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前瞻官网
前瞻网
a 当前位置: 前瞻网 » 资讯 » 大咖

“做难而正确的事情”之陷阱

分享到:
 孤独大脑 • 2022-04-21 19:30:31 来源:孤独大脑 E12513G2
100大行业全景图谱

1

(图片来源:摄图网)

作者|老喻的 来源|孤独大脑(ID:lonelybrain)

一句话,或一个观点,一旦流行开来,往往会不可避免地被简化、被误读,就像任何一个科学理念都可能成为骗子和算命先生手里的工具。

“做难而正确的事情”,是我也喜欢的一句话,这句话背后的主角、故事和讲述者,都是我所仰慕的。其初衷是:

然而,“做难而正确的事情”在某种程度上也开始被曲解,许多时候变成观念上的陷阱。例如:

当人们在做很难的事情时,就会安慰自己在做“难而正确”的事情。

然而一件事情“很难”,并不意味着就是“难而正确”的。

结果,当事人极可能在一件“难而错误”的事情上死磕,却还心存幻想。

人们对于不确定性的恐惧,大于对当下受苦受累的恐惧。

由于正确和错误不是即时显现的,也就是包含着不确定性;而“显得很难”则是当下直接且具体的感受。

于是,许多人就不辞辛苦地用当下的操劳,来逃避对不确定性的“正确未来”的追寻。

“形式意义上的艰难”,经常是廉价的毒药。

更有甚者,有些人选择了虚假的艰难。

脱离创造价值的受苦,经常是由自我感动和虚幻的仪式感构成的。

就像在沙漠上“穿行”越来越成为商务人士的广场舞。

那只是一种看起来的、商品化的“难”,像是被夏尔巴人抬上雪山的登山者,和小学生被罚抄100遍文章一样意义不大。

对比而言,一年365天坚持每个早晨在小区里跑上十圈,不顾形式,没有监督,自我激励,也许更不容易。

当我说“做难而正确的事情的陷阱”时,并非否认这句话的价值。

这是个非常了不起的思考工具。

如下图,假如将“正误”作为横坐标,将“难易”作为纵坐标,会得到四个象限:

右上:不言而喻,假如条件允许,我们当然应该选择“容易而正确”的事情。

右下:然而“宽门”人太多,“容易而正确”的事情会变得稀缺罕见,于是“窄门”成为选择,也就是“正确但艰难”的事情。

左下:可是,太多人因为受“做难而正确的事情”这句话的鼓励,陷在“艰难而错误”的事情里,死磕到底不回头。

左上:而热衷于形式主义“受难”的人们,则是自我感动于“错误而容易”的事情当中,不能自拔。

过于简化的鸡汤往往变成了毒药。

人们热衷于分享成功人士的经验,例如“主动逃离舒适区”,可结果是:

除了失去舒适什么都没得到。

的确,富豪如埃隆·马斯克一直在逃离舒适区,挑战受虐区,问题在于他原本是那种在受虐区里最舒适的人。

我认识一位超级有钱人,他每年只休息大年初一这一天。不是因为他要逃离舒适区,而是因为他不工作就不舒适。

“毒鸡汤”毒在哪里?

数学天才伽罗瓦说:“一个作家对读者做的最大的恶就是隐藏难点。

就像人们总说“要做时间的朋友”,可时间凭什么要做你的朋友呢?

又如“一眼看穿本质的能力”,你能用这能力去解个数学题或者当X光机用吗?

思想之作为工具,不是武林秘籍,更不是屠龙术。

工具是中性的,例如均值回归,复利计算,菜刀......甚至包括牛顿定律。

这里的中性是指:人们试图孤立地用这些工具在人类世俗环境里(为了名和利)获得竞争优势时,通常是无效的。

这有点儿像市场有效假说。或者是量化交易里因为太多人使用而失效的算法。

我想再次重申,本文标题《“做难而正确的事情”之陷阱》,并非是说“做难而正确的事情”是陷阱,而是说:

隐藏难点,误读“做难而正确的事情”,可能会成为一个陷阱。

“用表演型艰难”来制造自我幻觉,也许将伤害更多的人。

反复强调这一点,是我写《复利的谎言》得到的教训:

并不是每个人都理解,“复利的谎言”不等于“复利是谎言”。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难而正确的事情”才是对的呢?

我这里有一道有趣的题目,能生动地呈现这一观点的价值。

直觉上,当然应该选和水平弱的人打两局吧。

总不能说,因为要做“难而正确的事情”,就选择和冠军打两局?

这个时候,从表面去思考毫无意义,你只能去计算。

为了更直观,我假设小明对他爹的胜率是60%,对冠军的胜率是20%。

选项A,顺序是“爹-冠军-爹”,计算如下:

如上图,连胜两局(包含了连胜三局)的可能性,标示为橙色,计算概率为:

0.6✖️0.2+0.4✖️0.2✖️0.6=0.168

选项B,顺序是“冠军-爹-冠军”,计算如下:

0.2✖️0.6+0.8✖️0.6✖️0.2=0.216

因为0.168 < 0.216,所以,选择和冠军打两局的“选项B”,获胜概率更高。

(以上计算用a和b替换具体的胜率数字计算结果是一样的。)

似乎有点儿反直觉。

小明选择看上去更难的对局,并非是因为要做“难而正确的事情”,只是因为这样做更正确。

最后

要判断一件事情是否正确,无法靠形式与感动来实现,而是:

以上种种,都比“显得难”而更难。

正如卡尔·维诺在《巴黎隐士》里所写: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孤独大脑(ID:lonelybrain),作者:老喻的 

本文来源孤独大脑,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前瞻网的立场。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69875 或 hezuo@qianzhan.com

p17 q2 我要投稿

分享:
标签: 人生 思维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微信二维码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二维码

前瞻产业研究院

如何抓准行业的下一个风口?未来5年10年行业趋势如何把握?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经济学人 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 10000+ 行业干货 免费领取
  • 500+ 行业研究员 解答你的问题
  • 1000000+ 行业数据 任君使用
  • 365+ 每日全球财经大事 一手掌握
  • 下载APP

  • 关注微信号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下载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经济秀人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