你是否熟悉里面的人,清楚「who is who」;第三,你在这个领域必须有过尝试,并且最好已被证明成功。
在新计算方面,团队已经100%准备好了,文娱则不然。无法定夺的项目越积越多,我意识到,这并不是自己能够把控的事情,很快,我决定将全部的注意力与资源集中到新计算领域。
用林彪带兵时的「一点两面」方法论来形容名川的投资法则:「一点,是突破点,两面,是突破之后你要有更重的力量撕开口,扩大战果。」
我们资源有限,人是训练有素的,但人和子弹有限。突破点就是新计算,两面是toB、toC两面,不能偏废。
目前,名川资本投出的五个案子中,天仪研究院、巴克云是toB方向,融之家、诸葛找房、普迈德为toC方向。我们还有五六个新案子,正在稳步推进中,都是新计算相关的,一点两面的打法贯穿于名川的投资实践中。
在确定了新计算方向后,影响决定性因素是「人」。投人,看德与才。
德,指信任,这个人,你把钱投下去是不是放心?他是不是值得托付?我觉得最基本的要素是要正,如果有点邪气或是歪门邪道,我们要离他远一点,不要所托非人;
才,当然指创业者能力强,最好做他熟悉的领域、已经证明过自己,或者做过深刻反省从而把握新机的那一类人。与此同时,我非常在意创业者是否足够坚毅。
这个打法,师从老东家联想。事为先、人为重,这是柳传志多年的投资原则,柳传志判断一项业务的关键是找到一位适合的领军人物,围绕他「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
刚入职联想时,HR通知我参加「入模子」培训。我当时很费解,投资需要多元碰撞,入什么模?然而离开多年之后,我越来越意识到,这些企业文化与价值观的渗透,原来是联想送给我珍贵的礼物。
联想那么大的部队,令旗一挥、三军所向,这是需要训练的,而且这个训练要深入骨髓。
柳总说,最重要的资源就是人,先把团队的组成给弄清楚,再结合团队成员擅长的地方去定义战略。名川的战略就是这么提出来的,不是说因为我们只看好新计算,其它领域譬如医药方向也很好、消费方向也很好,为什么只选择技术驱动的toB、toC方向呢?因为这最契合我们。
现在,名川每个案子分配的资金区间是500-2000万人民币之间,平均值是1000万左右;2/3的金额投在早期项目里,其余部分投相对成熟的有正向现金流的公司,确保有均衡的回报;对于优秀的项目,名川会持续跟投。
五、芒格的中国学徒
我尤其推崇查理·芒格著作《穷查理宝典》,常读常新。
整体来说,我遵照芒格的那一套方法论:养成好奇心,丰富多元思维,形成你的投资法则并应用到实践中,一旦被证明有效,便持续保持你的理性。
然而,我真正懂得何谓「理性」与「逆向思考」,是在犯过错后。
2008年,刚刚加入赛富不久,由于二级市场跌得厉害,赛富将部分投资方向转到二级市场领域,我所在的项目组尽调时已经发现这家公司负债累累、命悬一线,但这看上去又是很好的交易,最后一刻,阎焱表达了担忧,但整个案子还是很快做完了。
投完不久,那家公司就被银行接管清算了。当时,各大银行都在合并、并购、斩仓,那家公司很快遭遇断崖式下跌,最后被债务人给接管了。赛富投了上千万美金,颗粒无收。
那是我在赛富参与的第一个案子,刻骨铭心。
这个事给我两个教训,第一,古人说欲速则不达,这个案子我们做的太快了,第二,英文叫too good to be true,看上去太完美了、又很快,那不要相信他。我们现在已经形成条件反射了。
还有一次犯错,是O2O热潮翻涌的时候。赛富的风格是「不盲目跟风」,对风口项目很冷静,但我也觉得,「总在门外看着也不像回事」,我还是跃跃欲试。
后来我想了一个折衷的办法:一个600万人民币的天使投资项目,赛富和另一家基金合投,一人一半,为了表明立场,我个人拿出了30万参与其中。
今天回头看,结果毫无悬念。王求乐千金买教训:一个东西你看不清楚,那就不要去试,当你去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必死无疑。
我也错过了一些明星项目:秒拍、喜马拉雅、云知声、出门问问、VIPABC等。离得最近又遗憾错过的一次,是秒拍的C轮融资,我坚定看好,但最终无法说服大家。最后,领投方变成KPCB,秒拍成为周炜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有意思的是,对VC来说,「错过」比「投错」的遗憾要大;但复盘投错项目所能学到的经验教训,却比复盘错过的项目要多得多。
大约是在晋升为赛富执行董事的前后,有一天我突然觉得,「开窍了」。
芒格强调逆向思考,意思是你要避免去犯一些低级错误。但我比这个想得更广泛一些。相当程度上,优秀的案子往往会有争议,你要问自己,如果我投失败了,对我有什么影响?比如,那个金额大到你不可承受,那你要慎重了。反过来,如果这个项目发展的非常成功而我没有投,我内心会有多痛?把这两个极端问题想清楚了,然后,坦然地接受不确定性。
有一次,周炜开玩笑称我是「VC中的思想家」,私底下,我在同行当中的评价是「想得透、不跟风」,有「小芒格」之称。
早年不少大牌基金栽过跟头的清洁能源技术,我也看过很多项目,但最终因不看好而选择了「交白卷」,躲过许多坑;而名川去年放弃掉的文娱方向,在今年发生了剧烈的行业波动。
我对自己的要求是,有一天能够在思想上企及芒格的高度。
六、和焦虑感友好相处
现在,我平均每天工作到晚上12点半,从赛富到名川,我管的人变少了,压力却呈几何级增加。但不管多忙,我都会挤出每天一个小时的阅读时间。
庆幸的是,我已经组建了一支敏捷、善战、多元化的队伍。名川另一位合伙人、得力助手周迪是我赛富时期的搭档,巧合之处是周迪的职场轨迹与我如出一辙——中兴通讯的技术主管出身,六年前,他被我「选中」,从赛富的实习生做起,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
我一般如何处置焦虑感?
我最近在看的书《为将之道》。诺曼底登陆前,气象学家预测会有24小时的理想天气,但谁也无法完全确认。天气是影响登陆成败的决定性因素,此时,大雾持续弥漫,一切都悬而未决,艾森豪威尔将军一言不发地坐在沙发上,全场的人,大气不敢出。
「持续了整整5分钟的静默之后,将军紧绷的表情消失了,他说:好吧,我们上!」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下载APP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68-7188 举报邮箱:service@qianzhan.com 在线反馈/投诉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