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前瞻官网
前瞻网
a 当前位置: 前瞻网 » 资讯 » 大咖

现金流危机之下,股权激励可否作为应对之策?

分享到:
 腾讯咨询 • 2020-02-19 15:33:22 来源:腾讯咨询 E7107G0
100大行业全景图谱

2

(图片来源:摄图网)

作者| 樊华 Lavender 来源|腾讯咨询(ID:org-dna)

最近因为疫情影响,现金流紧张给众多中小企业,甚至一些知名企业带来了生死存亡的挑战。业务受损严重,现金流入骤减,员工薪酬的支付压力首当其冲。怎么扛下去,可否“用股权激励替代现金薪酬,节省现金支出,以解燃眉之急”?

如果没有这场疫情,面对“以股权激励节省现金支出”的问题,凭借多年操刀股权激励的专业经验,老编会告诉大家这是个坑,一定要谨慎对待。

现金是当下的,有流通性的;而股权是远期的,有不确定性的,两者所对应的基础需求是不同,永远都无法相互替代。需要现金的人,体会不到股权的价值;渴望股权的人,给再多的现金也无法满足诉求。所以股权激励与现金薪酬的关系不是替代,而是一种选择,是人才对自己的未来和现状的一种选择。无论是愿意释放股权的公司,还是选择相信股权价值的人才,对于股权激励都应是经过规划,有备而来的,绝不应该是简单的节省现金支出。

但如今疫情突如其来,我们面对的不是如何让企业变得更好,不是对现状和未来的选择,而是生死存亡的问题。都快死了还不用股权吗?老编要说,在活下去面前,任何自救都是值得考虑的。

企业在危机下应用股权激励度过难关,而后获得快速发展的经典案例非华为莫属。华为历史上多次使用股权激励摆脱资金危机,其中,最值得我们疫情当下借鉴的是,创业三年时的内部融资,以及非典时期的自愿降薪运动和股权激励。

公司创业之初(1990年)内部融资

资金危机:市场拓展、规模扩大、研发投入需要大量资金,而民营企业融资困难。

应对之法:通过员工持股实现内部融资,参股的价格为每股1元,以税后利润的15%作为股权分红。这时,公司正值发展初期,公司价值尚且不高,但发展潜力巨大,每股1元的入股价格对员工非常具有吸引力,出资压力可以承受,员工参与意愿高,因此,在获取银行融资较为困难的初期,华为公司依靠这种内部融资的方式渡过了难关。

非典时期(2003年)自愿降薪

同时加大股权激励

资金危机:遭遇非典,出口受阻;与思科的产权官司,直击华为全球市场,公司销售收益重挫。

应对之法:内部以运动的形式号召公司中层以上员工自愿提交“降薪申请“,以任正非为首的中高层干部主动申请降薪10%。同时,加大对于核心员工的”虚拟股票期权“激励,并在这次股权激励中,体现出了三个与以往激励不同的特点:① 配股额度大;② 向核心骨干倾斜;③ 设置配股锁定期,3年内不允许兑现。以此加码核心团队,稳住员工队伍,共同渡过难关。

华为在这两次危机中不同的应对和选择给我们的启示:

第一,公司是否能在未来实现发展、进行分红、获得增值是股权激励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

第二,发展初期,公司价值体现尚不显著时,通过员工持股增加融资渠道,使员工在出资承受范围之内,投资于自身公司,共同分享经营成果,获得未来成长收益。

第三,传递危机意识,统一员工认知,当公司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员工是有预期要降低薪酬,确保公司渡过难关的。

第四,减薪从干部开始而非员工,股权激励则聚焦在更核心的员工身上。

回到当下,面对这次疫情,公司在考虑是否以股权激励自救时,我们建议:

1

分析当下困难,重新评估公司成长性

这场疫情给公司业务带来了巨大的损伤,但恰恰也让我们看到了公司自身发展中存在的脆弱性。这些脆弱性可能来自于业务本身,也可能来自于管理体系,但如果它们一直存在,无法减弱,那么公司始终会处于于岌岌可危的状态,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造成影响,更不会有持久的高成长。没有成长性的股权激励只是一纸空谈,缓兵之计。

如果公司所处的行业前景、战略选择、业务发展都是充分向好的,现金流的困难只是暂时的,或是在疫情中我们发现了新的商机、并验证了新业务的市场需求和未来成长性,那么您的公司就具备了实施股权激励的前提条件。

2

改变心态,调整姿势

信息共享,共同应对

我们的创始人、CEO也无需将危机下的股权激励看作是无奈之举。否则,很容易出现公司发之不情,员工受之不愿的情形。不如改变心态,调整姿势,把公司业务现状,现金流的情况,可能的机会和挑战与员工进行充分沟通,一方面传递危机感,一方面增加参与感。通过内部调研,了解多数员工对于公司薪酬支付压力的态度,共同讨论,无论是不作调整,还是适度降薪、延期支付,亦或是薪酬置换股权,员工持股都是与员工统一认知,共同选择的应对之策。

3

授出有诚意、退出有信用

制定合理的股权激励计划

一旦与员工共同决定运用股权激励应对现金流危机,那么要做的就是制定合理的股权激励计划,尽量体现授出有诚意,退出有信用。

如何体现诚意?

① 自愿选择:正如我们在开篇中提到的,现金与股权是一种选择。理解员工处境,给到员工自愿选择权,不强制参与,为自己选择负责。比如,采用以薪资自愿置换股权激励,员工可以自由选择是否置换,并可按照岗位层级设置一些不同的置换档位以及最高上限,在供员工按照自身情况灵活选择的同时,控制股权资源的使用和分布。

② 适当提升吸引力:危机情况下,出于风险规避的本能,大多数人会选择更为短期的,保守的解决方案。那么股权激励方案中我们就可以更多的体现对员工的肯定和保留。比如,尚未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可以考虑一定价格优惠下的管理层、核心团队持股;已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可以考虑降低授予门槛,鼓励更多员工参与此次授予计划;薪酬置换股权激励时,提供适当的优惠折扣、或是缩短归属周期等提升计划的吸引力,增加员工参与意愿。

③ 不破坏原有的激励体系:很多公司已有股权激励正在实施,这种情况下,尽量不要因为此次特殊授予打破原有的激励体系和授予逻辑。比如,授予价格明显低于之前的行权价格或每股对价;授予数量显著高于常规下授予标准等。这样不仅会使员工对公司原有的激励体系、公司价值产生质疑,还会影响正常计划下的未来授予和实施效果。

退出有信用。即使是在危机之下推出的股权激励,也要想好后续的兑现、退出安排。首先,不能总想着渡过难关后怎么把股份收回来。其次,要考虑可能的收益方式和变现安排。很多企业可能并没有上市计划,但是员工现金收入不高,都希望股权能够变现,为了解决长期和短期利益冲突,待现金流充裕时,可以考虑开放变现通道,每个员工自愿选择是否变现。对于已有盈利能力的公司,也可以考虑让员工享受已归属的股权激励对应的利润分红。

战役已经打响,我们只能迎头而上。任何应激下的反应和举措都可能产生一定的副作用,但如果它是当下最好的选择,共同的决定,那又何尝不可一试呢?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腾讯咨询(ID:org-dna),作者:樊华 Lavender

本文来源腾讯咨询,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前瞻网的立场。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69875 或 hezuo@qianzhan.com

p9 q0 我要投稿

分享: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微信二维码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二维码

前瞻产业研究院

如何抓准行业的下一个风口?未来5年10年行业趋势如何把握?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经济学人 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 10000+ 行业干货 免费领取
  • 500+ 行业研究员 解答你的问题
  • 1000000+ 行业数据 任君使用
  • 365+ 每日全球财经大事 一手掌握
  • 下载APP

  • 关注微信号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下载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经济秀人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