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卞志汉 来源|众恩咨询(ID:hopeintel)
来源 | 根据《从压力到活力:解码华为过冬大法》公益直播第1讲内容整理
布阵篇-组织
布阵篇专题将分成组织优化的四大误区、五个要点、六个步骤。
本文为开篇——组织阵型优化 “四大误区” 。
企业在做组织建设,或者在做优化调整过程当中,经常因为经营遇到困难或不满意,就开始调整组织架构。企业组织优化经常存在以下几种现象:
为什么需要调整组织架构?调整组织架构背后的逻辑在哪里?本文将为大家分享组织阵型优化的四大误区。
1
以权力为中心调整组织阵型
很多企业在调整组织架构时,是以权力为中心去调整组织阵型,这样会导致公司的层级越来越多,领导越来越多,效率很低。主要原因是没有以客户为中心来优化组织。因为很多企业在成长期、创业期的时候,是直线制的组织模式,基本上是靠人指挥,没有相应的部门。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开始有部门,但也是靠人来做指挥,一直往下传达行政指令。这种直线职能制的特点是效率特别高,但会带来一旦组织规模扩大,组织权力没往下放的问题。
权力没往下放的时候——权力越大的人,知道的信息越少;越是在一线的、在现场的人,掌握的市场信息最多,但他的权力又越小。这是华为所说的:听得见炮声的人,他没有权力;听不见炮声的人又在指挥。
因为权力没有下放,所以企业不管怎么调整阵型,都起不到作用。虽然企业不一定感受到自己是以权力为中心,但在调整的过程当中,没有充分地从客户视角、业务视角去优化组织架构,最后调来调去,其实还是基于权力为中心。
解决方案
华为公司强调所有组织架构的优化,都要以客户为中心。华为最小的作战单元被形象地比喻为“铁三角”,由解决方案专家、交付经理、客户经理等组成。这个最小的作战单元背后由中台和后台来支撑。
所有支撑得上铁三角的,就认为它有存在的价值,所有支撑不上的,都是没有价值的。没有价值的部门/岗位,在流程里面就要被优化掉。华为是沿着客户界面、沿着流程、沿着一线、沿着前端往后端进行梳理,进行组织优化的,所以一定不能以权力为中心做组织的优化。
与客户的距离无限近,企业的发展空间就无限大。企业在做组织架构设计和优化的时候,一定要使公司离客户的距离要近。
2
以管控为目的调整组织阵型
企业在做组织结构调整优化时,常常以管控为目的调整组织阵型。比如今天发现质量有问题,那就开始设置质量管理部;或者觉得信息化建设很重要,就开始搞一个信息IT部;或者是觉得市场推广很重要,就搞个品牌推广部;或者觉得线上很重要,搞个线上部门;或者基于一些要以管控为目的、或强调所谓的汇报关系或考核关系建立组织。这样就使得整个组织不是基于为一线打仗做赋能存在,而是为了做管控才存在。企业在做组织优化的时候,一定要考虑组织存在的真正目的,要彼此赋能相互成就。
解决方案
华为公司经常强调“狼狈组织”,什么叫“狼狈组织”呢?就是强调一线要做进攻,所有跟客户见面的点都是进攻性的。要攻击前进,要打粮食,要打胜仗。所有后面的是“狈”——支撑型部门、赋能部门。例如为某个作战行动提供后勤保障,提供炮弹等等。大家通过利益的捆绑,或者通过考核的前中后评价,形成这种“狼狈组织”。
所谓的“狼狈组织”,它的核心是要形成优势互补,要相互赋能,这是组织存在的目的。组织存在的目的不是管控。
3
以强化专业分工调整组织阵型
很多企业在优化调整组织架构时,以强化专业分工为主,而且分得越细越好。生产,销售,研发,然后再往下再分,使得整个组织的运作形成部门墙。
典型的企业组织架构,就是这种“烟囱”组织,有研发,生产,销售等,按职能式的组织架构专业进行分工。
组织规模再大一些的话,就会形成“金钟罩”组织。金钟罩也是研发,生产,销售,再往下面又会有小部门,小部门相互之间也是有墙的,相互沟通要从下走再上去沟通。
这种组织架构一定会带来低效和部门墙。为什么呢?因为这种组织强调分工,强调职责要明确,一旦企业的分工越细,人就多,人越多,结果就越多,就容易出错。大家为了不出错,就少做少错,导致责任扯不清楚。
组织分得越清,责任越扯不清楚。如果通过专业分工的话,专门部门越多,会形成科层制,形成金字塔结构,导致相互之间的信息沟通不畅通,最后都导致形成部门墙。
华为公司最早的组织架构也没形式,是一种过渡体,后面它有更高级的组织形式。里面有强调职业分工的,有强调专业分工的,有从上往下的,在产品解决方案下面也有分各种产品线。从战略往下分,销售又再往下分,往下细分是属于专业的分工。但是这种无限往下分工之后,会形成上面所谓金钟罩组织,会导致部门墙,流程不畅,所以要强调以面向对象的矩阵组织。
解决方案
组织结构优化的时候特别强调面向对象的组织优化。企业面向对象做分工之后,考核责任的第一主体不再是原来的专业部门了。经营的第一责任主体是面向对象的部门,他们要对公司的收入,利润,回款负责。然后延伸到区域,延伸到客户群,这样的好处是使得企业离客户会更近,使得企业对市场的占有更加没有缝隙,使得企业的业务运作能够端到端。
所谓面向对象就是面向客户,面向公司的市场,面向公司最后的项目,这样才能够形成面向市场、快速适应市场变化、敏捷的组织。专业化的分工组织最后往往都缺乏敏捷性。
4
基于组织分配权力、责任和资源
很多企业在做组织优化时,经常基于权力,责任和资源的分配,按照组织对应到的这些条件或者是块状来分配权力、责任、资源。例如能力越强管得就多一点,能力弱一点就管得少一点。或者业务好的预算就多,没赚钱的预算就少等等。如果做这种组织架构优化,整个公司责权利就不对了,到时候真的要做事的人就没有权力了。
华为在2003年的时候就明确提出,要对事负责而不是对人负责,要建立流程型的组织。
如何理解流程性组织呢?组织优化和调整过程中,究竟是流程决定组织还是组织决定流程呢?是流程决定组织。只要企业能理解是流程决定组织的时候,梳理组织架构就有方向了。
组织是怎么来的?在最早的创业期,企业可能是先有人、有团队才去找市场方向,但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其实是流程决定组织。
究竟哪个是正确答案呢?其实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标准答案。早期可能是组织决定流程。企业刚开始创业期,都是因人设岗,大家找事情来做。等到后来业务逐渐成型了,市场、客户、产品稳定了之后,才开始流程化运作。所以相对成熟和成长的企业就慢慢变成了流程来决定组织。
如果假设企业都是相对成熟的,或者在成长期,有一定的业务或者市场,基本上产品验证通过了,进入扩张期,那就应该建立流程。
流程从线索开始到回款,中间有经历比如签合同、发货、或者提供服务,然后收款等等。所有的流程都能从客户每一个环节对应到活动,活动对应到角色,要去操作这些动作才能使得流程往下走。有很多角色会具体到一些岗位,所以角色是最小的颗粒度。然后到这些岗位再到人、到岗位之后才到部门,因为一个人有可能做几个岗位。
比如华为的“铁三角”,并不一定是三个人或者三个角色,还有可能一个人做三个岗位,或者三个角色也可以铁二角、铁三角、铁四角、铁五角。不要机械地去理解,但要围绕企业的业务特征形成一个最小的作战单元,能够呼唤炮火,能够对经营结果负责。
比如说要裁减人员编制,要优化组织架构,要减人增效,如果不用流程来拉通的话,会发现哪个部门都裁不动,裁哪个部门都说人手不够,每一个人都是很忙的。但是没放在流程里面去看的话,就不知道他是真是假。
只要把流程打开,看看有多少个流程角色,在做哪些关键活动,计算每一个活动需要多长时间,然后一天需要多少人工,才能知道这个地方是饱满的还是不饱满的,这个地方角色可不可以合并,有没有一个人可以做几个角色,一个岗位可以做几个角色,这样才能够做组织架构优化,否则的话组织谈能力是谈不出来了。
如果企业理解了流程型组织或者流程决定组织的话,要做很重要的一件事情——责任下沉,权力下放,尽可能地让70%的业务直接通过流程走掉。一定要把例行的工作流程化,提高效率。企业组织架构才会越来越精简,否则的话企业人越来越多,而且相互之间的效率越来越低。还有20%可能是例外的事项可以走到总监这一级,总监这一级还有10%的业务,可能需要走到总经理或者是董事会这一级。
建议企业按照“721”的比例,去看一下整个公司的流程授权是不是真的授下去了。如果没有授下去,就会出现部门墙,流程就不是很畅通。很多企业是倒过来的,70%的业务在上面走,拐个弯走到上面去,20%可能在中间层,只有10%才是直接通过下面流程走掉,完全是倒过来的。
解决方案
企业一定是流程来定义活动或者事情,然后基于这个流程对活动或任务的定义,才能确定由哪个角色去操作这个动作。有了这个角色之后,才需要岗位去承担这个角色。这个岗位是组织的最小的颗粒度,角色是组织在流程里面体现的一个触点。组织承载了这个角色,因为角色是由岗位来承接的。只有流程和组织匹配才能高效运作。
企业如果发现很多管理上的问题,好像是出在组织阵型上的,但实际可能是流程问题。流程问题通过组织架构的调整是解决不了的,这一点非常重要。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众恩咨询(ID:hopeintel),作者:卞志汉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下载APP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68-7188 举报邮箱:service@qianzhan.com 在线反馈/投诉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Copyright © 1998-2024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