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前瞻官网
前瞻网
a 当前位置: 前瞻网 » 资讯 » 大咖

我从医护救援中学到的知识管理方法

分享到:
 知识管理中心KMCenter • 2020-02-18 19:29:52 来源:知识管理中心KMCenter E5416G0
100大行业全景图谱

2

作者|田志刚 来源|知识管理中心KMCenter(ID:KMCenter)

 /01/

2月1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武汉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湖北省委常委王贺胜介绍到:

“截至2月14日14时,各地共派出了217支医疗队,25633名医疗队员(不含军队派出的医疗队和队员),还调集了三个移动的P3实验室。其中在武汉市有181支医疗队,20374名医疗队员,在其他城市有36支医疗队,5259名医疗队员,这些都大大超过了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医疗救援的调动规模速度。”

2月15日以后,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仍然持续不断,最新的数据估计早已超过3万人。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说“这一次确实是举全国之力支援武汉,支援湖北,派出的规模最大,派出的力量最强。”

这么多中国医疗领域的精兵强将支持武汉,效果这几天已经开始显现,各种数据都表明向好发展的趋势!

在新闻中我们也看到,支援的医护人员来自于医院的各个专业,在疫情爆发的时候,所有专业的医护人员都得去做这个传统上属于呼吸内科的工作,那如何保证这些来自不同层次医院、不同年资、不同专业的医生和护士提供差不多的医护水平呢?

另一个问题,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是一种新的疾病,在爆发前大部分医护人员包括专家也没有很多相关的经验,只能是借鉴之前非典还有其他类似冠状病毒(例如MERS等)应对的经验,同时在收治、治疗过程中不断的反思、总结、提炼出相应的对策和规则。

这些对策和规则是用生命换来的教训,弥足珍贵。例如这次疫情开始时有数千医护人员感染,但当防护的知识和设备完备后,医护人员感染的比率就大幅下降,越来越少。

作为一个做知识管理的人,我感兴趣的是医疗行业是如何将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里面的经验、教训积累下来,并传递给相应医护人员的?

有了这个积累、传递的机制,就能保证大部分医护人员尽管他们各自的专业和背景不同,但仍能够提供差异不大的诊疗服务(服务一致性),从而整体上提升救治的质量。

有了这个积累、传递的机制,就能保证最新的经验和教训能够传递给大部分医护人员,让他们每个人都能站在前人肩膀,即便是第一次遇到新冠的病人,仍然能够像“老手”那样诊断、治疗、护理。

这个机制是什么?

/02/

在之前,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医学影像科副主任张笑春教授在朋友圈发布的“强烈推荐CT影像作为目前新冠肺炎首选诊断方法”言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他的这个建议后来被“不完全”采纳,体现在2月4日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中,将“疑似病例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者”作为湖北省临床诊断病例标准。

之所以不完全采纳的原因在于,这个建议适合湖北大量疑似病例需要确诊,而核酸检测时间长、假阴性等问题存在,为了加快湖北大量病例的处理,临床上将CT的结果作为确诊的重要指标。

但在国内其他地方却没有采用这个标准,因为核酸的病原学结果是更本质的判断依据,CT的现象可能对应其他的病因。按照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呼吸科刘又宁教授的观点:

“最近有医生因核酸检测试剂盒不足、报告慢、阳性率不高等原因,建议以CT检查来替代核酸检测。笔者不认为这是好主意。

试剂盒的质量、供应、诊断局限性等又当别论,但影像学绝对代替不了病原学检查。不能认为有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其他病毒、细菌性肺炎就不见了。而单靠CT是很难鉴别致病原的,特别是腺病毒、支原体肺炎等CT表现可与新型冠状病毒很相似。也就是说离开核酸检测,证据再充分也是临床诊断,只有临床诊断者绝不能收入“方舱”医院。

另一方面也要注意,没有肺炎表现也可能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单靠CT发现不了。”

张笑春教授是在抗疫一线的专家,张又宁教授是当年非典治疗的前辈,他们的判断都有自己的道理。估计最后定下来湖北采用而全国仍然是原来的病原学标准,里面一定还有国内外很多专家的判断,最后是既照顾了一线的需求又保持了科学的严谨性。

抗疫的工作除了看得到的医护人员这一个展现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战线是全球科学家们的努力,他们的研究成果和判断结论也是指导抗疫的重要知识来源。

/03/

医护人员的经验和教训、科学家们紧锣密鼓的研究和探索结合起来,成为抗击疫情的知识支撑,而这些知识如何让所有的医护人员等能便捷的获取、掌握并应用在具体的每个患者身上?

能实现这个作用的大概就是这个文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该文件由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是国内外科学家和实践专家们经验和智慧的结晶,当前是第五版,估计很快第六版就会出来。

在2月17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说,国家调拨精锐“部队”、最高层的医护力量驰援武汉,钟南山院士、王辰院士、李兰娟院士的团队,三大院士团队一直工作在临床一线,在复杂的危重症救治中提出建议,探索出一些新的疗法和技术,纳入到诊疗方案之中。目前第六版治疗方案正在形成中,以指导全国的诊疗工作,提高救治水平。

例如康复者恢复期血浆治疗的方法,是对重症、危重症患者有效的重要手段在临床中已经显示出很好疗效,有关内容已经纳入第五版诊疗方案,即将修订形成的第六版诊疗方案将进一步细化内容。例如已经被证明有效的磷酸氯喹不出意外也会被纳入第六版的诊疗方案中。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大致就是新冠肺炎从诊断到治疗的知识指导,这个文件汇聚了科学家和医护人员的智慧与经验,在实践中被不断的更新升级。我相信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也大都会进行对这些内容的培训与学习,让每个一线的医务人员都能够理解、掌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大量医护人员治疗水平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从知识管理的角度看,其实很多行业都应该借鉴医学行业的这种方法,设计出适合你们业务和职能的各种方案来。

譬如《市场活动的组织方案》、《发动机设计的方案》等等,公司在组织一次市场活动的时候,不论谁负责,大致可以按照方案的要求去组织。发动机的设计也类似,不过可能这个方案需要更复杂而已。

/04/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的原文是什么样的,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的结构,给您体会一下:

3

那如何做出这样的一个方案呢?

首先是设计出方案的框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框架包括十一项,从病原学特点、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点到诊断标准、治疗、出院标准、转运原则、医院感染控制等内容,基本涵盖了关于这个病从医院治疗角度的所有项目。

第二个就是框架里面各项内容的完备,有的内容是已经成熟的经过专家们审核就可以写进去,但对于一个新的疾病也有很多人类仍然不清楚的地方,就要在后续通过研究、具体治疗实践中去不断完善、更新。

譬如里面关于“传染途径”,除了我们都知道的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是主要途径,但前段时间讨论的很热烈的气溶胶传播、粪口传播由于没有明确的结论,描述是这样的“气溶胶和消化道等传播渠道尚待明确”。

这个文件里面都是经过验证的、被证明的知识,能够直接指导不同职能的人去协作应对。随着经验积累和新的研究成果,不断进行更新。

/05/

本文的目的是期望对于做企业管理的同行有所启发,我没有医学的背景可能理解不够深入(也可能有错误之处),但这种积累、传递、应用知识的机制其实就是之前在《卓越密码:如何成为专家》里面写的框架和套路思维的实践,这种方式也适合不同机构内部的管理,不过是在一家机构内部没有这么多人协作而已。

知识管理的实施过程也是类似的,为什么许多仅仅存了许多文档的知识管理无法落地,本质是只存了类似于上面框架里各项的内容,而没有更适用于具体工作和职能的框架。

另一个问题是,许多机构连具体的知识也没有,只有一些零散、片段的经验和个人体会,无法文字化的表达出来并且这些经验不具备普遍性,即之前所说的“知识短缺问题”,当然这样也谈不上传承和应用了。

该文内容摘自《卓越密码:如何成为专家》,本文作者为知名知识管理专家作者田志刚。您可通过微信号:511956894 与他联系或加入他的【二班】

本文来源知识管理中心KMCenter,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前瞻网的立场。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69875 或 hezuo@qianzhan.com

p46 q0 我要投稿

分享:
标签: 知识 医护救援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微信二维码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二维码

前瞻产业研究院

如何抓准行业的下一个风口?未来5年10年行业趋势如何把握?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经济学人 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 10000+ 行业干货 免费领取
  • 500+ 行业研究员 解答你的问题
  • 1000000+ 行业数据 任君使用
  • 365+ 每日全球财经大事 一手掌握
  • 下载APP

  • 关注微信号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下载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经济秀人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